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
内容
编辑推荐

陆小曼、孟小冬、潘玉良、董竹君,这是民国四位各具特点,都曾端坐云端的女子。文茜著的《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从她们浪漫的爱情、曲折的人生经历,以及各自取得的成就来写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

她们的故事是读者想要了解的,而美文的写法,以四位人生经历的俩俩穿插进行,让整本书既具诗意,又一改社科书的枯燥和说教……

内容推荐

文茜著的《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告诉我们寂寞像一只小兽,躲藏在每个人的心里,耐得住寂寞的女人,会和小兽和平共处。耐不住寂寞的女人,会让小兽肆意逃离身体,扰乱心性。然后在浮躁中,慢慢失去自己。尝试在寂静的深夜,独自在寂寞里沉淀吧。

目录

前言:守住寂寞,静等花开

序章:彩云易散琉璃脆 那些年的惊鸿一瞥

第一章:比烟花还寂寞

 第一节:寂寞惹得祸

 第二节:生至繁华

 第三节:自己的颜色

 第四节:不对等的爱

 第五节:寂寞对望的灵魂

 第六节:烟花纷飞

第二章:花开花落终有时

 第七节:寒冬底色下的别样美

 第八节:明霞转瞬即逝

 第九节:紫陌红尘独自行

 第十节:自我救赎

 第十一节:人间重晚晴

 第十二节:从云端走回尘世

 第十三节:繁华落幕半生素服

第三章:岁月雕琢的美

 第十四节:油彩涂抹的生命

 第十五节:孑然于月下的孤独

 第十六节:黑暗中的一束光

 第十七节:寂寞在画里绽放

 第十八节:女人花

 第十九节:梦想的天梯

 第二十节:寂寞是场修行

尾章:删繁就简 琉璃人生

试读章节

如果历史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美女则是大树上的树叶,不管是绿了还是黄了,都给以大树勃勃生机。季节在变,时代也在变,树上的叶子,随着季节的变化,也在变。美人一代又一代地换着,美人的故事,一代又一代地传着。有迹可寻的,仅仅是一根连接两端的青藤。

思绪打开,青藤自顾自地四散开来,枝节难辨,树叶翩飞……

月光下的幽深小巷,静静贮立着一个身影,一袭旗袍摇曳生姿。她缓缓地转过头,嫣然一笑,深情款款……在旗袍那撩人的风光里,走出了民国女人的花样年华。

民国女人太过耀眼,耀眼到夺了民国男人的光彩,就连胡适、邵洵美、郁达夫、戴望舒……这些才子美男,也都成了她们的陪衬。

都说,乱世民国。可在那样的乱世里,却也涌现出了一批有智慧、有才能、有美貌的出色女性,她们或出身豪门,或出身低贱,但均以她们不一样的风华,写下了不朽的人生传奇。

风华绝代四个字,好像就是为那个时代的女人准备的。

影视明星阮玲玉、胡蝶、周璇;才女林徽因、陆小曼,以及写出“生命是一袭华美的旗袍”的张爱玲;名伶刘喜奎、孟小冬;一代画魂潘良玉、女富商董竹君……太多太多了,多到数不过来,每个人的名字至今被人提起,仍然光芒万丈。

和妹喜、妲己、褒姒相比,她们太幸运了,幸运到不用做男人的玩物,幸运到不只是惊鸿一瞥。历史和后人记住了她们的色彩,不但记住了她们娇好的容貌,还记住了她们非凡的才华。

她们,在民国史册上,留下了华美的篇章。

她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一本书,一本让人百看不厌、爱不释手的书。每个人,又都贴着一个标签,一个独属于她们的人生标签。

打开其中一本,便看到那比烟花还寂寞的陆小曼,她是“寂寞”和“爱情”的代名词。19岁的陆小曼,将民国的幕布拉开,沿着一条青藤枝节,华丽丽地从民国女子中走了出来,袅袅婷婷的,眉梢眼角全是风情。  寂寞是伤口里流出的蜜,总是悄无声息地渗出来,发出诱人的气味。舔不得,拭不得,就那么旁若无人地,黏死人地存在着。

