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扬雄外传
内容
编辑推荐

扬雄,西汉官吏、学者。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县友爱镇)人。少好学,贫困,博览群书,长于辞赋。十五岁时便作了《蜀都赋》。成帝时拜为黄门侍郎,著有《绣补》《灵节》《龙骨》等,王莽时任大夫,校书天禄阁。晚年撰《太玄》等。享年71岁,扬雄两个儿子都先他而逝,是老妻李桂花把他的骨殖带回了老家安葬。

远山、张仕芳编著的《扬雄外传》从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扬季因逃避仇家迫害,弃官前往郫邑隐居的路上说起。

内容推荐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是我国西汉末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扬雄是一个跨世纪的人物,一生历官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及新朝王莽四帝,又是一位历经两朝,历官四代的耆宿。他文采焕然,学问渊博,道德纯粹,妙极儒道。王充说他有“鸿茂参圣之才”:韩愈赞他是“大纯而小疵”的“圣人之徒”;司马光更推尊他为孔子之后,超越荀孟的一代“大儒”。

远山、张仕芳编著的《扬雄外传》从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扬季因逃避仇家迫害,弃官前往郫邑隐居的路上说起。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庐江郡太守官衙大门紧闭着,两个手持长矛的士兵分立大门两侧。

庐江百姓悉知扬太守遭受陷害、要弃官南遁的消息之后,从四面八方涌聚到太守官衙门前长跪不起,人们齐声呼喊:

“扬太守扬大人,你不能走哇!”

“扬大人,你是冤枉的,我们愿意陪你到京城告御状!”

人们手中举着牌子,牌子上分别写着“好官扬季”“庐江第一清官”“诬陷好人、天理难容!”“扬太守你不能走!”等等。

成千上万的百姓,用他们的不同方式挽留庐江郡太守扬季。

扬季跪坐在客厅,耳闻门外百姓的呼喊声,泪流满面,痛心疾首。

夫人芸娘跪坐在左侧亦泪流满面。

张主簿坐在右侧,唉声叹气道:“扬大人,能否留下不走啊?你看这庐江百姓……”

扬季道:“我也舍不得庐江的好山好水,更舍不得庐江的好百姓啊!但郡丞王理不仅死盯着我这个位置,还串通桑弘羊桑大人死盯着我这颗脑袋,前来缉拿我的钦差说到也就到了,你说我能坐以待毙吗?”

芸娘伤感道:“四百年前咱们扬家祖上的遭遇,又在我们身上重演了!”

张主簿亦伤感道:“大人实在要走也就赶紧走,我已备好了小船在江边等候。”

扬季拱手施礼道:“扬某在庐江当了十多年太守,平常趋炎附势之徒多如牛毛,如今一有变故便作鸟兽散。张主簿与我只有几十日的交情,却能如此有情有义,令我夫妻感激不尽。身边佣人都已散尽,只留下了夫人的贴身丫鬟香菱,几件换洗衣服早已打包,咱们现在就走吧!”

芸娘朝里屋喊了一声:“香菱——”

一个十分标致的姑娘从里屋应声跑了出来,她便是跟随芸娘多年的贴身丫鬟香菱。

芸娘道:“香菱,赶紧取出行李上路!”  香菱转身跑进房间,自己背上一个行李,又一手提着一个行李走到客厅。

张主簿感慨地摇摇头道:“这便是当了十多年太守的全部家当啊!”

四人一行匆匆从后门溜了出去。

大门外百姓的呼喊声不绝于耳。

张主簿领着扬季夫妇及丫鬟香菱一路小跑来到江边,江边果然有一只小船停靠在那里。

扬季紧紧握着张主簿的手话别道:“张主簿,你我相交一场,难得彼此情投意合,实属缘分不浅。只叹相聚的时光太短,不能长久。”

张主簿道:“扬大人言重了。与扬大人相处虽然不过数十日的光阴,但扬大人平易近人和高风亮节的高尚人格,却给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朋友相交,莫过于知己,有些人即使在身旁相处数十年,也不过是泛泛而已。与大人相聚虽不过数十日,可贵在真诚以待,不论日后天涯海角,鄙人也定然不会忘记扬大人的这份友情。”

扬季欣喜道:“扬某所想,也正是如张兄这般。那些被利益所牵动的友情,或许会因为这般那般的冲突而转变,而真正的友情是不会随着光阴的蹉跎、环境的变迁而有所削弱的。世人之所以总是多酒肉,而少莫逆,便正是因为它的难能可贵。”

张主簿道:“不知船到宜都(今湖北宜昌)之后,又如何才能到达扬大人选定的归属地蜀郡郫邑?”

