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代评书艺术大师单田芳呕心沥血之作,迄今唯一公开自传作品。

四十万言,字字是金,道尽家国兴衰,个人荣辱。

风雨苍黄七十年,长城内外八千里。

历大难而弥坚,壮心永不已。

读中华民族沧桑大历史,听单田芳情深意切“言归正传”!

田单芳先生的这本《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是一部当代艺术大师用血和泪、热情和理性,将亲身参与的历史忠实记录的平民化读本,更是一部中国人不可不读的励志经典。

内容推荐

伪“满洲国”的童年、内战期间举家逃亡、起于草根的评书世家的辛酸和鼎盛、赴京探视被收监的父亲、家庭经历大裂变、“文革”期间受批斗、落实政策、一波三折复出艺坛、赴京艰苦创业等内容首次得到全面披露和忠实再现。单田芳的个人求索历程经历大灾大难,他的成功绝非偶然,一个普通中国家庭所经历的颠沛流离,草根群体在追求生存、发展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磨炼、代价以及所收获的财富和心得,在这《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荡气回肠、情真意切,更有家国变局、时代蜕变。《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是一部当代艺术大师用血和泪、热情和理性,将亲身参与的历史忠实记录的平民化读本,更是一部中国人不可不读的励志经典。

目录

前言

在伪“满洲国”的童年

少年经历大变局

逃亡之路

骨肉再团聚

我家的鼎盛时期

厄运前兆

大难临头

赴京探监

真相大白

家庭裂变

学艺

第一次登台

因言获罪

在工人剧场挨斗

出国龙潭又入虎穴

灾难在继续

在乡下

铤而走险

血光之灾

风波不断

落实政策

两世为人

收获的季节

长春,我又回来了

新的起点

试读章节

我真正记事是从五岁开始。虽然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画面清晰如在咫尺。

我五岁那年的端午节是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度过的,我还清楚地记得,我和我的父母还有刚出生的大妹妹住在东屋,我祖母和我两个师姐住在西屋,每天早上我一睁眼就是光着屁股抱着衣服跑到我奶奶屋里,在我奶奶被窝里再待一会儿,由我奶奶给我穿好衣裤,我像疯了一样跑到外面找朋友去玩儿。

端午节那天吃粽子,我早上起来光着屁股抱着衣服又跑到奶奶屋里,叫他们给我剥粽子吃。想起来我小时候真没出息,吃粽子如吃蜜,三口两口就把一个带枣的吃进去了,结果被枣核卡到了嗓子眼儿,我惨叫一声一蹦老高又哭又喊,奶奶和两个师姐全吓坏了,又捶背又叫我张嘴好把枣核掏出去,结果我是越哭越凶,这下惊动了在东屋熟睡的父母,父亲急忙跑到西屋问怎么回事,我奶奶说:“他被枣核卡到嗓子眼儿上了!”

父亲听罢大吃一惊,急忙穿好衣服背着我冒雨赶到医院。在我的印象中这所医院好像是家私人诊所,不大,后来才知道是日本人开的。我被按到一把椅子上,有一个穿白大褂、戴白口罩的医生问我父亲:“他怎么了?”我父亲说:“枣核卡到他嗓子眼儿上了。”这个医生的话我一句也听不懂,都是通过旁边一个懂日语的护士给做翻译,我这才知道原来他是个日本大夫。大夫听罢拿起一个又亮又长的压舌板叫我张开嘴,他要检查一下,我当时除了恐惧就是恐惧,把嘴闭得紧紧的就是不张嘴,那个医生说了几句我也没听懂是什么。我父亲就喊:“快张开嘴,叫大夫看一看。”但无论他们怎么说我就是不张嘴,后来医生急了抡起巴掌就给我一嘴巴,我父亲一看就急了,和日本大夫大叫起来,意思是说哪有大夫打患者的!那个日本大夫瞪了我父亲一眼,一甩袖子就走了。我父亲一看病没有看成反倒惹了一肚子气,于是把一腔怒火全都倾泻到我身上,他一把把我拎起来夹在腋下,冒着雨回到家里把我使劲往炕上一扔,然后坐下呼呼喘粗气。