寂寞是什么?是下雨没人送伞,难过无人倾诉,就连开心都没人来分享的孤寂。春夏秋冬,一个人独自走过,冷暖自知。真个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好不悲凉。这,是身的寂寞,也是一个人的寂寞。

还有一种寂寞,即使身边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可依然难过不知找谁诉说,开心不知和谁分享,只落的“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是内心的寂寞。

身的寂寞只需找人陪,心的寂寞,纵使众人环绕也摆脱不了。

陆小曼是寂寞的,既有身的寂寞,也有心的寂寞。寂寞到只有那火热的爱情、热闹喧嚣的繁华才能填充。所以,她做了爱情的奴隶,交际场上的蝴蝶。

有人说,男人的寂寞有很多原因,没人吹牛喝酒会寂寞,没有女人也会寂寞,甚至生活平淡都会寂寞。寂寞时,他们抽烟、喝酒、发酒疯……于是,寂寞便随着那袅袅升起的烟雾,随着酒精在体内燃烧,慢慢消散。而女人的寂寞,通常只有一个原因,没有爱,爱不够。

陆小曼,她那没有爱、爱不够的寂寞,如同桃树杆流出的浆,黏黏的,稠稠的,流之不尽。她的两只眼睛,清澈如深潭。所有的心事,全都蕴藏在那双美丽的大眼睛里。在那风流才子的眼里,她的眼睛会说话,眼神里漾着清泉的秘密,那秘密在一颦一笑里,满满都是忧伤,惹他怜爱。眉宇间,又有着想掩饰,却又掩饰不住的寂寞。那寂寞,也是因为没有爱吗?

带着偷窥的欲望,他将眼神投向她,双目触及,只一刹那,便石破天惊。

异样的情愫,在他们的心底涌起。是找到同类了吗?

他也是寂寞的,他的寂寞同样缘于爱。那个与他在康桥相恋的白荷般的洁净女子,身边有了其他男子。那时候的他,寂寞到连抽烟、喝酒都无法缓解。他的心,缺了一块。

缘,如同镜中花,在干涸的寂寞中缓缓舒展,慢慢生出枝蔓,丝丝缕缕的,从镜中伸出,将两个孤独寂寞的灵魂,紧紧地缠绕在了一起。他们,看到了另一个自己。相遇在不该相遇的时空隧道,注定会是一场悲剧。在那场致命的相遇里,他们是各自的致命诱惑。

她低垂的眼眸,落寞得让他心疼,疼出了眼泪,留在心里洇成相思的玫瑰,慢慢绽放,越来越大。眼波流转间,爱河汹涌。周围的姹紫嫣红,灯红酒绿、顿时失去了颜色。失去安静娇柔的江南女子林徽因的伤痛,在那刻得以缓解。那缺了一块的心,随着那朵玫瑰的绽放,在那刻也开始慢慢愈合,填充……

林徽因是朵清幽幽的白荷,安静而妥贴,她用缕缕清香,安抚着他骚动的心;陆小曼是红艳艳的玫瑰,肆意张狂地开放着,香味浓郁,激起他内心的波涛滚滚。

陆小曼和风流才子的对视,让白荷的清香被玫瑰的浓郁所替代,他像飞蛾遇见了亮光,明知会受伤,却还是不顾一切地扑了上去。完全不同的女子,都被他爱上了。

他爱上了两个极致的女人,一个如秋叶般静美,淡淡地来,淡淡地去,即使连给他的欲望,也是淡淡的,但正是那淡淡的情愫,像羽毛在他心头划过,只是轻轻的撩拨,却也痒痒的、酥酥的、麻麻的,不能自已;另一个则如夏花般绚烂,火辣辣的,红艳艳的,一言一行,都那么惊心动魂。

