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后现代主义诗歌的鼻祖,擅长以敏锐的感觉和明快的风格描写周遭的事物和生活的经验,继艾略特之后开启了美国新一代的诗风。《帕特森》为威廉斯的代表作,体现了他以一个地方映照整个世界的努力,及开创一种诗歌新局面的雄心,其出版被誉为美国诗坛的“地质事件”,是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帕特森》中,帕特森既是一个人又是一座城市,威廉斯戏剧性地将两者相融,面对一个充满隔阂和孤独的现代社会,寻找一种弥合和抚慰的新语言。
图书 | 帕特森(精)/雅众诗丛 |
内容 | 内容推荐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后现代主义诗歌的鼻祖,擅长以敏锐的感觉和明快的风格描写周遭的事物和生活的经验,继艾略特之后开启了美国新一代的诗风。《帕特森》为威廉斯的代表作,体现了他以一个地方映照整个世界的努力,及开创一种诗歌新局面的雄心,其出版被誉为美国诗坛的“地质事件”,是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帕特森》中,帕特森既是一个人又是一座城市,威廉斯戏剧性地将两者相融,面对一个充满隔阂和孤独的现代社会,寻找一种弥合和抚慰的新语言。 作者简介 连晗生,诗人,译者,文学博士。著有诗集《暮色》《露台》。曾获得“J青年翻译奖”,已出版的译诗集有《贾雷尔诗选》《佩尼希胶卷》,其他译著《乔治·赫伯特的诗歌艺术》(海伦·文德勒著)和《诗与时代》(贾雷尔著)等将出版。 目录 译者序 致谢 作者说明 第一卷 序言 巨人们的轮廓 第二卷 星期天在公园 第三卷 图书馆 第四卷 奔向大海 第五卷 附录:第六卷 序言 “本地的骄傲”:帕特森 的瀑布、人和语言 我在自己的地方,在我 生活的细节中生活的时间越 长,我就越意识到这些孤立 的观察和经验需结合在一起 才能获取“深度”。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 1946年,时值第二次世 界大战结束的第二年,威廉 斯《帕特森》第一卷出版, 其崭新的气象让众多批评家 和诗人眼前一亮,一向笔锋 犀利的诗人批评家贾雷尔激 动地把这一卷的出版看作美 国诗歌中的“地质事件”,他 说:“在我看来是威廉·卡洛 斯·威廉斯写过的最好的东 西;我读了七八遍,最后沉 浸在喜悦中。”他热情评述 了这一卷,并对威廉斯计划 中的其余卷抱以期待:“如 果接下来的三卷和这一卷一 样好,整部诗将是美国人写 过的最好的长诗。”1前程无 限的年轻诗人罗伯特·洛威 尔(他在1947年获得普利 策诗歌奖)跟随贾雷尔的笔 调,将《帕特森》第一卷与 华兹华斯的《序曲》相比, 他说:“它的丰富性在同时 代的诗歌中几乎首屈一指。 如果第二、三、四卷都像第 一卷这么优秀,《帕特森》 将是自《序曲》以来最成功 的真正意义上的长诗。”诗 人们或批评家们对《帕特森 》的交口相赞,以及将它与 华兹华斯的《序曲》、惠特 曼的《草叶集》、艾略特的 《荒原》和哈特·克兰的《 桥》并提,一下子提升了威 廉斯一直以来平平淡淡的名 声,并将他推到美国诗歌的 中心位置上。其后几年,随 着预定的第二、三、四卷以 及新计划下的第五卷分别于 1948、1949、1951、1958 年出版,整部诗的全貌逐步 呈现,但同时,后几卷并未 如第一卷那样幸运地被一致 接受。对于后几卷的成就, 诗歌界意见不一:这其中, 一些人继续热情赞颂,如洛 威尔在评论第二卷时称《帕 特森》为当今的《草叶集》 ,后来又在致伊丽莎白·毕 晓普的私人信件中,称“一 至四卷是一部杰作”;而另 一些人却持一种保留乃至贬 低的态度,这其中尤其以贾 雷尔的观点最为引人注目。 尽管有不和谐音,威廉斯从 第一卷出版那年至他离世, 名声一直在上升,他一共获 得七次文学奖,五个荣誉头 衔,此外还有许多大学邀请 他演讲。2而在他离世后, 他的诗学、倾向和审美趣味 ,继续受到大批年轻诗人( 包括黑山派、垮掉派、自白 派和纽约派等流派)的推崇 ,并借由这些后来成为中坚 力量的诗人所产生的代际效 应,他成为20世纪后半叶美 国诗歌界最具影响力的诗人 。