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读人群 :12岁以上
《资治通鉴》是部官修的编年体通史,涵盖了中国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公元前403至公元959年)文化、政治、经济、人物性格的缩影,是一部足以了解中国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必读史书。抛开司马光的政治立场不看,《资治通鉴》的价值颇高,长达一千多年的中国历史缩影就在眼前,编得这么长的史书卻因为文言文之故,让现代人望之卻步,宛如读天书。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记载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全书二百九十四卷。约三百多万字。《资治通鉴》继承了《史记》这部通史的传统,又有所发展,与《史记》相比,更具有略古详今的通史特色。它的政治史特色中,深深地刻有作者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态度。这不仅表现在司马光的史论方面,而且也寓于整部书的史事记述之中。《资治通鉴》以它显著的特色和巨大的成就,大大提高了编年史的地位,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时至今日,《资治通鉴》仍是一部了解和学习中国历史的必读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