他那颗诗人的浪漫之心,因她的热辣而狂跳不止,他一定想起了《罗米欧与朱丽叶》,她与他,就是罗米欧与朱丽叶。

P3-5

序言

序章:彩云易散琉璃脆那些年的惊鸿一瞥

彩云易散琉璃脆。世问美好之物,大抵如此,留不得,光阴催,很多人和事,在时间的无涯里,只剩下朱颜辞镜花辞树。

花开花落,是季节的安排,任谁都无法改变。容颜的衰变是岁月的选择,任何化妆品都无能为力。纵然你有绝色容颜,到最后也只落得衰颜借酒红。岁月会永远年轻,而我们就这么老了。每个人的一生,大都是在经历了短暂的热闹后,陷入沉寂,然后在悠长的寂寞里,续写自己沉寂的人生,书写内容不同,想要留下些什么的心却是一样的。

只是那时,青春不在,繁华不在,只空留无尽的怅惘……

对青春和繁华失去的惆怅,女人最是了解。青春像那穿在身上的白衬衫,就那么眼睁睁地看着它变黯、变黄,纵使多少洗衣粉都洗不净,即使用漂白剂,也已失去了原本的自然。

恐慌、害怕,难掩斑驳的流年。女人觉得,时光短得,刚刚意识到它的到来,转眼间就过去了。

可越怕失去,越容易失去。青春如此,容颜更是如此。

都说女人如花,女人的一生,也像花的一生,盛放只是一季,随即便是凋落。大自然里那些太过艳丽的鲜花,一定比那些不起眼的野花凋零得快。即使花期未到,也会因为太过艳丽,太过惹眼,反而被人中途折了去。

莫言在《檀香刑》里曾说: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没错,生活里,那太过热烈的火焰,往往易将人灼伤,只有合适的温度,才会既暖人又不伤人。这就像人生,太过华丽的人生,注定不如细水长流来得长久。

佛曰: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沙。喧嚣,沉寂,终究敌不过悲凉;繁华,没落,终究逃不过惆怅。不管曾有多么华丽的人生,多么喧嚣的往事,最终都要回归到恬淡的烟火生活中。从浮躁喧哗到淡然平静,是每个人必经的阶段。

在人生的列车上,当那些不断上车又下车的客人,与我们渐行渐远,逐渐浓缩成我们生命里的一副风景画,装帧着我们的梦境时,我们感慨、伤感,怀念那些失去的青春、失去的人。

有些经历是必须的,比如离散和分别,那是人生必经的疼痛。可人生中的另一些疼痛,又未必都是失去,比如女人孕育生命,孩子出生那刻的疼痛。那种疼痛,是成长的代价,生命奇迹的见证。

人生有长度,却没有宽度。留不住的是长度,能留住的是宽度。历史长河里,有些人稍纵即逝,如一阵风;有些则如一粒种子,落下便能生根,留世人世代传诵。

曾经轰轰烈烈的人和事,经过岁月的洗刷,大多淡了,散了,有些完全消失了。可历史上那些虽稍纵即逝,却也留下绚丽一笔的“红颜”们,却以另一种形式,一代又一代地存在着,由人议论、任人评说。

她们或妖娆,或妩媚,或性感,或痴情,无不美艳动人。

中国的历史是男人的历史,女人只是点缀,但有些女人,却像那白馒头上的一粒红点,美丽着历史的单调,为历史留下一抹鲜红印迹,一段缠绵悱恻的传奇。

历史上的很多美女,大多红颜薄命,成为男人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即使有着“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称的中国四大美人,也大多如此。好在,她们最终成了后人眼里的美的化身。

西施,辅助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使其顺利复国;王昭君,出塞和亲,成为西汉和匈奴间的桥梁;貂蝉,用智慧和胆识,让风雨飘摇的汉室得以延续;杨玉环,资质丰艳,虽无贡献,却也未造成唐朝的陨落,避免成为了“亡国妖女”。

