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才子们的那点事儿(文人墨客的幽默之道)
内容
编辑推荐

丁斯主编的《才子们的那点事儿——文人墨客的幽默之道》收录了大量的文人幽默故事,旨在使读者通过解读文人故事来了解历史、感悟人生、陶冶情操、激励斗志;通过阅读本书学习到名家风范,培养幽默感和乐观心态,提高交流和交际能力,以获得更大的成绩。

内容推荐

丁斯主编的《才子们的那点事儿——文人墨客的幽默之道》由《喜剧世界》杂志社选编。

读文人的故事就是探求人生,看文人的幽默风度就是在学习另一种人生态度。当前文坛中的另类文人韩寒与读者互动中幽默凸显;年纪越来越大,批判的尖锐程度丝毫不减当年的李敖,神州之旅中幽默折服学子;数部武侠巨著的作者金庸在生活中显示潇洒从容的生存智慧;在《百家讲坛》上一炮而红的易中天其实只想做个好玩的人……

李敖、金庸、余秋雨、贾平凹等当代名家,巴金、季羡林、老舍、鲁迅、闻一多等文坛泰斗,易中天、于丹、刘墉、宁财神等当红文人,以及张大千、启功、郑板桥、几米等丹青妙手共50位文人墨客,他们的生活和创作,或儒雅潇洒,或豁达睿智,或诗意,或仁爱,或风流,或童趣……读《才子们的那点事儿——文人墨客的幽默之道》中他们的故事,既可感受他们的文人精神和人生态度,亦可体会他们幽默的处世风格。

目录

前言

第一辑 当代名家

老愤青柏杨的传奇幽默

李敖神州之旅,幽默折服学子

金庸式幽默:潇洒从容的生存智慧

余光中的语言幽默

纵横语言的大师莫言

余秋雨:快乐的诗意人生

魏明伦:“巴蜀鬼才”多幽默

贾平凹先生的三件笑事

“老顽童”文怀沙的幽默与浪漫

王蒙的快乐一家子

铁凝:睿智和淘气并存的女作家

幽默风趣冯骥才

第二辑 文坛泰斗

巴金的仁爱与幽默

季羡林的童趣与幽默

林语堂妙语说女性

林语堂的演讲趣闻

陶行知的奇言妙论

章太炎的幽默往事

老舍的幽默

老舍妙文

钱钟书逸闻趣事录

鲁迅幽默逸事

鲁迅妙语录

语言学大师赵元任趣事

风流儒雅闻一多

幽默文豪萧伯纳

马克吐温:口吐莲花的文坛大家

狂狷名人录

诸子百家谐谑趣闻

滑稽之雄纪晓岚趣闻录

第三辑 当红文人

易中天:只想做个好玩的人

易中天幽默语录

奇才刘墉奇趣事

韩寒,独唱过后笑成团

郑渊洁:童话大王的“童趣”与幽默

于丹:一个无可救药的玩乐主义者

宁财神:走出《武林》的幽默才子

“冷面杀手”蒋子龙的温润幽默

鬼马作家刘震云的幽默

弯人弯语的陈村

诙谐幽默沙叶新

风趣叶兆言

我和西班牙作家玩东方幽默

第四辑 丹青妙手

张大千逸事

国学大师启功的大幽默

漫画大师丁聪的妙语趣话

华君武:漫画幽默,为人风趣

郑板桥的趣闻妙诗

国画大师范曾趣事

老顽童黄永玉的逸言趣行

方成:我笑故我在

画家韩美林的趣事妙语

漫画大师朱德庸幽默事

几米,在成人身躯里的小孩

试读章节

老愤青柏杨的传奇幽默

刘飒

柏杨,著名作家,人文大师,而他却一生谦称自己是位“写幽默杂文的专栏作家”。1920年他出生于河南开封,2008年4月29日逝世于台北。

柏杨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从小学到大学,因屡屡被学校开除,从没有拿过一张像样的文凭,却造过几次假文凭;他一生中娶过五个妻子,每一次婚姻都伴随过一段如烟往事;少年时代受过继母虐待,青年时代从过军,多次企图自杀,曾遭遇十年牢狱之灾,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几乎被枪决……

柏杨一生著述丰厚,其中《丑陋的中国人》流传最广。柏杨的作品大多是鞭挞社会黑暗面和用白话文去改编中国古代历史,他笔锋犀利无比,被称为“老愤青”。但是“老愤青”的名号背后的他其实是一个很幽默活泼、很包容乐观的人,家人都戏称他为“老顽童”。他的生活中总有一些幽默有趣的事情令人不禁莞尔,而这些温馨幽默的镜头令他一生传奇色彩异常饱满。

