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李长吉评传(精)
内容
编辑推荐

朱英诞(1913.4.10~1983.12.27),本名仁健,字岂梦,笔名有朱石笺、庄损衣、杞人、琯朗、净子等,生于天津。他是朱熹的后裔,他的父亲朱绍谷擅长诗词,少时享有“神童”之誉。

《李长吉评传(精)》为朱英诞晚年所著三种长篇随笔之一(另两部为《诚斋评传》、《梅花依旧》),写成于1978年,后又于1981年作“后记”、1983年作 “后序”。

内容推荐

《李长吉评传(精)》为朱英诞晚年所著三种长篇随笔之一(另两部为《诚斋评传》、《梅花依旧》),写成于1978年,后又于1981年作“后记”、1983年作 “后序”。对于李长吉之兴趣,为朱氏之“白骑少年”时代即有之。数十年读之、感之,遂有此《李长吉评传(精)》生发焉。

目录

小引

自题《李长吉评传》并序二首

一、怪丽的故乡:昌谷山居

二、一幅减笔画——苦吟者自画像

三、长吉“歌诗”的来源

四、“鬼才”上

五、“鬼才”下

六、苦吟与晦涩

七、讽刺与同情

八、传奇世界里的传奇人物

后记

《李长吉评传》后序

试读章节

长吉傲忽,也许是性格使然。

请看《幽闲鼓吹》:“李藩侍郎尝缀李贺歌诗,为之集序未成。知贺有表兄与贺笔砚之旧,召之见,托以搜访所遗。其人敬谢,且请日:‘某尽得其所为。亦见其多点窜者。请得所葺者视之,当为改正。’李公喜,并附之。弥年绝迹。李公怒,复召诘之。其人日:‘某与贺中外,自小同处,恨其傲忽,尝思报之!所得兼旧有者,一时投于溷中矣。’李公大怒!叱出之。嗟恨良久。故贺篇什流传者少。”

这个传说,也许并非完全是造谣。若末一语却也可见其不足尽信处。1771DO《唐书·艺文志》:《李贺集五卷》。《宋史·艺文志》:《李贺集五卷》。《文献通考》:《李长吉四卷》,外集一卷。并无不同,本无可疑。李贺是著名的苦吟者,即使他年轻才富,苦吟诗人所写也本不会很多;况又早死,位卑性狂,并与其时党争略无关系;所作诗即有遗佚,也不会是大量的,甚或正部头的。报复说殊不足信。

长吉体质“细瘦”或“纤瘦”,又是“通眉”、“长指爪”,貌与人殊,如此;长吉自道亦有云: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

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

长吉的外部生活的一部分,这是大家所熟知的:

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日:“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

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

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

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李商隐《李长吉小传》

这样一种任性自由状况,既然大半得之“王氏姊”口中,则别无责怪贬低意;或者那类负性的失实之传闻,恐怕也正是由此演绎而成,也未可知。何信何疑,并不难索解吧?

从母亲的“太息”里,我们也可以猜想得出:苦吟者长吉正是一个在溺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

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

秋姿白发生,木叶啼风雨。

长吉的“病骨”无疑是双重的,既是精神上的,也是肉体上的。

陇西长吉摧颓客,酒阑感觉中区窄;

葛衣断碎赵城秋,吟诗一夜东方白。习惯于如此贤张的“疾书”之风里度日过活,这称“庞眉书客”的少年诗人年未及三十,早熟又早衰便更不难解释了。

长吉家有小奚奴,有婢女,他当然是一个贵公子;但一面又是“憔悴如刍狗”(《赠陈商》)的自卑者;其结果则是:

