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的找寻(国外美学散记)
内容
编辑推荐

《美的找寻(国外美学散记)》由汝信著,书中所收的是作者在国外访问后写的一些美学散记,所涉及的对象都是具有恒久价值的人类文化艺术的优秀结晶。

一部艺术史就是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的精神成长史,同样也是美的创造史。人们不是要寻找美吗?就请到这里来探索吧!

内容推荐

从埃及的神庙、古希腊人的雕刻直到莎士比亚的悲剧和毕加素的绘画,这些人类艺术的瑰宝不仅给予作者极大的美的享受,而且也使他感到艺术之海的深邃广大,实在令人望洋兴叹。这本《美的找寻(国外美学散记)》由汝信著,作者写下了一些散记,这些文字现在收在这个集子里,只能算是一个门外汉在探索艺术美的过程中的学习札记。

《美的找寻(国外美学散记)》适合艺术爱好者阅读。

目录

再版前言

自序——美的找寻

永恒性的追求——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化艺术遣址考察纪行

那里永远是春天——卢浮官希腊雕塑的启示

人的重新发现——在意大利看米开朗琪罗

在莎士比亚故乡看《麦克白斯》——关于悲剧的一些思考

对印象派绘画的一些印象——奥赛博物馆观后感

《吃土豆的人》的启示——参观凡高博物馆有感

罗丹博物馆参观记

《天鹅湖》的悲剧结尾和莎乐美的爱——看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演出有感

一颗寂寞的心——克列绘画展览观后

20世纪艺术之谜的初步探索——参观毕加索博物馆后的思考

毕加索再探索——谈立体主义后的毕加索

重访埃尔米塔日博物馆——在俄罗斯看法国绘画

思想家和诗人的摇篮——参观图宾根神学院的追亿

附录:尼采的美学思想

关于西方美学理论中的无意识问题的历史考察

试读章节

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先来到神庙的主庙,这是拉美西斯二世为他自己建的灵庙,名义上是供奉阿蒙一赖神、哈玛基斯神和卜塔神的。在主庙门前的小广场抬头望去,但见这个用整块巨石雕凿成的、宽达38米的神庙正面,端坐着四尊巨大的石像,除了一尊已因长期风沙侵蚀而遭到损坏,其余三尊基本上仍完好无损。它们都是坐在王位上的拉美西斯的雕像,每尊高达20米,面部两耳之间宽4米。这些雕像不仅是艺术品,而且还起着支持高达31米的整个神庙正面的石柱的作用,足以见出当时建筑师们的匠心和技巧。在法老的那些巨型雕像的腿旁,树立着他的母亲和皇后的较小的雕像,还有阿蒙神和哈玛基斯神的象征物(如鹰)。在王座上和神庙正面外壁以及一些石碑上,都满布着精美的浮雕和象形文字。整个布局场面恢宏,气势磅礴,确实不同凡响,给人以一种无比庄严,凝重的印象。

处于巨大的雕像之间,本来相当宽大的庙门相形之下显得窄小了。进了庙门,才充分意识到这个宗教建筑工程的伟大,还不仅在于门前的那些巨像,原来这个用当时的原始工具在石崖上雕凿成的神庙包含好些厅室,全部纵深达60余米,内部除了陈列着一些精心制作的雕像外,在石柱、墙壁和天花板上都装饰着浮雕和壁画,堪称为古埃及艺术的殿堂。庙内深处十分幽暗,靠了庙门射入的自然光,才能依稀看到神庙内部的轮廓。也许正是因为神庙长期封闭,庙内漆黑无光,才挽救了那些珍贵的壁画,使之历经三千多年的岁月而仍然保存着相当不错的色彩。我们在进入前厅后,在导游的手电筒的照射下,首先观赏了壁画。壁画除了敬神的宗教内容(实际上是宣扬法老和神们的亲密关系)外,给人以最深刻印象的是描绘惊心动魄的威武雄壮的战争场面和令人惨不忍睹的残酷的杀俘祭神仪式的图景。这些壁画按照古埃及艺术的传统,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表现得十分高大,远远超出他的敌人,乘着马拉的战车往来驰驱,如入无人之境,真显得威风凛凛。与壁画相配合,在墙上还刻着一首为拉美西斯歌功颂德的长诗。这首用象形文字写成的史诗为宫廷诗人潘陶所作,记述法老率领大军远征叙利亚的军事功勋。在拉美西斯二世即位后第5年,埃及军队和当时正处于全盛时期的赫梯帝国(赫梯人是叙利亚的一个好战的部落,与其邻近的一些民族结盟)在卡叠什城进行决战。通过导游的讲解和提供给参观者的英译文,这首史诗的内容大致如下:

