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伪装成独白的爱情(精)
内容
内容推荐
前妻坐在甜品店,悄悄看着丈夫为第二任妻子打包橘皮蜜饯。
而出身优越的丈夫却苦闷地回忆起第二任妻子观察自己时那半迎合半嘲讽的眼神。他视她为真爱,可眼神浇灭了一切火焰。
曾是夫家女佣的第二任妻子与情人彻夜长谈。丈夫家满橱的袜子、领带和整墙的书让她觉得自己的双手格外肮脏,而丈夫身上万年不变的甘草味令她感到恶心。
多年后,情人在美国的小酒吧里偶遇逃亡的丈夫,目送他消失在贫民窟。
导语
马洛伊一生写就的挚爱之作,关于爱的危险、狡黠与苍凉
这是马洛伊一生唯一续写的小说。他以四位当事人的独白,回忆了两段失败的姻缘,道出对于爱情的期盼和彻悟,追忆了欧洲蕞后一代贵族的文化追求与品格坚守。
《伪装成独白的爱情》原本是两本书。1941年,马洛伊写了《真爱》,一对已经分开的上中产阶级夫妇站在各自立场讲述彼此失败的婚姻。
四十年后的1980年,马洛伊决定续写这段爱情故事。《尤迪特……和尾声》以一对情人独白的形式,从截然不同的阶级立场,将四十年前的故事延续到了当下,为逝去的时代和被战争和革命消灭了的“市民文化”唱了挽歌。
马洛伊去世后,《真爱》和《尤迪特……和尾声》被合订在一起出版,就是《伪装成独白的爱情》。
四位叙述者、四段伪装成爱情的独白,直指真爱的终极谜题,孤独才是唯一的真相
马洛伊写婚姻与家庭的关系、阶级与文化的攻守,文字细腻,表达节制,情感磅礴,揭示出罗生门般的人生真相,描绘出时代起伏的轮廓与人性的诸般样貌。
知名设计师陆智昌装帧设计,甄选意大利佛捷歌尼(Fedrigoni)和长谊臻质本色(Colorlab)优质封面用材,质感细腻。
书评(媒体评论)
二十世纪的文学……收到了一位新的大师死后
赠与的礼物。他会跟奥地利作家约瑟夫·罗特、斯
蒂芬·茨威格和罗伯特·穆齐尔齐名,甚至与受到
膜拜的伟大作家,托马斯·曼与弗兰兹·卡夫卡,
属于同一等级。他就是马洛伊·山多尔。
——德国《时代周报》
精彩页
流亡的骨头(节选)
余泽民
1
我第一次看到并记住了马洛伊·山多尔(Márai Sándor)这个名字,是在2003年翻译匈牙利诺奖作家凯尔泰斯的《船夫日记》时。凯尔泰斯不仅在日记中多次提到马洛伊,将
他与托马斯·曼相提并论,称他为“民族精神的哺育者”,还抄录了好几段马洛伊的日记,比如,“谎言,还从来未能像它在最近三十年里这样地成为创造历史的力量”;“上帝无处不在,在教堂里也可以找到”;“新型的狂热崇拜,是陈腐的狂热崇拜”……句句犀利,睿智警世。
我开始买马洛伊的小说读,则是几年后的事。原因很简单,我在给自己翻译的匈牙利作品写序言时,发现我喜欢的作家们全都获得过“马洛伊·山多尔文学奖”,包括凯尔泰斯·伊姆莱、艾斯特哈兹·彼得、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纳道什·彼得、巴尔提斯·阿蒂拉和德拉古曼·久尔吉。可以这么说,当代匈牙利作家都是在马洛伊的精神羽翼下成长起来的,所以我觉得应该读他的书。
我读的他的第一本小说是《反叛者》,描写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群对现实社会恐惧、迷惘的年轻人试图远离成年人世界,真空地活在自己打造的世外桃源,结果仍未能逃出成年人的阴谋。第二本是《草叶集》,是一位朋友作为圣诞礼物送给我的,后来我又从另一位朋友那里得到一张这本书的朗诵光盘。坦白地说,《草叶集》里讲的生活道理并不适合所有人读;准确地说,只适合有理想主义气质的精神贵族读,虽是半个世纪前写的,却是超时空的,从侧面也证明了一个事实,什么主义都可能过时或被修正,但理想主义始终如一。我接下来读的是《烛烬》《一个市民的自白:考绍岁月》《一个市民的自白:欧洲苍穹下》,这使我彻底成为马洛伊的推崇者。也许,在拜物的时代,有人会觉得马洛伊的精神世界距离我们有点遥远,跟我们的现实生活格格不入,但至少我自己读来感觉贴心贴肺,字字抵心。马洛伊一生记录、描写、崇尚并践行的人格,颇像中世纪的骑士,用凯尔泰斯的话说是“一种将自身与所有理想息息相牵系的人格”。
