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碌曲史话/甘肃史话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修史的目的不仅在于记录历史,更主要是昭示后人。古人云:“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无论是各级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工作人员,都要善于学习历史,尤其要深入学习本地区、本部门的历史,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地指导现实工作。这次新编写的《碌曲史话》,在《碌曲县志》的基础上,广征博采,去粗取精,全面、客观、真实、系统地记述了碌曲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资源环境、发展概况,特别是充分反映了1995年以来碌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成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是一部了解碌曲、宣传碌曲、研究碌曲不可缺少的历史文献。

内容推荐

碌曲县位于甘肃省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甘、青、川三省交会处。全县总面积5298.6平方公里,总人口32818人,其中藏族29134人。碌曲是洮河和白龙江的发源地,自然和人文景观丰富,尤以则岔石林和郎木寺最为驰名。

目录

沧海桑田

 碌曲建置沿革/3

 碌曲古老的民族/7

 碌曲藏族部落体系/8

 尕海湖畔的钟(忠)存羌人/13

 碌曲历史上的古道桥梁/14

 道格尔古碑/18

人物春秋

 郎木寺院的创始人达万巴·坚参桑盖/23

 学识渊博的活佛郎木·洛桑慈成木嘉措/23

 中共同路人热旦加措·尕藏图丹加措/26

 白忠义丹心铸丰碑/27

 为人民血洒草原的共产党员杜岐/28

 赤胆忠心的父子阿老公诺合、青增/30

 舍己为人的好“曼巴”贾进禄/31

 农业学大寨的女带头人才让卓玛/32

 爱国爱教的活佛依拉久美/33

 民族教育的耕耘者嘉洛华·杨旦加措/34

 牧民的好公仆才华/38

 著名藏医研究者嘎尔尕/38

 草原上的领头雁东尕/39

 草原上的百灵鸟贡宝措/40

 鞠躬尽瘁的人民教师王玉成/41

 走出草原的女老板卓玛草/42

 身残志坚育花蕾的马全才/43

往事如歌

 鲁大昌火烧格萨日/47

 工作组三进双岔/48

 双岔、西仓事件/49

 人民政权的建立与巩固/50

 围剿马良股匪/52

 晒银滩流血冲突/54

 一九五八年平叛斗争/56

 全省牧业“学大寨赶贡巴”始末/58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碌曲的发展历程/63

 碌曲县城展新姿/66

藏俗风情

 藏族传统的婚礼习俗/71

 日常生活风俗与禁忌/72

 喜庆壮观的节庆习俗/74

 风格独特的传统民居/79

 风味浓郁的饮食习俗/81

 异彩纷呈的服饰佩饰/88

 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舞/90

 传统藏戏“南术特”/91

 乐声悠扬的佛教法舞“毛兰木羌姆欠”/92

 历史悠久的民间体育/94

 神秘隆重的丧葬习俗/97

名胜奇观

 高原雪域风貌/103

 无限风光大草原(滩)/107

 香巴拉净土郎木寺/110

 石林奇景则岔谷/111

 候鸟天堂尕海湖/114

 原始森林古柏群/117

 虎穴仙女洞/117

 温馨浪漫的丽莎咖啡屋/118

 洮水流珠/119

