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的前半生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抚顺战犯看管所中所写的“反省式”自传,侧面反映了那段巨变的近代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溥仪作为清朝的第十二位皇帝,也是我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位皇帝,三岁登基,合法在位三年,1912年2月,他跌下皇帝宝座的时候年仅六岁,之后又任伪满洲国皇帝13年。溥仪从自己的家族背景写起,回顾了他入宫做皇帝、遭遇辛亥革命、清朝皇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北洋军阀混战、出宫、客寓天津,做伪满洲国皇帝、逃亡,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接受改造,成为普通公民的全部经历。这是一部回忆录,更是一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自省书。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特定历史中末代皇帝的悲剧与喜剧,他的人生道路体现着近现代社会的变迁。
作者简介
爱新觉罗·溥仪,1906.2.7-1967.10.17,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字耀之,号浩然。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他是道光帝旻宁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
溥仪著有自传《我的前半生》。其独特的富有戏剧性的经历,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电影《末代皇帝》,曾荣获1988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奖项。
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肾癌在北京去世。先葬于八宝山,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目录
第一章 我的家世(1859年~1908年)
一 醇贤亲王的一生
二 外祖父荣禄
三 慈禧太后的决定
四 摄政王监国
五 亲王之家
第二章 我的童年(1908年~1917年)
一 登极与退位
二 帝王生活
三 母子之间
四 毓庆宫读书
五 太监
六 我的乳母
第三章 北京的“小朝廷”(1917年~1924年)
一 袁世凯时代
二 丁巳复辟
三 北洋元老
四 不绝的希望
五 庄士敦
六 结婚
七 内部冲突
八 遣散太监
九 整顿内务府
十 紫禁城的末日
十一 在北府里
十二 三岔口上的抉择
十三 由“使馆区”到“租界”
第四章 天津的“行在”(1924年~1930年)
一 罗振玉的努力
二 我和奉系将领之间
三 谢米诺夫和“小诸葛”
四 东陵事件
五 领事馆、司令部、黑龙会
六 郑孝胥的理想
七 “行在”生活
第五章 到东北去(1931年~1932年)
一 不静的“静园”
二 日本人意见分歧
三 夜见土肥原
四 白河偷渡
五 在封锁中
六 所见与所思
七 会见板垣
第六章 伪满十四年(1932年~1945年)
一 傀儡戏开场
二 尊严与职权
三 订立密约以后
四 《国联调查团报告书》
五 第三次做“皇帝”
六 幻想的破灭
七 吉冈安直
八 几个“诏书”的由来
九 家门以内
十 大崩溃
第七章 在苏联
一 疑惧和幻想
二 放不下架子
三 我不认罪
四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第八章 由疑惧到认罪
一 我只想到死
二 初到抚顺
三 我离开了家族
四 搬到哈尔滨
五 写自传与献“宝”
六 小家族起变化
七 坦白从宽
八 糊纸盒
九 检察人员来了
十 东北人民的灾难和仇恨
十一 “自作孽,不可活”
第九章 接受改造
一 怎样做人?
二 问题在自己身上
三 不可衡量的人
四 变化说明了一切
五 会见亲属
六 日本战犯
七 离婚
八 “世界上的光辉”
九 再次参观
十 劳动与乐观
十一 考验
十二 特赦
十三 告别
附录
新的一章
从我的经历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纪念“九一八”事变三十周年
五十三年大事记
导语
中国历史上仅这一位给自己作传的皇帝。亲自披露紫禁城里的帝王生活:出门的排场、太监的体系、后妃的工资、皇帝读书日记、洋人帝师、故宫珍宝的去向、帝后大婚、两次离婚、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特赦……一手记录、犀利评价晚清、民国时期诸多中外重磅人物:慈禧、奕譞、载沣、荣禄、袁世凯、张勋、段祺瑞、张作霖、谢米诺夫、吉田茂、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