十年前,译林出版社与我联系,请我推荐几部马洛伊的作品,我自然推荐了自己喜欢的几本,并揽下了《一个市民的自白:考绍岁月》《一个市民的自白:欧洲苍穹下》《烛烬》
《一个市民的自白:我本想沉默》的翻译工作,而《伪装成独白的爱情》《草叶集》《反判者》则分别由郭晓晶、赵静和舒荪乐三位好友担纲翻译。译林引进的这几本书中,《烛烬》
和《伪装成独白的爱情》,台湾地区曾出过繁体中文版,但是从意大利语转译的,有不少误译、漏译和猜译之处,马洛伊的语言风格也打了折扣,不免有些遗憾。当然这不是译者
的过失,是“转译”本身造成的。所以,值得向读者强调的是,译林推出的这套马洛伊作品,全部是从匈牙利语直译的,单从这个角度讲也最贴近原著,即使读过繁体中文版的读者也不妨再读一遍我们的译本,肯定会有新的感受。
2
马洛伊·山多尔是20世纪匈牙利文坛举足轻重的小说家、诗人和剧作家,也是20世纪历史的记录者、省思者和孤独的斗士。马洛伊一生追求自由、公义,坚持独立、高尚的精神人格,他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风风雨雨,从来不与任何政治力量为伍,我行我素,直言不讳,从来不怕当少数者,哪怕流亡也不妥协。纵观百年历史,无论对匈牙利政治、文化、精神生活中的哪个派别来说,马洛伊都是一块让人难啃却又不能不啃的硬骨头,由于他的文学造诣,即便那些敌视他的人,也照样会读他的书。无论是他的作品,还是他的人格,对匈牙利现当代的精神生活都影响深远。
1900年4月11日,马洛伊出生在匈牙利王国北部的考绍市(Kassa),那时候还是奥匈帝国时期。考绍市坐落在霍尔纳德河畔,柯伊索雪山脚下,最早的文献记录见于13世纪初,在匈牙利历史上多次扮演过重要角色。马洛伊的家族原姓“格罗施密德”(Grosschmid),是当地一个历史悠久、受人尊重的名门望族,家族中出过许多位著名的法学家。18世纪末,由于这个家族的社会威望,国王赐给了他们两个贵族称谓——“马洛伊”(Márai)和“拉德瓦尼”(Ládványi)。
马洛伊在《一个市民的自白:考绍岁月》中这样描述自己的家庭:“我走在亡人中间,必须小声说话。亡人当中,有几位对我来说已经死了,其他人则活在我的言行举止和头脑里,无论我抽烟、做爱,还是品尝某种食物,都受到他们的操控。他们人数众多。一个人待在人群里,很长时间都自觉孤独;有一天,他来到亡人中间,感受到他们随时随地、善解人意的在场。他们不打搅任何人。我长到很大,才开始跟我母亲的家族保持亲戚关系,终于有一天,我谈论起他们,听到他们的声音;当我向他们举杯致意,我清楚地看到他们的举止。‘个性’,是人们从亡人那里获得的一种相当有限、很少能够自行添加的遗产。那些我从未见过面的人,他们还活着,他们在焦虑,在创作,在渴望,在为我担心。我的面孔是我外祖父的翻版,我的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伪装成独白的爱情(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匈牙利)马洛伊·山多尔
译者 译者:郭晓晶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790871
开本 32开
页数 67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22-11-01
首版时间 2022-11-01
印刷时间 202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680
CIP核字 2022037543
中图分类号 I515.45
丛书名
印张 21.3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8:0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