看一段历史,如同看一个人,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尽相同。四大美人是幸运的,幸运到后人只有羡慕,没有责骂。有一些美女,她们的容貌,丝毫不逊色于四大美人,经历也相似,却成了瘟疫,得到的全是骂名。尽管她们像无公害植物一样,只是自顾自地美丽着,却因美丽而惹出祸端。大有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之意。这些人的代表是夏朝的妹喜,商朝的妲己,周朝的褒姒。她们是“红颜祸水”的代表,是“亡国”的罪魁。

说起来有点冤。

让我们展开历史画卷,找出历史上那些留下“恶名”的风华佳人,重温她们曾经的惊鸿一瞥吧……

夏朝时期,有施部落有位美丽的女子,为了报复夏朝皇帝夏桀的贪婪残暴,保全宗族,她“潜伏”在了他的身边,做了皇后。她才貌双全,胆识过人,用牺牲色相的方式,灭了夏。

“有施妹喜,眉目清兮。妆霓彩衣,袅娜飞兮。晶莹雨露,人之怜兮。”这是历史的记载。如此美貌女子,若是生在强盛的国家,或许她会被选人后宫,或许嫁给她心仪的男子,或许会嫁入豪门,抑或成为明星……总之,她不会被当成“礼品”贡献出去,只为讨好好色的暴君。

爱会让女人的智商为零,颜也能让男人色令智昏。夏桀一见妹喜,双眼发直,马上停息怒火,休战罢兵。族人逃过了一劫。妹喜以一己之力,拯救了所有族人。她原是族人的英雄,却未得英雄名。时也,运也,命也。

男人擅长讨好女人,不分身份贵贱,不分讨好方式。夏桀爱江山,更爱美人,为了讨好她,不顾百姓的怨声载道,大兴土木修琼室造瑶台,整日与她饮酒作乐,彻底无心政事。

扰乱其心性是妹喜的使命,为了让民众彻底对夏桀失望,她发嗲撒娇,称自己喜欢听绸缎撕裂的声音。为博美人一笑,夏桀即刻令人从国库搬出绸缎,让宫女撕给她听……百姓的忍耐到了极限。

天怒人怨,昏庸无道的暴君,最终被讨伐。知道大势已去,死时他也不忘带着美人,“与妹喜及诸嬖妾同舟浮海,奔于南巢之山而死”。多行不义必自毙,夏王朝的灭亡,是它的气数已尽。然而,妹喜却最终成了炮灰,只落得与敌人共赴黄泉。

原本她可以像西施一样,成为英雄,可惜,她为部落服务,那弱小的部落,做不了她真实故事的传声筒。可叹,她用她的惊鸿一瞥,留下了千古骂名。

说起苏妲己,脑海里顿时浮现一幅画面:墨云秀发,杏脸桃腮,眉如春山浅黛,眼若秋波流转……这是一个狐媚的女人。

曾经的殷商极为强盛,曾经的纣王才思敏捷、武艺超凡。曾经,他身边有忠臣良将;曾经,他枕边有贤后淑妃;曾经,他可以稳坐江山不倒……

曾经,他有无数可能,成为历史上的圣君。可因为一个如同毒品一般的狐媚女人,他失去“真性”,整日沉迷色欲,凶残暴虐,任她摆布,最终亡国。

苏妲己不是凡人,她是一只狐狸精。由于色胆包天的纣王曾污辱女娲娘娘的神像,女娲娘娘一怒之下,派她做了“杀手”,只为迷惑纣王,灭商。女神是用来膜拜的,岂能随便调戏?他死的不冤,可怜百姓遭殃。

苏妲己是女娲派去灭商的狐狸精,妹喜是部落派去的间谍,她们都带着“亡国”的使命。可褒姒不同,她既非妖,也非谍,她只是一个不习惯皇宫生活的忧郁美女,亡国与她何干?