洮源物产

 优良耐寒的高原畜种/123

 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125

 造福碌曲人民的水电资源/126

 遍布草原的野生珍稀动植物/127

 独特的藏中药材/129

 滋补之王冬虫夏草/130

传说故事

 郎木寺的传说/135

 民间故事——找幸福/136

 则岔石林的景点与传奇/144

宗教文化

 藏传佛教在碌曲/151

 多松多寺/152

 吉仓寺/154

 拉仁关寺/154

 丁古寺/155

 德合仓郎木赛赤寺/156

 西仓寺/159

 旺藏寺/162

 毛日寺/163

 伊斯兰教在碌曲的传播与发展/164

 碌曲清真寺简介/164

后记

试读章节

惦藏文史料《藏族远古史》记载:_早在远古时期,今藏族的先民吐蕃就在洮河流域活动。约公元4世纪,少数民族吐谷浑部从青海都兰一带迁徙到洮河流域,与当地土著藏人杂居。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兴起后,举兵东进,吞并了盘距在这一带的吐谷浑部,并将其部纳入藏族部落的管理体系之中,进而派遣大批兵马镇守。公元9世纪末,吐蕃内部的教派之争,使统一的吐蕃王朝分裂瓦解,这种分裂状态一直持续了200多年。到宋元以后,吐蕃赞普的后裔唃嘶哕部在河湟兴起,辗转统属散居在甘、青、川一带的藏族各部,并将各部首领统归于其下。元代时,这一带属西藏萨迦派法王八思巴统辖,遂形成藏族原始四大姓氏中的东氏繁衍的十八大察系中三木察和阿拉、吉仓等部族。到明朝末年,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入清以后,碌曲农区一带曾一度属洮州厅代管。新中国成立后,划归甘南州管辖。

碌曲县的藏族各部族分为吉仓讷合日部、阿拉5部、三木察6部、曲科12部等部落。

吉仓讷合日部落,在今阿拉乡境内。相传该部是吐蕃东迁时派往安多一带的军旅后裔,即西藏四大部翼之一右翼的第十六位首领的属部。该部与夏河县吉仓乡境内的吉仓同属一个部落,夏河县的为“吉仓洪日”,阿拉乡境内的为“吉仓讷合日”,归郎木寺管辖。该部由郭、勒洮、苏科塘、扎咱、加热等6部落组成。这6部的主要姓氏是仁钦和吾许合,据说其他姓氏基本都是从这两个姓氏中演化产生。郭姓,先祖郭·赤桑牙卜拉是藏王赤松德赞时期的大臣,他们是从后藏达那地区郭氏千户中派往安多地区的官兵的后裔,后属仁钦哇。吉仓讷合日在碌曲县境内是个独立的部落,从历史上的隶属关系看,曾为阿木去乎部落中的一部。阿拉乡境内的田多和田甫两村的先祖相传也是赤松德赞王时四大部翼中一部之属民。他们属阿木去乎下八部勒秀部,属拉卜楞寺管辖,与勒秀的上下杰和阿木去乎的杰、吉浪的杰为同一个氏族。这两个村中包括齐格措哇、卡卫措哇、卓仓措哇等。卓仓措哇与热贡多哇的卓仓及多麦卓仓系一个氏族。其先祖原籍及姓均同212藏“卓氏”,系同一个族源,是吐蕃王朝时期卓·坚赞桑盖等部属的后裔。

阿拉5部分布于碌曲县东部,东连夏河勒秀部落,南抵卓尼车巴沟,西靠吉仓讷日部落,北邻夏河吉仓乡。“阿拉”是古藏族部落的姓氏名,相传碌曲的阿拉与卫藏地区的阿拉是同一个氏族,是早年阿拉18部分散之一小部。其氏族首领阿拉仓的姓氏演变为部落名称和地名。

约在清乾隆年间,阿拉5部形成。5部包括13个村落和13个氏族,4个兵翼。阿拉5部为:博拉部,由博拉和拉牙儿两村组成。吾察部,由吾察和加克尔两村组成。牙日部,由牙日、麻日、巴察、加吾岗4个村组成。宗钦部,由宗钦和卡尔格囊两村组成。勒切部,由勒切和麻卡两村组成。13个部落为:博拉、拉牙儿、加卡尔、吾察、牙日、麻、巴尔察、加吾岗、宗钦(该寨据传是吐蕃时期建立的十三大兵马寨堡垒之一)、卡尔格囊、勒切、章吉高、麻卡村落。

分布在以上各村中的13个部族为:博拉措哇、达地措哇、麻卡措哇、牙高措哇、麻高措哇、傲去乎措哇、加牙日当措哇、贡果措哇、卡若措哇、哇果儿措哇、巴克措哇、热强措哇、拉索克措哇。阿拉的4个兵翼为:宁巴兵翼、牙日兵翼、宗钦兵翼、勒切兵翼。

