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育儿新概念(宝宝发烧照护经)
内容
试读章节

PART 1 体温升高了

虽然看诊是我的例行工作,不过看病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几乎每次都会接触到不同的人、不一样的问题,需要处理与回答。门诊中有趣的事情也不少,其中我最喜欢回答一些小朋友的奇想与灵活问题,有时这些天真的问题往往也会让我处于束手无策、难以招架的窘境中。如果门诊太忙,就会失去这样的乐趣。

通常下午出门诊,都还算轻松,我可以有空闲的时间处理其他的工作,也可以认真、仔细地回答每一位来看诊病人的问题,不会因为候诊病人在诊室外面的等候而有所影响。

记得有一回,一个小男孩,问的问题让我既兴奋、又尴尬,因此记忆特别深刻,令我一生难忘,这个问题也促使我深刻地反省,以后应该用什么方式表达才能够更合乎小朋友的需求。

那一次的情形是这样的:

“医生阿姨,我发烧了。,请问什么是发烧?”

平时小孩的问题都是这样问:“医生阿姨,为什么我会发烧?”而我很直接地就回答:“因为你生病了!”一

经小男孩这么一问“请问什么是发烧”时,我突然停顿下来,一时之间想不出用什么适当的用语,所以就直接回答:“体温升高了,就是发烧。”

“为什么会体温升高呢?”他接着又问。

“因为生病了。”我很高兴地回答。

“为什么生病就会发烧?”接着小男孩又问。

“因为病毒跑进你的身体里了!”我也很高兴地回答。

“为什么病毒会跑进我的身体里呢?”小男孩一脸不知所云地问。

“……”我脑中出现三条线,觉得一时之间要把这个问题回答清楚,真有点难……

“因为抵抗力不好时,病毒就会偷偷跑进去喽!”我有点难过地回答,心想这似乎不是一个很好的答案。

“那要怎样才会好呢?”小男孩接着又问,疑惑的表情不见了。

“回家乖乖地吃药药、多喝水水、多休息,不要跑来跑去,快快睡饱饱,很快地就会恢复健康哟!”我的声音又高昂了起来,觉得这样的回答算是比较0K喽!

小男孩的妈妈看着小男孩没完没了地一直发问,露出些许不耐烦的表情,便拉着小男生的手,说:“好了!跟医生阿姨说再见,去拿药,回家了!”

“回家要乖乖地休息哦!”我看着小男孩,挥着手。

小男孩离开后,那一连串的问题,仍然不断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了一下,发现我的回答内容乍听之下都很得体,但似乎都不精确。所以我把它写下来作一个彻底的检讨,以便再出现这类问题时,能够回答得既从容又正确。

发烧是致热源引起的体温上升

“发烧是身体的体温上升。”这句话没错,但是反过来说:“身体体温升高,不一定就是发烧。”因为发烧的定义,必须是由“疾病”引起的体温升高,而且这些疾病会产生一种“化学物质”,导致脑部中的体温调节中枢的温度设定点被提升到一个比原来更高的温度。这种化学物质称为“致热源”(感染源),基本上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外来性的,如细菌、病毒、霉菌等;另一个则是身体内部的异常组织细胞释放出的,如癌症肿瘤细胞,或是组织、细胞受伤坏死,或免疫系统过度反应等。由上述致热源所导致的体温上升才能称为“发烧”,其他很多因素也会引起体温上升,但在医学上都不能说是发烧。  身体引起发烧的反应过程,简单说就是:当我们体内接受到外来性的或内生性的致热源时,会刺激分布在全身各处的单核球细胞(包括: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纤维芽细胞等),这些细胞具有吞噬的功能,好比外敌入侵国土,国家的陆、海、空三军都必须分别派出军队作战一样。

我们身体内的这些相关的第一线血球含有原始草履虫单细胞,可以移动并且将外来物吞噬。而在进行吞噬运动的同时,也会分泌一些内生性的致热因子,如介白质、肿瘤坏死因子与干扰素等。

上述内生性的致热因子经由我们脑血屏障开口的地方,即位于大脑第三脑室最前面的地方。因为其微血管内含许多神经细胞,可以接受血中各种物质的讯息,使这些物质通过脑血屏障进入脑内,而这些神经细胞也因此被刺激并释放前列腺素E2,并作用在下视丘的前视区和前部,将原先体温的设定点往上调。

因此,我们的身体也必须因为新设的设定点而有所改变,以血管收缩、肌肉颤抖等生理机制来增加热量,而另一种减少散热的机制也同时进行,使体温上升达到新设定点的体温。

因此,我们的身子就发烧了!发烧的过程有阶段性,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发冷期”、“发热期”与“退烧期”,其症状与处理方式都不同。

