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刘震云精选集(世纪文学经典)(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刘震云,当代知名作家,八十年代中期曾与池莉、方方等一同作为“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引起全国性反响,中篇小说《一地鸡毛》更因改编为电视剧而受人瞩目。其作品大多围绕权力与人性的关系展开,其代表作如《官场》、《官人》等,“故乡系列”历史小说则颇受圈内人嘉许,本书《刘震云精选集》收录了他的中短篇小说数篇,从中你可以品到这位文人型作家的绝代风采。

内容推荐

《刘震云精选集(世纪文学经典)(精)》旨在囊括刘震云创作的精华作品,展示具有经典意义的中短篇小说作品,打造一份适于典藏的精品书目。她将作为各大图书馆的馆藏经典,高等学校文科学生和文学爱好者的必读书目为世人所瞩目。

目录

刘震云的大手笔

塔铺

土塬鼓点后:理查德克莱德曼

口信

新兵连

头人

单位

一地鸡毛

温故一九四二

非梦与花朵

创作要目

试读章节

这所中学的所在镇叫塔铺。镇名的由来,是因为镇后村西土坛上,竖着一座歪歪扭扭的砖塔。塔有七层,无顶,说是一位神仙云游至此,无意间袖子拂着塔顶拂掉了。站在无顶的塔头上看四方,倒也别有一番情趣。可惜大家都没这心思。学校在塔下边,无院墙,紧靠西边就是玉米地,玉米地西边是条小河。许多男生半夜起来解手,就对着庄稼乱滋。

开学头一天,上语文课。“当当”一阵钟响,教室安静下来。同桌的“耗子”捣捣我的胳膊,指出哪位是他的女朋友悦悦。悦悦坐在第二排,辫子上扎着蝴蝶结,小脸红扑扑的,果然漂亮。“耗子”又让我想法把他和女朋友调到一张桌子上,我点点头。这时老师走上讲台。老师叫马中,四十多岁,胡瓜脸,大家都知道他,出名的小心眼,爱挖苦人。他走上讲台,没有说话,先用两分钟时间仔细打量台下每一位同学。当看到前排坐的是去年没考上的应届生,又留下复习,便点着胡瓜脸,不阴不阳、不冷不热地一笑,道:

“好,好,又来了,又坐在了这里。列位去年没考中,照顾了我今年的饭碗,以后还望列位多多关照。”

接着双手抱拳,向四方举了举。让人哭笑不得。虽然挖苦的是那帮小弟兄,我们全体都跟着倒霉。接着仍不讲课,让我拿出花名册点名。每点一个名,同学答一声“到”,马中点一下头。点完名,马中做了总结:“名字起得都不错。”然后才开讲,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字:“黔之驴。”这时“耗子”逞能,自恃文学功底好,想露一鼻子,大声念道:“今之驴。”下边一阵哄笑。我看到悦悦红了脸,知道他们真在恋爱。这时王全又提意见,说没有课本,没有复习资料。马中发了火:“那你们带没带奶妈?”教室才安静下来,让马中拖着长音讲“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课讲到虎驴相斗,教室后边传来鼾声。马中又不讲了,循声寻人。大家的眼睛都跟着他的目光走,发现是坐在后边的“磨桌”伏在水泥板上睡着了。大家以为马中又要发火,马中却泰然站在“磨桌”跟前,看着他睡。“磨桌”猛然惊醒,像受惊的兔子,瞪着惺忪的红眼睛看着老师,很不好意思。马中弯腰站到他面前,这时竞安慰他:

“睡吧,睡吧,好好睡。毛主席说过,课讲得不好,允许学生睡觉。”接着,一挺身,“当然,故而,你有睡觉的自由,我也有不讲的自由。我承认,我水平低,配不上列位,我不讲,我不讲还不行吗!”

