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康熙帝陵:大清陵墓解密
内容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清朝皇帝康熙及其陵墓的相关故事。康熙帝死后葬在了清东陵的景陵,与他合葬的有四位皇后和一位皇贵妃。作者在清东陵工作了十多年,以正史和清宫档案为依据,通过实地考察和社会调查,以讲述的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介绍清景陵,包括营建、改革和创新,以及发现的相关谜团、对后世建筑规制的影响、内葬人物的传闻逸事等。同时还介绍了景陵的附属建筑,景陵皇贵妃园寝和景陵妃园寝的基本情况。
作者简介
徐鑫,男,满族,河北省遵化市人。自幼爱好历史,对清朝陵寝兴趣尤其浓厚。1993年8月起在清东陵工作,长期致力于清朝陵寝的研究、保护和发掘。在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性文章,出版《点击乾隆陵地宫》《香妃迷案》《大清皇陵私家相册》及《大清皇陵》四卷本考古系列等二十余部专著,其中《大清皇陵》考古系列影响深广。
目录

序 章 神秘的大火

第一章 清东陵:守陵人的生活

清东陵风水最佳‖ 008

生者保护死者‖ 016

“铁饭碗”变成要饭碗‖ 029

第二章 康熙帝与两个传奇女人

因天花当上了皇帝‖ 042

她是来自科尔沁草原的皇后‖ 048

终身未嫁的侍女苏麻喇姑‖ 064

第三章 康熙帝与景陵

为女人建造的地下宫殿‖ 074

景陵的选址‖ 079

改革与创新‖ 082

康熙帝:帝后禁止火化‖ 100

第四章 景陵的地下宫殿

康熙时代的结束‖ 106

雍正帝:我没有逼死太后‖ 114

康熙朝这样结束‖ 118

有趣的地宫棺位位置小探‖ 126

第五章 景陵地宫的秘密

康熙帝:英明又糊涂‖ 130

与康熙帝合葬的四位皇后‖ 136

祔葬:来头不小的皇贵妃‖ 145

第六章 景陵妃园寝

皇帝女人:“七十二妃嫔”‖ 150

清朝发明“选秀女”‖ 155

康熙帝:妃嫔、皇子和空穴‖ 163

享殿与两口古井‖ 184

第七章 景陵皇贵妃园寝

两个神秘女人的墓地‖ 188

谣言这样被打破‖ 192

第八章 盗墓现象难以休

神火与九龙玉杯‖ 200

落网:盗墓也黑吃黑‖ 208

尾 声 永不消失的呐喊

后 记

精彩书摘

光绪三十一年二月二十日卯时(1905年3月25日早6时许),景陵隆恩殿的上层檐突然浓烟喷冒,继而火光四起,火焰冲天。值班的陵寝官员惊恐万状,慌忙中找来救火工具赶到隆恩门前,却发现沉重的大锁锁住了隆恩门,等人们找来钥匙打开隆恩门,隆恩殿的大火已是万条金龙乱舞,千条烈焰冲天了。

由于事故严重,责任重大,内务府郎中连璧主事博尔庄武等人冒着浓烟烈焰奋不顾身地冲进隆恩殿内,将六块神牌抢救了出来。其他的物品来不及抢救了,因为火势太大,人根本无法靠近。又因为大火是从里面往外燃烧的,除了派人迅速上报上司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火焰吞噬着隆恩殿,束手无策。东陵守护大臣载泽、寿全,马兰镇总兵丰升阿闻讯赶到景陵时,整个隆恩殿已经变成了一座熊熊燃烧的火山。没过多少时间,偌大的一座隆恩殿竟化为灰烬,变成了一片废墟。

隆恩殿,也称享殿、大殿,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有月台,环以汉白玉石栏杆,龙凤望柱头。在月台前正中踏跺中间的御路上雕刻着“龙凤呈祥”的图案。月台上陈设两个鼎式铜香炉,两侧陈列着两对铜鹿与铜鹤,象征“六合同春”之意。殿内有暖阁三间。中暖阁内供奉着帝后的五件神牌。西暖阁内供奉着敬敏皇贵妃的神牌。暖阁里面还陈设着金玉器皿、陵图及逝者画像。每年的清明、中元、冬至、岁暮为四时大祭,皇帝派遣王公致祭行礼。每月朔望,称之为小祭,由陵寝官员自行祭祀。因此说,隆恩殿不仅是陵寝地面上最大的建筑,也是举行祭祀的最主要的场所。

隆恩殿被烧毁,问题太严重!载泽等不敢隐瞒,急忙将此事上奏朝廷,接到奏报后,朝廷感到十分震惊,立即命户部尚书赵尔巽、军机大臣兼户部右侍郎铁良为钦差大臣,赶赴东陵查办此事。两位钦差大臣不敢怠慢,立即动身。到达东陵后,他们严查密访,昼夜刑讯,使出了所有手段,用尽了各种方法,折腾了十多天,什么原因也未查到。二人无计可施,只得回京复旨,上奏说:“火自上出,别无可疑形迹。”朝廷对此结果虽不满意,但也是无可奈何。只得严惩了守陵官员,令赵尔巽、铁良勘估重建景陵隆恩殿的钱粮,并承修景陵隆恩殿。后来承修大臣又有所更换,直到宣统元年(1909)才建成。

