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火星生命基因/完全典藏版中外科幻名著
内容
编辑推荐

“完全典藏版中外科幻名著”系列收录自有科幻小说以来编辑最完整、最具典藏价值的20部中外科幻名著!

本书为其中一册,讲述了这么个故事:美国曾向火星发射了许多无人探测器,为人类带回了无数颇有价值的资料。但在数年之后,全球宇航中心对火星进行再探测的时候,却没能在预定的地点发现这些探测器。与此同时,在一个巨大的太空实验站里,发生了一场内部人员自相残杀的事件……

内容推荐

美国曾向火星发射了许多无人探测器,为人类带回了无数颇有价值的资料。但在数年之后,全球宇航中心对火星进行再探测的时候,却没能在预定的地点发现这些探测器。与此同时,在一个巨大的太空实验站里,发生了一场内部人员自相残杀的事件……于是,年轻的宇宙生物学家郭威奉命调查这件事,为此他来到距离太空实验站很近的太空城。在这里,他发现了所谓的“火星生命基因”已开始侵入人体……这些生命基因一旦进入人体,就开始控制人的行为。

在郭威的调查和努力下,最终发现火星生命基因可以与人类相融合,并使其失去潜在的攻击性。可是,这时太空城的核自毁装置已经启动……  

整个故事情节紧张曲折,科学知识丰富,语言生动活泼。

目录

前言一

前言二

柳暗花明又一村

火星生命基因

引子

地球准备

1 全体会议

2 无影无踪

3 讨论和抱怨

4 最后的图像

5 火红的行星

6 失踪

7 病毒

8 猜测

9 命令

10 消息泄露

太空城

1 邂逅

2 进港

3 采访

4 城市

5 真实情况

6 第二次全体会议

7 历史资料(一)

8 露天咖啡厅

9 历史资料(二)

10 初步结论

开始行动

1 宇航员之一

2 宇航员之二

3 对话

4 记者

5 身份核实

6 披露

7 “之一”开始行动

8 “之二”开始行动

9 太空城警察总局

10 太空城景色

追捕

1 审讯

2 提取基因

3 第三次全体会议

4 再次审讯

5 寻找

6 复制中的基因

7 追踪

8 人越来越多

9 紧急拘捕

10 太空城开始混乱

方案

1 解释

2 方针即将改变

3 继续追踪

4 记者捣乱

5 再次提取基因

6 异变的基因

7 逃跑

8 新计划

9 切断电脑网络

10 “飞船”起航

解决

1 休息

2 录像

3 上当

4 反被囚禁

5 在“监狱”里

6 得救

7 第四次全体会议

8 权衡利弊

9 96%的可靠性

10 兵临城下

结局

1 管理中心会议

2 假“好莱坞英雄”

3 关闭核装置

4 涌入

5 枪战

6 在管道列车上

7 对峙

8 生死攸关

9 清除核装置

10 最后结局

尾声

海底记忆

引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尾声

走下网络的恐怖脚步

引子

“孤独者”

1 在漆黑中搜索

2 你的样子

3 著名的BBS和奇

4 怪的BBS

5 欲盖弥彰

6 追踪者的足迹

7 突然的变故

8 身份认证

9 冒险创造奇迹

10 绝路

表哥的故事

1 昏迷状态

2 出名的优等生

3 雪夜访客

4 可怕的生物楼

5 开颅手术

6 人脑上网

7 “骇客”为非作歹

8 网络空间

9 追捕

恐怖的追踪

1 楼中邂逅

2 反反复复

3 有可能上网

4 BBS报警

5 “孤独……”

6 最后疯狂

7 摆脱不掉的白色身影

8 楼顶平台

9 结局

尾声

试读章节

在唐纳森讲话时,他旁边的小型屏幕上适时地放映着各种照片和录像,从斯基帕雷利的“火星运河”手绘图到威尔斯虚构的章鱼状“火星人”,以及火星陨石坑和陡峭山峰的真实照片。

“诸位都知道,早在全球宇航中心成立以前的许多年,美国就开始了对火星的探测,在这方面进行过大量有益的工作。”随着屏幕上火星表面的清晰照片和如塔般的探测器图片的出现,唐纳森将话题拉回到了现代,“上个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美国先后多次向火星发射了无人探测器,为人类带回了无数颇有价值的资料。进入本世纪以来,人类又发射了不少无人探测器。”讲话者本人无疑就是美国人,但他和所有与会的同乡们并没有就这一点有丝毫的沾沾自喜。在21世纪,宇航已经成为一项全人类共有的事业,中心就是在这样的精神下建立起来的。“这些无人探测器都是一次性的,因此从那以后,我们——对不起——美国人就没有再关心过它们,直到中心半年前进行的火星探险。”唐纳森的报告进行到这里时稍微停顿了一下。

听到这里时,郭威旁边的那位中年人仰身向后靠去,并从原本闭着的嘴里轻声叹出一口气来。郭威很明白他的意思,他一定正在心里说:您给我们讲这些历史知识干什么呢?

