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寻找诗意的生活/读品悟文学新观赏青少年读写范典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寻找诗意的生活》收入青年女作家陈勤小小说七十余篇。所选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既有对美丽青春的解读,也有对亲情友情的讴歌;既有对都市生活的剖析,也有对乡村民风的采撷……字里行间流淌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精神。作者善于从生活的细微之处捕捉到人性的光辉,短短的篇幅传递着人情冷暖,折射出世态炎凉,文笔细腻流畅,故事感人,内涵丰富,给人以启迪、温暖和向上的力量。

内容推荐

《寻找诗意的生活》收入青年女作家陈勤小小说七十余篇。

《寻找诗意的生活》文字典雅秀丽,语言畅达明快,蕴藉着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味。文章短小精悍,意蕴悠长,对生活的思考、对人生的解读,无不透出智慧与机敏。品读本书,让读者在轻松中领略到一种精神的愉悦,一种心空被洗涤和陶冶后的清亮。对提高文学素养和提升写作能力将大有裨益。

目录

第一辑 雪山魂

 官司草/2

 特殊的家长会/4

 过马路/6

 雪山魂/8

 珍贵的一课/10

 雪白的裙子/13

 六一节的礼物/16

 狼来了/19

 最好的礼物/21

 为爱停留/23

 儿子的眼睛/26

 选择/27

 小美/29

 园丁之心/32

 责任/34

 午自习/36

 运气/37

第二辑 母亲的全部

 成功的秘诀/42

 母亲节的礼物/44

 神秘顾客/47

 那一年的风雨/49

 母亲的全部/51

 好爸爸/53

 “爱情”的魔力/56

 八爷爷/58

 成长/60

 两个人的秋收/63

 生命的细节/65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孩子/66

 七夕/69

 儿子受伤以后/71

 道德量化/74

 半夜鸡叫/75

 牛宝/78

第三辑 玩家

 遍地歌声/82

 寻找诗意的生活/85

 谁动了我的心/87

 玩家/89

 长命井/91

 德明/93

 好命的女人/95

 拐杖/97

 义卖/100

 重要稿件/102

 名人故里/105

 隐者/107

 老胡/108

 回家/111

 傻儿/113

第四辑 寻找一张脸

 养老鼠的老头/118

 第一次抢劫/121

 小区盗窃案/122

 我是英雄/125

 寻找一张脸/127

 桂花/129

 到站/132

 义士/133

 勇气/136

 民工小屋/139

 小镇故事/141

 学习雷锋好榜样/144

 迷失/146

 朋友/148

 拯救/151

 报答/153

 爱心捐款/155

 绝非小事/157

 老王/159

 春天里/161

试读章节

官司草

我的家乡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春夏季节,山坡上、田埂边到处长满了野花野草,其中最常见的是一种有着狭长叶子、挺直的茎的野草,我们称它为官司草。我和小伙伴们最爱玩的游戏就是用官司草“打官司”:把官司草的茎掐下来,各执一根,然后把它们纠缠在一起,称为“打官司”,谁的草断了,谁的官司就输了。简单幼稚的游戏,我们却玩得乐此不疲。

那时我正上小学二年级,无忧无虑的年龄,却有数不尽的忧伤:爷爷刚去世,爸爸在采石头时又摔伤了脚,躺在床上不能干活,母亲体弱多病,长期都要吃药。

我的成绩好,歌也唱得好,新来的班主任罗老师选中了我参加学校的庆六一表演,这可把我愁坏了:站在舞台上面对几百人,还有那么多老师,这可不是儿戏!我把自己仅有的几件衣服反复试穿了好几遍,结局是令人泄气的:它们要么太旧,要么打了补丁,没有一件能够适合那么隆重的演出!

天知道我是多么渴望能够上台表演,可是最后我却不得不去告诉老师我决定退出。

“为什么?”罗老师睁着美丽的大眼睛好奇地望着我。

“我,我,我不想唱!”我说,眼泪包在眼里,我硬生生挺着不让它流出来。

罗老师奇怪地看了我一眼,然后叫我离开了。

晚上我蒙在被子里狠狠地痛哭了一场。

第二天放学后,罗老师把我叫进了寝室,我以为她要说表演的事,她却指着桌子上水杯里泡着的官司草对我说:“你认识这种草吗?”

“认识,是官司草,”我说,“我家周围有很多。”

“那好,你明天扯点给老师带来。”

当我把一大袋茂盛的官司草交到罗老师手上的时候,罗老师非常高兴地对我说谢谢。

“老师,这种草有什么用?”我疑惑地问。

“它晒干后可以泡水喝,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城里卖6角钱一斤呢。”

“是吗?”我惊奇地问。  “嗯。”罗老师肯定地点了点头。

第二周星期一,罗老师从城里的家返回学校后对我说:“你上回采的药草很好,我喝了咽喉都不那么疼了,邻居们也喜欢,叫我帮他们带些回去,5角钱一斤,你看行不行?”

