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镜花缘
内容
编辑推荐

这一部部题材不同、风格各异的文学小经典,构成了一个色彩缤纷、悲欢离合的小世界,一代代小读者在其中阅读、生活、呼吸和成长。这些作品不唯是一代代人童年和少年时代里难忘的阅读记忆,也许还是小读者们成年之后仍然念念难忘、常读常新的必读篇目。李汝珍编著的《镜花缘》是该丛书之一。

内容推荐

李汝珍编著的《镜花缘》歌颂了女子的才华,反映出她们在社会生活和政治地位上的平等要求,表现了作者尊重妇女地位的民主思想。书中描写的女子,都是有胆识、有才华、有抱负、有文采的才女。如:颇有文才的黑齿国学者黎红薇、卢紫萱,敢于和野兽搏斗的魏紫樱、骆红蕖,侠客颜紫绡,数学家米兰芬,女王阴若花,辅臣枝兰音等。作者对她们的歌颂的意义,在于对女子长期被压迫的历史的批判,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伦理的否定。

目录

一 百花仙子降凡尘

二 弃嚣尘结伴游寰海

三 观雅化闲游君子国

四 喜相逢师生谈故旧

五 黑齿国受辱紫衣女

六 麟凤山鸟兽奇观

七 遇白民儒士听奇文

八 淑士国巧遇徐承志

九 歧舌国义救世子

十 观艳妆闲步女儿国

十一 轩辕国诸王来祝寿

十二 开女试太后颁恩诏

十三 唐小山海外寻父

十四 归心似箭回岭南

十五 争才女进京赴试

试读章节

话说这位唐秀才,名敖,表字以亭,祖籍岭南循州海丰郡河源县。妻子早已去世,续娶林氏。兄弟名唐敏,也是本郡秀才,弟妇史氏。至亲四口,上无父母。幸亏有祖上留下良田数顷,尽可度日。唐敏自考取秀才后,无志于功名,专以教书为业。唐敖虽然功名心切,但秉性好游,常常一年倒有半年在外,因此学业分心,虽然屡次赴试,仍是一名秀才。

恰喜那年林氏生了一女。临产时,异香满室,三天里时刻变换,竞有一百种香气。邻居全都传为奇谈,把这一地段叫作“百香衢”。因为未生之前,林氏曾经梦登五彩峭壁,醒来就生此女,所以取名小山。隔了两年,又生一子,便随姐姐小山之意,取名小峰。小山生得美貌端庄,天姿聪俊。到了四五岁,就喜读书,凡有书籍,一经过目,就能不忘。好在家中藏书极多,又得父亲、叔叔指点,几年后文义早已精通,有才女之名。再加上胆量极大,识见过人,不但喜文,并且好武,父母也管她不住。

这年唐敖又去赴试。虽然连捷中了探花,却有一位言官说:“唐敖于弘道年间曾在长安同徐敬业、骆宾王、魏思温等结拜为异姓兄弟。后来徐、骆诸人起兵十万,图谋不轨,唐敖虽不在内,但昔日既与叛逆结盟,究非安分之辈。今日得登黄榜,将来出仕,恐不免结党营私。请旨谪为庶人,以为结交匪类者戒。”奏章上去,武后密访,唐敖并无劣迹,因此施恩,仍旧降为秀才。唐敖这番气恼非同小可,终日思来想去,遂有弃绝红尘之意。

唐敏得了连捷喜报,担心哥哥花销不够,早已派人送来许多银两。唐敖有了路费,就把仆从遣回,自己带着行囊,到各处游玩,暂解愁烦。一路上逢山起旱,遇水登舟,游来游去,已经半年,转眼间腊尽春初。这天,不知不觉已到岭南。一时无聊,吩咐船家把船靠岸。上岸以后,才走了几步,就见远处有一古庙,近前观看,上写“梦神观”三个大字。不觉叹道:“我唐敖年已半百,历来所做之事,如今想起,真如梦境一般。从前好梦歹梦,俱已做过,今看破红尘,意欲求仙访道,未卜此后何如,何不叩求神明指示?”于是走进神殿,暗暗祷告,拜了神像,就在神座旁席地而坐。恍惚问,有个垂髫童子走来道:“我家主人奉请处士有话面谈。”不久,一位老者迎面走来,肃然说道:“求仙者,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如果德行不修,务求玄道,终归无益。要成地仙,当立三百善;要成天仙,当立一千三百善。舍此,别无他途。”唐敖躬身道:“贱性庸愚,今承指教,自当众善奉行,以求正果。但小子初意,原想努力上进,恢复唐业,以解生灵涂炭,立功于朝。不料刚刚登第,便有意外之灾。境遇如此,又该如何是好?”那老者说:“处士有志未遂,十分可惜。但‘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此后如弃浮幻,另结良缘,四海之大,岂无际遇?现听说百花获罪,堕入红尘,将来虽能团聚一方,其中却有名花十二,飘零外洋。如果你悯其凋零,不辞劳苦,遍历海外,将各花力加培植,使归福地,与群芳同得返本还原,冥冥之中,岂无功德?再能众善奉行,始终不懈,一经步人小蓬莱,自能位列仙班。”唐敖听罢,正要继续追问,那个老者忽然不见。连忙把眼揉了一揉,四处观看,才知自己仍端坐于神座之旁——原来却是一梦。再看神像,就是梦中所见老者,因又叩拜一番。