拉美西斯二世受到被赫梯国王收买的贝都因族奸细的欺骗,落入了敌人的圈套而遭伏击,突然被占绝对优势的敌军所包围。随同这位法老的只有他自己的卫士们,总共只有75辆战车,而他面对的强大的敌人却拥有2000余辆战车之多。“于是,法老把自己的身体伸展到最高度,披上令人自豪的战士的盔甲,鞭策双马牵引的战车,勇往直前,投入战斗。他单身一人,身旁没有任何随从!当他像一个英雄那样投入进攻和保卫他自己的时候,他的士兵和卫士们都在远处看着。敌军的2500辆战车,每辆战车上载有三名战士,把他团团包围,企图降服他,而他却毫不畏惧,虽然身旁没有一个皇子、将军或士兵。”在这极度危急的时刻,拉美西斯向至高无上的神热情地祈祷:“啊!神圣的阿蒙神,永恒的主、世界的创造者和组织者、提供一切的上帝、地上所有王国的主人,请您看吧,我是孤身一人!难道您不是我的父亲,我不是您的儿子?我的手臂永远是为了实现您的意志而行事。难道我没有奉献祭品向您表示尊崇吗?请记住我为您而祭献的30000头牛以及我为您而建的用巨大石块筑成的庙宇!请您数一数我为您的荣耀而树立的那些方尖碑吧!啊,神圣的阿蒙神,现在我是孤身一人,被所有人所抛弃,我只得向您伸出双手,向您祈祷。难道您不是比一千名弓箭手、一千个英雄更强有力吗?”拉美西斯的祈祷终于感动了阿蒙神,阿蒙神回答说:“我是你的父亲——太阳,我的右手和你在一起,正如你所说,我比一百万名武士更珍贵!当我降临到包围你的那些战车中间时,你就将看到它们纷纷堕地,并在你的马蹄下像陶器那样被粉碎!我将使你的无数敌人的心脏凝冻成冰,我将使他们的四肢失去力量,我将使他们手中的长矛和箭囊堕地,我将把他们像鳄鱼那样掷入水中……他们将自相残杀,互相割断咽喉,倒下后将长眠不起!”在得到神佑之后,拉美西斯就向那些没有参战的将军和骑士们大声呼喊:“前进!告诉我,你们之中谁像我那样为自己的国家作出牺牲。当你们安静地坐在营帐里的时候,我却独自一人迎战敌人。如果不是因为有我,你们都将死亡!”这时天已傍晚,拉美西斯命全军停止后撤,重新转入进攻。“他们在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大地上前进,几乎无处落脚,死人实在太多了!”当战斗结束后,将军们为胜利而向法老欢呼,赞颂他说“啊!勇敢的拉美西斯,您一个人所完成的业绩比全军所能做的还要多。在您的胜利之剑面前,赫梯人的土地已俯首称臣!当您在那天战斗中为您的人民而战的时候,谁也比不上您!”在领袖的范例的激励下,埃及骑兵像捕食的老鹰那样投入战斗。法老表现出无比的英勇。接近他的敌人都在他的打击下纷纷倒地。很快敌人的尸首堆积成山。