扬季道:“我准备先回荆地巫山祭祖,巫山是我和夫人的第二故乡,那里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离开那里转眼十四年了!然后再去郫邑度过残生。”

张主簿道:“人言巴山蜀道艰险,扬大人和夫人要途经千山万水,也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到达蜀郡郫邑。再说,那郫邑万一是个穷山恶水的不毛之地呢?”

扬季道:“郫邑一马平川,是天府之国的中心所在地。我年少时曾随家父去过那里。古蜀望帝杜宇自岷山河谷迁都郫邑,观察蜀地水源充足,土地肥沃,适宜于农业生产,遂鼓励农民发展农业,并采取一些促进农业发展的有力措施,可见那里是一块风水宝地。我打算在那里买几亩土地自耕自种,过上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若是有朝一日,张兄也厌倦了外面的尘世,便到郫邑去找我,咱们一块儿耕种土地。”

张主簿连连点头,从怀里摸出一个小包,拉着扬季的手,凄然泪下道:“到宜都船钱和船夫的费用我都已经付过,这是我与几个相好的朋友给扬大人和夫人凑的一点儿盘缠,请扬大人一定笑纳。”

扬季双手接过小包,感激道:“那就代我感谢你那几位朋友了!”

张主簿:“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咱们就此别过,请大人和夫人赶紧上船。”

扬季将小包揣进怀里,大步朝小船走去。

香菱搀扶着芸娘尾随着扬季上了船。

张主簿向船夫千吩咐万嘱咐之后,便挥手示意船夫开船,赶紧离开这是非之地。

船夫是一位身强力壮的中年男子,见张主簿让他开船后,将篙竿往岸上一点,小船便像一支离弦的箭,飞快地驶向江中。

扬季夫妇和香菱站在船头,不停地向张主簿挥手。

张主簿泪流满面地站在江边,亦不停地挥着手。

P7-9

序言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当周武王推翻商朝时(公元前1046年),新统治者将征服的土地分封给王室成员、盟友和原商朝统治者的后裔,以及一些获准保持原来土地的地方豪强。这样,中华世界就被分成大批政治实体;在周代的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已有170多个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王国。当然,其中绝大部分是非常小的,它们在内部分成采邑,又被分给每个统治家族的亲戚或官员。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王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同时,一些被称为蛮夷戎狄的民族在中原文化的影响或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很快赶了上来。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动荡。中国历史又进入了继商之后又一个少有的混乱时期;兵祸蜂起,战乱频仍,军阀割据。大大小小150个国家,诸侯挟天子,卿大夫挟诸侯的事件时有发生。称王称帝,杀伐篡夺,刀兵不断。子弑父,臣弑君。真是大好河山飘洒腥风血雨,百业凋零,民不聊生,途有饿殍,野有暴尸,人民又一次被抛人苦难的深渊。

历史进入了春秋晚期。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生活的主要形式,是诸侯国中卿大夫强宗的崛起和国君公室的衰微。强大起来的卿大夫之间,也不可避免地互相兼并,进行激烈的斗争。这在晋国表现得最为典型。在那里,首先是十多个卿大夫的宗族的财富和势力一天天扩展,而其互相兼并的结果,则只剩下韩、魏、赵、智、中行、范六大宗族,是为“六卿”。这时,晋君的权力已基本被剥夺,国内政治全由“六卿”所主宰。而后,“六卿”之间又因瓜分权益产生矛盾而进行火并,火并导致范、中行两氏的覆灭。晋国于是只剩赵、韩、魏、智四大贵族集团。可是“四卿”之间也不能相安,更大的冲突很快就来临了,这样,便直接导致了晋阳之战的爆发。

翦灭范、中行两氏之后,智氏的智伯瑶专断了晋国的国政,在四卿中具有最雄厚的实力。智伯瑶是一个没有政治眼光、贪得无厌的贵族,这时,就凭借自己的优势地位,强行索取韩氏和魏氏的万家之县各一。韩康子、魏桓子无力同智伯瑶抗争,只好被迫割让自己大片领地献给智氏。智伯此举得手后,得陇望蜀,又把矛头指向了赵襄子,狮子大开口向赵襄子索取土地。赵襄子不甘心受制于智伯,就坚决拒绝了智伯索地的无理要求。赵襄子不屈服的态度大大惹怒了智伯。他乃于周贞定王十四年(公元前455年)大举发兵攻赵,并胁迫韩、魏两氏出兵协同作战。赵襄子见三家联军前来进攻,自度寡不敌众,便采纳谋臣张孟谈的建议,选择民心向赵,并预有准备的晋阳城(今山西太原西南)进行固守。

