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是由一个个文学英雄共同创造出来的。作者的这本小书就是以一个个诗歌英雄为主体,来研究20世纪中国新诗的主流状貌及其流向;以个人来呈现主流,而非以主流来附带个人。它与现今不少有识之士强调文本细读异曲同工。在撰写诗歌史时,我们应该着力于“诗人细读”,只有这样方能回到诗的历史现场及其主体,重现诗歌发展历史的原貌和脉络,揭示其真相。
图书 | 20世纪中国新诗主流/百年文学论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文学史是由一个个文学英雄共同创造出来的。作者的这本小书就是以一个个诗歌英雄为主体,来研究20世纪中国新诗的主流状貌及其流向;以个人来呈现主流,而非以主流来附带个人。它与现今不少有识之士强调文本细读异曲同工。在撰写诗歌史时,我们应该着力于“诗人细读”,只有这样方能回到诗的历史现场及其主体,重现诗歌发展历史的原貌和脉络,揭示其真相。 目录 导言 写以研究诗歌英雄为主体的主流史 第一章 胡适:春天的火焰 第二章 郭沫若:凤凰涅槃 第三章 李金发:焚烧的春天 第四章 汪静之:纸上谈爱、满纸悲辛 第五章 朱湘:早逝之命与诗歌之塔 第六章 徐志摩:诗化生活的分行抒写 第七章 戴望舒:现代焦虑的诗性表达 第八章 臧克家:“我是大地的孩子,泥土的人” 第九章 马凡陀:“火一般讽刺的诗神” 第十章 艾青:为理想而痛苦 第十一章 穆旦:毕生创制“新的抒情” 第十二章 食指:被理性与非理性纠缠着 第十三章 北岛:从废墟到去国 第十四章 梁小斌:笨拙地构思着 第十五章 李瑛:“我的第二个祖国” 第十六章 李魁贤:台湾的里尔克 附录一 对经典阅读要有主体意识——郑愁予《错误》的可写性 附录二 在尘世寻找天堂——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解读 结语 现代性一种:新诗重在精神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20世纪中国新诗主流/百年文学论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杨四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安徽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364312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2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0 |
出版时间 | 2004-12-01 |
首版时间 | 2004-12-01 |
印刷时间 | 2006-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9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25 |
丛书名 | |
印张 | 10.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安徽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