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总体屏幕/视觉文化与艺术史系列/当代学术棱镜译丛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以电影为主要研究对象,兼而论及电视、电脑等所有“屏幕”的发展,以及在全球视野之下对人类世界的影响。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十个章节。电影,被作者置于崇高的位置,作者认为,没有其他任何一门艺术,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新兴的,能如此完整地履行向人类讲故事并激发他们的感情和引发讨论的职责。作者结合文艺理论、社会学理论等对大量的电影进行梳理,并与当下的发展相结合,对以电影为代表的影像媒体的发展做出展望和剖析,具有深刻启迪。 作者简介 吉尔·利波维茨基,法国哲学家、作家、社会学家。1944年生于巴黎,毕业于巴黎索邦大学。现在格勒诺布尔担任哲学教授,法国教育部计划委员会成员,主要研究20世纪后期至今的现代社会。他以“个人主义”为脉络,探讨了现代性、全球化、消费主义、现代文化、市场、女权主义、时尚和媒体等问题。主要著作有《空虚时代》《轻文明》《责任的落寞》《永恒的奢侈》《第三种女性》等。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超电影的逻辑 第一章 走向超电影 第二章 过度—影像 第三章 多路—影像 第四章 距离—影像 第二部分 新神话 第五章 纪录片,或者说卢米埃尔兄弟的复仇 第六章 纪念:从历史片到纪念电影 第七章 政治电影 第三部分 世界上所有的屏幕 第八章 从大银幕到小荧幕 第九章 广告屏幕 第十章 世界—屏幕 结语 看待世界的电影视角 索引 附录 中法术语对照表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总体屏幕/视觉文化与艺术史系列/当代学术棱镜译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法)吉尔·利波维茨基//让·塞鲁瓦 |
译者 | 译者:李宁玥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524158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20 |
出版时间 | 2022-08-01 |
首版时间 | 2022-08-01 |
印刷时间 | 2022-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58 |
CIP核字 | 2020265612 |
中图分类号 | J905-53 |
丛书名 | 视觉文化与艺术史系列 |
印张 | 22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30 |
宽 | 150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