P1-5

目录

推荐序1 对付发烧要知己知彼,才能百烧百退

推荐序2 为宝宝的健康把关

自序 教您轻松面对宝宝发烧问题

前言 医师妈妈经宝宝发烧甘苦谈

PART 1 体温升高了

 发烧是致热源引起酌体温上升

发烧的好处多于坏处

 体温调节就是这么一回事

人体借由体温调节中枢维持恒温

狗狗体温略高于人体2℃

“下视丘”——人体的自动恒温器

3大机制维持体温稳定

人体核心温度设定值为37℃

体温上升有极限

散热远比产热重要

 环境温度30℃人体最舒适的上限温度

当环境温度达35℃时不利婴幼儿

新生儿更需留意保暖及温度变化

正常体温介于37.2℃至37.7℃间

人体一天体温差有0.5℃至1℃

小孩体温稍高于老年人体温

男人体温略高于女人体温

 如何判断是否发烧

量体温是判断是否发烧的主要方法

 4种常见体温计的种类

耳(额)温枪体温计

电子体温计

玻璃制水银体温计

 正确测量体温酌方法

耳温38℃以上算发烧

肛温38℃以上算发烧

腋温37℃以上算发烧

口温37.5℃以上算发烧

额温38℃以上算发烧

用手摸皮肤表面温度不准确

 中暑或热耗竭引起的体温升高

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导致中暑

体温升至40℃以上易造成脑损伤

婴幼儿体温高达39℃时需积极降温

PART 2 常见发烧照顾疑惑

 你对发烧了解多少

 7大常见发烧处理疑惑

Q:疑惑1 宝宝发烧时,一定要快速退烧吗

Q:疑惑2 发烧时,一定要使用物理方式来降温吗

Q:疑惑3 高烧是烧坏宝宝脑袋的元凶吗

Q:疑惑4 宝宝高烧反反复复迟迟不退,一定要立刻解决吗

Q:疑惑5 宝宝发烧时,一定要服用退烧药来退烧吗

Q:疑惑6 烧得越高,代表宝宝病得越严重吗

Q:疑惑7 宝宝一发烧,就必须立刻送医挂急诊吗

PART 3 发烧宝宝的居家照护

 宝宝发烧三阶段进程大不同

发冷期:全身发抖、手脚冰冷

发热期:手脚发热、脸色红润

退热期:流汗、血管扩张

反复重复的三个阶段

 宝宝发烧三阶段生话起居照护

发冷期:适当保暖

发热期:防止脱水

退热期:补充营养

 常见的五种辅助物理降温方式

温水拭浴:用于婴幼儿效果较佳

泡温水澡:水温应介于38℃至40℃之间

冰枕:没有表达能力的婴幼儿不宜

环境:维持室温在23℃至26℃之间

衣着:避免穿着厚重衣物

 发烧宝宝酌饮食照护

饮食大原则

0至6个月尚未添加辅食的婴幼儿

4个月至2岁添加半固体食物的婴幼儿

2岁以上已经可以吃固体食物的幼童

水分与营养摄取原则

宝宝各阶段热量摄取建议量

宝宝各阶段水分摄取建议量

发烧宝宝一天摄食总量应多于平日

 有助减缓发烧症状的食材及药材

可食用的食材

帮助血液循环、调节体温、发汗的食材

高热量以及容易消化吸收的食材

可食用的药材

发冷期可食用的药材

发热期可食用的药材

退热期可食用的药材

合并其他症状时的辅助药材

 有助减缓发烧症状酌健康药膳示范

健康食谱1 发汗粥:帮助血液循环的药膳

健康食谱2 九层塔蒸蛋:有助消化吸收的药膳

健康食谱3 紫苏梅肉丸:协助消炎、消肿的药膳

健康食谱4 生姜炒肉丝:发冷期药膳

健康食谱5 杏仁鸡片汤:发热期药膳

健康食谱6 山药豆腐粥:退热期药膳

 罂幼儿常见的退烧药

何时该使用退烧药

退烧药的主要作用

常用药剂

口服剂:选择多、大小童都可用

栓剂:熟睡中、需立即降温的婴幼儿适用

针剂:不主张使用

儿科常用退烧药

小儿普拿疼、安加热糖浆

马盖先、依普疼

扶他林

小儿温刻痛

宝宝何时需就医

医师妈妈经

PART 4 引发宝宝发烧的常见疾病

 引起身体发炎发烧的疾病

 可能引起发烧的症状

年纪越小越严重的轻度症状

打喷嚏、流鼻涕、轻微发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

易并发肺炎、细支气管炎、中耳炎—流行性感冒

高烧、活动力佳、没有其他症状—玫瑰疹

需提防重症的中度症状

喉咙痛、食欲下降、味觉改变—急性咽喉部感染(咽喉炎、扁桃体炎)

