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论斯宾诺莎的学说(精)
内容
内容推荐
莱辛去世之后,作为莱辛生前好友的门德尔松打算给莱辛作传。基于一个偶然的契机雅可比询问门德尔松是否知道莱辛是一个斯宾诺莎主义者。自诩莱辛好友的门德尔松对此毫不知情,而雅可比的问题激怒了门德尔松。这直接引发了两人的相互辩论。在这本著作中雅可比主要表达了如下观点:莱辛曾经是斯宾诺莎主义者,这主要以雅可比和莱辛的对话为依据;斯宾诺莎哲学实质是无神论,因为每一种论证即间接知识必然导致无神论,若要获得神的知识,只有通过虔敬的信仰才有可能;理性最终导致虚无主义和宿命论。雅可比和门德尔松的争论引起了赫尔德、歌德以及康德等哲学家的关注,最后扩大为德国哲学史上知名的泛神论之争。斯宾诺莎哲学没有像雅可比所希望的那样被摧毁,相反德国哲学界对斯宾诺莎哲学的接受加速了,最终影响了谢林和黑格尔等哲学家。而雅可比提倡的情感哲学则代表德国哲学的另一条线索,即以哈曼-雅可比-施莱尔马赫为主导的线路。两条线索相互反驳、相互影响,最终促成了恢宏的十八、十九世纪德国哲学。
目录
引言 马里恩·劳施克
论斯宾诺莎的学说——致门德尔松先生的书信
第二版扩展部分
第三版扩展部分
译后记
序言
在《论斯宾诺莎的学说
——致门德尔松先生的书信
》一书中,雅可比提供了
1780年7月与莱辛的谈话内
容。在对话里,莱辛坦承自
己拥护斯宾诺莎的泛神论。
关于莱辛的坦白我们仅有少
量但又十分有力的见证:它
构成了泛神论之争的起点—
—首先发生在弗里德里希·
海因里希·雅可比与摩西·门
德尔松之间。
争论的中心①一再向前推
动。首先是莱辛的坦承,而
这一坦承只是极为强烈地刺
激了人们的内心并且挑战了
门德尔松,迫使他做出回应
——柏林的启蒙者们辩称说
莱辛是他们的一分子。这恰
恰表明存在着一种风险,即
要在无神论和传统的教会信
仰之间做出选择。在进一步
的过程中,争论扩展到了对
斯宾诺莎哲学的解释,并且
最终作为这样一种争论扩展
到了对理性主义的解释。
凭借写给门德尔松的书
信,雅可比希望得到莱辛无
私的帮助,以便抵制出乎预
料地实现了复兴的斯宾诺莎
主义,因为斯宾诺莎在这个
时代几乎不被接受;人们谈
到他正如谈到一条“死狗”一
样,雅可比也不例外。
斯宾诺莎的伦理学令雅
可比神往,但同时也是他顽
强的对手。在斯宾诺莎主义
里,雅可比认识到了理性主
义的一种无与伦比的一贯性
体系;但是这种体系又意味
着所有一贯性体系中的一致
性,这引发了雅可比的批判
:在这个封闭性
(Geschlossenheit)中某种
东西被略过了,思想断绝了
与自身得以起源的经验以及
实存经验的关系——然而经
验最终带来了确定性。对精
神的束缚则存在于生命的相
互关联中,就这一洞见,雅
可比希望发现那些无视体系
,甚至对每一种体系性思想
加以批判的现象。不单单是
对一致性的要求导致了理性
主义这样一种自我确信,最
主要的还是演绎的方法,这
一方法只允许依据推论而来
的原子化的知性知识,并将
导致人们的推论始终无法完
结。
在他1819年出版的全集
第四卷的导言中(可参看《
论斯宾诺莎的学说》第306
页内容),雅可比提出以“
不可拒绝、无法克服的情感
作为一切哲学和宗教第一位
的直接根据。”他思想努力
的目的在于:“实在之物本
源的明见性直接地、相互交
融地存在于对象的知识以及
自身的确定性中,那么就理
解了来自推论的间接知识[
……]可以被理解为依赖于它
的、第二手的确定性。”①
由于雅可比作为反斯宾
诺莎主义者不仅把自己展现
为唯一合法的斯宾诺莎主义
者,而且也把自己展现为正
当的康德信徒,这样一来显
然就把根本不喜欢解释他人
体系的康德卷入争论中来了
。雅可比读出了早期康德与
批判时期康德的矛盾,因此
关于斯宾诺莎的争论在其他
人那里就转变成了“康德与
康德的争论”①。斯宾诺莎
主义不是完全无能的(就门
德尔松断言的泛神论的意义
而言,它并不必然是无神论
),康德主义者通过他们原
则的含混性提供了一个避难
所:《纯粹理性批判》的上
帝对雅可比而言是陌生的客
体;物自体是形而上学独断
论的残余物;在康德谈到刺
激我们内心的物自体时,他
破坏了那个他意欲吸纳所有
知识的循环。因为没有刺激
着的物自体是不能进人对理
性的批判中去的,所以雅可
比坚持对理性批判,但又不
沉迷于此。②因此恩斯特·
卡西尔认为,雅可比的功绩
在于极其敏锐地把握住了“
刺激着的物自体”的问题,
因为对康德学说的每一步深
化都必然接受它的起点。雅
可比要求弥合一切迄今为止
的体系裂开的缝隙,因为我
们“要么完全放弃实存的任
何一种确定性,要么为了确
定性寻找作为经验知识、感
性知识以及知性知识的另一
种源泉。”③然而还是要问“
它(信仰)由之产生的进入
方式(Zugang-sweise)是
否在自身中包含一种特有的
在精神上自我获取、超出其
处于经验实存中的单纯的事
实性(Faktizitat)的方式,
而且首先,它该怎样对待认
识的理论可能性。在此,经
验之物必然通过它与认识的
关系得到把握,而认识迄今
还要求具有主动性。”①
在此雅可比不承担什么
责任,“我们不能苛求谁用
贫乏的自我理解遮蔽这张诗
一般的、清晰的面容;同时
谁无法觉察到在一切真理中
指引自身的精神,谁就不能
理解这种精神。因此,如果
我缺乏那种贫乏的自我理解
——正如人们指责的那样—
—而且我还让读者自行完善
体系,那么显然结果将不容
乐观。”②
当前的研究版本以《弗
里德里希·海因里希·雅可比
全集》第一卷第一部分《关
于斯宾诺莎哲学之争的著作
》(由克劳斯·哈马赫和伊
姆加德·玛利亚·皮斯克出版
,汉堡,1998年)为依据
。文本《论斯宾诺莎的学说
——致门德尔松先生的书信
》(1785年)、第二版扩
展部分(1789年)以及来
自《雅可比全集》第四卷第
三版的序言(1819年)被
修订再版。在此,将放弃刊
印法语原文文献《致海牙的
海姆斯特乌斯先生信件的副
本》,并且按照雅可比的出
版意愿附上译文(参见第
63-82页)。同样,考虑到
著作的厚度,《驳斥门德尔
松的指责》就不予以收录。
两个文本可在全集版第一卷
第一部分找到。异文资料囊
括了第二版与第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论斯宾诺莎的学说(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雅可比
译者 译者:刘伟冬//李红燕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215466
开本 32开
页数 24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22-11-01
首版时间 2022-11-01
印刷时间 202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50
CIP核字 2022150258
中图分类号 B563.1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5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2: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