出生在穷人家的褒姒,原本可以成为一名普通农夫的妻子,过着一饭一粥的平凡生活,可就因为她那漠漠春云般的秀发,盈盈秋水般的眼眸……她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她是无辜的,她无意做那样的改变,是美貌害了她,她被人献给了周幽王。

“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有着如花如月之容,倾城倾国之貌”,她是那么美,美得让周幽王的后宫顿时失了色。她原本是株野生的植物,原本要在野外经受风吹雨打。可人们却非要把她当名花来圈养,没有了雨水的浇灌,春风的拂面,她失去了原本的颜色,整日愁眉苦脸,忧心忡忡,郁郁寡欢。

周幽王问:爱妃何以不笑?

褒姒说:妾生来不笑。

于是,为了博得美人一笑,周幽王将烽火台当玩具,在褒姒微启唇角的同时,送自己走上了末路……而她,也和妹喜、妲己站在了一起,成了祸国罪人。

她们的人生,由不得她们做主。

一群原本足不出乎的女人,不得已,有了一段繁华似锦的岁月,她们曾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那繁华,如同烟花,甫一绽放,却瞬间便灰飞烟灭了。她们因美貌,因昏君,在历史的画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只是历史,不仅抹杀了她们原本的色彩,还让她们的人生背上了沉重的亡国责任。

人的命运,大多和生活的那个年代息息相关,她们,以荡气回肠开始,以寂寞无言结束……在那些年,留给世间的只是惊鸿一瞥……

她们那燃尽的风华,又会成为谁的彼岸?

后记

尾章:删繁就简琉璃人生

“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唐朝元稹曾这样描写过琉璃。

琉璃素有“西施泪”之称,它像清冷的美人,孤独沉静地端坐一隅,在漆黑的夜里,泛着略带凉意的光,那是让人心动的、怜惜的美。

唯美、精致、细腻、湿润、干净、晶莹剔透……这些优美的词语,好似全都放在琉璃身上也不过分。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某天,一位身穿性感服饰的妖娆女人,一脸笑意,在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中,缓缓走过红地毯,走上台湾金马奖的领奖台。

那天,她像一道璀璨的光,吸引着在座的所有人。

她再次获得金马影后。她是谁?她是有着“天使面孑L”、“魔鬼身材”之称的杨惠珊,是台湾家喻户晓的演员。金马奖,已是她第二次获得了。

凭借《小逃犯》、《我这样过了一生》、《玉卿嫂》等影片,她不仅荣获过金马影后,还荣获过亚太影后,光影视作品就有一百多部。

这是令人羡慕和嫉妒的成绩。

不过,就在她到达人生巅峰时,她出人意料地来了个华丽的转身,退出娱乐圈,隐身江湖。

娱乐圈震惊了。

纷纷议论和她一起隐身江湖的那个人。那个人叫张毅,曾拍过《玉卿嫂》、《这样过了一生》、《我的爱》……是位才华横溢的导演。

是他,成全了杨惠珊的双料影后,而杨惠珊的出演也成全他成为了著名导演。

他们互相成全,是很好的搭档。

一位金马、亚太双料影后,一位才华横溢的导演,两个人原本可以给观众贡献更多的好影片,不料他们双双抛下繁华和热闹,隐退江湖。

这不是武侠剧里才会有的故事情节吗?远离繁华和虚荣,对演员和导演来说,需要勇气,那是一种删繁就简的勇气,很难有人能真正做到。

可他们就那么做了,做得那么淡然。

自此,娱乐圈里没有了他们的身影,却不时有他们的各种传说,版本太多,不知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转眼,20年过去了。

两个在繁华时期突然隐身江湖的男女,携手出现,他们盈盈含笑,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娱乐圈再次震惊,舆论哗然。

