晩清以来,中国本土民族企业实际上进行的,是一场缺乏原始积累的工业化。从北洋的“北京证券交易所”,到上海外商的“掮客总会”,近代金融市场服务的都是公债和外债流通。
这让民族企业走上了吸收公众存款充作资本的发展道路,成为世界经济史上独一份的样本。无论是钱庄的“群狼战术”,还是“中人”的撮合与担保,在这幅企业史图景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黏合在乡谊、宗族甚至个人人格之上的私人信用网络。
中国近代企业依附于私人信用资本的发展路径,完全不同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市场经济和企业组织。
图书 | 点债成金(私人信用下的中国近代企业资本)/中国商业文化遗产文库 |
内容 | 内容推荐 晩清以来,中国本土民族企业实际上进行的,是一场缺乏原始积累的工业化。从北洋的“北京证券交易所”,到上海外商的“掮客总会”,近代金融市场服务的都是公债和外债流通。 这让民族企业走上了吸收公众存款充作资本的发展道路,成为世界经济史上独一份的样本。无论是钱庄的“群狼战术”,还是“中人”的撮合与担保,在这幅企业史图景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黏合在乡谊、宗族甚至个人人格之上的私人信用网络。 中国近代企业依附于私人信用资本的发展路径,完全不同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市场经济和企业组织。 作者简介 张跃,安徽宿州人。2015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史、金融史、企业史。近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在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中国经济史研究》、《财经研究》、《浙江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安徽史学》、《史林》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第一章 缺乏原始积累的近代工业化 一 负债:近代企业资本组织的无奈选择 二 信用:近代企业“主动负债”的支撑 第二章 民族企业在资本市场的缺席 一 中国证券市场与产业发展的疏离 二 借贷市场对民族企业发展的漠视 三 小结 第三章 高利下的“主动负债” 一 商号和企业吸收存款的传统与普遍性 二 近代企业吸收存款的新变化 三 企业吸收存款的高利率 四 企业开办职工储蓄业务 五 存款泛滥的典型案例:日夜银行破产 六 南京国民政府的存款禁令 七 小结 第四章 吸收存款的长期资本化 一 近代中国企业的组织形式 二 存款在企业资本中的重要地位 三 企业吸收存款的长期资本化 四 小结 第五章 私人信用的存款号召力 一 对信用的解读 二 中国社会的“私人信用”信任传统 三 私人信用对企业吸收存款的助力 四 小结 第六章 无限责任的存款保障性 一 有限责任在近代中国的信任危机 二 中国社会对无限责任的崇尚 三 无限责任对企业吸收存款的助力 四 小结 第七章 企业资本积累的历史惯性 一 储户对企业违约存款的追讨 二 “中人”对企业和储户的制衡 三 传统经济因素的优势基因 四 企业资本组织的历史惯性与发展 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点债成金(私人信用下的中国近代企业资本)/中国商业文化遗产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跃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19722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0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1 |
出版时间 | 2022-04-01 |
首版时间 | 2022-04-01 |
印刷时间 | 2022-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02 |
CIP核字 | 2022019954 |
中图分类号 | F832.42 |
丛书名 | |
印张 | 1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3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