那时我母亲正坐月子,我大妹妹出生还没到一个月,当她问明情况之后,不顾一切地把头上的白毛巾扯掉拉起我来往外就走,谁劝也不听,不知道是谁为我们雇了辆马车,母亲拉着我坐在车上,她把手伸到我屁股下面狠狠掐住我的臀部,吓唬我说:“你要不听话我就掐死你。”

老话儿说慈母严父可我却相反,从小就怕我母亲不怕我父亲,马车到了最大的满铁医院,放眼一看,看病的人真多,来来往往,像火车站的票房子。母亲为我挂了号在一旁等着,你说怪不?我不敢哭了也不敢叫了,形同哑人。好不容易排上号了,也是一个穿白大褂的大夫坐在我面前问明病情后,操起压舌板叫我把嘴张开,这次我顺从极了,乖乖把嘴张开,大夫用一块药布把我的舌头尖儿包住,往外一拽,进行了仔细检查,当时我恐惧极了,不知道是生是死,好在不到一分钟检查就结束了,大夫对我母亲说:“枣核早就咽到肚子里去了,嗓子眼儿只是被枣核尖儿划伤了一条,没有什么关系。”我母亲听罢这才放了心。大夫说着拿起一个喷壶往我嗓子眼儿喷了点药雾,又说:“过两天就好了。”他还拍拍我的头顶说:“这孩子太血厉了。”我母亲带着我坐着马车回到家里,按常理我是要享受一顿胖揍的,可能因为是受伤的缘故才免去了这顿胖揍。

本来五月节是喜庆的日子,结果被我闹得不欢而散。

夏天到了,齐齐哈尔虽然是北方城市,但夏天的温度一点也不比南方的城市差,只是早晚凉快而已,父母怕我在家淘气。说书的时候也把我带到身边,在我妈说书的身后放一个小凳子让我坐下,一边给我母亲扇扇子一边听书,其目的就是看着我怕我惹祸淘气。我母亲一场书要说两个多小时,扇扇子的确不是轻巧活儿,累得我手背发酸,至于听书嘛我啥也听不进去,我听不懂也不感兴趣。突然有一天我母亲说书的内容吸引了我,她说的是《呼家将》。主人公呼延庆十二岁火烧肉丘坟大闹汴梁城的故事,官兵捉拿呼延庆,呼延庆走投无路误入开封府遇上了铁面无私的包文正,包大人问明呼延庆的身世,知道他是忠良之后把他藏到开封府这才躲过这场灾难,后来包大人又设法把呼延庆送出汴梁,呼延庆问包大人你为什么要救我?包大人跟他开了句玩笑说:“因为你长得黑我长得也黑这叫老黑救小黑。”我母亲说到这儿观众一片大笑,我也笑了。这段书对我的印象太深了,至今不忘。

在我家住处的街口有一户老张家是我母亲的粉丝,他们一家三口天天去茶社听书,还陪着我父母一同回家,每逢到了老张家的家门口,张家夫妇必让我家人到他家坐一会儿,浓茶一壶,聊聊听书的心得,大家欢声笑语好不热闹。那天我们回来时又到他家家门口,张老伯把门打开,邀请我们进屋坐会儿,因为天气炎热,晚上也不凉爽,张大伯特把电扇打开,放在地中央给大家解暑。我长到五岁还没见过电扇,我一看,这个怪物真有意思,左右摆动呼呼刮风,非常好奇。张大伯问我:“全子(我的乳名),你今天听书没有?”我说:“听了。”他又问我:“有意思没有?”我说:“有意思。”他说:“你说~段我听听。”我想了想说:“因为你长得黑我长得也黑,这是老黑救小黑啊!”把我母亲方才说过的书又重复了一遍,逗得全屋的人都笑了。后来我成了真正的说书人,有许多新闻单位报道了我的身世,有的说我四五岁就会说评书了,其实不然,我就会那么一小段,根本就不会说书,今后如有人再报道这段的时候,我希望他们能够删掉,因为报道不实。

