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乘兴且长歌(河汾王氏家族文学研究)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考述了隋唐之际居于河汾的王通、王度、王绩、王勃等王氏家族作家群主要成员的生平、著述,探讨了他们对于唐代小说、诗歌、辭赋、骈文等文体发展所作的贡献,考察了魏晋风度对王氏家族成员的影响及其在隋唐之际的转变,剖析了该家族对山水田园诗派的影响,讨论了王通的“三教可一”思想及其王氏家族文学的融合精神,并对王氏家族文学繁荣的原因进行了总结。透过此开启唐代文学先声的家族,可窥见隋唐之际文学的发展状貌,以及家族文学的独特魅力。
作者简介
李海燕,北方工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主讲教师,校科研创新团队项目带头人。主持完成第40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金项目(2006),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00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0),教育部第48批“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14)等国家级、省部级、校级项目十余项。出版专著、教材等多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王氏家族的成员与著述
一 王度
二 王通
(一)崇儒重道的一生——王通生平概述
(二)千年的历史疑案
(三)王通的著述
三 王凝
四 王绩
(一)慕“奇调”与仕隐情结
(二)异代知音的有意误读——王绩文集与其隐士身份
(三)王绩的其他著述
五 王福畤
六 王勃
(一)生平
(二)著述
七 王氏家族的其他成员与作品
(一)生平简况
(二)现存诗文
第二章 开唐人小说之先河
一 开山之作的艺术特点
(一)以统一的中心意象连级成篇
(二)“有意为小说”的寄托之作
(三)体现出了丰富的伦理内涵
(四)弃骈从散的叙述语言
(五)人物地位的提升
(六)史传笔法的运用
二 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章 对诗体发展的贡献
一 对五言律诗定型的贡献
(一)五言律诗的发展定型及诗体特点
(二)王氏家族作家在五言律诗定型过程中所作的贡献
(三)王氏家族与五律题材的拓展
二 对七言歌行发展的贡献
(一)援赋入诗,拓展七言歌行
(二)形成了七言歌行基本的体制规范
第四章 引领辞赋发展方向
一 形式的拓展
(一)援诗入赋,形成歌行体赋
(二)援诗入赋,创作了律赋
二 题材的开拓
三 鲜明的抒情特色
(一)注重人物情绪感受的多元化
(二)侧重于主观抒情
(三)豪迈之气与超越情怀
第五章 骈文史上的巅峰之作
一 发展及背景
二 巅峰之作
第六章 魏晋风度的时代演变
一 王绩的“自适”与“会意”
二 王勃的个性张扬
(一)当仁不让的潇洒气度
(二)对自我的标榜及个性的体认
(三)上书干进,指摘时政
第七章 山水田园的自在旋律
一 王绩:山水诗与田园诗的初步融合
二 王勃的山水之音
(一)纪行诗
(二)游览诗
(三)赠别诗
第八章 “三教”思想与王氏家族文学的包容精神
一 王通与“三教可一”论
二 家族文学的包容精神
(一)王度《古镜记》中的三教
(二)王绩对三教的包容与超越
(三)王勃对三教精神的灵活把握
第九章 王氏家族文学繁荣的原因
一 家富图书
二 家学渊源深厚
三 注重编辑、保存和续成家族成员的著述
四 家族成员的聪慧与勤奋
五 对优秀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附录1 王氏世系图
附录2 家族文集外散佚诗赋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乘兴且长歌”出自隋末
唐初著名诗人,同时也是本
书所探讨的河汾王氏家族的
主要作家王绩的《醉后口号
》。河汾王氏家族,为隋唐
之际居住在河汾之地(黄河
、汾河流域的交界地带)的
以隋末大儒“文中子”王通,
其兄王度,其弟王绩,以及
其孙王勃等为主要研究对象
的王氏家族作家群体。王氏
家族居住的具体地理位置为
“绛州龙门县”①,即今天的
山西省河津县②。
《醉后口号》是王绩的
一首五言小诗:
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
多。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
歌。③
“口号”是我国古代一种
独特的诗体,又称“口号诗”
,一般认为其始于南朝而成
于李唐,是一种不事雕琢、
出口成章的即兴之作,眼前
景心中情可瞬间化为诗语,
无须经过起草、构思、修改
等环节。隋唐之际,精雕细
琢的宫廷诗占据诗坛的主流
,似王绩这种朴实无华、率
真感兴之作,在当时并不多
见。诗中的阮籍和陶潜,皆
魏、晋名士的代表,又是著
