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运动员基础训练的人体科学原理/运动员基础训练指南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运动员的“成才”不是一蹴而就,从人体科学的角度看,运动员的成长过程会受到遗传、发育、营养,以及运动伤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书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模式,采用较为灵活的方式,即专题形式,针对运动训l练实践中最常见的问题进行阐述,并体现了新颖性、通用性、科学性、实用性和通俗性原则,力争紧密与训I练实践结合,使本书真正成为管理者、教练员、运动员日常工作和训I练中的重要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儿童、少年的解剖生理特征及训练/(1)

第一节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及影响因素/(1)

一、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3)

二、影响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因素/(5)

第二节儿童少年的解剖生理特征及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9)

一、骨骼/(9)

二、关节/(12)

三、肌 肉/(12)

四、血液循环/(14)

五、呼吸系统/(17)

六、神经系统/(18)

七、内分泌系统/(20)

 第三节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特征/(20)

一、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规律/(20)

二、儿童少年主要身体素质发展特点/(22)

【本章参考文献】/(25)

第二章运动员初级选材/(26)

第一节运动员科学选材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26)

一、科学选材发展历史简介/(26)

二、科学选材的内涵/(28)

三、科学选材的类型/(32)

四、科学选材的任务/(34)

 第二节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理论基础/(35)

一、遗传与科学选材/(35)

二、生长发育与科学选材/(43)

三、运动员发育程度的鉴别/(55)

 第三节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实施/(65)

一、家族调查/(65)

二、体格检查//(67)

三、鉴别发育程度和分型/(71)

四、选材指标的测试/(71)

五、测试结果的综合评价和分析/(74)

【本章参考文献】/(75)

第三章运动技能的形成/(76)

第一节运动技能的概念与性质/(76)

一、运动技能定义的范畴/(77)

二、国内外学者对运动技能的认识/(77)

三、运动技能的性质及结构/(79)

四、运动技能的定义/(82)

第二节运动技能形成的神经生物学基础/(84)

一、突触的可塑性与突触改变的机制/(85)

二、神经系统是一种基于突触连接的泛脑网络结构/(85)

三、泛脑神经网络及神经系统的等级递阶/(86)

四、泛脑神经网络是耗散结构/(87)

五、神经系统是一种先在结构,训练负荷是对这些先在

结构的引用、改建和发展/(88)

第三节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与分类/(88)

一、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88)

二、运动技能的分类/(94)

三、在我国影响较大的行为理论/(95)

第四节 自主生物适应与运动技能的本质/(96)

一、自组织理论的发展过程及特点/(97)

二、自组织过程的特点/(98)

三、运动技能的自组织/(98)

第五节运动技能形成的影响因素/(100)

一、学习的主动性/(100)

二、生物学参数/(101)

三、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101)

四、训练的质与量关系/(101)

五、年龄与网络组构敏感性/(102)

六、其它//(102)

第六节运动技能原理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102)

一、运动训练强度的定义与自主适应特性/(103)

二、训练强度与运动训练强度的设置/(106)

三、运动训练的强度效应累积与周期控制/(108)

四、运动员对运动训练负荷的自组织/(110)

【本章参考文献】/(111)

第四章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素质的生物学基础

与评价方法/(112)

第一节力量素质的生物学基础与评价方法/(112)

一、力量的分类/(113)

二、力量素质的生物学基础/(114)

三、力量素质训练的基本原则及方法/(117)

四、力量素质的评价方法/(121)

第二节速度素质的生物学基础与评价方法/(122)

一、速度的分类/(122)

二、速度素质的生物学基础/(123)

三、速度素质训练的基本原则及方法/(126)

四、速度素质的评价方法/(130)

第三节耐力素质的生物学基础与评价方法/(132)

一、耐力的分类/(132)

二、耐力素质的生物学基础/(133)

三、耐力素质的训练/(137)

四、耐力素质的评价方法/(141)

 第四节灵敏素质的生物学基础与评价方法/(147)

一、灵敏素质的生物学基础/(148)

二、发展灵敏素质的训练/(148)

三、灵敏素质的测试方法/(149)

 第五节柔韧素质的生物学基础与评价方法/(152)

一、柔韧素质的生物学基础/(152)

二、发展柔韧素质的训练/(152)

三、柔韧素质的评价方法/(153)

【本章参考文献】/(155)

第五章运动员的机能评定/(156)

 第一节机能评定的意义/(156)

一、机能评定可及时诊断过度疲劳/(156)

二、机能评定是训练监控的有效手段/(157)

三、监控运动员合理营养的效果/(157)

四、预测运动成绩的理论依据/(157)

第二节机能评定的生理、生化基础/(157)

一、训练对能源物质储备的影响/(158)

二、运动训练对物质和能量化调节的影响/(158)

三、运动训练对内分泌调节的影响/(159)

四、运动训练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159)

第三节运动机能状况的生化指标评定法/(160)

一、运动性贫血的评定/(161)

二、运动性低血睾酮的评定/(162)

三、肌肉及组织损伤的评定/(163)

四、生化指标的综合评定/(166)

第四节运动机能状态的心理评定法/(168)

一、心理负荷及特殊性/(168)

二、运动员心理诊断的原则/(168)

三、运动员心理测量的方法与内容/(169)

四、运动性疲劳时心理指标的变化/(171)

第五节心身医学与机能评定/(172)

一、心身医学概述/(172)

