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华文化概要(港澳台侨学生通识教育课程系列教材)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治理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发展目标为根本遵循,坚持贯彻使中华文化倡导的“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成为每个港澳台侨学生的精神追求和行动圭臬,形成客观科学的历史观、疆域观、民族观和文化观。
本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的大历史观和文化演进逻辑统领全书撰写思路。导言阐述大历史观:中华之为中华;第一章盘点中华文化形成的不拔之基;第二章洞悉儒道佛哲学思想;第三章提炼千年道统的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第四章展现道不离器的中华文化基本形式;第五章梳理美美与共的中外文化交融与互鉴;第六章阐释其命维新的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及其现实路径;第七章彰显中华文化的时代价值和天下大同的世界意义;结语呼应前言,同时呼吁广大港澳台侨学生融通中外文明,为构建“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本书可作为高校港澳台侨学生通识教育的通用教材,也可作为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选用教材,还可作为广大读者研习中华文化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骆文伟,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通识教育研究中心和教研部主任。主讲“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世界遗产在中国”等课程。近期主要研究方向为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线路遗产保护。曾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6项,正式出版著作1部,发表论文近30篇。研究报告被“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文本重点引用,咨询报告被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等多家单位采纳。书法作品及艺术传略被收录“中国书法美术赴澳展”、《走向共和·当代书画家墨迹大观》等30多次(部)展览和著作。
目录
导言 大历史观:中华之为中华
第一节 何谓中国,何谓中华
一、何谓中国
二、何谓中华
第二节 中华文化概述
一、中华文化
二、中华民族
三、中华民族共同体
第三节 大历史观中的中华文化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一章 不拔之基:中华文化的形成基础
第一节 中华文化萌发的地理环境
一、中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二、地理环境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 中华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一、农耕与游牧:古代社会经济形式
二、不完全的自然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近代社会经济形式
三、从新民主主义经济到社会主义经济:现代社会经济形式
第三节 中华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一、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宗法制与中央集权制
二、近代社会政治结构:共和制
三、现代社会政治结构:人民代表大会制
第四节 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一、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交融
二、中原农耕文化与南方山地游耕文化的交融
三、少数民族的文化贡献
四、中华各民族交流融合的历史经验
第五节 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格局
一、绚丽多姿的区域文化
二、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儒道佛:中华文化的古代哲学思想
第一节 儒家思想
一、孔子
二、孟子
三、荀子
四、朱熹
五、王阳明
第二节 道家思想
一、老子
二、庄子
第三节 佛教思想
一、中国化佛教宗派
二、中国佛教的核心思想
三、中国佛教思想的当代价值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千年道统: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一节 中华一统
一、强大的中央集权政体
二、文化认同塑造民族共同体
三、和合共生的天下观
第二节 贵和尚中
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
二、中庸之道,以中致和
第三节 以民为本
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二、得民之道,用民之法
三、忧民恤民,民胞物与
第四节 刚健有为
一、发奋进取、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二、担当道义、不屈不挠的社会责任
三、革故鼎新、主动创造的精神追求
四、舍生取义、御侮图强的家国情怀
第五节 厚德载物
一、柔顺宽厚,胸怀天下
二、开放包容,历久弥新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道不离器:中华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第一节 语言文字
一、汉语汉字的历史与特点
二、汉语汉字的文化功能
第二节 史学典籍
一、史学典籍的巨大成就
二、史学典籍的优良传统
第三节 宗教信仰
一、制度性宗教
二、弥漫性宗教
第四节 文学巨著
一、中国文学的辉煌成就
二、中国文学的文化价值
第五节 艺术瑰宝
一、璀璨辉煌的中国艺术
二、中国艺术的整体风貌
第六节 科学技术
一、中国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
二、中国四大发明及其世界影响
三、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与评析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美美与共:中外文化交融与互鉴
第一节 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交汇
一、中外文化第一次大交汇
二、中外文化第二次大交汇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
第二节 中西文化比较与共同价值
一、中西文化的根性比较
二、淬炼中西文化的共同价值
第三节 华侨华人与对外文化交流
一、华侨华人与中华民族的关系和历史
二、华侨华人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独特贡献
三、华侨精神的传承与开新
第四节 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
一、丝绸之路的历史特点
二、丝绸之路的现实启示
三、共建“一带一路”是超越古丝绸之路的新型国际合作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其命维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第一节 传承与创新中的中华文化
一、中华文化的孕育
二、中华文化的发展
三、中华文化的隆盛
四、中华文化的转型
五、中华文化的复兴
第二节 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动力源泉
一、文化观念的革新与延展
二、外来文化的冲击与论争
三、与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对接
第三节 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现实路径
一、继承与弘扬
二、挖掘与阐发
三、协调与适应
四、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天下大同:中华文化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第一节 中华文化的时代价值
一、奠定统一安定的治世局面
二、彰显义以生利的经济伦理
三、创建修己安人的精神家园
四、启迪协和万邦的外交智慧
第二节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一、贡献大同小康、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道路
二、推荐为政以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治理模式
三、提供尚和合、贵中庸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四、倡导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观
五、树立人己相合、群己协调的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华文化概要(港澳台侨学生通识教育课程系列教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骆文伟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619406
开本 16开
页数 1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6
出版时间 2022-10-01
首版时间 2022-10-01
印刷时间 202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本科及以上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372
CIP核字 2022180813
中图分类号 K203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86
9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9: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