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忏悔录(全译插图本)/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古罗马帝国晚期著名教父哲学家奥古斯丁所撰写的自传体小说。该书通过自述一生之中所受主之恩泽,对自己早年的恶行做了深刻的忏悔,热烈地歌颂了神的伟大,并论证了至美、至善、全能的主的存在,以及创世的各种问题。奥古斯丁在此书中真情流露,对自己的成长、行动和思想作了深刻的分析,文笔细腻,语言生动,风格独特,是晚期拉丁文学中的代表作,被列为古代西方文学名著之一。

内容推荐

忏悔主题从来都是西方文学中最动人的篇章,西方有写忏悔录的传统,圣奥古斯丁就是其中之一,他们认为只有活在忏悔中的自我才是真实的自我。这些忏悔录的作者们是真正认识自己的人,因着他们对自己的深刻认识,使他们也由此真正认识了人类。奥古斯丁在书中以惊人的诚实、坦率的态度和深刻的内省,叙述了自己从出生到母亲病逝的一段历史,写出了作者著述此书时的思想情况,并通过诠释《旧约·创世记》第一章,瞻仰天主六日创世的工程,在歌颂天主中结束全书。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试读章节

那些小说在1719年夏末读完了。接下来的冬天又有了别的书。母亲的藏书读完了以后,我们又找来了外祖父留给母亲的书来读。幸运的是,里面的好书不少;事实上,这并不奇怪,因为这些书是一位牧师所收藏的,在那时,牧师通常是博学的,况且外祖父又是一个富有情趣和才华的人。勒苏厄尔著的《教会与帝国历史》、包许埃的《世界通史讲话》、普鲁塔克的《名人传》、那尼的《威尼斯历史》、奥维德的《变形记》、拉勃吕耶的著作、封得奈尔的《宇宙万象解说》和《死人对话录》,还有莫里哀的几部著作,都被搬到我父亲的房间里,他工作的时候,我就挑一些读给他听。我从中感到了少有的,在我这样年龄的人也许有些奇特的兴趣。普鲁塔克成了我最喜爱的作家。我对他反复的阅读中所感到的乐趣多少改变了我对小说的兴趣。不久以后,比之欧隆达特、阿泰门和攸巴,我更愿意读阿格西拉斯、布鲁图斯、阿里斯提德。这些有趣的读物,和我们父子之间关于这些读物的交谈,培养了我的自由和共和精神,以及我傲岸不羁,不能忍受束缚和奴役的性格。在我的一生中,我都会因为这种性格受到压抑而痛苦。我总是梦想着罗马和希腊,好像就生活在那些伟人中间。我是个天生的共和国公民,我父亲富于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他的儿子,我以他为榜样;我认为我是一个希腊人或罗马人;我在读一个英雄人物的传记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就是那个英雄。朗读时,一个人物坚忍和无畏的品质,会完全抓住我的注意力,这使我双眼闪亮,声音高亢。有一天,我在饭桌上讲起西伏拉的历史,为了模仿他的行为,把手伸到了火盆上,把大家吓了一大跳。

我有一个比我大七岁的哥哥,那时在学父亲的手艺。家人对我过分的关心难免使他受到冷落,对此我并不以为然。这种冷落的结果又使他的教育受到影响。他还不到放荡的年纪就胡作非为起来。他被送到别的师傅那里,但仍像在家里一样偷偷溜了出去。我几乎见不到他。很难说我了解他,但是我一直对他抱有温爱,他也像一个小混混爱别人一样爱我。我记得有一次,我父亲在愤怒中痛打他,我急忙冲到他们中间,紧紧地抱住他,我就这样用自己的身体遮护着他,挨了本来是打他的好多拳头。我一动不动地保持着这种姿式,可能是因为我连哭带喊,或者怕我吃到比哥哥更大的苦头吧。最后,我哥哥完全堕落,离家出走,失踪了。过了一段时间,听说他在德国。他从未给我们写过信。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听到过他的消息。这样一来,我成了家中的独子了。

如果说这个可怜的孩子没有受到细心的教养的话,他的兄弟就不一样了。就是王子也不会得到比我小时候更多的照顾——身边的人无不对我呵护备至,和一般情况完全不同的是,我受到了宠爱,却没有被溺爱。直到离开家,我还从来没有被允许和别的孩子一起在街上闲逛过,也没有被放纵或者压抑我那些出于自然的古怪而又反复无常的天性,但实际上却是教育的结果。我有我年龄上的缺点:我嘴多,嘴馋,有时还撒谎。我偷过果子,糖果和其他吃的东西。但我从没有在伤害别人、毁坏事物、非难他人、虐待可怜的小动物中感到过快乐。我记得,我曾经趁邻居克罗特太太上教堂时,在她的锅里撒了一泡尿。说真的,这事想来还是觉得可笑,因为克罗特太太在其他方面是值得尊敬的好人,却是我所认识的人中最唠叨的,这是我小时候所做过的简短而真实的故事。

我眼前都是善良的榜样,他们无不是世上最好的人,我又怎么可能变坏呢?我的父亲,我的姑母,我的乳母,我的亲戚,我的朋友,我的邻居,所有周围的人,从不对我一味顺从,这是事实,但他们都爱我,我也同样爱他们。我的心愿不会受到刺激,也不会受到压制,所以我也就没有什么心愿。我可以发誓,直到我受到老师管制,我还从不知道幻想是什么。除了在父亲的陪伴下读书写字,或者我乳母带我去散步,我总是和我姑母在一起,坐或站在她身边,看她绣花或者唱歌,我心里十分快乐。她的快活、温柔,还有她好看的脸庞在我心底里留下了深刻而又鲜活的记忆,至今仍好像能看见她的习惯、容貌和姿态。我记得她富于感染力的笑声:我能形容出她穿的衣服和梳的发式,也记得她两鬓上卷起的两个黑发小鬟,那是当时流行的式样。