郭威相信不光是他和自己,在座的其他人一定也有同感。

在此次会议召开之前,所有与会者都不知道会议将要通报和讨论的内容究竟是什么,而且即将参加会议的人还被告知,不要向外人泄露这次会议召开这一事实本身,这就更增添了这次会议的神秘感。没想到到场听了15分钟之后,还是一点不得要领,所以才有了中年科学家以及郭威等人的困惑和些微的不满。

但是,唐纳森接下来的一句话却令在座的诸位与会者大吃了一惊,就像是在一潭死水中投下了一块大石头。

“但是这次,我们没能在预定的地方找到那些探测器。”唐纳森声音很轻地说道。

听众中顿时响起了一阵嗡嗡声。

“请安静!”唐纳森示意大家暂时先不要进行讨论,“上个世纪的探测器我们姑且不论,因为毕竟还有火星尘暴等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但是,我们最近发射的‘五周年’系列竟也一个也都没有被找到!”唐纳森的情绪变得激动,“大家都知道,所谓‘五周年’系列火星无人探测器,是为了纪念全球宇航中心成立五周年而于前不久才刚刚发射的。”

郭威没有说话,因为除了探测器均告失踪这一消息之外,唐纳森以上所说的那些情况他不无了解,包括火星尘暴。

火星尘暴是火星上的一种自然现象,类似地球上的风暴,但却不是因为空气流动而产生的风暴。因为在火星上空气极为稀薄,风本身不可能“暴”起来。发生尘暴的真正原因,是因为火星表面各处受热不均,使得火星低层大气发生大规模的湍动,把无数细小的直径以微米计的尘粒席卷上了天空;而上升的尘粒又可以吸收更多的太阳光热能……如此反复循环,使得整个尘暴规模愈演愈烈。

火星尘暴形状美丽,远远看去仿佛是一大团黄颜色的云。但它一旦刮起来,就可谓遮天蔽日,天昏地暗,蔓延范围甚至可以覆盖整个火星表面,并历时数月之久。1971年11月,美国“水手9号”飞船飞抵火星上空时,那场自9月以来便开始肆虐横行的大尘暴仍在火星表面横冲直撞,弄得到处朦朦胧胧,使“水手9号”竟然找不到一处合适的摄影地点,转来转去也没能拍摄到什么好照片。

火星尘暴之大,每秒钟能达到近百米的高速,已经远大于地球上的12级台风。在这样的“风”速下,不会有任何探测器还能保留在原地。

“众所周知,火星今春的尘暴并没有波及‘五周年’系列着陆的那个区域。”唐纳森的话打断了郭威的思绪,“准确地说,直到最后一个无人探测器消失之前,还没有发现任何火星尘暴到来的迹象。难道说这正常吗?不用我说,大家也应该清楚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数十个探测器一个也没有了,全部失踪了。”停了一下唐纳森又接着补充道,“不管怎么说,这至少应该算是一件相当蹊跷的事情。”

嗡嗡声再次响起来。因为所有的与会者都知道,这绝不仅仅是一个“蹊跷”的问题。

“中心想要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唐纳森用这一问句结束了他的介绍性演讲。

没有人发言。

与其说大家都在思考,还不如说他们都在等待着唐纳森本人的下文。 “首先我想这次探测的准确性是不用怀疑的吧?”

隔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有一位天文学家开口问道。

“当然。”从全球宇航中心高级官员唐纳森不屑的脸上显然可以看出,他认为这一问题提得不免荒谬。

“可为什么我们却对此一无所知呢?”天文学家的语气里流露出了一种很明显的不满来。原来他是在埋怨中心对他保守了这一秘密。

“这只是一次例行探测,整个计划完全是由中心的电脑制订并实施的。”唐纳森脾气极好地解释道,“我向您保证,在计划进行之前绝对没有丝毫针对性。”P5-7

序言

通过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努力,本丛书与读者见面了。这是国内最近几年里出版的一套相当有规模的科幻丛书,丛书收集了中外18位作家的优秀代表作,共20册。丛书中收录的国内作品,基本上覆盖了20世纪90年代“新生代”科幻作家的代表作。10年前,原创科幻小说曾经大量出版,一时间鱼龙混杂。经过这些年的淘汰,留下的代表作品并不多。这10本中国科幻小说堪称泡沫散去后留下的醇酒。而丛书中的另10本国外作品更是科幻史上的经典。它们跨越时间和文化的障碍,历久弥新,影响了一代代中国读者。

