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民俗保健大观
内容
试读章节

2.以药为食的药膳习俗

以药为食的药膳习俗,是以食物为主,与炮制加工的中药相配合,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配伍组方,再采用各种烹调技术,加工成一种具有药物功效的特殊食品。它是取药物之性,用食物之味,使医药与饮食相结合,将防病治病、养生保健融为一体。药膳不同于药物,因为它具有菜肴的色香味形,美味可口又具营养,但又与菜肴有别,它又具有药物的特殊功效,对辅助治疗疾病均有一定作用。因此,它日益被人们所重视。

(1)医食同源话药膳 中国素有“医食同源”之说,意思是说中国传统医药与饮食属同一起源。对于药膳的记载,最早见于关于伊尹制汤的传说。据说伊尹是商代汤王的厨师,专为汤王管理烹调之职。由于他在这方面的功绩,后来被委为宰相。后到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用得最多的桂枝汤,其中桂枝、大枣、粳米和姜四味全是日常用的食物,当汤剂煎成后与粳米同煮为粥,即是一典型的药膳方。唐代孙思邈的羊肉黄芪汤与汉张仲景的当归羊肉汤,都是补血治虚的药膳方,同类的还有羊肉汤等,都已成为我国民间常用的药膳方剂,并在实际生活中普遍应用。元代医官忽思慧著《饮膳正要》,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膳学著作。明清时期,中医药膳学进入更加全面发展的阶段。有关药膳学方面的著作也十分丰富。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贾铭的《饮食须知》、宋公玉的《饮食书》、袁枚的《随园食单》、王孟英的《随息园饮食谱》等。有的至今在临证中不失其实用价值,实为中医宝贵遗产中的珍品。

(2)药膳的应用范围药膳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可概括为医疗、保健、丰富生活三个方面。

在医疗方面,早在史前就有用药膳治疗疾病的记载,汉代《伤寒论》中所载治疗虚热咽痛的猪肤汤,治血虚寒疝、产后腹痛的当归羊肉汤,唐代《备急千金要方》中治妊娠腹大,胎间有水气的鲤鱼汤等等,都属于应用药膳治疗疾病的实例。

药食结合治疗疾病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大发明,它将中药和中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药治和食治相结合,既可疗疾,也可使患者获得机体所需要的营养。如《内经》中的药膳方乌贼骨丸治血枯证,以茜草、乌贼、麻雀卵共研为丸,用鲍鱼汤送下,其中雀卵、鲍鱼汤都是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营养食品。《内经》还提出“药以祛之,食以随之”,古代医学家在肯定医药治疗为主的基础上,充分强调了食治食养的重要性。金元四大家张从正在治病中主张攻邪居先,食养善后,这属于典型的药食结合。

在保健方面,药膳的应用较之医疗方面的数量多,范围广。以食物和中草药制成的具有各种保健作用的肴馔很多。如具有食疗保健作用的药膳菜肴、点心、小吃、糖果、蜜饯等等,不胜枚举,且取有各种不同名称,五彩缤纷,琳琅满目。具有保健作用的食疗菜肴其加工方法也可分为炙、蒸、煎、烩、炒、烧、煮、炸、炖、爆、熬、溜、渍、腌等多种烹调法。米面食品有饼、糕、馒头、包子、馄饨、汤圆、面、粥等多种类型。如元代《山家清供》中的蜜渍梅花、梅花脯、石榴粉灌藕(将糯米加药末灌人藕孔中封没蒸熟食用的一种食疗保健食品)等。还有宋代《养老奉亲书》中燠梨方,是把梨打孔并填入川椒,再以面裹之,放在炉灰中煨熟后服食。这些都是加工方法独特,别具一格的食疗保健食品。

在丰富人民生活方面,药膳深受群众的欢迎。在饮食肴馔中增加了药膳食疗制品这一具有东方特色、富有饮食文化艺术内涵的品种,可在饮宴、疗养、旅游、家居、休息、接待宾客、娱乐交际中对弘扬中国饮食文化、丰富饮食保健内容、改进烹调技术、美化人民生活等诸多方面产生良好而深远的影响。