非君唱乐府,

谁识怨秋深?而“秋室之中无俗声”:这就是苦吟者长吉形神俱似的最美好的自画像了。

关于“苦吟”,下面将另论。这里要补足的是“庞眉人苦吟”,长吉每自觉其“苦吟”,不但难能可贵,这也正是长吉自画像的基础。

长吉与另一位名副其实的贵公子曹植相较,曹植云:“中和诚可经”(《又赠丁仪、王粲》),“中和”这不仅是长吉所不知不识者,也是无勖勉之者。长吉所缺少的就是“中和”。他个人和他经历的时代都与“中和诚可经”的精神迥不相谋。  长吉既深爱古乐府的体制,故不务陈言。举一个例来看:《许公子郑姬歌》有句云:“古堤大柳烟中翠”,我们也许感到太不习惯了,何以不作“大堤古柳”呢?在长吉的天真眼界里,似乎不发生任何问题,“烟中翠”就是“古堤大柳”,本来无庸那么“分明”也。我们平日常是不愿意多费一点力气,只愿享受现成词语,如此这般,而已。一个苦吟诗人有两重心愿:一、他十分重视语言文字,二、他不为习气所束缚。写到此,我想到姚本凡例有一句话是:“后人注之,不过诠句释字,皆以昌谷诗作说文耳!至依文生解者,万不得一。”是的,元裕之说得不错:“文章出苦心,谁以苦心为?正有苦心人,举世几人知?工文与工诗,大似国手棋。国手虽漫应,一著存一机;不从著著看,何异管中窥?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功夫到方圆,言语通眷属;只许旷与夔,闻弦知雅曲。今人诵文字,十行夸一目。阏颤失香臭,瞀视纷红绿;毫厘不相照,觌面楚与蜀。莫讶荆山前,时闻刖人哭!”(《与张仲杰郎中论文》)这可以视为要诗人深通“许郑之学”的先声了。但用在长吉歌诗上,也可也不可。长吉不曾寻觅走上“学人之诗”的途径,但长吉做着乐府诗,必须通韵律。

长吉《七月》:

好花生木末,衰蕙愁空园。讲求声调的清赵秋谷注日:“第三字不平,则律句矣”。评论家潘四农说:“李贺此诗参用齐、梁,不尽合调,惟此句得法。故赵氏特注此句以明之。”此种甘苦,长吉所及尝,是无疑的!

然而,实际上,我们当然不复流为以昌谷诗作说文的地步,长吉才情,难得本不在字面,也不在内容,而在诗的实质的神异处,迥然不同凡响。我们必须实学求是。唐末,陆龟蒙《书李贺小传后》:

吾闻淫畋渔者,谓之暴天物。天物既不可暴,又可抉趟刻削,露其情状乎?使自萌卵至于槁死,不能隐伏,天能不致罚耶?

长吉夭,东野穷,玉骆生官不挂朝籍而死:正坐是哉!正坐是哉!P16-21

序言

俞晓群、陆灏和我,在将近二十年前就有过一次“三结义”。那时,我刚要“退居二线”,但是贼心不死,还想做事。更主要的,是多年的出版工作让我结识许多名流,都是做文化的好资源。原单位的新领导不会不让我再做点小事,但是,我知道,老一辈的领导是不希望我再做什么事的,我的愿望会让新领导他们很为难。谁让我在过去一些年里那么不会伺候老人家呢!这时我概括过自己的心情:出于爱的不爱和出于不爱的爱。我只能离开我钟爱的原单位,同新结识的朋友们去“三结义”了。

完全没有想到,封建社会里的自由结义形式竟然胜过我多年习惯的领导任命方式。我们的“三结义”居然越搞越热火。没有多少年,做出来的东西,无论质与量,都让我惊喜不已。举例来说,先是《万象》杂志;接着是《新世纪万有文库》,几百本;后面来一个《书趣文丛》,六十来本……这些成绩,都是我过去不能想象的。自然,这些书的问世,还得感谢许多参与其事的其他同事和朋友,恕我不一一列举了。

