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那落满手指的目光/读品悟文学新观赏青少年读写范典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那落满手指的目光》的小说和散文集包蕴作者那份对天地社会人生的情感与沉思。这本书不像一朵花,因为花虽美丽却短暂的一生不能有如此丰盛的承载,不会有如此悠长的回味。它更像一片叶,一片秋叶,一片走过了春的明媚和夏的灿烂而风姿绰约的秋叶:平和醇厚,似淡实腴,每条肌理都写满岁月的故事,通体散发着时光的味道。这些文字让我们触摸到作者敏感、细腻、柔软而丰富的内心世界,领略并感动着作者宋子平一路走来的眼泪与欢笑。

内容推荐

宋子平编著的《那落满手指的目光》文字典雅秀丽,语言畅达明快,蕴藉着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味。文章短小精悍,意蕴悠长,对生活的思考、对人生的解读,无不透出智慧与机敏。品读《那落满手指的目光》,让读者在轻松中领略到一种精神的愉悦,一种心空被洗涤和陶冶后的清亮。

目录

第一辑 谁是英雄

 悬挂/2

 猎/5

 斗智/7

 谁是英雄/10

 红尘/14

 制造悬念/17

 卖口儿/20

 风水/23

 那落满手指的目光/26

 何娘子/29

第二辑 行走

 盛开的紫藤萝/34

 行走/37

 画家王遨和准画家吴东/39

 傻柱子的世界/43

 城市多了一个人/46

 线珠儿/48

 大头/52

 光阴/57

第三辑 香蒲、残荷、秋水

 一个人的寺院/62

 运河在这里转了个弯儿/65

 梦幻周庄/68

 这一方水土/73

 晚秋/77

 听落叶飘零的声音/79

 香蒲、残荷、秋水/81

 草原、树林和我梦中的大帐篷/86

 活一个老头儿不容易/89

第四辑 一榻月光

 没有什么可以替代/94

 繁华落尽/97

 当低俗成为一种习惯/99

 行走的姿态/102

 佛不是用来求的/105

 一榻月光/108

 想象一个朋友的家乡/111

 民族·国家·我们/114

第五辑 朋友去了天目山

 同学乔玉珍/120

 朋友去了天目山/134

第六辑 遥望彼岸

 遥望彼岸/150

 刈麦/155

 残阳如血/157

第七辑 运河南去

 老娘/162

 运河南去/166

 咱的河/168

试读章节

制造悬念

某一天,上帝突然派使者飞临竞宁的额头,告诉她你将有很长的生命过程,你将博学多才,受到众人的赞赏甚至崇拜,就像众人崇拜我一样。你是个偶像级的人物,但是,为了不使你太过骄傲,我要为你设置一些挫折和磨难……

你是说像如来佛祖为唐僧师徒设置的九九八十一难那样的磨难吗?竞宁挥手打断了使者的转达。

使者忽闪了两下眼睛:上帝是这样说的,他给你制造磨难,而且让你最终战胜磨难……

这还有什么意义?竞宁盯着使者的眼睛:过程和结果都被预知之后,过程就不再是过程,结果也就无所谓结果了。

使者惊讶地发现这的确是个智者,怪不得上帝如此眷顾她呢。使者对竞宁的问题避而不答,他说我是上帝的宣谕者,只管宣谕,其他问题你可以去问上帝。使者接着宣讲上帝的示谕:上帝说你将终生被人追求,被人爱慕,而没有机会追求别人,追求爱情……

这么说我将被动地走过一生?竞宁皱紧了眉头:甚至没有追求爱情的机会?竞宁的心一下子凉了:那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使者说你知道了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就可以很好地安排生活,珍惜时间,面对死亡……

我不想预知!竞宁坚决地说:人类这个物种是充满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的……

但我必须告诉你,这是上帝的旨意!使者比她更坚决:你将在一个秋天——

不!竞宁捂住耳朵,闭上眼睛,对使者说求您,给我的生命留下一点悬念吧!

上帝说你将在秋天的某个月圆之夜前的某个……

你信不信?我现在就可以把你杀死,然后结束我自己的生命!竞宁睁开眼睛怒视着那个被派遣者。

你不能。使者冷笑一声飞升而去。

使者走后竞宁异常倦怠,生活对她来说已经失去了吸引力。既然上帝把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了,那她还追求什么?这个时候,她特别痛恨“预知”这两个字,她不明白那么多人为什么那么想预知未来?难道他们不怕知道结果后生活会变得苍白无味吗?

没有了目标的生活让竞宁无所事事,一切都异常明了地等在前面,竞宁就把日子弄得非常混乱,“没劲”现在是她生活的全部意义。某天,竞宁忽然想起上帝说要给自己制造一些挫折,什么挫折呢?这是一个悬念!竞宁兴奋起来。她想是生活方面的?不是,竞宁摇摇头,她现在的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是有什么突发灾难让她一下子一穷二白了,她还有一双手,所以面包不会没有,房子也不会没有;那么是工作方面的?也不是,竞宁仍旧摇摇头,按目前的情况,她不会失去现在的工作,即使失去了,她只会拥有更好的工作;难道是身体的,疾病?这更不算什么了,疾病是任何人一生中都无法逃脱的困厄;剩下的还有什么呢?人生无非精神和物质两大块,斯德葛派哲学家伊壁鸠鲁早就说过人生的最大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身体的无痛苦谁也做不到,但灵魂可以无纷扰一一对,竞宁恍然大悟:上帝在人生意义这个问题上为我制造了纷扰!