(3)药膳的应用原则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药膳组方的重要原则。所谓辨证就是根据疾病的不同症状给予不同的治疗。如感冒由于致病因素和机体反应不同,可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根据症状表现通过辨证诊断,确诊是属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后,则可给予不同的药膳治疗。若属风寒感冒,则可用“姜糖饮”等辛温解表的药膳,若是风热感冒则应给予“银花茶”等辛凉解表的药膳。

另,施用药膳还应根据四时的变化加以调整。如春季,气候温和,宜食以面食制作的药膳,以补肝气。如猪肝粥、乌首肝片等;夏季,气候炎热,宜食寒凉食物制作的药膳,如用绿豆、苦瓜制作的菜肴;秋天,燥气当令,宜食用润燥的食物,如芝麻、香油等制作的药膳;冬季,气候寒冷,宜食温热性药膳,如当归羊肉汤、附片狗肉汤等。以暖其身,壮其体。

(4)药膳食用禁忌药膳的食用是以辨证论治为原则的,自然也就包括了药膳禁忌。如上面所提到的对风热感冒,如给予“姜糖饮”治疗,即会加重病情。所以一般凡证见阴虚内热,痰火内盛的病人应忌食姜、椒、羊肉之类温燥发热的食物;凡外感未除,喉疾、目疾、疮疡痘症之后,应忌食芥、蒜、蟹等发风动气之品;凡属湿热内盛之人,当忌食饴糖、蜜、酪酥等助湿生热之品;凡大病、产后之人,西瓜、李、田螺、蟹、蚌等积冷损中之饮食当忌之;凡诸失血、痔疾、孕妇等,应忌食慈姑、胡椒等动血之品。