他们的出现不是复出,更不是炒作,是要推出他们的琉璃工坊。他们从影视圈,转去了艺术圈。

艺术需要寂寞,影视需要曝光度,这是完全相反的两种状态。

没有过渡,好像原本他们就属于艺术圈,来娱乐圈只是做客,做完该做的,也便回到了原本该去的地方。

艺术圈里的杨惠珊,没有了20年前的青春靓丽,却比20年前多了份沉静和美丽。那是经过沉淀的,简到极致的美。

经历过众星捧月,杨惠珊此时的身边,只有张毅。

你为什么喜欢他?在一个节目上,主持人问杨惠珊。

杨惠珊转过头,含情脉脉地看着身边的张毅,握起了他的手。

他懂得我。

好一个“他懂得我”。

还有比“他懂得我”,更让女人奋不顾身的去爱吗?

胡兰成懂得张爱玲,让高傲的张爱玲低下了高昂的头,爱他爱到“低到尘埃里”;徐志摩懂得陆小曼,让陆小曼不顾众人反对,飞蛾扑火般扑向了他的怀抱;杜月笙懂得孟小冬,让孟小冬甘愿放弃舞台,从“一代冬皇”做回平凡妇人……

懂得,是迷药,是让女人动弹不得的沉醉。

因为他的懂得,她从一身华服走红地毯,到一身工装进琉璃坊;从妆容艳丽到素面朝天。她的生活,因他,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哪个是她?

两个都是她,曾经的“繁”被她用琉璃简到了极致。

她甘愿为他改变。是爱,也是因为懂得。他懂她,她何尝不懂他?

金马影后、亚太影后、琉璃大家……透过这些头衔,不难想象,江湖上该有多少他们的传奇。

人生获得幸福的方式有很多,最幸福的,莫过于和自己最爱的人,一起做最爱做的事了。杨惠珊从繁华到平淡的过渡,就是因为两个最相爱的人,有了共同的,最爱做的事。

做琉璃工坊的想法,缘于他们拍摄电影《我的爱》。当时,张毅苦思冥想,想通过一个物件诠释影片的内涵,表现人间的爱与痛。就在那时,他和杨惠珊的目光,被一块琉璃工艺品吸引住了。

随着摄影机焦距的慢慢移动,琉璃那纯净、透明、脆弱的材质在他们面前闪烁。他们突然觉得找到了想要的,这华美的东西,如果稍不留意掉在地上,就会彻底粉碎,不正是象征人生的无常吗?

就像白居易诗词里的那句“彩云易散琉璃脆”。

脆弱和美丽是琉璃的特点。它有多美,也就有多脆弱,人生不也是如此吗?若用这样的材质做出体现人生的艺术品,那么,它将不再是做艺术品,而是创造人生了。

没有人能摆脱生老病死、情仇怨恨、爱恨别离、求不得、五蕴炽盛……这就是他们想表达的主题。

张毅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杨惠珊,杨惠珊兴奋不已,她似乎觉得,这才是她一直寻寻觅觅、想要寻找的东西,这才是她的终身事业。

两个人一拍即合,即刻从繁华的舞台退出,收购了台湾一家破产了的水晶厂,一座四面透风的残破建筑。他们废物利用,让那里变成了琉璃工作室。

创业是艰难的,刚起步不久,他们便欠债7500万新台币。

笃信佛理的杨惠珊、张毅,对名利看得极其淡薄。他们拒绝随波逐流,更拒绝创造没有生命力的奢侈品。他们时刻提醒自己,他们制作的是艺术,也是人生。

当铺子、卖房子,将父母兄弟的房子全押上贷款……他们开始迷茫,不知道用琉璃做什么好。

《药师经》里说:“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

“琉璃”在佛家的语意里象征精神和智慧的澄明了悟。

从这句话里,张毅找到了琉璃蕴藏的文化密钥。他突然觉得,全世界所有的琉璃艺术品,没有一个比琉璃在中国文化里赋予的内涵更深沉,更久远。

是冥冥中,上天给他们的提示吗?他们有使命,那就是为中国琉璃文化作出贡献。

艺术需要灵感,一种灵光乍现。

1996年,杨惠珊在将敦煌洞窟打开的一瞬间,千手观音的庄严与慈悲让她有了流泪的冲动。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看到某个人、某件物品会激动到流泪,那一定是前世的缘,今世的相见。