接着返回讲台,把教案课本夹在胳肢窝下,气冲冲走了。

教室炸了窝。有起哄的,有笑的,有埋怨“磨桌”的。“磨桌”扯着脸解释,他有一个毛病,换一个新地方,得三天睡不着觉,昨天一夜没睡着,就困了。“耗子”说:“你穷毛病还不少!”大家又起哄。我站起来维持秩序,没一个人听。  这时我发现,乱哄哄的教室里,惟有一个人没有参加捣乱,趴在水泥板上认真学习。她是个女生,和悦悦同桌,二十一二年纪,剪发头,对襟红夹袄,正和尚人定一般,看着眼前的书,凝神细声诵读课文。我不禁敬佩,满坑蛤蟆叫,就这一个是好学生。

中午吃饭时,“磨桌”情绪很不好,从家中带来的馍袋里,掏出一个窝窝头,还没啃完。到了傍晚,竟在宿舍里,扑到地铺上,“呜呜”哭了起来。我劝他,不听。在旁边伏着身子写什么的“耗子”发了火:“你别他妈在这号丧好不好,我可正写情书呢!”没想到“磨桌”越发收不住,索性大放悲声,号哭起来。我劝劝没结果,只好走出宿舍,信步走向学校西边的玉米地。出了玉米地,来到河边。

河边落日将尽,一小束水流,被晚霞染得血红,一声不响慢慢淌着。远处河滩上,有一农家姑娘在用筢子收草。我想着自己二十六七年纪,还和这帮孩子厮混,实在没有意思。可想想偌大世界,两拳空空,没有别的出路,只好叹息一声,便往回走。只见那收草姑娘已将一大堆干草收起。仔细一打量,不禁吃了一惊,这姑娘竟是课堂上那独自埋头背书的女同学。我便走过去,打一声招呼。见她五短身材,胖胖的,但脸蛋红中透白,倒也十分耐看。我说她今天课堂表现不错,她不语。又问为什么割草,她脸蛋通红,说家中困难,爹多病,下有二弟一妹,只好割草卖钱,维持学费。我叹息一声,说不容易。她看我一眼,说:

“现在好多了呢。以前家里更不容易。记得有一年,我才十五,跟爹到焦作拉煤。那是年关,到了焦作,车胎放了炮,等找人修好车,已是半夜。我们父女在路上拉车,听到附近村里人放炮过年,心里才不是滋味。现在又来上学,总得好好用心,才对得起大人……”

听了她的话,我默默点点头,似乎突然明白了许多道理。

晚上回到宿舍,“磨桌”已不再哭,在悄悄整理着什么东西。“耗子”就着煤油灯头,又在看那本卷毛脏书,嘴里哼着小曲,估计情书已经发出。这时王全急急忙忙进来,说到处找我找不见。我问什么事,他说我爹来了,来给我送馍,没等上我,便赶夜路回去了。接着把他铺上的一个馍袋交给我,我打开馍袋一看,里面竟是几个麦面卷子。这卷子,在家里过年才吃。我不禁心头一热,又想起河边那个女同学,问王全那人是谁,王全说他认识,是郭村的,叫李爱莲,家里特穷,爹是个酒鬼;为来复习,和爹吵了三架。我默默点点头。这时“耗子”搀和进来:

“怎么,班长看上那丫头了?那就赶紧!我这本书是《情书大全》,可以借你看看。干吧,伙计,抓住机会——过这村没这店儿,误了这包子可没这馅儿了……”

我愤怒地将馍袋向他头上砸去:“去你妈的!……”

全宿舍的人都吃了一惊。正在沮丧的“磨桌”也抬起头,瞪圆小眼睛,吃惊地看着我。

P3-6

序言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尽管不无驳杂声音,但总的来说还是有一条主流的血脉。这主流的血脉就是鲁迅开创的忧愤、冷峻、荒谬的传统。当这股血脉流进到世纪末的时候,依然保持着那种蓬勃、强劲的势头,这种势头在当时还很年轻的作家刘震云那里得到了较为明显的体现。

当我们在刘震云的笔下读到了鲁迅式的忧愤、冷峻和荒谬时,无论是兴奋、欣慰还是悲哀,都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大手笔的作家。

写小说要讲感觉。判定一个写作者是真艺术家还是假艺术家,主要的依据就是他所创造的文本中有没有显露出一定的艺术感觉。艺术感觉即是作者对生活的审美体验,一个作家的独特的审美体验,首先会通过独特的意象表现出来。