智伯统率三家联军猛攻晋阳三月不下,又围困一年多未克。联军顿兵坚城之下,渐渐趋于被动。而晋阳城中军民却是同仇敌忾,士气始终高昂。智伯眼见战事拖延两年而进展甚微,不禁焦急万分。他苦苦思索,终于想出引晋水(汾水)淹灌晋阳城的计策,企图用它来攻破晋阳坚城。

于是,智伯命令士兵在晋水上游筑坝,造起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再挖一条河通向晋阳城西南。又在围城部队的营地外,筑起一道拦水坝,以防水淹晋阳的同时也淹了自己的人马。工程竣工后,正值雨季来临,连日大雨不止,河水暴涨,把蓄水池灌得满满的。智伯下令,掘开堤坝,一时间大水奔腾咆哮,直扑晋阳城。很快地晋阳全城都被浸没在水中了。城内军民只好支棚而居,悬锅而炊,病饿交加,情况十分危急。但尽管这样,守城军民始终没有动摇斗志,仍坚守着危城。

韩、魏参与攻打赵氏,原先就是出于被胁迫,这时对智伯的残暴更有了亲身的感受,开始感到赵如果灭亡后,自己也难免落得被兼并的下场,于是便对作战行动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赵襄子看出了韩、魏两氏与智伯之间这种滋长中的矛盾,决心巧妙加以利用。便派遣张孟谈乘夜潜出城外,秘密会见韩康子和魏桓子,用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服韩、魏两家暗中倒戈。

赵、韩、魏三家密谋联合就绪后,便在一个约定的夜间展开军事行动:赵襄子在韩、魏的配合下,派兵杀死智伯守堤的官兵,掘开了卫护堤坝,放水倒灌智伯军营。智伯的部队从梦中惊醒,乱作一团。赵军乘势从城中正面出击,韩、魏两军则自两翼夹攻,大破智伯军,并擒杀智伯本人。三家乘胜进击,尽灭智氏宗族,瓜分其土地,为日后“三家分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晋阳之战中,赵襄子善于利用民心,激发士气,挫败了智伯围攻孤城、速战速决的企图;当智伯以水灌城,守城斗争进入最艰巨的阶段时,赵襄子及守城军民又临危不惧,誓死抵抗,并利用韩、魏与智伯的矛盾,加以争取,瓦解智伯的战线,使其陷于彻底的孤立,为而后的决战创造了有利的态势。当“伐交”斗争取得成功后,赵襄子又能制定正确的破敌之策,巧妙利用水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水倒灌智伯军营,予敌以出其不意的打击。并及时把握战机,迅速全面出击,取得了聚歼敌人的彻底胜利。由此可见,赵襄子在晋阳之战中表现出卓越的政治、外交、军事才能,不愧为当时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智伯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咎由自取。他恃强凌弱,一味迷信武力,失却民心,在政治上陷入了孤立。四面出击,到处树敌,在外交上陷入了被动。在作战中,他长年顿兵于坚城之下,白白损耗许多实力;他昧于对“同盟者”动向的了解,以致为敌所乘。当对方用水攻转而对付自己时,又惊恐失措,未能随机应变,组织有效的抵御,终于身死族灭,一败涂地,为天下笑柄。  本书主人公扬雄的祖先杨侯是失利的范、中行、智伯的同党,便成了这场战争的直接牵连者。

扬雄原本姓杨,杨出自姬姓。据《姓纂》记载,西周幽王时,周王室夺得晋国杨邑,并将该地封给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三弟唐叔虞建杨国(今山西洪洞东南),以国为姓。唐叔虞进行了精心治理,开拓疆土,把杨国建成了强盛的诸侯国。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游牧于泾渭河流域的犬戎部族与申侯联合攻杀幽王迫使周王室东迁,在犬戎之难中,杨侯失国,其地复归晋,失去封邑的杨国公族为纪念故国而以杨为姓,并成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杨国败后,叔虞长子燮文再收复而继位改国号为晋“称晋侯”成为晋的开国君主,杨姓人的血统才正式从西周的王族中分出,叔虞的子孙开始在晋国发展繁衍,又传十代后即诡诸继位为晋献公。晋献公的弟弟伯侨生子文、文生突,受封于羊舌邑,为羊舌大夫,羊舌邑包括三县,铜鞔、杨氏、平阳,羊舌突的子羊舌职为晋军中尉之佐,职有五子,羊舌五兄弟中有四人在朝中居要职,人称“羊舌四族”,其中羊舌赤任铜辊大夫、中军尉,羊舌胖,字叔向,为晋大夫,故以羊舌再次受姓杨氏历经十八代,这一时期繁衍茂盛,有迁徙陕西、山西汾水中游的霍县及河南境内。据湖南《城步杨氏族谱》、广东《梅州杨氏族谱》、海南《杨氏宗谱》和贵州《安顺杨氏族谱》记载,唐叔虞的次子、晋侯燮文的小弟,在周康王六年受封为杨侯,仍始以杨为姓,从此世代姓杨,世泽连绵,受姓时间虽然不一,仍是一脉相通。据《通志氏族略》等书记载,公元前552年,晋六卿之乱发生后,杨侯受韩、赵、魏的逼迫,其子孙溃散,四处奔逃,其中一支南迁楚国境内的巫山地区繁衍生息。为了掩人耳目,故将杨姓改为扬姓。