那时“三结义”的“桃园”在沈阳的“辽教”。以后时过境迁,我们的刘备——俞晓群——迁出沈阳,于是,现在再次“三结义”,改在北京的“海豚”了。

出版社而名“海豚”,对我来说是个新鲜事儿。但我知道海豚爱天使的故事——“天使想给海豚一个吻,可是海太深了。海豚想给天使一个拥抱,可是天太高了………一天使,我如何才能得’到你爱的馈赠……’海豚痛苦地低鸣。”

现在,解决海豚痛苦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位来自黄浦江边的著名渔人——陆灏。陆灏结识天下那么多能写善译的天使,他们会一一给海豚以深爱,以宏文,让海豚名副其实地成为一条出版江河中生活得最顽强的鱼——俞晓群领导下的出版大鱼。

我遥望海豚的胜利和成功,乐见俞晓群、陆灏两位愉快的合作,特别是读到大量我仰望和结识的天使们的怀着深爱的作品。我高兴自己现在也还是“三结义”中的一员,虽然什么事也没力气做了。我今年七十九岁,能做的只是为人们讲讲故事,话话前尘。以后,可能连这也不行了。但是无碍,我不论在不在这世界,还是相信: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俞、陆的合作会有丰富的成果。遥祝普天下的天使们,多为这两条来自祖国南北两隅的海豚以热情的支持!

二○一○年五月

后记

陶渊明《九日闲居》:“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读之,启发我想到自己,无论如何,我也要遗留下点什么,虽未能及雁声那么美妙,也没有什么,总之,留一点事物吧。否则,读书、生存始终无非自私太甚了!

丙丁间,我曾经同意毁弃了三十来年所积累的资料,特别是关于古代文明史的,恐怕堪称“粒粒皆辛苦”地得来的,完全毁弃了。今剩余者,劫灰而已。死灰复燃,有几星星呢?追佚也难以拼凑了。没有花儿,只剩下无可奈何了。

这里还残存的是:一、校订本《韦苏州集》、《梅花草堂笔谈选录》(名未定,全系关于疾病的。)、《苦吟诗人李贺》,这后者,我想到叫它去见见世面,那是无可无不可的。今全稿已清缮,现在还有写几句多余的话,录如下:

张炎在《词源》里写道:“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段。”这个说法,恐原出诸偶然谈笑间,流传下来,却很有名。实际上笼罩了许多评论家和寻常读者。清陈亦峰云:“此论亦予所未解。窃谓‘七宝楼台拆碎不成片段’,以诗而论,如太白‘牛渚西江夜’一篇,却合此境。调惟东坡《水调歌头》近之。……”又如冯梦华云:“《提要》云:‘天份不及周邦彦,而研铼之功则过之。词家之有文英,如诗家之有李商隐’。予则谓商隐学老杜,亦如文英之学清真也。”于此可下一转语,也可见张叔夏的说法是没头没脑的,极少准确性,绝不可从信言。

我的私见是,“七宝楼台”几可替换“白玉楼”,若移赠李贺,似更觉相宜。不过,我应赶紧补足一句:我还要问问:何以要拆碎下来呢?

明张宗子《雷峰西照》诗:“残塔临湖岸,颓然一醉翁。奇情在瓦砾,何必藉人工。”雷峰塔是西湖十景,成为“残塔”是有意思的事。而像“七宝楼台”与“白玉楼”,便都与残象的雅致毫无相通之处了!它们是梦,其“奇情”便不会是现在“瓦砾”上面。

“七宝楼台”是建筑成功的。如果你认为建筑材料本身不如,要不得,建筑来源并不限于材料,而且这是另一回事;怎么能够鲁莽灭裂的对待呢!鄙意,整个的自然界,包括人类的一切,乃是“七宝楼台”,而李贺作诗,则正是先已来拆碎它,然后再建筑诗的。 谓予不信,请试读“白骑少年”的诗。

一九八三年,六月三日,朱青榆

于北京襟西精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李长吉评传(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英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006264
开本 32开
页数 11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57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1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22
丛书名
印张 4.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1
12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7: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