突然高烧、口腔溃疡—肠病毒与疱疹性口腔炎

严重口腔溃疡—疱疹性口腔炎

耳朵痛、脸朝一个方向晃个不停、哭闹—中耳炎

易积痰、呼吸困难—下呼吸道感染

拉肚子、呕吐、肚子痛—肠胃炎

解尿困难、频尿—泌尿道感染

可怕的急重症

头痛、嗜睡、哭闹、怕光—脑炎、脑膜炎

骨头痛、行动异常—骨髓炎

体温异常、呼吸急促、四肢冰冷—败血症

家长必知的重要症状

3周以上不明发烧—不明热

5天以上高烧、草莓舌、嘴唇干裂—川崎症候群

嘴唇变黑、牙关紧闭、手脚抽动—热性痉挛

 医师妈妈经

 建立良好的医病互动,克服发烧恐惧

良好医病关系让宝宝享有最好的照护

序言

为宝宝的健康把关

由于台湾地区生育率频频创新低,许多新手父母的育儿经验普遍不足,再加上现代社会小家庭兴盛,传统大家庭中长辈提供的育儿相关经验不复存在,也使得照顾生病宝宝的工作难上加难。

照顾发烧的宝宝是父母必经的考验之一,然而民间关于照顾发烧宝宝充斥着许多道听途说的信息,诸如:发高烧会烧坏脑袋、急速退烧才能立即减轻宝宝的不适等,常使得新手父母无所适从,担心若照顾方式不当,不小心延误了病情,会误了宝宝的一生。

拜网络科技发达所赐,目前育儿相关信息的取得相当容易,但过多的参考信息,反而加深父母照顾时的疑虑,“网友的建议是正确的吗”、“我对信息的解读正确吗”、“照着做好吗”?

事实上,养育儿女的道路上并不存在快捷方式,认真勤作功课,是确保宝宝健康的重要环节。找到正确的、有用的信息,将会减少您育儿时的彷徨无助。幸运的是,在陈永绮医师的最新力作里,就提供给您一个简便且正确的照顾方法,陈医师是资深的小儿科医师,建议父母在平时就详加阅读,以便在急需之时妥善运用,以减轻您的焦虑感。

本书最难能可贵的是,将发烧的原理写的简浅易懂,不易造成阅读的门坎;并将重点放在家长最关心的照顾细则上,诸如:是否该用物理性方法退烧、发烧时退烧药的使用时机等。此外,也将发烧可能导致的疾病提出并加以说明,使家长对发烧有更全面的了解。

更重要的是,陈永绮医师于书中也提醒您“预防重于治疗”的概念,若家长能多注意宝宝的日常生活调养、多运动,方能提升宝宝的抵抗力、维持健康。期待本书的出版能给予您照顾宝宝上的协助,并进一步促进宝宝健康。

药学博士 潘怀宗

内容推荐

38℃是孩子发烧临界点,该不该退烧?怎么退烧?了解发烧背后须警觉的疾病,才能避免急重症的威胁。宝宝发烧,是爸妈一定会碰到的紧急状况,资深儿科医师与您分享宝宝发烧经验谈,教您正确处理宝宝发烧问题。

宝宝真的发烧了吗?专家教您正确测量及判断法,不再穷着急。宝宝发烧,该服用退烧药急速退烧吗?错误观念彻底厘清。发烧分为发冷期、发热期、退热期,体温反反复复,居家照护原则,一次说明白。6道陈医师私房药膳食谱,帮助孩子快速恢复健康。

编辑推荐

孩子发烧,是爸妈一定会碰到的紧急状况,资深儿科陈永绮医师在面对高烧不退而导致食欲不振、睡不安稳的孩子时,是如何照护、舒缓孩子的不适?儿科名医与你分享小儿发烧经验谈,教你正确处理孩子发烧问题。

本书是唯一针对小儿发烧的预防及照护的手册”系列丛书的第一本,让您了解发烧背后须警觉的疾病,避免重症对孩子造成永久伤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育儿新概念(宝宝发烧照护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永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39611
开本 16开
页数 1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5
出版时间 2010-09-01
首版时间 2010-09-01
印刷时间 201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儿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720.597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5
16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3: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