竞宁是一个非常倔强的人,她在明了了上帝的意图之后就去破解第二道难题:追求一个人。可是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她必须先放弃被爱,然后再去追寻爱人。不知是哪位专门研究人类情感的科学家说过爱情的最长寿命不超过18个月,不就18个月吗?为了给生活增加点儿味道,我就狂热一回跟上帝赌一把!

竞宁做通了自己的思想工作却找不到可以追求的目标,她在心底拼凑着自己对理想爱人的元素:一、他必须博学正直,男人是需要景仰的,景仰才能产生爱。二、他必须高大硬气,处事果断。竞宁不喜欢奶油小生式的俊朗男人,她欣赏那种带点儿霸气的古代侠客式的英雄。话又说回来,哪个女人心中没有英雄情结呢?三、——不,其余的就不重要了,人是需要有缺点的,有缺点才真实可爱,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就像完美的事物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一样。

竞宁定下条件后开始在她可能接触的范围内寻找合适的人选,然而非常遗憾,他们在她面前那么面目不清,不是少才气就是少男人气,再不然——唉!别提了,看满大街广告里男人们整天喊给我力量就知道如今的男人都什么质量了。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一个湮灭性别的时代非常可怕地到来了。

就在竞宁非常失望的时候,一个男人不经意地闯入了她的生活。

这个男人既不伟岸,也不英俊,甚至还带着一点儿懒散的儒雅与霸道——对,霸气。竞宁的心重重地敲了一下,温柔如水流遍全身。当他们目光相撞的一刹那,竞宁明白了:爱就是爱,它无所谓理由,也无所谓先后、主动与被动。

在学术报告大厅的两端,他们同时站起身来,越过众人,向对方走去。

P17-19

序言

读,是为了更好地写

高长梅

阅读的目的是长见识,是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这是“读”的基本意义。

很多时候,我们的阅读也无任何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遣,为了解闷,为了打发时光。其实,这是“读”的另一种境界。

但对学生乃至爱好写作的人而言,“读”还是为了“写”,即人们常说的“读写结合”。这,却是大有讲究的。

“读什么”,“怎么读”,“读”如何促进“写”,这个问题困扰人们少说也有两千多年了。外国不言,单说我国自《诗经》始,《四书五经》到《千家诗》《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哪一个的“读”不涉及后人的“写”?“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说明了“读”和“写”的朴素关系。

“读”于“写”的第一点,当是语言的积累。对绝大多数人而言,“会说”也“能说”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但这些不一定就是我们写作的语言。即使你“会说”、“能说”,但不一定能准确表述你的想法,你的所见所闻;尤其是不一定能用丰富的、生动的、形象的语言或简洁的、凝练的、科学的语言来描述人或事物或观点。写作当如建房,没有各式各样的语料积累,其结果可想而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牛的能工巧匠没有基本的建筑材料他也盖不起房子来。但语言积累,不是简单的语言记忆,要内化为自己的,要在自己的胸中发酵,要让它带上自己的思想、情感。这样,在写作运用时,就不会是简单的模仿甚至抄袭。即使是原句引用,也会与你的文章融为一体,恰到好处。初学写作者,常常苦恼自己词汇少,不能准确表述自己的思想;或苦恼自己写得干巴巴的,没血没肉;或苦恼自己虽写得字通句顺,却不像别人写的那样摇曳多姿;等等。多积累语言,是根治这种“疾病”的唯一药方。因此,我们在“读”时,就要看别人是怎么用字、怎么用词、怎么用句……来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的。

“读”于“写”的第二点,当是技巧的化用。“我手写我心”,看似简单轻松,看似随意,但正如建房,砖头、瓦块、木料等都摆在了你的面前,却不是任何人都建得了房的,你得有建房的技能。写作也是一样,你得掌握一定的技巧。人物怎么描写,事件怎么叙述,情感如何抒发,道理如何论证,等等,你得掌握其基本的方法,然后才能“心到手到”,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我们要像建房者,先做“小工”,看人家是如何砌墙、如何粉刷的;然后做“匠人”,亲自实践,在模仿中掌握其方法,逐渐为我所用;“匠人”做多了,熟练了,就成了“师傅”。“师傅”一级,技巧娴熟,房建得漂亮。而用心的“师傅”爱钻研,爱琢磨,结合他人的方法创造出更好的新方法,他就成了“建筑师”。写作同理。我们不少阅读者,语言的积累比较重视,但琢磨人家写作技巧的不多,所以文学爱好者不少,但成为作家的就少多了,原因大概与这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我们在“读”时,就要看别人是如何选择材料、如何谋篇布局、如何安排结构、如何运用表达方式、如何布置情节……看他们如何安排重点、如何把人物写活、如何把事件写得一波三折、如何条分缕析丝丝人扣、如何巧妙起承转合……