俗话说乐极生悲,在大家表扬我的时候我也有点儿忘乎所以,他们表扬我什么我没记住,我的两只眼睛一直盯着电扇出神,我心里一直在琢磨这东西怎么就能自己转动呢?这凉风是从哪冒出来的呢?想着想着我就像中了邪一样,冲着电扇就是一脚,哐当一声电扇就倒了,也不转了。在我父母看来儿子如此不懂事简直是奇耻大辱,败坏了门风,丢人现眼,父亲二话不说把我夹起来一溜风回到家里,一只手把我按到炕上,一只手抡起笤帚疙瘩就打,打得我是鬼哭狼嚎。这时救驾的人全都到了,张大伯一边推门一边喊:“别打了别打了,孩子太小别把他打坏了!”我哭叫着还能听到张大伯数数的声音,一下两下三下当数到九下时他们终于破门而人把我从笤帚疙瘩下解救下来。一晃七十年过去了,这件事依然记忆犹新,在旧社会大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个打,很少有人用说服方式教育孩子,他们都沿袭古人的习惯,叫棍头出孝子,恩养无义儿。该!真该打!

在我七岁(虚岁)的夏天,我们一家人从遥远的齐齐哈尔搬到了吉林省的吉林市,有人会问你们为什么老要搬家啊?原因是说书唱戏打把势卖艺这些行当都是江湖人,所谓江湖就是居无定所四处为家。过去有句话,流落江湖上便是薄命人,因为说书不可能固定在一个城市或者一个茶社,一是会的书不那么多,有的一辈子就会说一部书;有的会说两到三部书,在一个地方说完了你还说什么?所以必须流动到其他的地方去说书,重打鼓另开张;还有一点,无论是说书还是唱戏都讲究留个响腕儿,也就是说将来还有回来的可能,听众还惦记你,你还有饭吃,如果走了水穴(没有观众)将来就不可能再回来了;还有一点,在演员说头一部书的时候竭尽所能把压箱底的功夫都抖搂出来了,时间长了难免重复,就不那么吸引人了,自己接不住自己难免得水,所以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是流动的主要原因。

吉林市开茶馆的姓什么我记不清了,我就知道他是从吉林市特地来到齐齐哈尔,把我母亲接到吉林市的。吉林是个美丽的地方,有北山、龙潭山、松花江等名胜区,有大丰满小丰满水力发电站,有河南街商业区,比齐齐哈尔强多了。茶社建在北山脚下,是个避暑纳凉的好去处,特别适合夏季演出,喝上一壶浓茶,有阵阵的山风吹着凉,再听上几段脍炙人口的古书,的确是一种享受。

我家的临时住处我记不清了,离茶社多远我也记不清了,有时父母带着我到茶社去,有时就把我交给我两个师姐看管,我大师姐月梅当时只有十六岁,我二师姐小梅跟她同岁,也是孩子,孩子嘛童心未泯自然好玩好乐,父母演出去了,就变成我们三个的自由世界。P1-4

序言

我生于1934年农历11月11日,属狗的,后来在实行身份证的时候可能由于工作人员的马虎,竟变成了1935年11月11日,属猪的。为此我曾经找过他们,说他们写错了,工作人员却回答说:“我们换算过你就是属猪的,11月11日生,错不了。”我一想少了一岁就是年轻了一岁有何不可呢?这也算捡了个便宜吧!所以身份证的出生年月日一直沿用至今。