有一位批评家说,“威廉 斯对后世诗人的价值怎么估 计也不过分。他为开放形式 铺平了道路。”诚然,威廉 斯的重大贡献,在于他开启 了新一代的诗风,让年轻诗 人离开艾略特而跟随他。随 着名声的提升,《帕特森》 这部锐意进取的、外表显得 凌乱的诗也幸运地得到更多 的审视和阐释1:它的丰富 性得到充分的挖掘,它的诗 歌实验得到更多的理解,它 所受的攻击(如贾雷尔所言 的“内容不恰当”“零乱”和“ 无组织”)也在一些批评家 (如玛格丽特·格林·劳埃德 等)那里得到了辩护;与此 同时,围绕着它的种种文学 和文化问题,也得到进一步 的讨论。 《帕特森》是一部什么 样的诗?它各卷之间是何关 系,各卷的品质如何?在关 于这部诗的众多说法中,哪 些说法更有道理?对于一个 普通读者而言,解疑这些问 题最直接的途径是走近它, 阅读它,了解它。而对于中 文读者而言,一个中译本可 以是一个开始。 …… 威廉斯离世前还写着《 帕特森》第六卷,这似乎预 示了它是“一个永不结束、 永不完整的文本”4,而正由 于这部作品的开放性和丰富 性,多年来激起诸多讨论, 显示了其活力所在5,而今 它也即将迎来它在汉语中的 “来世”,迎来新的目光的注 视。未完成的第六卷中,威 廉斯写道:“看看达达主义 或一个斯大林的谋杀∥或一 个李白∥或一个昏暗的蒙特 祖玛”——在他在世时,他 应没预料这部作品被译为汉 语时的模样。像许多阅读庞 德非凡的“译诗集”《华夏集 》并痴迷中国古典诗的美国 诗人一样,威廉斯一生有一 种“中国情缘”:早在1917年 ,威廉斯在《年轻洗衣工》 为他的华人朋友山姆·吴( 吴启1)——那中国夜莺呼 喊,“请拿你们丈夫的衬衫 ,给吴启洗”,在1920年前 后他写下一首短诗《致白居 易的鬼魂》2,而在1957年 后他更与华裔美籍诗人王燊 甫合译了中国古典诗集《肉 桂树》3。而今,距离《肉 桂树》出版已过半个世纪( 距《华夏集》问世也过百年 ),由于一个机缘,《帕特 森》——这部他雄心勃勃的 力作终于进入汉语世界,如 果他在另一个世界有知,他 应会欣然于此,虽然这迟于 艾略特的《荒原》和《四个 四重奏》与庞德的《诗章》 (选章)中文版的问世许多 年。 导语 美国当代诗歌源头性作品,揭示神秘而神圣的存在。 普利策奖、全美图书奖得主,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鼻祖卡洛斯·威廉斯代表作,国内首次完整译介。 它的出版被誉为美国诗坛的“地质事件”,著名导演吉姆·贾木许曾以《帕特森》为线索自编自导同名电影向其致敬。 一个人是一座城市,帕特森是众生与世界的缩影,展示着每一个沉默专注而内心丰富的普通人,面对纷纭变幻的现代世界时共有的迷茫与奋勇。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帕特森(精)/雅众诗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威廉·卡洛斯·威廉斯 |
译者 | 译者:连晗生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174067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08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314 |
出版时间 | 2022-05-01 |
首版时间 | 2022-05-01 |
印刷时间 | 2022-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30 |
CIP核字 | 2022044071 |
中图分类号 | I712.25 |
丛书名 | |
印张 | 1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9 |
宽 | 136 |
高 | 29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