“老师,我帮你扯,山上多的是,不要钱。”我急忙说。

“怎么能不要钱呢?他们去市场上买还要贵一点哩,再说你不是要演出吗,正好可以自己挣点钱买条裙子啊!”罗老师温柔地说。

对啊!我的心蓦然一振,1斤5角,10斤5元,20斤10元,就可以买条不错的裙子了!我顿时觉得眼前豁然开朗,先前埋藏在心里的悲伤一股脑儿全都不见了。我一个劲儿地朝老师点头,早忘了我说要退出表演的事。

那以后,我一有空就拿着镰刀在田间地头转悠,把我往日那些可爱的朋友一丛一丛地割下来,放进箢篼里,悄悄摊晒在屋后的空地上。晒干后再仔细地一根根捡拾进口袋里。为了不让同学们看见笑话,我总是早上第一个赶到学校,把它交给老师。

这样大概有三四周,交给罗老师的官司草有多少,我也记不清了。六一节前一天,罗老师把我领进了办公室,然后变戏法似的从包里掏出一条崭新的连衣裙,是白色的,像雪一样,裙摆上镶着一层层的花边,漂亮极了。

罗老师小心地把裙子叠好,放进我的书包里,捏捏我的脸蛋:“明天好好表演!”

“嗯!”我重重地点了点头,飞快地冲出了老师的寝室。一路上我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又唱又跳,终于靠自己的劳动拥有了一条美丽的裙子,并将穿着它上台表演!我心里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第二天,我自信地登上舞台,婉转的歌喉和优美的舞姿征服了评委,我得了第一名,为我们班争得了荣誉。罗老师也开心地笑了。

转眼期末到了,我考得很好,但是心里却有些失落:放假了,我将两个月见不到罗老师了!我拿着成绩单闷闷不乐地往家走,路边茂盛的官司草引起了我的注意,对呀,给老师割点官司草带回去,这么热的天,她好泡水喝啊!我心里十分激动,赶忙回到家割了一大袋官司草,提着向学校跑去。

校园里静悄悄的,会不会罗老师已经离开了?我心里正着急,突然看见她正背对我站在操场上,面前是一大堆干枯的官司草!这是怎么回事?我一下愣住了。没等我想明白,罗老师又回到寝室,拖出一大编织袋官司草,把它们全倒在地上。然后,罗老师划燃了火柴。

红红的火苗升起的一刹那,我一下全明白了,一股暖流涌遍我的全身,又化作晶莹的泪珠,爬满了我的脸颊!

P2-4

序言

读,是为了更好地写

高长梅

阅读的目的是长见识,是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这是“读”的基本意义。

很多时候,我们的阅读也无任何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遣,为了解闷,为了打发时光。其实,这是“读”的另一种境界。

但对学生乃至爱好写作的人而言,“读”还是为了“写”,即人们常说的“读写结合”。这,却是大有讲究的。

“读什么”,“怎么读”,“读”如何促进“写”,这个问题困扰人们少说也有两千多年了。外国不言,单说我国自《诗经》始,《四书五经》到《千家诗》《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哪一个的“读”不涉及后人的“写”?“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说明了“读”和“写”的朴素关系。

“读”于“写”的第一点,当是语言的积累。对绝大多数人而言,“会说”也“能说”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但这些不一定就是我们写作的语言。即使你“会说”、“能说”,但不一定能准确表述你的想法,你的所见所闻;尤其是不一定能用丰富的、生动的、形象的语言或简洁的、凝练的、科学的语言来描述人或事物或观点。写作当如建房,没有各式各样的语料积累,其结果可想而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牛的能工巧匠没有基本的建筑材料他也盖不起房子来。但语言积累,不是简单的语言记忆,要内化为自己的,要在自己的胸中发酵,要让它带上自己的思想、情感。这样,在写作运用时,就不会是简单的模仿甚至抄袭。即使是原句引用,也会与你的文章融为一体,恰到好处。初学写作者,常常苦恼自己词汇少,不能准确表述自己的思想;或苦恼自己写得干巴巴的,没血没肉;或苦恼自己虽写得字通句顺,却不像别人写的那样摇曳多姿;等等。多积累语言,是根治这种“疾病”的唯一药方。因此,我们在“读”时,就要看别人是怎么用字、怎么用词、怎么用句……来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的。

“读”于“写”的第二点,当是技巧的化用。“我手写我心”,看似简单轻松,看似随意,但正如建房,砖头、瓦块、木料等都摆在了你的面前,却不是任何人都建得了房的,你得有建房的技能。写作也是一样,你得掌握一定的技巧。人物怎么描写,事件怎么叙述,情感如何抒发,道理如何论证,等等,你得掌握其基本的方法,然后才能“心到手到”,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我们要像建房者,先做“小工”,看人家是如何砌墙、如何粉刷的;然后做“匠人”,亲自实践,在模仿中掌握其方法,逐渐为我所用;“匠人”做多了,熟练了,就成了“师傅”。“师傅”一级,技巧娴熟,房建得漂亮。而用心的“师傅”爱钻研,爱琢磨,结合他人的方法创造出更好的新方法,他就成了“建筑师”。写作同理。我们不少阅读者,语言的积累比较重视,但琢磨人家写作技巧的不多,所以文学爱好者不少,但成为作家的就少多了,原因大概与这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我们在“读”时,就要看别人是如何选择材料、如何谋篇布局、如何安排结构、如何运用表达方式、如何布置情节……看他们如何安排重点、如何把人物写活、如何把事件写得一波三折、如何条分缕析丝丝人扣、如何巧妙起承转合……