我确信正是她的影响,我才会在很久斟后有了对于音乐的兴趣或者说是爱好。她知道很多好听的小调和歌曲,她常用轻轻细细的声音咏唱。这位优秀的女性心灵中的快乐驱散了她自己和她周围的人的惆怅和忧郁。她的歌声对我的魅力是这样的大,不仅她的一些歌曲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直到今天,她已经不在,我也变老了,许多本来完全忘记了的童年时代的歌曲,又带着难以描述的魔力,在我脑海中重现。谁能相信,像我这样一个饱受焦虑和烦恼折磨,年老昏聩的人用颤抖的破嗓子哼唱起这些小调时,竟然像一个孩子一样流泪呢?特别是其中的一支,我已经清楚地回忆起它的调子来了,可是它后半部分的歌词,虽然我还模糊地记得它的韵脚,却总是想不起来。它的开头和所能记得的部分是这样的:

我真没有胆量啊,狄西!

再到那棵榆树下,

倾听你的牧笛。

因为我们小村里,

已经有人窃窃私语。

……一个牧童,

……一往情深,

……无所畏惧。

玫瑰花哪有不带刺的。

我想问的是,我的心在这支歌曲中所发现的令人着迷的感动究竟是什么?这是我无法想明白的奇怪事情。但是,我怎么也不可能在被眼泪打断之前把这支歌唱完。我无数次想写信到巴黎去,请人把它的歌词补全,假如碰巧有人知道的话。但是,我几乎可以肯定,如果被证明除了我可怜的苏森姑母之外还有人唱过的话,我在回忆它时感到的快乐会失去一部分的。

P4-6

序言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十八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新爱洛依丝》、《爱弥儿》、《忏悔录》等。他的遗体于法国大革命五年后的1794年以隆重的仪式移葬巴黎先贤祠。

自传并不在卢梭原有的写作计划中。1762年《爱弥儿》出版,触怒了贵族和教会。年届知命的卢梭被诬为“疯子”、“野蛮人”,遭到连续的迫害,被迫四处逃亡。两年后,一本题为《公民们的感情》的小册子对卢梭的个人生活和人格进行了攻击。让卢梭倍感痛苦的是,它的作者居然是旧日朋友。内外夹击之下,卢梭面临千夫所指,万劫不复的境地,不得不为自己辩护,于是他流浪途中怀着悲愤开始写作《忏悔录》。

毫无疑问,《忏悔录》是卢梭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总结,但他并不因此而对自己已往的行为文过饰非。他说:“过去写自传的人总是要把自己乔装打扮一番,名为自述,实为自赞,把自己写成他所希望的那样,而不是他实际上的那样。”所以,“我希望能在世人面前揭露一个人全部的真实面目。这个人就是我。”事实上,他在书中对自己内心的揭示和丑恶的暴露是足以让人感到瞠目结舌的,特别是在那个时代,面对着种种攻击陷害,这是需要绝大勇气的。《圣经》中说,一个有罪的妇人被带到耶稣面前,众人说要依据律法用石头打死她。耶稣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众人听了这话,就一个一个地都出去了。卢梭也断定,在现实的泥坑里滚爬的人,没有谁敢于在“至高无上的审判者面前”说:“我比这个人好!”他被众人指为有罪,成为受审者。但在《忏悔录》中,他又是辩护者,同时也担当起自我的审判者。这几重角色的兼任,使这部作品中存在矛盾,但同时也形成了了一种强大的思想张力。正是在他对自己的剖析、批判和自省中,启蒙思想家显示了对具有鲜明独特个性的个体存在价值的信心。

《社会契约论》开篇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它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卢梭贫寒的出身,学徒、流浪汉、仆役、随从、寄食者的人生经历,以及与上流社会生活巨大的反差,使他在个人人格修养方面比别人要面对更多的危险。他时常走在悬崖边上,一失足就可能堕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可幸的是,他走过去了。他有过荒谬和罪行,仿佛是在悬崖边上的滑步,对此他深怀内疚,但堕落的恐怖由此而生。作为一个卑微的普通人,现实不断地将他推向堕落,但他的良知和信仰使他得以摆脱危险,获得了自我拯救。在这种深刻的忏悔和反省中,他将自己一切都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他心灵中所承受的那些巨大的社会压力得以化解,他自己也因此得到了赦免。

《忏悔录》一共十二章,分上下两卷,前六章叙述的是卢梭一七一二年至一七四二年到巴黎之前的经历。后六卷写的是作者到巴黎至一七六六年被迫离开圣皮埃尔岛的经历。前六卷在他去世后四年即1782年出版,1789年出版了全文本。

卢梭大胆的自我暴露,与虚伪血肉相搏的坦诚,个性解放,与自我勇敢交锋以达到人格升华的追求,自五四以来就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源泉。《忏悔录》对现代中国影响深远。

唐祥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忏悔录(全译插图本)/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让·雅克·卢梭
译者 唐祥勇//吴剑//刘慧//熊芬兰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34746
开本 32开
页数 5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72
出版时间 2008-05-01
首版时间 2008-05-01
印刷时间 2008-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5.44
丛书名
印张 16.6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10
145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7: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