名的诗人,二人皆好饮,所
以王绩便运用了这两个并不
生僻的典故来点题,然诗歌
的真意在后两句:人生百年
该如何度过?何不乘着酒兴
,赋诗作文,快意长歌!多
少真性情的唐代诗人,比如
李白,斗酒诗百篇,不正是
“乘兴且长歌”吗?故而笔者
以为,王绩的这句诗,开启
了王氏家族,甚至是有唐一
代浩歌抒情、令人陶醉、灿
烂辉煌的唐代诗歌乃至唐代
文学之旅。故而本书就借用
王绩的这句诗,作为书题,
以彰显王氏家族开启唐代文
学先声的不朽功绩。
(一)关于河汾王氏家

河汾王氏为太原王氏的
一个分支。太原王氏出自姬
姓,为周文王之后。据《新
唐书·宰相世系表》:“王氏
出自姬姓。周灵王太子晋以
直谏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为
司徒,时人号曰‘王家’,因
以为氏。”①宗敬死后,即
葬于晋阳城北,墓地称“司
徒冢”。其后太原王氏后裔
,徙居各地,又形成许多支
源于太原王氏的衍派。宗敬
之裔孙王翦,为秦国将军。
秦统一六国过程中,征燕国
,平楚地,下百越,战功十
分显赫。秦始皇论功行赏时
,王翦与大将蒙恬共执牛耳
。王姓与蒙姓同居天下之先
。王翦之子王贲亦为秦国将
军,曾败楚军,平魏地,征
辽东,屡立战功。王贲之子
王离,字子明。秦二世夺大
将蒙恬兵权,任用王离为大
将军。巨鹿之战,王离败于
项羽而亡。王离有二子,长
曰王元,次曰王威。王元为
避乱,徙居山东琅邪,是为
琅邪王氏之祖。王元四世孙
王吉,为东汉时谏议大夫,
开创了琅邪王氏显贵的先河
。王威仍居晋阳,西汉时任
扬州刺史。其后子孙散居各
地。至九世孙王霸,又重返
故里,定居太原。王霸生于
东汉,屡聘不任,隐居读书
。王霸有二子,长曰殷,东
汉时中山太守,食邑祁县,
其后裔称祁县王氏;次曰咸
,随父居晋阳,其后裔称晋
阳王氏。后来,太原王氏的
两个分支即祁县王氏和晋阳
王氏,人才辈出,成为三国
两晋南北朝以至隋唐时期影
响巨大的名门望族。②
定居祁县的王殷,即为
本书王通的十八代祖,杜淹
《文中子世家》载:“十八
代祖殷,云中太守,家于祁
,以《春秋》、《周易》训
乡里,为子孙资。”①祁县
王氏至文中子九代祖寓,“
遭愍、怀之难,遂东迁焉”
②。至四代祖虬,据《文中
子世家》:“始北事魏,太
和中为并州刺史,家河汾,
曰晋阳穆公。”③并州府治
所在今天的太原。据《录关
子明事》④:“穆公之在江
左也,不平袁粲之死,耻食
齐粟,故萧氏受禅而穆公北
奔,即齐建元元年,魏太和
三年也,……太和八年,征
为秘书郎,迁给事黄门侍郎
。”⑤王绩《游北山赋序》
称:“穆公衔建元之耻,归
于洛阳。”⑥王通曾族彦,
据《文中子世家》为同州府
君,王绩《游北山赋序》载
其悲永安之事,退居河曲。
王通祖父安康献公名一,据
《文中子世家》,其曾任济
州刺史。文中子之父王隆称
铜川府君,据《文中子世家
》:“隋开皇初,以国子博
士待诏云龙门。……出为昌
乐令,迁猗氏、铜川,所治
著称,秩满退归,遂不仕。
”⑦此即为本书所研究的河
汾王氏家族父祖世系的大概
状况。
综上,本书所要探讨的
隋唐之际的河汾王氏家族,
为太原王氏的一个分支当无
疑义。吕才《王无功文集序
》云王绩:“太原祁人也。”
⑧太原祁王氏属于当时的士
族高门,为山东旧族之一,
太原王氏是南北朝隋唐的“
四姓”或“五姓”之一。在唐
代,太原王姓与山东崔姓、
范阳卢姓、赵郡赵姓还有李
姓号称“海内五大姓”,王氏
家族在太原、在整个唐代的
地位可见一斑。
(二)王氏家族的家学
渊源
河汾王氏家族属于“累世
经学”的世家大族。
……
其二,从时间上看,隋
唐之际正是中国文化和文学
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过渡期,
选择生活在这样一个时间段
上的文学文化家族进行研究
,可以见证文学的承上启下
的一些特点,从而对中国文
学的发展脉络有更加清晰的
认识和评价。
隋唐时期,国家在历经
了数百年的分裂后重新走向
统一。政治的一统对于思想
、文化等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乘兴且长歌(河汾王氏家族文学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海燕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2701899
开本 16开
页数 1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7
出版时间 2022-08-01
首版时间 2022-08-01
印刷时间 202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392
CIP核字 2022079967
中图分类号 I206.4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1
1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0:4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