楚汉相争,扬雄的先人们为避战乱,又溯江而上,最后在巴郡江州(今重庆)栖身。避乱时期扬雄祖先们默默无闻地生息,均无事迹可述。直至其五世祖扬季较有起色,官至庐江郡(包括今安徽庐江县、安庆市、六安市,江西九江市等地)太守。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有人向朝中御史中丞桑弘羊举报扬季包庇盗铸劣币的不法奸商,他马上明白这是死对头桑弘羊对他的阴谋陷害。桑弘羊与扬季的仇恨是公报私仇,还是他当大司农丞那年到庐江郡履行财政公务,向太守扬季公然索贿,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扬季,不但没给桑弘羊一个子儿,反而还教训了他一番,让这个专横跋扈的中央大员大失颜面,从此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盗铸劣币的行为还得追溯到汉朝初年,当时国家对钱币的铸造采取放任的政策。当时不但钱的大小,轻重不一,钱币的重量与实际的重量相差悬殊,因而私铸钱的风气盛行,自然出现的严重后果是通货膨胀。到了汉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中央政府更撤除了禁止私人铸钱的命令,放任大家自由铸钱,因而币制更加混乱。一些豪强和大商人,常常在铜内杂人铅、铁,铸大批的劣钱牟取暴利。政府虽然一再禁止和打击,但因为有利可图,而且铸钱者又多是一些有钱有势的人物,所以并不能制止私铸的大量劣钱混入市场,破坏社会的正常经济生活。汉武帝上任后,曾在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整顿过一次货币市场,但效果不好。当时造了三种货币:一是皮币,用禁苑里养的白鹿皮做成,每个一尺见方,上面还绣上五彩花纹,每个值钱四十万,它作为诸侯王朝见皇帝时的礼品,所以只在上层贵族中流通使用,桑弘羊向扬季索要的就是这个东西;另一种是白金,这是用少府库存的银、锡做成的合成币,分值钱三千、五百和三百三种;第三种是取消半两钱,改铸三铢钱。规定,盗铸钱者处死。这次改革因为品类复杂,币制的规定又不合理,所以不但使用不便,而且一些人纷纷去盗铸比值很大的白金币,所以第二年便放弃了三铢钱而改铸五铢钱。当时虽然因盗铸钱政府抓了数十万人,仍不能制止盗铸劣钱,所以市场和乌纱帽币比较混乱。总之一句话,钱的样式太多,假币猖狂。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成立了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打击劣币的专门机构,由桑弘羊牵头挂帅。由于有汉武帝给他撑腰,便大刀阔斧地对全国货币市场进行整治,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铸币权完全收归中央政府,它最终将汉朝的币制稳定下来,使汉朝的五铢钱成为质量稳定的钱币,一直流通到隋朝七百年而通行不废。也正是因为桑弘羊干了这件大实事,便由主管财政的搜粟都尉,一下提升为御史中丞,位列三公,权倾朝野。

四百年前祖先杨侯同样的悲剧在扬季身上重演。扬季心知肚明这是桑弘羊算计他,自知在劫难逃。为躲避仇家迫害弃官入蜀,在郫邑瓮店(今四川郫县友爱镇)隐姓埋名,购置土地精心学习稼穑,成了一个普通平民。到了扬季的孙子扬雄这一代,家道更加穷困潦倒,到了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地步。为了生计,扬雄五岁便与乞儿为伍。然而这个乞儿后来居然成了西汉末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扬雄是一个跨世纪的人物,一生历官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及新朝王莽四帝,又是一位历经两朝,历官四代的耆宿。他文采焕然,学问渊博,道德纯粹,妙极儒道。

今日四川省郫县友爱镇犹有扬雄墓、子云亭等遗迹,刘禹锡《陋室铭》所咏之“西蜀子云亭”即指此地。

本书便从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扬季因逃避仇家迫害,弃官前往郫邑隐居的路上说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扬雄外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远山//张仕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48313
开本 16开
页数 2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4-10-01
首版时间 2014-10-01
印刷时间 201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2
CIP核字 2014191063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4
15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2: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