“读”于“写”的第三点,当是思想的融合。有了语言的积累,也掌握了一定的技巧,文章也写得是这么一回事了。但你的文章仅仅止于此,那也不过如同一栋能住人的房子而已。一篇文章品质的高低,除了语言的准确、生动、丰富、优美、灵动……除了构思的奇巧、结构的多元、情节的波澜、布局的精妙、手法的多变……是否有思想就显得格外重要。我们常说,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构思巧妙,但立意不高。我们还常说,这篇文章不仅语言优美,构思巧妙,而且立意高,有思想。一篇仅靠语言打扮的文章,就好比一个俗人涂脂抹粉;一篇仅靠卖弄技巧和语言的文章,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美人卖弄风骚而已。语言可以记忆,技巧可以模仿,但思想要靠领悟,要融入作品之中去反复地阅读,要从深层次去寻找作者的精神。有的人的文章写得很美,技巧也妙,但就是没有深度,没有思想,没有灵魂,没有底蕴,往往就事论事,往往只是当复印机,复制了场景,复制了人物,复制了事件,但都是没有活力,没有生气,没有精神的。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思想,的确常被我们忽视。思想靠别人的潜移默化来,精神也靠别人的影响而来。我们常听说在阅读中提升了自己,净化了自己,受了一次洗礼似的教育,等等,大约就是指这些吧。所以,我们在“读”时要琢磨别人是如何通过人物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精神,琢磨别人如何通过将一般人眼中的小事、凡事写出其社会价值,琢磨别人如何从一滴露珠看出太阳的光芒……如何选择语言材料最准确、最鲜明地表达出思想内容而非干巴巴贴标签,如何通过景、人、物悟出其蕴含的道理而非故弄玄虚牵强附会……

“读”于“写”的第四点,当是情感的交融。文章当有情,无论你是否抒了情,情就不自觉地流出了你的笔端。阅读中,我们除汲取作者的语言养料、技巧养料、思想养料外,还要品味、感受作者的“情”。与作者同悲,与作者人物同喜,置于作者笔下的优美环境而赏心悦目,等等。这就是受作者之“情”的“滋润”。文章是否感人,除了语言、思想外,有无“真情”很重要。朱自清的《背影》靠的是“情”的打动,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血写的文章”其实靠的也是“情”的喷发。一篇只有华丽的语言而无思想的文章犹如没有灵魂的躯壳;一篇即使有非凡高度思想而无情感的文章也不过是一具可能具有文物考古价值的木乃伊。但“情”在文中的宣泄如何把握,这也是我们在阅读中要学习的。这也是我们常犯的错误。写作中我们或无病呻吟虚假疹人,或情溢滥觞叫人发腻。让“情”如何恰到好处,非向好文章学习不可。这样,我们在“读”时,就要仔细琢磨别人是如何选择写作语言表达出作者的喜怒哀乐之情,如何传递作者人物的喜悦、哀思、忧怨、恋情,或深、或浅、或缠绵、或热烈,或似小溪的舒缓、或似大海的波涛、或似斗室之花的温柔、或似山野之花的奔放……看作者如何褒贬对象,看作者如何措辞达意致情,看作者如何巧借人、事、景、物以寄寓情感……

“读”于“写”的第五点,当是风格的鉴赏。所谓风格,它是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是作者在文章(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我们鉴赏其风格,主要是学习他如何创造和完善文章(作品)的风格,也就是看作者在处理题材、驾驭体裁、描写形象、表现手法、运用语言等方面各有什么特色,最终形成了怎样的风格。这些风格,最后成了一个作家个性化的标志。当然,这是“读”的高要求了。琢磨多了,实践多了,很多写作者也形成了类似的风格,便也融人了原作者的风格之中,也就形成了“派”。比如“荷花淀派”、“山药蛋派”、“读者体”、“知音体”,等等。当然,也不能简单模仿,也要适时变化,否则当年散文必“杨朔式”、小说必“欧·亨利式”的文学闹剧就会重演。

习作者若能此,写出好文章就有可能了。

弄明白了这些,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读物。读名著,当然好。但很多名著由于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不同,社会环境不同,或阅读者的阅历不够,文化积累不够,不一定读得懂,更不用说借鉴于自己的写作了。

基于此,我们推出了这套《文学新观赏·青少年读写范典丛书》。这些作品,不是名著,但是属于好作品;没写重大题材,但大都真实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迁,人们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没有高深莫测的技巧,但或平实、或奇巧、或清新可人、或浓郁奔放,更适合青少年读者学习、借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寻找诗意的生活/读品悟文学新观赏青少年读写范典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山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1110358
开本 16开
页数 1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4
CIP核字 2013112171
中图分类号 I247.8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河北
241
171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2:5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