P16-19

目录

饮食保健民俗

五味调和习俗/1

1.识别五味之始/2

2.谨和五味习俗/3

烹饪习俗/4

1.炮生为熟的烹饪习俗/6

2.常用的烹饪方法/7

古老的食补习俗/10

1.常用的食补方法/11

2.古人对滋补食物的分类/12

食疗、药膳习俗/14

1.以食当药的食疗习俗/14

2.以药为食的药膳习俗/16

岁时饮馔民俗/19

1.迎春饮食习俗/20

2.立春饮食习俗/22

3.立春食春盘习俗/22

4.初春食新韭习俗/23

5.元日饮食习俗/24

6.春节饮“屠苏酒”习俗/25

7.春节食年糕习俗/26

8.清明、寒食节吃杏粥习俗/27

9.上巳“禊饮”习俗/28

10.立夏防暑饮食习俗/28

11.立夏食乌饭习俗/29

12.立夏食李杏习俗/31

13.端午饮食习俗/31

14.夏至消暑饮食习俗/32

15.乞巧节驱虫饮食习俗/33

16.立秋饮香薷饮习俗/34

17.中秋饮食习俗/35

18.中秋话蟹肥/35

19.菊花人餐习俗/37

20.重阳饮食习俗/39

21.说说菊花酒/40

22.食重阳糕习俗/41

23.立冬饮食习俗/42

24.关于立冬“火锅”习俗/42

25.冬至防寒饮食习俗/45

26.冬至馄饨习俗/46

27.冬至食赤豆粥习俗/47

28.腊日煮食腊八粥习俗/47

29.除夕年夜饭/50

饮食禁忌习俗/51

1.五味适宜/51

2.厚淡适宜/53

3.食量适宜/53

4.搭配禁忌/54

5.孕、产妇的饮食禁忌/54

“五齐三酒”论酒俗/56

1.酒类种种/56

2.酒的成分/58

3.酒之功过/58

4.酒的药用/61

5.药酒习俗/64

6.饮酒禁忌/66

古老的饮茶雅俗/66

1.茶俗之始/67

2.茶的药用/69

3.茶药并用/71

4.正确饮茶/74

5.饮茶禁忌/76

6.茶的现代研究/76

独特的风水习俗

自然和谐论风水/80

1.风水产生之谜/81

2.风水的环境观/84

3.风水中吉凶意识的文化史观/89

理想中的“风水宝地”/90

1.最佳的地理环境/92

2.适宜的气候条件/93

3.良好的空气质量/94

4.清洁安静的环境/96

风水民俗在建宅中的应用/98

1.住宅选址/98

2.住宅的坐向与位置/99

3.住宅结构/100

4.住宅周围的绿化/101

5.宅内环境的美化/103

衣着保健民俗

1.衣适寒暑之俗/106

2.衣壮观瞻之俗/109

3.药物衣着之俗/110

日常生活卫生习俗

洗澡习俗/112

1.古人的洗澡习俗/112

2.洗澡的保健作用/115

3.洗澡中的学问/115

4.洗澡注意事项/116

洗温泉习俗/117

1.温泉浴的作用/118

2.温泉疗法的应用/119

3.洗温泉浴的注意事项/120

药浴习俗/121

药浴的治疗作用/121

千浴习俗/122

1.干浴的方法/123

2.干浴的保健作用/123

3.干浴的注意事项/124

爱发习俗/124

1.头发保健习俗/125

2.头发保健方法/126

固牙护牙习俗/129

1.口腔卫生习俗/130

2.叩齿习俗/133

3.咀嚼护齿习俗/134

4.搓唇按摩护齿习俗/134

5.古人的固牙秘方/135

关于唾液的习俗/135

1.古人对唾液的认识/135

2.漱津咽唾习俗/136

3.现代科学对唾液的认识/137

养目习俗/139

1.目不可久视/140

2.目不可妄视/140

3.运目习俗/140

4.熨目习俗/141

护耳习俗/142

1.两耳按摩习俗/142

2.“鸣天鼓”护耳习俗/143

3.用耳卫生/143

脚的保健习俗/145

1.泡脚洗脚民俗/145

2.按摩脚心习俗/146

3.暖足习俗/147

鼻的保健习俗/147

1.“浴鼻”习俗/148

2.鼻部按摩习俗/148

二便保健习俗/148

1.大便卫生习俗/149

2.小便卫生习俗/151

睡眠养生习俗/152

1.起居有常的睡眠习惯/153

2.“子午觉”习俗/153

3.寐前调理习俗/154

4.卧室卧具习俗/155

5.枕头习俗/155

6.药枕习俗/157

7.古人的睡眠姿势/158

8.古人的寝卧方位/160

房中保健民俗

揭开古人性生活的面纱/162

1.生殖崇拜/163

2.桑林闹春/164

3.顺天合道的性观念/168

4.婚嫁有时的婚育观/171

走进古人房中探秘/172

1.神秘的房中之术/173

2.历采房中秘法/174

3.合阴阳之避忌/184

婚育保健民俗

中国古代婚俗/189

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89

2.婚龄/190

3.联姻/192

4.一夫一妻多妾/193

祈子风俗/193

种子求嗣民俗/195

1.古人的受胎条件/196

2.古人的受胎时机/197

3.古人的受胎环境/198

4.古人的受胎禁忌/199

养胎护胎民俗/199

1.逐月养胎习俗/200

2.优生优育习俗/202

胎教民俗/206

1.古人对胎教的认识/207

2.古人的胎教方法/208

产妇“坐月”习俗/209

1.静养与劳逸/210

2.“塞门闭户”风俗/210

3.洗浴习俗/210

4.滋补习俗/212

5.禁房习俗/213

6.饮食禁忌/213

初生儿的养护习俗/213

1.断脐习俗/214

2.去毒习俗/215

浴儿习俗/215

1.新生浴儿习俗/216

2.“洗三”习俗/216

3.日常浴儿习俗/218

初乳习俗/219

1.古人的初乳习俗/220

2.授乳注意事项/220

3.初生喂乳时间/222

襁褓衣着习俗/222

1.古人的襁褓护儿习俗/222

2.初生儿的衣着习俗/223

3.初生儿的“变蒸”之谜/224

满月剃头习俗/225

抓周习俗/226

生日习俗/228

四季防病驱疫民俗

春季保健民俗/230

1.春季养肝习俗/231

2.春节卫生保健民俗/233

3.春节到,洒扫、除尘、“照虚耗”/233

4.春节放鞭炮、贺新春习俗/234

5.春节守岁习俗/236

6.元宵佳节“走百病”习俗/238

7.“春捂”习俗/238

8.惊蛰除病害习俗/239