以本书为蓝本的电影《末代皇帝》斩获众多重磅国际奖项。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等9个奖项;获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影片等5个奖项;以及英国电影学院奖、欧洲电影奖、日本电影学院奖、法国凯撒奖、意大利大卫奖等数十个奖项。
精彩页
一 醇贤亲王的一生
公元一九○六年,即清朝光绪三十二年的旧历正月十四,我出生于北京的醇亲王府。我的祖父奕譞,是道光皇帝旻宁的第七子,清朝的第一代醇亲王,死后谥法“贤”,所以后来称作醇贤亲王。我的父亲载沣,是祖父的第五子,因为第一和第三、四子早殇,第二子载湉被姨母慈禧太后接进宫里,当了皇帝(年号光绪)。所以,祖父死后,由父亲袭了王爵,他是第二代也是末一代的醇亲王。我是第二代醇王的长子。三岁那年的旧历十月二十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病笃,慈禧突然决定立我为嗣皇帝,承继光绪,兼祧同治(载淳,是慈禧亲生子,载活的堂兄弟)。我入宫后的两天内,光绪与慈禧相继去世。十二月初二,我登极为皇帝——清朝的第十代,也是最末一代的皇帝,年号宣统。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我退了位。
我的记忆是从退位时才开始的。但是,叙述我的前半生,如果先从我的祖父和我的老家醇王府说起,事情就更清楚些。
醇王府,在北京曾占据过三处地方。咸丰十年,十九岁的醇郡王奕譞奉旨与懿贵妃叶赫那拉氏的妹妹成婚,依例先行分府出宫,他受赐的府邸坐落在宣武门内的太平湖东岸,即现在中央音乐学院所在的地方。这就是第一座醇王府。后来,载湉做了皇帝,根据雍正朝的成例,“皇帝发祥地”(又称为“潜龙邸”)须升为宫殿,或者空闲出来,或者仿雍王府(雍正皇帝即位前住的)升为雍和宫的办法,改成庙宇,供奉菩萨。为了腾出这座“潜龙邸”,慈禧太后把什刹后海的一座贝子府“赏给了醇王,拨出了十六万两银子重加修缮。这是第二座醇王府,也就是被一些人惯称为“北府”的那个地方。我做了皇帝之后,我父亲做了监国摄政王,这比以前更加了一层搬家的理由。因此,隆裕太后(光绪的皇后,慈禧太后和我祖母的侄女)决定给我父亲建造一座全新的王府,这第三座府邸地址选定在西苑三海(即南海)的集灵囿紫光阁一带。正在大兴土木之际,武昌起义掀起了革命风暴,于是醇王府的三修府邸、两度“潜龙”、一朝摄政的家世,就随着清朝的历史一起告终了。
在清朝最后的最黑暗的年代里,慈禧太后给醇王府带来了荣华富贵,醇王一家给慈禧太后做了半世纪的忠仆,我的祖父更为她效忠了一生。
我祖父为道光皇帝的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所出,生于道光二十二年,死于光绪十六年。翻开皇室家谱“玉牒”来看,醇贤亲王奕譞在他哥哥咸丰帝在位的十一年间,除了他十岁时因咸丰登极而按例封为醇郡王之外,没有得到过什么“恩典”,可是在咸丰帝死后那半年间,也就是慈禧太后的尊号刚出现的那几个月间,他忽然接二连三地得到了一大堆头衔:正黄旗汉军都统、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后扈大臣、管理善扑营事务、署理奉宸苑事务、管理正黄旗新旧营房事务、管理火枪营事务、管理神机营事务……这一年,他只有二十一岁。一个二十一岁的青年,能出这样大的风头,当然,这是由于摊上了一个好亲戚,妻子的姐姐当上了皇太后。但是事情也并非完全如此。我很小的时候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王府里演戏,演到“铡美案”最后一场,年幼的六叔载洵看见陈世美被包龙图的铡刀铡得鲜血淋漓,吓得坐地大哭,我祖父立即声色俱厉地当众喝道:“太不像话!想我二十一岁时就亲手拿过肃顺,像你这样,将来还能担当起国家大事吗?”原来,拿肃顺这件事才是他飞黄腾达的真正起点。
事情发生在距今整一百年前。一八六一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屈辱的议和宣告结束,逃到热河的咸丰皇帝已经卧病不起,临终之前,召集了随他逃亡的三个御前大臣和五个军机大臣,立了六岁的儿子载淳为皇太子,并且任命这八位大臣为赞襄政务大臣。第二天,咸丰帝“驾崩”,八位“顾命王大臣”按照遗命扶载淳就位,定年号为“祺祥”,同时把朝政抓在手里,发号施令起来。
P1-2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的前半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爱新觉罗·溥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1173393
开本 16开
页数 5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02
出版时间 2022-12-01
首版时间 2022-12-01
印刷时间 2022-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872
CIP核字 2022189919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36
印次 1
出版地 贵州
240
168
4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