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命礼赞(追寻演化的奥秘)
内容
内容推荐

生命是什么?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生命礼赞》作者苗德岁教授从生物演化的角度,用严谨、通俗且不乏诗意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生命演化的史诗般恢宏场面,具体包括生命的起源、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生物演化的证据等当下热点,揭开生命的硬核内涵,让人不禁感叹生命世界之壮美。

作者简介

苗德岁,国际泰斗级古生物学家。《物种起源》原著译者。他翻译的《物种起源》是流传最广的中文译本,也被公认为“无比忠于达尔文原书的译本”。

美国堪萨斯大学生物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理学硕士、怀俄明大学地质学和动物学博士、芝加哥大学博士后。  

荣获享有“古脊椎动物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罗美尔奖,也是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亚洲学者。

除了在学术领域笔耕不辍,热爱童书的他还为孩子创作了多部科普著作。他说:“努力地写作,是想让青少年读者认识到,科学不是冰冷的知识,它同样具有文艺的一面,即想象力与诗性。”

目录

总序 / 2

给少年朋友的话 / 2

一 生命是什么

生命有什么特征 / 2

三分钟极简生命史/ 4

了解你自己 / 9

二 追溯生命的起源

生命从哪里开始 / 14

米勒-尤里实验与“原始汤”/ 16

生命的起源地在哪里 / 19

早期的生命形式 / 26

生物的内共生现象/ 29

三 基因与遗传

生物如何分类 / 34

细胞结构 / 37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 40

遗传与变异 / 44

自然选择与生物演化 / 48

自然选择是怎样发生的 / 52

有趣的自然选择 / 54

四 生物演化的证据

物种是固定不变的吗 / 64

南美洲的化石和异象 / 66

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启示 / 70

更多、更多的证据 / 76

当“自然选择”遇上“日积月累”/ 80

“生命之树”的诞生 / 84

走近达尔文的一生/ 88

五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自然选择的力量 / 96

形态适应性 / 100

生理适应性 / 101

生殖适应性 / 104

感官系统适应性 / 107

习性适应性 / 110

社会性组织适应性 / 120

协同演化适应性 / 124

拟态 / 132

生物适应性与“目的论”/ 135

尾声 生命之壮美 / 139

附录

附录一 相关科学元典导读 / 144

附录二 有关达尔文与演化论的问答 / 146

附录三 本书提及的部分科学巨匠 /148

附录四 主要术语中英文对照表 / 150

附录五 术语索引/ 152

后记 / 156

序言

生命实在是不平凡的,
我赞美生命!——我想不出
比《白杨礼赞》更好的开
头,只好拾茅盾先生的牙
慧了。

放眼四周,到处都是生
命——从我们指甲缝里肉眼
看不到的无数细菌,到我
们家里的宠物、花花草草
,以及我们自身,都是生
命的一分子。你们有没有
想过这个问题:什么是生
命?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
实至今都没有公认的答案
,连生命科学家们对此也
莫衷一是。我有时候想:
大概生命就像爱情一样,
似乎人人都知道它是什么
,但是又很难给出一个严
格的科学定义。

生命的定义,单是从生
物学角度看,就有100多种
不同的答案,从哲学上讲
,答案就更多了。诺贝尔
物理学奖获得者薛定谔曾
经写过一本书,是从物理
学角度论述生命的,书名
就叫作《生命是什么》。

尽管定义生命不易,但
要了解生命是什么,我们
至少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了解生命的性质或特
征;二是了解生命的演化
以及生命的征程,也就是
生命的来龙去脉。

那么,你了解生命、生
命如何演化以及生命的征
程吗?如果你还不够了解
的话,这就是一本你需要
阅读的书。

导语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金奖得主、年度“中国好书”奖得主、“桂冠童书”科普作家苖德岁最新力作!

生命有什么特征?生命的起源地在哪里?自然选择是怎样发生的?物种是固定不变的吗?这是一本写给孩子的自然科学读物!

后记

在写完《地球史诗:46
亿年有多远》之后,我接
下来写这本《生命礼赞:
追寻演化的奥秘》,是顺
理成章的事儿。因为在浩
瀚的宇宙中,只有我们栖
身的小小地球,目前确知
有生命的存在。

写罢地球的史诗,自然
就要写生命的礼赞了。地
球上的生命委实太奇妙了
——弄清它的起源与演化的
奥秘,不啻是对生命最崇
高的礼赞。

自达尔文《物种起源》
出版160多年以来,经过全
世界几代进化生物学家共
同不懈的努力,我们已揭
示了生命演化的许多奥秘
,但依然还有不少未知的
领域有待后来者继续探索
。这也是我写作这本书的
初衷:衷心希望引起青少
年读者朋友们对演化生物
学的兴趣,将来能继续我
们尚未完成的事业。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
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
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板桥的这首《竹石》绝
句,是我很喜欢的清诗之
一,也许是由于作为进化
生物学家,我读出了一般
人不易读出的“科学”意味,
因而更加偏爱的缘故吧。
我想,读完这本书之后,
你们对这首诗一定也有了
全新的理解:它是对竹子
如何在石缝缺土、风吹雨
打的恶劣环境下,力争把
根深深扎下去而适应环境
、为求生存的生动传神的
白描。