9.二月二撒灰习俗/240

10.老鼠嫁女习俗/241

11.清明田螺水驱虫习俗/243

12.三月三日踏青“祓禊”民俗/243

13.清明插柳习俗/245

14.春季梳头习俗/247

15.立春药浴民俗/248

16.正月食药粥习俗/249

17.春季服药酒习俗/250

18.春季服甘菊习俗/251

19.春季保健事忌习俗/251

夏季保健民俗/252

1.四月初八,浴佛祈福习俗/252

2.端阳节的驱疫民俗/253

3.兰香浴习俗/255

4.悬艾习俗/255

5.挂菖蒲习俗/256

6.佩香囊习俗/256

7.饮雄黄酒习俗/257

8.六月六日虫王节习俗/257

9.夏季饮热茶习俗/258

10.夏季药浴法/259

11.夏季的“天然白虎汤”/260

12.夏季消毒防病习俗/260

13.夏季驱蚊虫法/260

14.夏季防治皮肤病法/262

15.夏季防病习俗/262

16.夏季食疗健身法/263

秋季保健民俗/264:

1.立秋不露身习俗/265

2.养阴防燥习俗/265

3.秋季食用百合习俗/266

4.九月服白术的习俗/266

5.重阳登高、佩茱萸习俗/267

冬季保健民俗/269

1.岁末防病习俗/269

2.贴春联习俗/270

3.十月初一寒衣节/271

4.冬至大如年/272

5.冬三月服药酒习俗/275

6.冬季服补药习俗/277

运动健身民俗

散步习俗/280

踏青寻春习俗/282

荡“秋千”习俗/284

踢毽子习俗/288

节日踩高跷习俗/291

舞龙习俗/292

雄狮奋舞习俗/294

放风筝习俗/296

太极拳/298

1.太极拳的要领/299

2.简化太极拳的动作名称/300

3.太极拳的技术内容及套路介绍/301

五禽戏/313

1.五禽戏的流派类型/314

2.五禽戏的动作要领/314

3.健身方法/315

八段锦/318

1.八段锦的动作要领/319

2.八段锦的动作名称/320

3.八段锦的动作介绍/320

4.适应证/325

序言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传统文化一部分的社会风俗,传承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高度智慧。特别是具有卫生保健内容的民俗,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其中有些优良习俗直至今日仍不失其应有的价值,而且在民间仍在延续,并有相应发展。

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国之大,历史之长,民俗自然是良莠杂处形态各异。它包括了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们有的是那么浪漫美妙,有的又是那么神秘莫测,又有的的确愚昧可笑。在无数的良俗、陋俗、奇俗中,本书尽量摘取与卫生保健有关并具有现代科学价值的优良习俗。用通俗的语言,美丽的传说,向广大读者展现出一幅绚丽多彩的民俗画卷。

卫生保健民俗内容繁多,本书旨在对具有普遍性的卫生保健民俗进行系统介绍。在叙述中,对所涉及的民俗事象、物象,由风俗衍生出的典故、成语、谚语,均系统考述源流嬗变和民俗传承,并尽可能用现代医药科学观点对传统风俗进行品评、辨析,以使读者在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丰富知识,启迪思维,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董少萍

2007年6月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具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科普读物。全书用通俗的语言,美丽的传说,向读者介绍了民俗文化中具有现代科学价值的民俗保健知识。

全书共分八章,其内容囊括了民俗文化中与卫生保健有关诸多方面的内容,如饮食、住宅、生活、房中、婚育、防病驱疫、运动健身等。在叙述中尽可能用现代医药科学观点对传统风俗进行品评、辨析,使读者在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丰富知识,启迪智慧。本书雅俗共赏,适合于社会各阶层人士阅读。

编辑推荐

本书尽量摘取与卫生保健有关并具有现代科学价值的优良习俗。用通俗的语言,美丽的传说,向广大读者展现出一幅绚丽多彩的民俗画卷。

卫生保健民俗内容繁多,本书旨在对具有普遍性的卫生保健民俗进行系统介绍。在叙述中,对所涉及的民俗事象、物象,由风俗衍生出的典故、成语、谚语,均系统考述源流嬗变和民俗传承,并尽可能用现代医药科学观点对传统风俗进行品评、辨析,以使读者在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丰富知识,启迪思维,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民俗保健大观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董少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210248
开本 16开
页数 3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7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4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161-49
丛书名
印张 21.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71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243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6:3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