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科学思维的八堂课(精)
内容
内容推荐
今天的世界不可预测,充满了矛盾,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并试图做出明智的决定远非易事。本书所讲的科学思维,是一种思考与理解世界的方式,希望书里的八堂小课能帮你知道如何解开困惑、轻松思考,用更加科学理性的态度生活。
著名物理学家吉姆·艾尔-哈利利邀请大家像科学家那样与世界互动,用科学方法探寻事物的真实面目,指导科学研究的核心原则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阅读本书,感受科学带来的乐趣,会让你更客观地思考,穿透原本笼罩在你信念之上的迷雾,过上更充实的生活。
目录
第1课 真理与真相——你是否会相信自己不愿相信的事实
第2课 简单与复杂——简洁的解释未必是最好的
第3课 理解神秘——未知的魅力在于破解
第4课 敢于知道——科学概念没有那么难
第5课 证据与观点——用可靠的证据更新观点
第6课 偏见与偏差——避开认知陷阱
第7课 科学不确定性与理性怀疑——别害怕改变想法
第8课 捍卫真理——用科学让世界变得更好
导语
●\t一份简短的通用思维指南
作用是超越有限的感官、超越歧视和偏见、超越恐惧和不安、超越我们的无知和软肋来理解这个世界。
●\t训练科学思维的八个关键经验
真理和不确定性的本质,怀疑的作用,简单化的利弊,防范偏见的价值,循证思维的重要性……本书将科学研究的原则运用于日常生活,用科学思维理解社会争论,能够获知关于世界的更多真相,使得生活变得科学、从容而理性。
●\t来自科研工作者的坦诚总结
英国萨里大学理论物理学杰出教授艾尔-哈利利是量子生物学的专业学者,本书中他分享了科学家们共同具备的思维方式,运用自己在理论物理研究中的科学经验解析社会议题,邀请读者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t全篇极简术语、零公式,轻松掌握要领,但经典实用的底层逻辑值得反复阅读。
精彩页
简单与复杂——简洁的解释未必是Z好的
在日常生活中,事情往往不像我们希望的那么简单。化用爱因斯坦的话,我们应该使事情尽可能简单,但不能过于简单。尽管如此,“ 越简单越好”的观点似乎已经广为传播。
如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将论点简单化”的趋势,尤其是在伦理或政治问题讨论中。这种做法忽略了精妙和复杂的关系,将每件事都简化为“ Z小公约数”,把问题简化成表情包和推文,于是细微差别都消失了。
当你试图理解这个混乱纷杂的世界时,将复杂问题简化成清晰而明确的观点是很有吸引力的。但你可能忘了,简化复杂性的方法不止一种,一切取决于你选择忽略哪些方面以及强调哪些方面。这意味着,从同一个复杂问题中可以提炼出两种或两种以上完全不同的观点,且每一种观点都被其支持者视为无可辩驳的真理。但是,就像许多科学知识一样,现实生活是琐碎而棘手的,在我们就某事下定决心之前,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和注意事项。他们总是说,简单点,不要用细节来蒙蔽我。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如果我们承认一个问题的复杂性并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它,它反倒会清晰起来,也容易理解。
这一观点为物理学家们所熟知。我们说许多事物的性质是“取决于参考系”的。从行驶中的汽车的车窗扔出去一个球,当观察者的参考系不同时—例如在车内或在马路
边,这个球的运动速度看起来就是不一样的。球速没有绝对值,所以当乘车人员和路边行人对球速给出不同的估计数值时,他们都是正确的,只要在自己的参考系中就没问题。有时,人们对某事的看法取决于视角和层次。一只蚂蚁所看到
和体验到的世界与一个人、一只鹰或一头蓝鲸的世界截然不同。同样,宇航员在太空中对地球的观察与地面上他同伴对地球的观察也不同。
总之,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取决于自身的参考系,这使得我们更难发现世界到底是“ 怎样的”。事实上,许多科学家和哲学家都主张,要了解现实的真实面貌其实根本不可能,
因为我们只能说我们是如何感知到了现实:一切都取决于大脑对感官信号的解释方式。但与此同时,外部世界确实是独立于我们的思维而存在的,我们应该尽量以一种不那么主观的方式去理解它,不要那么依赖我们的参考系。
几年前,我在BBC(英国广播公司)制作的广播节目《科学生活》(The Life Scientific)中采访了英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Peter Higgs),著名的“希格斯玻色子”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我问他能否在30 秒内解释什么是希格斯玻色子。他郑重其事地看着我,然后摇了摇头,我必须承认,当时他的表情中没有丝毫感到抱歉的意味。希格斯解释说,他倾注几十年时光后才理解了量子场论中希格斯机制的物理特性,人们凭什么期待如此复杂的主题可以被浓缩成一个简短片段?伟大的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身上发生过一个相似的故事。20 世纪60 年代中期,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有记者问他能否用一句话来解释自己获奖的研究成果。于是费曼做出了那个鼎鼎有名的回答:“见鬼!如果我能用几句话解释这是怎么回事,它就没资格得诺贝尔奖了!”
对于不理解的事情,寻求Z简单的解释是人类天性使然。如果找到了简单的解释方式,我们就会紧紧抓住它不放手,因为它具有强大的心理吸引力,毕竟我们可能不愿耗费巨大精力去理解更复杂的解释。在这方面科学家没什么不同,即使是Z优秀的科学家也习惯如此。1915 年爱因斯坦建立了广义相对论,不久后,他将广义相对论方程应用于描述整个宇宙的演化。然而爱因斯坦发现,根据方程的计算,宇宙由于包含了所you物质的引力,所以正在自我坍缩。爱因斯坦知道宇宙似乎并没有在坍缩,他所能做的Z简单假设就是宇宙必须是稳定的。因此,他修改了自己的方程,选择了Z简单的数学“修正”方案:爱因斯坦引入了一个被称为宇宙常数的数字,这个数字抵消了方程中描述物质累积引力的部分,这样他的宇宙模型就变得稳定了。但没过多久,其他科学家就提出了不同解释:如果宇宙其实是不稳定的呢?如果它真的在变大,而引力根本无法导致它坍缩,只是减缓了它的膨胀过程呢?这一解释在20 世纪20 年代被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证实。爱因斯坦那时意识到,“修正”已经没有任何必要了,他抛弃了宇宙常数,并称这是他一生中Z大的错误。
然而,现在我们发现科学家们又恢复了爱因斯坦的修正方案。1998 年,天文学家观察到宇宙不仅在膨胀,而且是在加速膨胀。有什么东西在抵消物质之间的引力,导致宇宙膨胀得更快。由于没有更好的名字,我们把这种东西称作“暗能量”。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随着新证据和新知识的积累,我们对一些现象的科学理解会发生变化。事实是,基于一个世纪前能获得的证据,爱因斯坦选择了Z简单的修正方案。但他选择这个方案的理由是错的,他假设宇宙是静态的,既没有膨胀也没有坍缩。如今,宇宙常数似乎已成为我们对宇宙的描述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但其原因比爱因斯坦当年所能认知到的更为复杂,而这个故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科学思维的八堂课(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吉姆·艾尔-哈利利
译者 译者:殷融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1748352
开本 32开
页数 16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88
出版时间 2022-11-01
首版时间 2022-11-01
印刷时间 202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逻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44
CIP核字 2022188284
中图分类号 B804
丛书名
印张 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3:4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