一如既往,我要感谢多
年来鼓励与支持我进行科
普创作的国内师友们:张
弥曼院士、戎嘉余院士、
周忠和院士、沈树忠院士
、朱敏院士与王原、张德
兴、徐星、张劲硕、史军
、严莹、蒋青、吴飞翔、
郝昕昕等以及美国师友们
:Jay Lillegraven,Hans—
Petershultze,jim Beach,
Bob Timm,David
Burnham等。本书部分图
片来自视觉中国、维基共
享资源、三蝶纪(第113、
116~117、133页)等。

这样一套书的制作,非
我一人之力所逮。我要特
别感谢青岛出版社的有关
领导和编辑团队的辛勤劳
动。

精彩页

我们熟悉的生命体基本特征包括:呼吸、摄食、排泄、新陈代谢、反应性(应对内外刺激)、生长发育和生殖等,也就是人们俗话所说的吃喝拉撒睡以及传宗接代。

绝大多数生命体的基本化学组成成分主要是水(H20),混合着一些以碳为基础的有机化合物和矿物质。生物之间的差别并不在于这些基本的化学组成,而在于这些元素和分子在排列组合上的细微差别。

生命体的另一项基本特征是: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从先前存在过的生命形式那里,在自然法则的支配下,经过漫长的时间,一步一步演化而来,而不是靠超自然的造物主或神仙一个一个独立地创造出来的。

即便我们用上述两类基本特征来描述生命,也还是会出现例外情形。比如病毒虽能繁殖(复制)与演化,但不能脱离宿主细胞进行生命活动(包括繁殖);骡子虽然具有呼吸、摄食、排泄、新陈代谢、反应性、生长发育等生物机体功能,却不能繁殖,因此也就无法演化。

目前,最接近大家能够共同接受的生命定义,是由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太空生物学计划的科学家给出的:生命是一个能够自我维持的化学系统,并能进行达尔文式演化(从而产生新的形式)。这也涵盖了前文列举的生命的两类基本特征。 

自大爆炸开始,宇宙已经诞生了约138亿年,地球的历史约为46亿年,生命的历史为35亿~38亿年。 

下面,让我们先穿越时光隧道,来一场浓缩了35亿~38亿年生命历史的大旅行。

地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前,是太阳系中目前人类所知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生命起源于38亿~35亿年前,那时候生命只是简单的小小的细胞,最初连细胞核都没有,称作原核生物;后来,逐渐演化出带有细胞核的细胞,具有这种细胞的生物称作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最初也非常简单,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像今天的变形虫一样。到了大约15亿年前,一个个细胞开始互相黏附,逐渐变成像简单海绵一样的多细胞生物。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发生在大约5.4亿年前,细胞渐渐地在动物身体里制造了骨头,在躯干上制造了鳍——鱼形动物开始出现。

在大约4.6亿年前,无脊椎动物突然在海洋里极大地繁盛起来,许多现生无脊椎动物的祖先先后出现了。脊椎动物登陆及四足类起源发生在大约3.9亿年前,有一类肉鳍鱼爬上岸,逐渐演化成青蛙一类的水陆两栖动物。

到了约4.2亿年前,泥盆纪陆生植物发展起来,地球开始披上绿装;在约3.6亿年前的石炭纪,陆生植物与昆虫变得繁荣,陆地上出现了高大的树木与广阔的森林,森林里有许多“巨无霸”昆虫。这是世界范围内的成煤时期。

哺乳动物起源于2.3亿年至2.2亿年前,也就是说,这时候我们的直系祖先开始出现了。从2.3亿年到6600万年前,是恐龙称霸地球的时代。

白垩纪末小行星撞击地球及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在6600万年前,恐龙及许多其他生物灭绝了,之后却迎来了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繁盛发展。

灵长类大发展发生在600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类型开始大显身手。大约700万年至440万年前,猿类开始直立行走并逐步演化出人类,我们的双手从行走的功能中解放出来了,不然,我们今天也不可能用手写字、画画、玩手机。P2-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命礼赞(追寻演化的奥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苗德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73600110
开本 16开
页数 1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22-05-01
首版时间 2022-05-01
印刷时间 202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400
CIP核字 2022044811
中图分类号 Q1-0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44
173
1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4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