我在这里详细地引述这首史诗的梗概,是因为它在我国还鲜为人知,同时也因为它很能说明古埃及艺术的本质特征(至少是本质特征之一)。特别要指出,这是有确定的作者(而不是凭传说),有文字依据的(而不是凭口头留传的)古代史诗,从创作年代来说,比古希腊著名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还要早几个世纪,其中对战争的描写也并不比后者逊色多少。可见在古代世界,埃及文学特别是诗歌曾经有过光辉灿烂的发展,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只是后来被湮没了。当然,我们不能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古埃及的文学艺术。正如一位研究者所说,埃及的所有艺术都服务于实际的目的,我们今天所理解的那种意义上的艺术,在古埃及是不存在的。就阿布—辛培尔神庙里的壁画和史诗而言,它们的实际目的是很清楚的,那就是为了炫耀埃及的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及把统治者个人神化。战争的残酷性毫无掩饰地得到了表现,甚至在现代文明社会被公认为违反战争准则、受人谴责的大规模屠杀战俘的暴行,在当时却被当做对神的感恩和虔敬而反映在艺术里。战争的狰狞面目揭露无遗,但又被作为这个民族引以为自豪和骄傲的事情而大加宣扬。不过更突出的还是对法老个人的神化,在战争中他不是人,而是半神半人。他不仅在生理上有凡人所没有的特异功能,能把躯体伸展得十分高大,而且有超人的勇气,单独向几千敌人挑战,而整个埃及大军、包括那些将军们相形之下都成了临阵怯战的懦夫。当然,拉美西斯能够取得伟大胜利,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因为他是太阳神之子,有那位无所不能的太阳神的大力协助,而他的所作所为也都是为了实现神的意旨,因此也是天然合理的。对太阳神的崇拜,归根到底还是不了确立法老在人间的统治,艺术作为一种手段也服务于这个目的。如果用“为艺术而艺术”论者的标准去衡量,古埃及艺术确实是不大符合他们的基本要求的,但是艺术从来不是他们所设想的那种东西,艺术之所以强大有力,能发挥巨大的社会作用,也绝不是靠了“为艺术而艺术”。我还是相信艺术是对现实的审美反映的看法,当然艺术所反映的现实不应狭隘地仅仅理解为客观事物,同时也应包括时代的精神方面。也就是说,艺术还应反映特定时代人们的思想、感情、心理、信仰、价值观念等等。如果用这一观点去看古埃及艺术,那就可以充分理解其真实的意义而给予应有的评价。我觉得神庙里的艺术作品正是反映了拉美西斯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当时人们的精神状况,以艺术的形式把那充满血腥味的时代表现出来,因而具有不朽的价值。P16-19

序言

《美的找寻》初版问世已经十多年了,出版社的朋友建议还可以再出新版,我听了自然是高兴的。不过我知道,这并不是我的文章里有什么了不起的高明见解,而是因为文章所涉及的对象都是具有恒久价值的人类文化艺术的优秀结晶,所以总是会引起读者的兴趣。

集子里所收的是我在国外访问后写的一些美学散记,为了求得体例一致,这次再版时将初版中两篇学术论文性质的文章作为附录,同时增加几篇同样属于散记性质的东西,有的是过去的存稿,有的是近年来新写的。对于初版中已发表的文章,再版时除了作个别技术性改动外,均保持原貌,未作修改。我还是相信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话,人到老年时不宜回过头来修改自己过去写下的文字。

回想当初写这些散记的时候,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还不很久,国外许多文化艺术珍品还是不容易观赏到的。那时像鲁克苏、阿布一辛培尔那样的地方,显得离我们如此遥远,听使馆的朋友说,即使在埃及工作多年的同志也不是都有机会到那里参观的。一些著名的西方艺术杰作,则往往无缘亲眼目睹,只能在画册上见到。那时能有难得的机会直接面对这些伟大的人类文明成果时,其欣喜的心情真是难以用言语来形容的。如今情况完全不同了,随着我国国际地位和国力的提高,以及国际文化交流和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现在即使不出国门,在北京也能看到印象派大师们和毕加索的作品,能观赏到国外艺术团体的高水平演出,甚至连国外也难得演出的《尼伯龙根指环》那样的大型歌剧也在北京上演了。如果有条件的话,到国外文化遗址去实地考察一番也并非难事。因此今天人们的审美视界已经大大地扩展了,直接欣赏真正的艺术美的机会也和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了,问题在于我们是否真正地热爱美。

所以我说,美就在我们面前,美就在我们的生活里,愿我们大家一起去努力寻找吧!

2007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的找寻(国外美学散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汝信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15491
开本 16开
页数 2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5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8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U-80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6:5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