算术头脑被老师打坏了

柏杨的童年很“惨痛”。他从小叛逆,又不得继母喜欢,经常被继母虐待。父亲在家时,继母对他很客气,但是父亲一外出,继母的巴掌就扫过来了。正是因为继母对他的严酷,才激发了他对自由的渴望,使之成为“自由斗士”。等到他已经垂垂老矣,家人还能看到一个很可爱的镜头,一个八旬老人动不动就像一个浪子一般大手一挥,说他那句名言:“有自由的地方,就是故乡。”

父亲发现继母经常摧残他之后,就将他接到辉县。没有了继母的束缚,这头“小狮子”(柏杨的小名)就更不听话了,恰巧又遇上一个与继母不相上下的老师,结果还没有在继母的掌心中清醒过来,又被打得头昏眼花,吃了不少苦头。有一天,他跟大家讲起自己的学习经历的时候,风趣地说:“唉,我的一点算术头脑,就给老师打坏了。”听者无不大笑。

打工需要文凭

因为社会动荡,柏杨学习生活反复中断,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对学习的热爱。只是他对学习的热爱也导致他不得不做了许多违心之事。他从小叛逆,上初中时因与校长发生冲突而被开除。没有肄业证书的他,为了报考高中,便更名为郭立邦,靠父亲的朋友整的一张假文凭顺利考上开封高中。后来,高中又因种种原因没有读完。为了实现自己考上大学的愿望,报考大学时,他又花了五块银元,买了一张甘肃省天水中学二年级的肄业证书,考上了当时的甘肃学院法律系。后来,为了能进入更好的大学读书,他又将南京中央大学政治系三年级肄业期满的学生郭大同的资料进行拍照复印,将“郭大同”巧妙地涂改为“郭衣洞”,伪造了一份大学肄业期满证书,顺利进入了国立东北大学读书。“郭衣洞”的名字也由此而来。可惜后来猫腻被查出,他又一次被开除了。

数十年后,他与另一个因为社会动荡没有大学毕业的大师——金庸座谈时,两人追忆往事,互相安慰。金庸没有大学毕业证书,而柏杨更“惨”,他小学、高中、大学的证书都没有。金庸就安慰柏杨说:“陈寅恪没有证书,不也照样著书立说吗?”

这时,已经88岁高龄不得不坐在轮椅上的柏杨则“一本正经”地说笑答:“我很需要的,因为打工要用!”旁人又是一阵大笑。玩笑之外,大家似乎也看到了柏杨一生对学历的复杂情感和对学识的渴求。

成个家好不好

柏杨一生颠沛流离,曾有过五段婚事,有过五个妻子。其中相伴到老的最后一任妻子是著名诗人张香华。

他与张香华相识时已年近60,比张香华年龄大20多岁,张香华最初听别人说起可以与柏杨见面时,甚至惊讶地说:“他还活着啊!”

但是,当张香华与柏杨见过一面,柏杨便一见钟情,奋起直追。见完面才几个小时就写了一封情书过去,大胆地表示“感谢上苍让我遇见了你”,并马上求婚,求婚的话更令人捧腹,就只有一句话——“成个家好不好?”

再见面时,张香华很为难地对柏杨说:“我们恐怕不合适吧,再说你已经有多次婚姻,万一不合,恐怕不能再遭受打击了。”但柏杨却挺着他半老头的胸脯说:“我不在乎任何打击!”结果就这么一句话彻底击中了张香华,让她“稀里糊涂”地嫁给了他。柏杨曾风趣而幸福地感叹道:“我身经百劫,有幸娶到张香华,是上帝认真总结我的一生,最后赐下的恩典。”

虎夫惧猫妻

结婚之后,柏杨和张香华非常恩爱,柏杨戏称两人是“虎猫配”。因为柏杨做事马马虎虎,经常穿着不同的袜子就出门了,甚至拿着钥匙去开别人家的门,后来张香华干脆给这个六十多岁的老公取了一个小名叫“虎虎”;而张香华则温柔体贴,小心翼翼,恰似一只猫,柏杨叫她“小猫”。两人可谓浪漫至极。

不过,有时候猫发起威来,老虎也怕的。一次,张香华大发脾气,恶狠狠地凶了柏杨一顿,自己过会都忘了,却看见柏杨垂头丧气地坐在书房里,一动也不动。张香华问:“怎么了?”蔫了的“虎虎”很孩子气地说:“你一生我气,我觉得做人都没意思了。”

你就是那第五位

张香华曾以为她是柏杨的第三任妻子。只是结婚多年后,她偶然发现内地来的两封信,有一个人叫柏杨“亲爱的爸爸”,另外一个又称呼柏杨“父亲大人”。这立刻使张香华想到柏杨一定在内地有过婚事,而这是柏杨失散多年的两个女儿从内地寄来的。