他们前生一定是修佛人,所以今世要完成这个使命。杨惠珊当即决定用琉璃制作千手观音的壁画。壁画维护不容易,会随着岁月而慢慢消失,她不能让它们消失,她要用琉璃,将它们永远地保留下来。

近两米高的千手观音,制作起来不容易,还需要很多钱。即使没钱,即使遇到很多困难,她也要完成这个属于她的人生使命。

寂静而简陋的工作室,晃动着她的身影。

穿上工作服,带上护目墨镜,将白嫩的手放在泥土、砂石里。她一遍遍地临摹、学习雕塑技法……纤纤玉手变得越来越粗糙,可始终无法让她满意。

是因为缘分不到吗?面对失败,她不放弃。

她用寂寞,将她的美,全部注入到了琉璃中。

只要划好了跑道,她就是称职的运动员,无论多么艰难,她都会坚持到最后一刻。

辛苦难以想象,寂寞和孤独更难以让人承受,曾经生活在聚光灯下,被影迷包围的她,无论寒风多刺骨,都在简陋的工作室里,一个人雕琢着生命。

也许是老天被她的执着所打动,她掌握了“脱蜡铸造法”的精髓。三十多年的感慨和经历,让他们用琉璃,领悟到了人生的悲喜。

再大的繁华,也只是过眼云烟,之后面对的将是无尽寂寞。她的艺术,让寂寞变得高不可攀。

几年前,杨惠珊得了突发性失聪,亲身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她要用琉璃,将这种无常表达出来。失聪,给了她新的灵感,耳朵里发出的嘈杂声,像那坏了的接受器,发出了吱吱声响。

她仿佛置身于四面缠绕的铁丝网中。

铁丝网与琉璃,她将两种毫不相干的材质,组合在了一起。那是铁丝网与琉璃的巧妙结合:冰冷杂乱的铁丝网,象征着生命中的各种束缚。透明澄澈的琉璃佛像,稳坐网中,安静祥和,象征着沉静无尘的灵魂。

这,像极了他们的人生,错综复杂又冰清玉洁。也像他们之间的爱情,痴痴缠缠,单纯清明。

这是他们的琉璃人生,也是独属于他们的琉璃爱情。

“我要分分秒秒和他在一起。”

杨惠珊在说这句话时,带着羞涩、腼腆。

与一个灵魂相似、生死相随的人,抛开繁华,面对苍绿岁月,看花开花落……这是简到极致的美。

岁月让繁华凋落,露出了琉璃的本质,它们干净清澈、晶莹剔透,充满了空寂的美。正应了那句“风吹浮世终无言。”

骑着骆驼,身着斜襟白色长衫的杨惠珊,眼神清纯淡定,看向远方……

洗净铅华的她,与那个双料影后,渐行渐远……她带着她的琉璃爱情,过起了她的琉璃人生。

琉璃工坊里有一句话,非常醒目:

在缺憾里,

发现更大的完整,

在黝黑里,

发现丰富的色彩,没有生命的挣扎,

何来自在的觉悟。

这是琉璃,也是人生。

让心中多一朵莲花,多一片净土,和寂寞共处,和孤独同眠。

从繁华到落幕,杨惠珊用寂寞,诠释了最接近人生本质的琉璃人生、琉璃爱情: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人生,到底是一种删繁就简的过程。

借秋风,披素衣,饮清茶,漫花下……一生,静玉,无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文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7109440
开本 16开
页数 2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3
出版时间 2014-12-01
首版时间 2014-12-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48
CIP核字 2014253574
中图分类号 K828.5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0:5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