对于隆恩殿失火被毁,两位朝廷大员竟查不出半点线索,这可真是一件奇事。当时是农历二月,尚未进入雷雨季节,况且失火那天根本无雨,触雷电失火是完全不可能的。二月二十日距二月初一日小祭已过十九天,距三月初一日清明大祭还差十天,康熙帝及四位皇后的忌辰祭又均不在二月,所以因祭祀时灯火不慎引起火灾的可能性可以完全排除。到底火灾是何原因,东陵地区有两个传言。一是陵寝官员之间矛盾极大,互相陷害。为致景陵官员于死地,其对头设计故意放火。另一种传言是,一个作案多起的江洋大盗长期藏匿于隆恩殿的天花板上,用殿内的蜡烛照明,不小心碰倒了蜡烛,引起了火灾。这两个传言是真是假,现在无从查考。

这是继光绪二年(1876),孝陵神功圣德碑亭被雷火焚毁之后,清东陵发生的第二次大火灾,是景陵发生的第一次大火灾,是景陵各种灾难开始到来的前奏。

现在我们看到的景陵隆恩殿的须弥座台基、殿及月台周围的石栏杆、御路石、拐角的苍龙头、铜炉座、铜鹤鹿座等石构件,都是这次重修时新做的,并非康熙时的原物。雕工明显比较粗糙。

康熙帝景陵的灾难何其多?历史是这样为人们展开他的故事的。

前言

我国古人认为,人死后只是生命载体的一个终止,而其本人的灵魂可以继续存在,只不过是在两个世界,一个是阳间,另一个是阴间。并且认为,灵魂分作“魂”和“魄”两部分,“魂”主精神,而“魄”主身形,并有“三魂七魄”之说。其实灵魂只是存在人们思想意识中的一种非物质的观念。但是由于这种观念的存在,就有了一种“人死灵魂不死”的思想,这种思想的产生就诞生了“希望灵魂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美好生活”的理念。怎么样才能使自己的祖上和亲人在死后生活得更好呢?于是,古人就想到为死者营建一定规模的坟墓并制定了复杂隆重的礼仪制度。

封建帝王认为,能够在上吉之地建陵就可以“开福祉于隆基,绵万年之景运”。这就是所谓“圣天子孝先天下,首重山陵”。

皇陵作为一种最重要的历史遗迹,是封建帝王集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硬件所建设的陵墓陵寝,作为自己在阴间生活居住的地方来埋葬,是通过这一建筑形式而把地上的阳间和地下的阴间构成一个整体,不仅是生者对死者的认识,还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并且是生者生前生活和社会的再现,还是当时社会文明的一个缩影。因此,陵墓是古代帝王坟墓的对话场所,是专用名词,并且是随着封建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封建帝王的陵墓,虽然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腐朽,但是在另一方面又是我国先祖留给后人的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们是古代文明和思想观念的综合产物,是历史的再现,是附着在砖、木、瓦、石上的时间记忆,是“前车之鉴,后车之覆”的参照和利用。它们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宝库,还是更广泛的文化载体,又是社会文明程度的延续者,是考证历史重大事件和历史疑难问题的宝贵史料。

因此,对清朝陵寝所蕴含文化的研究,可以从中发现其他史料找不到的线索和依据,清朝陵寝所包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清朝历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将为研究清朝历史课题提供可靠的史料依据。

清朝入关第一帝顺治帝将自己的山陵选在了当时的北京之东河北遵化马兰峪昌瑞山脚下,在长达二百多年的时间内,陆续建成了规模宏大、建筑辉煌的清朝皇陵园——清东陵。

清东陵作为皇家陵寝,虽然已开放多年,很多人旅游观光并研究,但在人们心中依然是很神秘的,由于影视剧的不实宣传和人们对皇陵还有许多不正确的认识和误区等客观原因,清东陵依然有很多神秘的光环。

顺治帝的孝陵建在了清东陵,子随父葬,他的儿子康熙帝也在清东陵建了自己的陵寝——景陵,并且建在了孝陵附近。景陵的附属建筑是两座妃园寝,其中一座为乾隆帝所建。作为清朝入关后建的第二座皇帝陵,因此它在清朝陵寝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作为开创“康乾盛世”的康熙帝,他的陵寝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令人感到疑惑和不解的地方。

景陵的选址为什么竟在一个大深水潭里?

景陵的石像生为什么立在弯又弯的神路上?

景陵营建的规制与创新是什么?

景陵斗匾有什么文字之谜?

皇贵妃迁葬景陵地宫有何谜团?

景陵的火灾何以频频发生?

景陵地宫的九龙玉杯丢失在哪里?

皇子为何葬入妃园寝?

乾隆帝为何为康熙帝的妃子建园寝?

号称“千古一帝”的康熙帝遗骨竟然泡在臭水中

……

走进康熙帝的景陵,让我们近距离解读景陵的历史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康熙帝陵:大清陵墓解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5104405
开本 16开
页数 2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6
出版时间 2022-08-01
首版时间 2022-09-01
印刷时间 202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328
CIP核字 2022082982
中图分类号 K928.76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35
166
1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