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明代文学论丛(第1辑) |
内容 | 内容推荐 《明代文学论丛》(第一辑)是明代文学研究领域青年学者最新研究成果集,辑入论文18篇,覆盖诗歌、散文、戏曲、小说各文类,涉及文本、文体、文论、文献诸层面。既有对典型作家、具体文献的精细解读与考辨,如李东阳、李梦阳、谢榛、徐渭、胡应麟、邢侗、《诗薮》、《艺苑卮言》等;也有对文学流派、文学体裁的重新审视与考察,如台阁体、格调派、竟陵派、小曲演进、小说标目等;又有对创作现象、理论内涵的深刻剖析与阐发,如“古学渐兴与复古诗学”“诗史传统与乐府变运动”“诗之观人”“文体误读”“散曲历史观”“小说虚构论”等;还有对学术史的专门讨论。所涉论题,既是基础的,又是前沿的,每每于传统领域多有创获,颇能代表明代文学研究的新动向和新风气。 作者简介 刘尊举,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副院长,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理事等。主要从事中国文学思想史、中国古代散文史以及明清文学史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南开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明嘉靖至万历前期古文思想研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易代之际文学思想研究”子课题“宋金元易代之际文学思想研究”。 目录 明初君臣唱和与台阁体 非经典文本的程式化写作:以谢榛七律送别诗为例 “诗史”传统与晚明清初的乐府变运动 由诗到词:明清《江南春》唱和与文体误读 真我·破体·摆落姿态:徐渭散文的文体创格 论邢侗古文的多元形态及其文学史意义 明代格调派诗歌情感观再辨析 ——以考察该派对诗歌情感价值、限度的判断为中心 论“古学渐兴”与复古诗学的原初意义 从“诗之观人”说看李梦阳的文学思想 《楞严经》与竟陵派文学思想的指归 日本内阁文库及南京图书馆藏少室山房本《诗薮》考论 王世贞《艺苑卮言》实物印本考覈 明散曲历史观的新旧格局及其曲学思想根源 两种清初小曲总集与明清小曲之演进 诗律与散句 ——从语体与体式探讨中西方小说标目的分界 被虚构的小说虚构论 ——以鲁迅对胡应麟的接受为中心 论胡应麟的小说观念 论钱基博《明代文学》的学术史价值:以观念、体例、方法为中心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明代文学论丛(第1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刘尊举//马昕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280299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6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73 |
出版时间 | 2022-06-01 |
首版时间 | 2022-06-01 |
印刷时间 | 2022-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56 |
CIP核字 | 2022109750 |
中图分类号 | I206.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8 |
宽 | 166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