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咖啡馆比其他河流更慢
内容
内容推荐
咖啡馆是一个时间流速很慢的地方,这里比日常生活更慢。
继《我在京都居酒屋》后,“京都新职人”系列第二本。
作者库索在京都生活七年,从被一包浅煎咖啡豆打动开始,她踏入了无数载满故事的咖啡馆。为了深入了解京都的咖啡馆生态,库索专程拜访了当下京都咖啡业最具代表性的16位店主,与他们进行了长谈,用文字展现了京都咖啡馆特有的历史脉络和文化氛围,以及咖啡职人的生活工作状态:对于咖啡,他们是专业的。这不是一件光靠情怀和满腔热情就能实现的事情。
在这本书里,最年轻的咖啡馆只有两岁,最年老的咖啡馆已经七十岁。再过些日子,咖啡馆也会成为新的百年老店,缓慢地流淌在古都的街道上,而这些营造缓慢时光的店主,我们称他们为“咖啡职人”。
作者简介
库索,旅日作家,资深媒体人,前《新周刊》主笔。1985年出生于贵州,200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2015年移居日本,现居京都,游走于岛国各地。
目录
京都咖啡馆历史谱系
冈田在那里,去喝杯咖啡吧
与这颗星球上的农园紧紧相连
你爱上咖啡的第一杯
三代人造就的喫茶文化
不做咖啡馆,做喫茶店
金子桑≈京都咖啡烘焙的水准
牧野是京都第一“咖啡案内人”
在家也能喝到像咖啡馆一样好喝的咖啡
在京都和萨尔瓦多之间
关于咖啡馆的若干可能性
让我们来制造象
如果咖啡馆卖起了印度咖喱
一个逃避现实之所
年轻的夫妇咖啡馆做法
让肚子和心都得到满足的店
咖啡装在紫砂壶里
导语
在京都,遇见咖啡馆。在咖啡馆,感受文化、生活与人生百态。
在京都开咖啡馆的人,不一定是京都人。开咖啡馆不是一种“天职”,却是他们的“归宿”。
库索专程拜访了当下京都咖啡业最具代表性的16位店主,与他们进行了长谈,用文字展现了京都咖啡馆特有的历史脉络和文化氛围,以及咖啡职人的生活工作状态。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以及和店长的交谈,倾听着他们的故事,也感受到一份职人气质:对于咖啡,他们是专业的。这不是一件光靠情怀和满腔热情就能实现的事情。
精彩页
京都咖啡馆历史谱系
京都是传统的街道,其实也有令人意外的性格。例如它保守的血统里爱好新鲜事物,面包和咖啡的人均消费量长期位居日本第一。
京都人热爱咖啡,日本总务省2019年进行的家庭收支调查数据显示:日本全国的家庭年均咖啡消费量为2241克,消费金额为5315日元,而京都的家庭年均咖啡消费量则达到3330克,消费金额为7588日元——这意味着当其他城市的人们还在喝第二杯咖啡的时候,京都人已经在喝第三杯了。也曾有电视台做过关于“京都人早餐吃什么?”的街头调查,一位盛装的艺妓用标准的京都方言说道:“我啊,每天都是吃了面包、喝了咖啡才去上班的。”一百多年前舶来的西洋文化在京都没有遭遇水土不服,反而演变为一种新的日常,成为无法复制的京都文化。
咖啡最早开始传入日本,要追溯到18世纪初居留在长崎出岛的荷兰人,在江户时代的锁国政策下,外国人不能随意移动,而物品却可以流动。荷兰人爱喝的咖啡流动至一些日本上流阶级的人士手里,不知为何,却被当作一种舶来药品,迷信将它混以牛奶,有治愈孩童伤风感冒及食欲不振之功效。一直等到明治维新之后,作为嗜好品的咖啡才逐渐被人们接受,在京都的街道上,它的身姿出现在茶屋里,而更多的则是在酒店和西式餐厅中。日本开国之初,政局不稳,国内尚处在半封闭状态中,外国人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开港城市的半径10里以内。京都不靠海,但在1872年召开了日本最早的博览会——京都博览会,政府允许外国人经过申请后进入京都,入住指定的住宿地点。于是,在这些外国人居住的酒店和酒店的西餐厅里,咖啡和红茶作为惯例在餐后被端上桌,日本的咖啡普及由此开始。