发现这个事实时,正是凌晨3点。张香华开玩笑地跟他说:“我会看相的,你这一生会有五个妻子!”之前,张香华只知道柏杨在入狱时已有过两次婚姻,她一直以为自己是柏杨的第三任妻子,如今突然多出两位内地女儿,她以为自己应该是他的第四任妻子了,但是她故意猜柏杨有“五个妻子”以换他的坦诚和爱怜。没有料到柏杨居然马上说:“你就是那第五位!”张香华一听,自己居然是第五位妻子,顿时哭笑不得。

1988年,柏杨离开大陆后首次回乡探亲。那次回大陆,原来的安排是,第一站上海,第二站北京,第三站西安,之后还要去其他地方。可到北京之后,柏杨突然提出,想回河南老家看看,而且不想带上张香华,一个人去。张香华问他为何要一个人回去。他笑着回答说:“原配还在呢,你不能去,去了打架怎么办?”这一次,又搞得张香华啼笑皆非。

谢谢管饱

柏杨先生声望极高,却分外谦和。2003年,台北召开了“柏杨学术研讨会”。柏杨被请了出来当主角。然而柏杨却始终保持着谦逊的姿态。那天中午柏杨吃完工作餐后,一个参会的学生走过来很礼节性地问候说:“柏老,吃饱了没?”柏杨马上客气地回道:“谢谢管饱!”一时间,随从们都笑了开来。区区“管饱”二字,却含义丰富,突出“管”是对学生给自己饥饱的关心表示感谢,突出“饱”则表明了他姿态的谦卑和对生活的感恩。

我说的是河南话

柏杨一生流浪,却深爱故土。他一生乡音伴口,一生讲的都是河南话。柏杨先生有一次在新加坡的大学演讲,听演讲的人大多又是华裔,因此柏杨先生从一开始就在用中文讲。

但是讲着讲着,台下突然有人举手,柏杨先生问那人有什么事。那人用不大顺溜的中文说:“柏杨老师,你的中文外国话味儿太重了,听不大懂,能不能改用中文讲?”

柏杨一愣,笑着说道:“谁的中文外国话味儿重?!我说的是河南话!”

一时间,笑声满堂。

他讲的河南话让他台湾的朋友也有点“接受不了”,就连张香华也承认自己受不了柏杨先生河南口音太重的晦涩演讲,每次都恨不得在柏杨先生演讲时举手请他“下台”,因此柏杨先生后来演讲就不再请她出席了,柏杨的理由是:一人丢人总比全家丢人要好啊!

只有患没有作

柏杨一生坎坷,却幽默乐观。2007年3月7日,柏杨过米寿(88岁,因为“八十八”合起来像一个“米”字),虽然此时的他两腿不能站立,要靠轮椅代步,而且稍动脑筋会头痛,无法再写文章,当被人问到现在的生活作息时,他却假装苦恼地回答说:“我现在只有息,没有作了!”大家听后都笑了。

后来又说到每天早上起床后,看护会推着他到户外走一圈时,他看着自己放在轮椅上的无法步行的腿说:“其实,是我陪他们散步啦!”大家又一次大笑起来。

过完米寿两个月,金庸大师去柏杨家看望柏杨。金庸参观柏杨住所后,赞扬道:“你家的风景真好!”柏杨马上接了一句话:“呀!太好了,我想出租它,要收钱呢!”金庸不由得笑了起来。

听到金庸来访,柏杨的左邻右舍都跑来串门,围着金庸要签名。金庸掏出笔要签,一旁柏杨立即“严肃”地提醒道:“不要随便签名,他们要拿到银行去提钱的。”柏杨家又是一片笑声。

柏杨海峡

2008年4月29日,老愤青柏杨离开了我们,享年89岁。不过,柏杨生前对后事十分豁达。有一次他和家人谈起去世后,骨灰撒在何处时,他幽默地说:“不如撒在海里吧,以后台湾海峡就改名叫柏杨海峡了。”

后来,他决定将自己的骨灰撒在绿岛。他再次谈起后事时,依然豁达,他说:“亲友这么多,你们撒我骨灰的时候可不要搭飞机,得搭轮船,因为轮船装送行的人比飞机多几倍啊。”他话出口,大家都笑了,只不过每个人的眼里都泛起了泪花。

P2-6

序言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历丰富,自然博闻强识、明达事理。又有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见读书就是读人生。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阅读他人的成长和奋斗故事同样使人明智。或是引领社会潮流的思想领袖,或是评点世间万象的文坛泰斗,或是燎亮人心的艺术巨匠,或是影响后世的传奇人物……读文人的故事就是探求人生,看看他们如何成长,以什么样的情感和态度来直面人生的风雨。

我们应该相信,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我们更应该相信,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幽默——

本书收录了大量的文人幽默故事,旨在使读者通过解读文人故事来了解历史、感悟人生、陶冶情操、激励斗志;通过阅读本书学习到名家风范,培养幽默感和乐观心态,提高交流和交际能力,以获得更大的成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才子们的那点事儿(文人墨客的幽默之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丁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752187
开本 32开
页数 2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7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10
153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4: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