三木察农牧6部亦称赛赤部落,分布在今双岔、尕海、郎木寺3乡境内。三木察是由藏族四大姓氏中的东氏繁衍的十八大察系统中的三木察部而得名的。据《安多政教史》记载,约在公元13世纪,元朝国师八思巴派遣南拉本大臣到汉藏交界地带管理政教事务,他有两位妻子,她们同一天各生有一男孩,一个取名曲科尔加,另一个取名为桑耶扎西。曲科尔加的后裔繁衍成西仓6部,次子桑耶扎西的后裔繁衍为三木察郭哇和唐隆郭哇两大体系,后来他们各自的姓氏逐渐繁衍为毛日、娘、依拉三大部落。(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第53任西藏噶丹寺赤巴的后裔坚参桑盖大师应河南蒙旗和硕特亲王丹增旺秀的邀请,来到甘青川交界的德合仓郎木,选定在该地阳山坡上建寺。当时,卓尼k司嘉木样闹日布为郎木寺的兴建捐赠了一部卓尼版的大藏经《甘珠尔》,奉献给阿拉丁科寺及所属阿拉5部、江察3族等。三木察是大师的故乡,为大师兴建郎木寺理应鼎力资助。从这时起,这一带的大部分村落自然而然地成了郎木寺的香火“神民”。郎木寺所辖的直属部落也是在这个时期逐步形成的。

所谓三木察农牧6部,是指原有的三木察3部和后来形成的牧区3部。其中,牧区3部直接由郎木寺管辖,3个部落的头人均由寺院选派委任,实行3年一换制。

三木察农区3部下辖宁巴部落、石巴部落、旺仓部落,所辖村落分布在洮河两岸的双岔乡境内。

宁巴部落由加热布、盖尔当、年托、姜等部族和村落组成。盖尔当与青海热贡地区的盖尔当是同一氏族。年托与热贡地区的年托也是同一氏族,从热贡年托迁徙至此。姜与松巴部落所辖的姜氏同属一族。P8-9

序言

县之有志,犹国之有史。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006年,《碌曲县志》出版,填补了碌曲县没有地方志的空白。然此书只编至1995年,之后的14年间,碌曲经济突飞猛进,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农牧民生活蒸蒸日上。真实地记录这一时期的发展历程,尤为重要。今天,在全县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编撰人员的辛勤劳动,《碌曲史话》即将付梓,甚感欣慰。这是我县地方史志工作的又一件盛事,是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

修史的目的不仅在于记录历史,更主要是昭示后人。古人云:“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无论是各级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工作人员,都要善于学习历史,尤其要深入学习本地区、本部门的历史,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地指导现实工作。这次新编写的《碌曲史话》,在《碌曲县志》的基础上,广征博采,去粗取精,全面、客观、真实、系统地记述了碌曲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资源环境、发展概况,特别是充分反映了1995年以来碌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成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是一部了解碌曲、宣传碌曲、研究碌曲不可缺少的历史文献。

记录历史,总结经验,对今后的工作是有益的。《碌曲史话》的出版,只是刚刚完成了“认识过去”,更重要的是把握现在,面向未来。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县经济社会得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这正是立足县情、借鉴历史的结果。衷心希望全县各族群众,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重视读史、用史,以史为鉴,进一步谱写碌曲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后记

《甘肃史话》丛书为甘肃省重点出版项目,旨在展示甘肃省各市、州、县、区悠久的历史、浓郁的地方文化、秀美的山川和丰富的物华,弘扬甘肃的人文精神,赞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促进经济腾飞和和谐社会建设。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领导同志批准并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丛书的编纂和出版得以顺利实施。