1888年4月13日,在东京下谷西黑门町开店的可否茶馆被视为日本咖啡馆的始祖。在日语里,“咖啡”谐音“可否”,至今仍被用作一种有趣的文字游戏。可否茶馆的店主是郑永庆,相传其是郑成功的后代,小时候随外交官父亲在北京生活过,青年时期一度前往美国留学,受到了西洋文化的熏陶。30岁时,他将自家二楼洋馆改造为可否茶馆,其中设有免费的图书室、台球场、宴会场和棋牌室,其实这里更像是供上流阶级消遣的社交沙龙。每杯咖啡售价1钱5厘,在一碗荞麦面只卖8厘的时代,算不上令庶民喜闻乐见的存在。
真正的大众咖啡馆的出现还要再过二十几年。1911年,一家名叫CAFEPAULISTA(“老圣保罗”咖啡馆)的咖啡馆在东京银座开业,店主水野龙和在巴西咖啡农园工作的日本人合作,每年得以获取稳定数量的咖啡豆。他又致力咖啡文化的普及,积极向大众推广咖啡的冲泡及饮用法。CAFE PAULISTA的连锁店很快扩张至日本全国,最多时开到22家分店,每杯咖啡售价5钱,两个甜甜圈同样售价5钱,是普通大学生也消费得起的价格。CAFEPAULISTA的京都店在1912年开业后,成为彼时三高“生和帝大2生经常光顾的场所,据说当时住在关西的谷崎润一郎也常常光顾此处,实现了水野在开店之初追求的理念:咖啡馆是人们休息的场所,是志同道合的人们谈话的场所。CAFE PAULISTA对日本咖啡文化的普及发挥了很大作用,此后,各类咖啡馆纷纷涌现,根据《京都大事典》(1984年,淡交社)的统计,截至1926年,缴纳国税的西洋料理咖啡馆的数量为127家,到了1933年,已经超过350家。
昭和时代诞生的咖啡馆更加具备日本的本土特征,以日式命名取而代之,称为“喫茶店”。如今,留存在京都的老铺喫茶店都是在那个时代开业的。1930年,在京都大学北门前开业的进进堂被认为是京都现存最古老的喫茶店。创始者续木齐从东京的大学毕业后,于1924年作为日本第一批留学生前往法国,在那里学习了制作面包的技术。在法国生活的两年,他感受到异国咖啡馆的魅力:学生们一边喝咖啡,一边学习,热火朝天地进行着讨论和对话,他便萌生了想要在日本也实践这种文化的念头,遂于归国后开了进进堂,开始自制法式面包兼营咖啡馆的生涯。进进堂后来成为京大学生聚集在一起畅谈理想的场所,教授和城中文化人也常常光顾,有人在这里写着写着便成了小说家,有人在这里偶遇过诺贝尔奖获得者。历经九十余年的进进堂延续着创始之初柔软、朴素、微酸口感的面包,自制混合咖啡弥漫着怀旧的味道,依然保持着它亲民的氛围,从未发生变化。
进进堂开业的第三年,在京都市中心热闹的寺町通商业街,来自德岛的元木猛夫妇开了一家叫Smart Lunch(“斯马特”午餐)的店,招牌菜是搭配一杯咖啡的“本日午餐”,售价为30日元。这家店在二战结束后成为城中名店,而后改名为Smart咖啡(“斯马特”咖啡),开始尝试自家咖啡豆烘焙,搭配招牌的法式吐司,十分受欢迎。彼时,由于关东遭遇空袭,许多电影摄制所都转至京都,于是熟客中便有许多来自松竹的导演和演员,又传闻少女时代的美空云雀也常常光顾,带来了一众大明星。Smart咖啡一直在京都开了下来,如今传承到第三代店主,摆放在门口的一台Probat小型烘焙机却已经更新到第四代了。
P1-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咖啡馆比其他河流更慢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库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72608216
开本 32开
页数 3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5
出版时间 2022-10-01
首版时间 2022-10-01
印刷时间 202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86
CIP核字 2022156941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10
148
2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2:5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