中国科普作协对这套丛书也给予了相当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协会是1978年由高士其与科普界人士发起筹备的,筹备建议在当时迅速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和支持,并于1979年8月正式成立。当时,几乎所有重要的国内科幻作家,如郑文光、叶永烈、童恩正等人都成为科普作协的会员。30多年来,科普作协也一直是国内科幻作家的“娘家”。本套丛书的国内作者和部分国外作品的译者全部都是中国科普作协的会员,由此可见一斑。

中国科普作协非常重视科幻创作,因为它能够将科学知识深入浅出地宣传到广大读者中间,激发他们对科学事业的热情,这是一般科普作品所不能达到的。虽然有一部分科幻作品倾向于娱乐,其内容似有“怪力乱神”的色彩,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科幻作家严肃地讨论科技的发展、人类的前途,它们能够给人以思考和启发。

本套丛书就汇集了这类科幻小说的精华。《弗兰肯斯坦》是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它揭示了科学家与其成果之间永恒的冲突。“弗兰肯斯坦”这个词甚至成了一个日常用语,代表着造物对创造者的反叛;《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它让人类第一次把视野投向茫茫深海。直到今天,深海探险仍是科学的前沿阵地;威尔斯则在《时间机器》里把未来带入艺术世界,让人们把留恋过去的目光投向未来。

在十本国内佳作中,王晋康在《少年闪电侠》中让我们认识到人体改造的前景;刘慈欣在《白垩纪往事》中让我们体验到科学带来的宏大变化;凌晨在《月球背面》里让我们领略到宇航事业的艰辛;柳文扬在《解咒人》中把我们的注意力远远带向宇宙深处。其他佳作也都能帮助读者感知科学世界的奇异、壮丽和重要价值。

目前,中国在科技方面的投资已经进入世界前三。高铁、太阳能等先进产业已经领先全球。我们正在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天文望远镜,我们即将发射空间站并飞上月球。我们已经研制了深入大洋6000多米的机器人。重视创新,提倡开拓思维,将“中国制造”提升为“中国创造”,已经成为全民共识。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在逐渐接近并赶超世界水平的中国,科幻小说理应有它的用武之地。它应该向全民宣传科技引领社会的意义,它应该把看似神秘的科技前沿课题用文艺形象展现在公众面前,特别是科幻的受众以青少年为主,科幻作品负有让下一代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的责任。

在这些宏大的任务面前,中国科幻作家任重道远,他们需要创作更新、更好的作品,中国的出版界也应该拿出更多的优秀科幻图书。希望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这套科幻丛书能够开一个好头,让优秀的科幻作品摆上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书桌。

中国科普作协理事长 刘嘉麒

书评(媒体评论)

科幻小说给人以科学的启迪、文学的熏陶、想象力的培养,是小读者的最爱。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完全典藏版中外科幻名著”,选萃中外科幻小说优秀之作,是伴随小读者成长的良师益友,金牌读物。

——著名作家 叶永烈

领导人类前进的,是科学;领导科学前进的,是幻想。

科幻小说,既是科学的花朵,又是天马的丝缰。

愿新世纪的每个人,心中都有科幻的典藏。 

——北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 孔庆东

近台南的科幻可能就是明天的现实,这些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将帮助你开启智慧的大门……

——著名导演(曾执导上海世博会3D IMAX科幻动画片《太空侠》) 张元

我觉得这套书有如下几个特点: 

首先,在收集国外科幻作品方面,注重了经典的价值……  

其次,在收录中国作品时,主重了题材的多样性和跟当前科学前沿的结合……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科幻研究方向副教授 吴岩

没有科学的世界是平淡的,没有幻想的世界是乏味的。阅读这些历史上与今天的科学名著,可以让读者感觉到人类想象力的伟大和力量,体验超越现实约束的科学展望,反思现实科学的局限于问题,让人摆脱世俗的平庸和不完美,追求一种超越的理想生活的可能性。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教授 刘兵

如果你是个具有探索精神的人,这套丛书就是你最好的选择。

本丛书最大的缺点是不宜在坐车的时候看,因为是会让你坐过站的。

——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教师 祖浩东

科幻是成长中的维生素。科幻的想象力不仅来自于对末栾的幢憬、也来自于对未来的忧虑。爱科幻的孩子,限中肯定有个更加美妙的世界、更加文明的世界。请爱科幻吧!

——天才作家 蒋方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火星生命基因/完全典藏版中外科幻名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星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551690
开本 16开
页数 3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4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4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1: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