回到船上,随即开船。细想梦中光景,暗暗忖道:“这次如去海外,一定会有奇缘。那百花为什么获罪?究竟降在何方?为什么又飘泊在外?此事虚虚实实,令人费解。好在我生性好游,如今功名无望,又已看破红尘,正想去海外畅游,以求善果,恰巧又得此梦,可谓天从人愿。刚才梦神所说名花十二,不知都叫什么名字,可惜没有问仔细。将来到了海外,只有处处留神,但遇好花,便加以培植,或许能遇仙缘,也是说不定的。现在先去寻访妻舅,他常出外漂洋,如果能与他结伴同行就好了。”P11-13

序言

《论语》“季氏篇”里有一节,讲到了中国教育的先哲和祖师孔子的一个故事:一天,孔子一个人站在庭院里思考问题,他的儿子伯鱼正好经过那里,孔子就叫住他,问道:“你是否在读《诗经》啊?”儿子恭恭敬敬地如实回答:“还没有呢。”孔子不禁感慨道:“不学诗,无以言哪!”意思是说:这样太可惜了!一个人如果不好好读一点《诗经》,长大后恐怕连话都不会说啊!

这个故事固然可以理解为孔子在强调学习《诗经》的实用价值。正如他在另一些场合所说的,《诗经》“皆雅言”,通过学习《诗经》,可以“多识草木鸟兽之名”。但是今天,我们也不妨把孔子所说的“诗”,理解成一个更宽泛意义上的概念,那就是包括《诗经》在内的中华民族智慧和优美的古代经典篇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智慧、美丽的古典文学名著和“国学”经典。

古典经典宝库之中,应该包括历经数代蒙童诵读、研习、传承而流传下来的那些蒙学读本,如《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龙文鞭影》、《四字鉴略》等等;还有我国古代先秦时期出现的,诸如老子、庄子、孔子、孟子、韩非子等哲人,后人称之为“诸子百家”的著作。诸子百家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个充满哲理和智慧的故事,蕴含着中华古代圣贤和智者们的哲理火花和思想智慧,可谓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神源头和智慧源泉。这些伟大、朴素、智慧的历史故事和思想结晶,在今天,仍然闪烁着迷人的光芒,是治理家国、阅史处世、究理问道、知天悯人、励志修身等等方面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泉。

诸子百家以来的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六朝散文、元曲、明清传奇和小说,皆为中国历代文学和文体的精华所在。尤其是《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这四大长篇小说名著,继唐诗宋词之后,把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又推向了一个新的巅峰,足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文学大国的最伟大的长篇巨著相媲美。

谈论古典文学阅读,我经常想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美丽的母语,在诸多的经典名篇里,表现出了何其丰富、优美和神奇的魅力!那些或豪放、或婉约,或澄净、或幽深,或白描、或华丽的词汇、诗句和篇章,时而音韵铿锵,时而余音袅袅,时而柔情婉转,时而慷慨激越……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多么灿烂多姿的“中华诗意”!然而在今天,在我们的家庭和校园里,古典文学,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介入到了教育之中?中国几千年“诗教”传统的光芒,在今天的校园里和孩子们的童年时代里,是否还有些许微弱的反光?所谓“素质教育”概念中,到底有多少足以担当培育少儿们对“诗性”与“诗意”的感悟与理解的成分?这恐怕仍然是一个让人牵念的问题。

还有中国古典文学里所包含的爱国、忠义、孝顺、仁爱、诚信、清廉、正直、典雅、睿智……这样一些传统价值观,也都将直接决定着一代代中国孩子的心灵成长、人格建构和我们这个世界明天的道德准则和社会风尚的走向。“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是说,那些饱读诗书、心灵里充满诗意的人,会很自然地具备一些不凡的气度。而一个人的内在气质,又直接决定着他们外在的言谈举止的高下,显示着他们的教养程度。

我十分赞同文化学者于丹曾说到的一个观点:未来,任何物质与品牌,都无法成为中国人的标识,但一本古典文学名著,一首唐诗或一首宋词,却可以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儿童教育家卢梭在他的小说《爱弥儿》里说过:“植物通过耕耘获得改善,而人类则是通过教养获得进步。”可见,一个人早期的心智和人格养成,不仅关乎个人成年后的气质与教养,也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精神面貌。这些年来,面对社会上道德失范、价值观混乱、传统美德和人伦天理遭到戕害的种种乱象,我们不是常常在发问:这个世界最终能够变好吗?

我愿意相信,我们这个世界,还是能够变好一点点的。前提是,我们必须一起来努力,就像《弟子规》里所要求的那样,从最基本的做人、做事的点滴细节入手,从自己做起,或者,就从真诚、用心地去诵读一本古典名著开始。

海豚出版社在精心编辑出版了《中小学生必读文学名著》的“现代文学馆”之后,又将推出“古典文学馆”。我认为,这不单单是在为少年儿童们提供一份书目、一个阅读平台,实在也是一种默默的“文化启蒙”和“经典启蒙”,是一种为了彰显汉语的美丽、为了保护汉语的未来而从事的“播种”与“耕耘”的功德事业。我相信,精心的经典启蒙,不仅是播洒在未成年人心灵原野上的、润物无声的春雨,是照耀着他们品格养成的阳光,那也是真与美的呼唤、善与爱的传承、心灵与生命的激荡。愿孩子们短暂的童年时光里,充满更多的经典诵读之声。愿莘莘学子们朗朗的诵读声,盖过外面的世界的浮躁与喧嚣。

2014年早春时节,写于武昌梨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镜花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清)李汝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017857
开本 16开
页数 1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4-11-01
首版时间 2014-11-01
印刷时间 201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76
CIP核字 2013303730
中图分类号 I242.4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5
155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6: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