“读”于“写”的第三点,当是思想的融合。有了语言的积累,也掌握了一定的技巧,文章也写得是这么一回事了。但你的文章仅仅止于此,那也不过如同一栋能住人的房子而已。一篇文章品质的高低,除了语言的准确、生动、丰富、优美、灵动……除了构思的奇巧、结构的多元、情节的波澜、布局的精妙、手法的多变……是否有思想就显得格外重要。我们常说,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构思巧妙,但立意不高。我们还常说,这篇文章不仅语言优美,构思巧妙,而且立意高,有思想。一篇仅靠语言打扮的文章,就好比一个俗人涂脂抹粉;一篇仅靠卖弄技巧和语言的文章,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美人卖弄风骚而已。语言可以记忆,技巧可以模仿,但思想要靠领悟,要融入作品之中去反复地阅读,要从深层次去寻找作者的精神。有的人的文章写得很美,技巧也妙,但就是没有深度,没有思想,没有灵魂,没有底蕴,往往就事论事,往往只是当复印机,复制了场景,复制了人物,复制了事件,但都是没有活力,没有生气,没有精神的。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思想,的确常被我们忽视。思想靠别人的潜移默化来,精神也靠别人的影响而来。我们常听说在阅读中提升了自己,净化了自己,受了一次洗礼似的教育,等等,大约就是指这些吧。所以,我们在“读”时要琢磨别人是如何通过人物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精神,琢磨别人如何通过将一般人眼中的小事、凡事写出其社会价值,琢磨别人如何从一滴露珠看出太阳的光芒……如何选择语言材料最准确、最鲜明地表达出思想内容而非干巴巴贴标签,如何通过景、人、物悟出其蕴含的道理而非故弄玄虚牵强附会……

“读”于“写”的第四点,当是情感的交融。文章当有情,无论你是否抒了情,情就不自觉地流出了你的笔端。阅读中,我们除汲取作者的语言养料、技巧养料、思想养料外,还要品味、感受作者的“情”。与作者同悲,与作者人物同喜,置于作者笔下的优美环境而赏心悦目,等等。这就是受作者之“情”的“滋润”。文章是否感人,除了语言、思想外,有无“真情”很重要。朱自清的《背影》靠的是“情”的打动,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血写的文章”其实靠的也是“情”的喷发。一篇只有华丽的语言而无思想的文章犹如没有灵魂的躯壳;一篇即使有非凡高度思想而无情感的文章也不过是一具可能具有文物考古价值的木乃伊。但“情”在文中的宣泄如何把握,这也是我们在阅读中要学习的。这也是我们常犯的错误。写作中我们或无病呻吟虚假疹人,或情溢滥觞叫人发腻。让“情”如何恰到好处,非向好文章学习不可。这样,我们在“读”时,就要仔细琢磨别人是如何选择写作语言表达出作者的喜怒哀乐之情,如何传递作者人物的喜悦、哀思、忧怨、恋情,或深、或浅、或缠绵、或热烈,或似小溪的舒缓、或似大海的波涛、或似斗室之花的温柔、或似山野之花的奔放……看作者如何褒贬对象,看作者如何措辞达意致情,看作者如何巧借人、事、景、物以寄寓情感……

“读”于“写”的第五点,当是风格的鉴赏。所谓风格,它是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是作者在文章(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我们鉴赏其风格,主要是学习他如何创造和完善文章(作品)的风格,也就是看作者在处理题材、驾驭体裁、描写形象、表现手法、运用语言等方面各有什么特色,最终形成了怎样的风格。这些风格,最后成了一个作家个性化的标志。当然,这是“读”的高要求了。琢磨多了,实践多了,很多写作者也形成了类似的风格,便也融人了原作者的风格之中,也就形成了“派”。比如“荷花淀派”、“山药蛋派”、“读者体”、“知音体”,等等。当然,也不能简单模仿,也要适时变化,否则当年散文必“杨朔式”、小说必“欧·亨利式”的文学闹剧就会重演。

习作者若能此,写出好文章就有可能了。

弄明白了这些,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读物。读名著,当然好。但很多名著由于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不同,社会环境不同,或阅读者的阅历不够,文化积累不够,不一定读得懂,更不用说借鉴于自己的写作了。

基于此,我们推出了这套《文学新观赏·青少年读写范典丛书》。这些作品,不是名著,但是属于好作品;没写重大题材,但大都真实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迁,人们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没有高深莫测的技巧,但或平实、或奇巧、或清新可人、或浓郁奔放,更适合青少年读者学习、借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那落满手指的目光/读品悟文学新观赏青少年读写范典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宋子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山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1110310
开本 16开
页数 1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5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78
CIP核字 2013112160
中图分类号 I217.2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北
241
171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