其实我早就想写一本自传把我的所见所闻所经所历如实地记录下来,可是我又有一种自卑感,充其量我是一个平民百姓、草根艺人,有什么值得写的呢?自传是属于英雄豪杰的,我既无丰功伟绩,又没有叱咤风云的事迹,既不惊天地也不泣鬼神,左思右想又放弃了写自传的念头。

1978年我被落实政策之后重新回到曲艺团工作,京剧团的团长陈强(电视剧《红楼梦》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的父亲)和一个姓万的编剧找到我说要把我的评书《三侠五义》改编成京剧连续剧,我欣然同意了。此后他们每天都到我家来,由我给他们讲述三侠五义的故事,他们边听边记。除了工作之外我们无话不谈,我向他们讲了许多我个人的经历,那个姓万的编剧非常感兴趣。

他对我说:“你应该写本自传。”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你的自传比《三侠五义》还精彩。”我说:“我没有时间写。”他说:“我可以给你帮忙。”

1983年在公房分配时我跟万先生变成了邻居,这下机会来了。在业余时间万先生成了我家的常客,我口述他笔录,忙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因为有一点儿误会我和我老伴儿把万先生得罪了。当时鞍山曲艺团有两家安了电话,我就是其中一个。那时私人安电话的极少极少,所以万先生经常到我家来打电话。说起万先生也是知情达理之人,但做事也欠考究,有时半夜敲门来打电话,有时午睡时来打电话,长此以往我老伴儿就不高兴了。有一次万先生又来打电话被我老伴儿拒之门外,为这件事我和我老伴儿还大吵了一顿,我说:“你这不是平白无故得罪人吗?”我老伴儿说:“安这么一个破玩意儿有什么用!天天搅得人心神不宁!”我想找万先生解释一下,可是万先生真的生气了,见着我的面连理也不理搭也不搭,我刚要说话他把脸一歪转身走了。当时我也很生气,我心想此人度量太窄小了,此后他见着我也不言语,我见着他也不言语,形同陌路互不理睬,写自传的事自然就泡汤了。  ‘

时光到了1996年,我在北京红庙创办了单田芳艺术公司,我的邻居是个作家叫奚清汶,哈尔滨人,我们俩既是邻居又是好朋友。男人和女人一样,处近了就无话不谈,我又自觉不自觉地谈了我的身世和经历,奚清汶听后大吃一惊如获至宝,他说:“这么好的东西你为什么不写自传,现在赵忠祥倪萍都在写自传,刘晓庆也写自传,我都看过,绝对没有你的经历这么精彩。”我说:“我天天给中央电视台录像给北京电台录音,哪有时间写啊!”他说:“没关系,我来帮你写。”我说:“我打算有了时间静下心来自己写,因为我的自传只有我最清楚。旁人写虽然好,无异于隔靴搔痒。”奚清汶说:“兄弟你放心吧,我肯定能写好。”就这样我俩达成了协议,有时间我就口述,他就用录音机录下来。到了1997年自传初步完成,题目是《单田芳说单田芳》(磨难篇),他给我读了一遍,我觉得不太满意又让他重新做了修改,修改稿我还是不太满意,虽然书是印出来了但没有发行,只留作馈赠朋友的礼物。我自己暗下决心,等几年之后还是由我自己写吧,还是那句话,只有我自己最了解我自己,写出的东西才最真实。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一转眼十三年过去了,我已经七十有六,再不写恐个白就没这个机会了,虽然我现在依然很忙,我还是在百忙之中抽出部分时间写了这本真正的《单田芳说单田芳》。

在没有写作之前我考虑了回忆了不下百余次,究竟从哪里下笔才合适呢?说书人讲究有始有终,水有源树有根,还是从头说起吧!

书评(媒体评论)

单田芳先生先后录制、播出了百余部评书,广受好评。“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不仅在国内,而且在海外华人中也有深远影响。“单田芳评书”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 姜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单田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48776
开本 16开
页数 3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8
丛书名
印张 2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69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8: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