二、运动员的心身疾病/(173)

三、心身医学与机能评定/(174)

【本章参考文献】/(175)

第六章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176)

第一节运动损伤概述/(176)

一、运动损伤的分类/(176)

二、运动损伤发生与运动项目的关系/(178)

三、运动损伤的原因/(179)

第二节运动损伤的预防/(181)

一、加强身体训练/(181)

二、合理安排训练/(182)

三、加强运动中的保护/(183)

四、加强运动员的医务监督工作/(183)

五、休息和恢复/(184)

六、必要的心理准备/(184)

 第三节运动损伤的现场急救/(185)

一、准备工作/(185)

二、运动损伤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188)

三、损伤情况检查/(194)

四、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197)

五、休克和休克的现场急救/(199)

六、出血和止血/(200)

七、关节脱位的临时急救/(205)

八、骨折及骨折的临时固定/(206)

九、溺水//(210)

 第四节运动损伤的一般处理/(211)

一、物理疗法/(211)

二、药物疗法/(215)

三、保护支持带/(218)

 第五节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发生机理和治疗原则/(219)

一、机理//(219)

二、检查//(220)

三、愈合过程/(221)

四、处理//(222)

 第六节常见损伤的处理原则/(225)

一、头部和颈椎损伤/(225)

二、眼、耳、鼻损伤/(225)

三、扭伤或拉伤/(227)

四、常见内脏损伤的急救/(228)

 第七节运动损伤的康复原则/(229)

一、运动损伤康复概述/(229)

二、运动损伤康复的原则/(230)

三、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康复原则/(233)

【主要参考文献】/(237)

第七章儿童青少年运动员的合理营养与运动营养品/(238)

 第一节营养素与能量/(238)

一、营养素//(238)

二、人体的能量供应/(248)

三、人体的能量消耗/(256)

第二节儿童青少年运动员的营养与膳食/(260)

一、热能需要量/(261)

二、营养素需求/(263)

三、合理营养与膳食/(267)

第三节运动营养品/(271)

一、运动营养品的管理与功效评价/(272)

二、运动营养品的品种/(274)

三、运动营养品的应用/(277)

【本章参考文献】/(279)

第八章兴奋剂及其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危害/(280)

第一节兴奋剂的定义和种类/(280)

一、使用兴奋剂的定义/(281)

二、兴奋剂的种类/(282)

三、禁用物质例举名单/(287)

第二节兴奋剂对儿少运动员的危害/(292)

一、禁用物质对人体的危害/(293)

二、禁用方法对人体的危害/(296)

第三节兴奋剂检查(收样)程序/(296)

一、兴奋剂检查简要回顾/(296)

二、兴奋剂检查尿样收集程序/(297)

二、兴奋剂检查血样收集程序/(300)

三、接受兴奋剂检查时运动员的权利/(300)

第四节常用药物与兴奋剂/(301)

第五节我国反兴奋剂工作的历程/(306)

【本章参考文献】/(308)

序言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飞速发展,使得更快、更高、更强已经成为现代竞技运动追求的目标,运动员在竞技赛场上不断地突破自身体能、技能、心理的极限,不断地向世人展示了非凡的运动才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应用现代科技的理论和方法,选拔具有。天赋”的竞技人才,实施科学训练,并监控其竞技能力的变化规律等,是每—位教练员十分关心的问题。《运动员基础训I练的人体科学原理》一书就是以现代运动训l练实践需求为依据,并结合人体科学的理论、原理和方法,从多层面、多视角出发,重点论述了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中常见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解决的办法等,力争为广大教练员们的训l练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南。

运动员的“成才”不是一蹴而就,从人体科学的角度看,运动员的成长过程会受到遗传、发育、营养,以及运动伤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运动训l练角度看,一切训l练活动都是围绕着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而组织进行的,所有运动员参加比赛都力求创造理想的成绩;从竞技运动制胜规律的角度看,身体形态和机能状态是决定一般素质、专项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高低的基础,而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各种表现,又都是通过其良好的专项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等各种综合素质表现出来的。总之,在运动训I练实践中,充分了解和认识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变化规律,将有利于发现。运动天才”,有利于实施科学训I练,有利于监控训练过程。

本书是在《运动员基础训练指南》丛书编委会的指导下,由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院长谢敏豪教授任执行主编,荟集了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编写而成。其中,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熊开宇副教授编写第一章,张一民博士编写第二章,曾凡星博士和刘金娟硕士编写第四章,王正珍博士、王琳博士编写第六章,谢敏豪博士编写第七和第八章;广东体育科学研究所李捷博士编写第三章;湖南体育科学研究所周志宏博士负责编写第五章。谢敏豪博士、张一民博士负责全书的串编和最后的审校。

全书的编排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模式,采用较为灵活的方式,即专题形式,针对运动训l练实践中最常见的问题进行阐述,并体现了新颖性、通用性、科学性、实用性和通俗性原则,力争紧密与训I练实践结合,使本书真正成为管理者、教练员、运动员日常工作和训I练中的重要参考书。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水平有限,问题和错误恳请读者批判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运动员基础训练的人体科学原理/运动员基础训练指南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谢敏豪//张一民//熊开宇//李捷//曾凡星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003550
开本 32开
页数 3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5-08-01
首版时间 2005-08-01
印刷时间 200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体育运动-体育理论与规则
图书小类
重量 0.3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804.23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0:5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