刘震云的小说,有着十分独特的意象系列和情景氛围。大概没有哪位小说家曾经像刘震云这样赋予厕所如此深刻强大的表现力。《官人》的开篇第一句便是“二楼的厕所坏了”。这篇描写中央机关官场生活的作品,选择这样一个又脏又俗的物象下笔,堪称惊世骇俗。接下来的渲染更见效果:“……屎尿涌了一地。天气太热,一天之后,屎尿就变成了一群蠕动的蛆虫。有人亲眼看见了一个大尾巴蛆,正在往厕所对面的会议室爬。”那一位位尊贵的官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个出场的。整个机关的存在和运作,都浸染于这种蛆虫遍地的氛围之中。作为物象的厕所,当然小于作为物象的机关。但厕所一旦被提炼为意象,就有巨大的涵盖力,它在小说中的存在就大于机关,大干人物,大于小说所展现的局部生活,而成为一种情调,一种象征,成为决定小说的意义与美学特征的关键因素。在《新闻》中,作者故伎重演,以厕所给小说一锤定音。“各报记者经过协商,决定十九点三十分至二十点十五分,在火车站收费厕所前集合。”可该在男厕所前,还是该在女厕所前,一时拿不定主意。大家一边吃着山珍海味,一边热烈地讨论。最后决定选择在“男女之间”。此后整整两章的故事,都是围绕这厕所展开的。所谓男女之间,即为不男不女。所谓不男不女,即为不伦不类。不伦不类者,小丑、败类、卑俗、丑陋之谓也。这帮号称“无冕之王”的记者,在厕所的背景下纷纷登场,开向不伦不类的社会,去干些不男不女、不人不鬼、不三不四的勾当。小说的这种主题,仅在开头的第一句话中,就凸然可触。《新兵连》以很大篇幅渲染军长的威武、庄严、慈善,然后刻意安排“我”与排长半夜上厕所时谈论军长,借助这个特殊的物象和氛围揭露出军长原来是个大流氓。下笔堪称狠毒。

……

怀有这种大想象的人,对于实存世界不可能产生中国古代士大夫式的情趣,也不会满足西方中产阶级式的世俗享乐,当然,也不会对修补破烂式的社会改良抱着幻想,所以刘震云的小说表现得如此冷漠,如此干涩枯燥,如此绝望,直到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步。他根本不屑于将他的大想象移植到他的艺术世界中,而宁愿让它虚虚缈缈地飘扬在无望的远方,以保它的清明与本真。

一个作家在穿透社会、政治、历史之后,在穿透中国生活的文化状态和精神氛围之后,在这世界上他还能看见什么?当然是人。接下来也许还可以问,在穿透了人之后,世界还有什么?但人似乎是个穿不透的东西,刘震云说过:“刀山火海并不可怕……但是我们怕人。”他对人保持着某种恐惧。他暂时不想自觉地去穿透人。他还需要以人作为他的立足点,以完成他对上述那些非人因素的审视与批判。但他又分明对人有点失望。在他的小说中,人是如此飘浮不定的东西,远谈不上自足自为的存在。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无力把握自己。他不但揭示了人文事物(如社会、政治、历史)对人的决定作用,而且大量展示自然事物对人的限制与掠夺。在《故乡相处流传》的那场大迂徙大长征中,河流、暴风、暴雨、暴雪、瘟疫、饥饿、劳累,等等,使得流民的生存困难重重,最后竟死去十分之九。一九四二年和一九六。年的两次大饥荒,更是刘震云小说中的重头戏。人的生存在他笔下永远是这么阴暗、沉重、无望。

在对人的生存的长久的审视中,如果他突然对人产生虚无感,他将怎么办?他的文学将怎么办?他是像王朔那样勇敢地将这虚无一笔捅穿,还是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祈祷拯救之光,或者像安德烈耶夫那样痛苦得发疯?总有一天,刘震云会遇上这样的难题,中国文学会遇上这样的难题,刘震云所批评的中国生活也将遇上这样的难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刘震云精选集(世纪文学经典)(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震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21767905
开本 32开
页数 383
版次 3
装订 精装
字数 330
出版时间 2015-03-01
首版时间 2015-03-01
印刷时间 201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82
CIP核字 2006020287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7
出版地 北京
212
145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4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