甘肃省新闻出版局原局长周德祥全盘规划和领导了丛书的出版工作。这套丛书高标准、高质量的出版定位,严谨鲜活的文风,图文并茂的装帧风格,是在他一丝不苟的要求下得以实现的。甘肃文化出版社社长谢国西在提出这套丛书的选题构想获得各方赞同之后,精心设计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使这样一套卷帙浩繁、规模庞大的丛书出版工作得以有序进行。作为社长,他承担了巨大的责任,在每一个具体环节上也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处处长罗和平是最早关注这套丛书出版规划的人士之一,早在这套丛书的计划阶段,他就提供了许多真知灼见,在丛书的整个出版过程中更做了许多指导性、服务性工作。甘肃文化出版社副社长管卫中是本丛书的项目负责人,是这套丛书出版工作中最忙碌的人,他拟订了编纂体例,负责组织各册稿件,审改全部书稿,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安排排版、校对、印制,监督图书质量,实施宣传方案,他的热情、执著、严谨、刻苦的品质,恰巧成就他为这套丛书最合格的实施人。甘肃文化出版社副总编车满宝是本丛书的规划人之一,本丛书十分“养眼”的装帧设计,凝含着他的心血。

省地方志学会会长张克复对这套丛书的编纂倾注了心力。他对这套丛书的贡献至少在三个方面无人可以望其项背:一是在对这套丛书的推动方面。他运筹帷幄,奔走南北东西,不遗余力宣传呼吁,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终使这一选题喜获各方赞同支持。二是在对各分册主编的遴选方面。本丛书各册主编无一不是当地颇有造诣的文史工作者,无一不对当地文化历史有如数家珍般的了解,张克复慧眼荐举他们担纲各册主编,保证了丛书稿件质量。三是在对书稿文体篇目的确定方面。他渊博的地方文史知识和丰富的编纂经验使得诸多疑难问题迎刃而解,使一些有缺陷的书稿最终达到了史实的确凿、布局的完善和表述的恰当。

《甘肃史话》丛书的出版还得到了省委宣传部马成洋副部长、管钰年副部长和省新闻出版局有关领导李玉政、袁爱华等的支持。省人大、省政协的有关领导也对这一选题计划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有关部门给予了实质性的支持。全省各市、县党政领导对这套丛书的出版高度重视,给予了鼎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他们的支持是本丛书得以成功出版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各市、县主持编写工作的宣传部、人大、政协、文化局、志办等单位领导同志的周密组织和编撰人员全身心的投入,保证了书稿的如期完成和文图质量。

《碌曲史话》为《甘肃史话》丛书之一种。在甘南州政府和碌曲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指导下,于2009年5月成立了《碌曲史话》编辑委员会,制订编写计划,着手开始史话的编写工作。编写人员克服了资料搜集难、编写人员少、选材用图取舍难等困难,精心谋划,仔细斟酌,几经反复,终于成书,实属不易。本书全面描述了碌曲的历史文化、杰出人物、名胜古迹、民族风情、建设成就等。在编写过程中,甘南州志办李栋贤主任两次莅临碌曲指导工作,并给予业务经费支持。《碌曲史话》的编写工作,也得到了碌曲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分管县志工作的格桑拉毛副县长,亲自指导县志编写工作和审稿。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碌曲县志》《香巴拉之旅》《甘肃藏族部落的社会与历史研究》等书籍,并参考和采用了网络上有关郎木寺、尕海湖、则岔石林等内容。采用的照片来源于《碌曲县志》《青藏之窗》等书籍,藏医院、宣传部、旅游局等单位以及唐涛、朱晗、杨马岱等提供部分图片。在此,谨向这些关心、支持《碌曲史话》编辑出版工作的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与悠久丰富的历史和鲜活生动的现实生活相比较,任何文字的表述都是苍白的,都仅仅是撷取了几朵浪花。本丛书只是给读者提供一个寻访甘肃大地历史文化蕴藏的线索图。有兴致的读者朋友们,不妨以本丛书为向导,顺藤摸瓜,寻幽探隐,以您的新发现,来批评、填补本丛书之缺憾。

甘肃史话丛书编委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碌曲史话/甘肃史话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罗爱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甘肃文化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46728
开本 16开
页数 1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6
出版时间 2010-03-01
首版时间 2010-03-01
印刷时间 2010-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4.24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30
172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3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