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方言(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
内容 | 内容推荐 《方言》是中国和世界语言学史上的第一部方言比较词汇集,它在汉语史研究、汉语方言史研究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华学诚、游帅在修订本《扬雄方言校释汇证》的基础上,对《方言》进行题解、注释和翻译,收入三全本。书末附方言词汇笔画索引。 目录 序 前言 凡例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方言》地名信息对照表 《方言》词语笔画索引 序言 《方言》是汉代训诂学 一部重要的工具书,作者是 扬雄(前53—18)。这是中 国第一部汉语方言比较词汇 集,它的问世表明中国古代 的汉语方言研究已经由先前 的萌芽状态而渐渐地发展起 来。《方言》被汉代学者誉 为“悬之日月而不刊”的奇书 ,它在中国方言学史乃至世 界方言学史上都有重要的地 位。 一、《方言》的书名、 内容和体例 传本《方言》全称为《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所谓“輶轩”就是古代使 臣所乘坐的轻便的车子。在 汉末应劭的《风俗通义·序 》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周 秦常以岁八月,遣輶轩之使 ,采异代方言。”也就是说 在周秦时代,每年的特定时 期,最高统治者就会派遣一 些使者乘坐轻便的车子到各 地采集诗歌、童谣和异语方 言等,并以这些材料考查风 俗民情,供执政者作参照。 秦火之后,历代调查的方言 资料基本散佚殆尽,扬雄年 轻时从严君平那里得到千把 字的残稿,还见过林闾翁孺 整理的框架。扬雄到京城不 久,争取到机会调查方言, 就把旧材料和新资料加在一 起编成了《方言》一书。 郭璞是第一个给《方言 》作注的人,后来人见到的 都是郭注本。今本《方言》 分为十三卷,最后两卷除极 少数条目载有方言词的分布 区域以外,其他条目都仅有 被释词和释义两项内容,一 般认为这两卷是没有完成调 查内容的方言调查提纲。从 义类上来看,这十三卷的内 容大体如下:《方言》的释 词体例大致与《尔雅》相似 ,它虽然没有像《尔雅》那 样明确地标明门类,但也基 本上采用分类编次法。比如 第八卷是诠释与动物有关的 词:虎、獾、鸡、猪等等。 第九卷是诠释与器物有关的 词:戟、矛、箭、剑、盾等 等。第十一卷也基本上是诠 释与虫豸有关的词:蜻蛉、 蝗螂、蚍蜉、蟒等等。 依照戴震的统计,今本 《方言》共有675条, 11900多字。根据《方言》 中的用语,一般把《方言》 中所注释的词语分成五类, 即:(一)通语,又称四方 之通语、凡语等。这是没有 地域限制的词语。(二)某 地某地之间通语。这是在区 域较广的范围内通行的词语 。相对于“通语”而言,它是 方言;相对于通行范围内某 个较小的方言区域而言,它 是这个范围内的“通语”。( 三)某地语,某地通语,某 地某地之间语。这是在区域 较小的范围内使用的词语, 全书这类词语最多。(四) 古今语,古雅之别语。这是 从历史角度考察,是扬雄所 指出的语言生灭之际的古语 的残留,也就是所谓的“绝 代语”。(五)转语,又称 语之转、代语。“转语”是指 兼包时间与空间两方面因声 音转变或意义的变化而产生 的语词。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五 类事实上并不属于同一个层 面:前三种都是共时的不同 空间的描写;第四类则是历 时的考察,但又给予了共时 的说明;第五类则兼顾时、 空两个方面。 《方言》的编写,采用 的是所谓“标题罗话法”,标 题的公式是:“A、B、C、D ,X也。”罗话的公式是:“a 地谓A为x,b地谓B为x,cd 之间谓C为x,又e谓D为x。 ”《方言》一书中缺罗话的 条目主要集中在卷十二、卷 十三,前面说过这两卷可能 是一个没有完成调查内容的 方言调查提纲。那么在前11 卷的范围内,完整按照“标 题罗话法”编排的条目实际 占到了80%以上,所以说“ 标题罗话法”应当能够被视 作《方言》的基本编排体例 。需要注意的是,《方言》 一书条目中没有方言分布描 写的情况大致有两种可能, 一是可能没有调查到相关词 语的具体分布情况,二是可 能还没来得及完成调查。前 11卷属于前一种情况的可能 性较大,卷十二、卷十三属 于后一种情况的可能性较大 。 二、《方言》所呈现的 方言分布 自古就有方言,今天的 汉语方言正是古代方言各自 独立发展而又相互渗透影响 的结果。有方言存在,自然 就有方言区。但是对于先秦 那么漫长的历史时期,我们 知道的方言知识极少极少。 先秦文献中有一些方言痕迹 ,当时的学者也曾有片言只 语提到当时的方言状况,然 而凭据这些极为有限的、零 碎的、毫无共时价值可言的 材料,是无法科学地描写出 先秦各个历史时期的方言区 的。然而扬雄的《方言》却 为后人客观呈现出了汉代的 方言面貌,这是该书成为不 朽著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该书的重点就在“方言分 布”这一部分,这部分最重 要的价值就是对汉代方言的 具体描写,和描写中所蕴含 的方言区划思想。《方言》 记载的方言殊语所属区域极 为广阔:北起燕赵(今辽宁 、河北一带),南至沅湘九 嶷(今湖南一带),西起秦 陇凉州(今陕西、甘肃一带 ),东至东齐海岱(今山东 、河北一带),甚至连朝鲜 北部的方言也有所搜集。因 此,依据《方言》所提供的 材料,拟出汉代的方言区划 也就成了可能。林语堂、罗 常培&周祖谟、[美]司理 仪、周振鹤&游汝杰、丁启 阵等诸多学者都做过相关方 面的工作,各家分区不尽相 同,主要是因为各自掌握标 准时有宽严之别以及对《方 言》地名实际所指区域的理 解有广狭之异所致,总体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方言(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15741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30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22-06-01 |
首版时间 | 2022-06-01 |
印刷时间 | 2022-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24 |
CIP核字 | 2022081448 |
中图分类号 | H171 |
丛书名 | |
印张 | 14.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6 |
宽 | 153 |
高 | 22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8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