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苗族/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石莉芸、李云兵著丹珠昂奔主编的《苗族/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所揭示的苗族的历史,承载着这个民族的文化,也承载着这个民族的发展和未来。中华大地孕育的55个少数民族多彩斑斓的民族文化,同汉族文化一道从远古走到今天,汇入了中华文化壮阔的历史长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保护、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不仅是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使命。本书使广大读者徜徉于少数民族多彩风情的同时,更加深刻地了解和认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内涵,感受中华民族悠悠历史的深远与厚重。

内容推荐

石莉芸、李云兵著丹珠昂奔主编的《苗族/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是由国家民委文宣司和辽宁民族出版社共同策划的的一套面向广大读者的大型民族知识普及读物。本书意在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展现苗族历史文化,宣传党的民族政策。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苗族: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族源与族称

 迁徙与斗争

 经济社会

 人口与分布

 语言文字

 民族区域自治

第二章 苗族的物质生活:衣食住行,异彩纷呈

 服饰:五溪衣裳共云天

 饮食:食五谷,品六味

 建筑:诛茅构宇,伐木筑楼

第三章 苗族的社会生活:婚丧嫁娶,人生礼仪

 婚姻家庭:踏歌坐月定终身,尊老爱幼偕白头

 丧葬:告慰亡灵,安抚生者

第四章 苗族的精神生活:劳逸结合,寓动于乐

 节日: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

 传统体育:节日里的运动

第五章 苗族的宗教与祭祀:万物有灵,祖先为尊

 宗教信仰:鬼神与上帝同在

 祭祀活动:祈福与追思

第六章 苗族的文学艺术:承载历史,传承文明

 民间文学:千古绝唱,喻情晓理

 作家文学:古典与现代,乡土与城市

 民间音乐舞蹈:笙鼓声清远,飞歌调悠长

 民间造型艺术:缕云裁月,巧夺天工

 民间医药:三千苗药,八百单方

 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大潮冲击与民族文化保护

第七章 苗族的历史人物:江山代有才人出

 古代人物:为名分而呼,为生存而战

 近现代人物:民族兴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参考文献

图片提供者

后记

试读章节

使用苗语川黔滇方言的苗族分布相当广泛,包括黔中、黔北、黔西北、黔西、黔东南、黔中南、黔南、黔西南、川南、川西南、滇东北、滇东、滇东南、滇北、滇中、滇西北、滇西、滇西南,这些地区的苗族尽管支系纷繁复杂,又有地方音变,但总体上的自称都可以统一标记为Hmong“苗族”。

此外,一些地方的苗族,如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营乡的苗族自称“坝那”,海南的苗族自称Kim mun“金门”,黔东南、湘西南、桂西北的部分苗族自称Miu niang“缪孃”。

尽管学界对苗族的起源有不同的看法,但根据汉文献和苗族民间口碑资料,多数苗族史研究者认为,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联盟是可考的苗族最早的文化源头。九黎部落联盟最早生活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在其西进过程中,与东扩的黄帝部落联盟、北进的炎帝部落联盟发生战争,史称“涿鹿之战”。经涿鹿之战失败后,九黎首领蚩尤为黄帝擒杀,尸首异地,九黎联盟中的部分部落向南迁移。千余年后,他们在长江、淮河流域兴起,又组成了三苗部落联盟,即史之所谓“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衡山在其北”,并相继与黄河中下游流域的尧、舜、禹部落展开了漫长的抗争,最后为夏禹分崩瓦解,史谓“分北三苗”“窜三苗于三危”。商周时期,苗族先民被黄河流域的华夏民族称为“蛮”“南蛮”。春秋战国时期,受中原民族大融合和频繁战争的蹂躏,尤其是受秦楚之战的影响,“蛮”的后裔再次向南迁徙,被称为“荆蛮”。

自秦汉至南北朝时期,苗族的分布更广。东至淮河流域,西到巴蜀、夜郎、胖舸,纵横数千里,而以今之湘、鄂、川(渝)、黔四省边区最多,是当时苗族分布的中心。其中,又以秦汉的黔中、武陵两郡较多,称“武陵蛮”。在武陵郡中,又以五溪流域的苗族最多,是当时所谓“五溪蛮”的主体民族。

唐宋时期,苗族的分布有较大的变化,一方面是汉水中下游以东至淮河流域的多数苗族已逐步被融合而消失;另一方面是移入贵州的苗族进一步增多,逐步成为苗族分布的中心,同时开始进入云南,称“南蛮”或“苗蛮”。这一时期,“苗”的称呼在樊绰的《蛮书》、朱辅的《溪蛮丛笑》及《宋史》等书中已开始出现。贵州已逐步形成全国苗族分布的中心。

苗族从古至近代,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迁徙,形成了今天苗族的分布格局。第一次发生在洪荒时代,《史记.五帝本纪》载: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经尧、舜、禹三代的不断“征战”“窜三苗于二危”,包括苗族先民在内的“三苗”集团被分化瓦解。第二次发生在西周至战同时期,西周对“荆蛮”的多次用兵和楚国势力的扩展,苗族先民大部被迫离开江湖平原,迁入五溪、武陵地区。第三次发生在秦汉至唐宋时期。这时期苗族的主要流向,是从五溪、武陵地区向西、向南迁徙。向西进入川南和贵州大部分地区,有的经川南和黔西北开始迁入云南;向南迁入湘西南、桂西北,有的又由桂西北进入黔南、黔东南。第四次大规模迁徙发生在元明清时期。这时期苗族继续从五溪、武陵地区迁入贵州、广西,并从贵州、广西及川南经过不同线路进入云南,由云南陆续出境,迁徙至东南半岛的北部山区。这些大规模迁徙主要是各封建王朝发生的战争和推行的民族镇压政策所致,亦有因天灾原因逃荒的小规模迁徙。

P16-17

序言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几千年来,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一道,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共同开发着这块土地,建设、发展、捍卫着这个古老而伟大的国家。各民族都是兄弟,相互离不开,都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习近乎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因此,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增进了解、紧密关系,深化友谊、建立牢不可破的感情基础,是中国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多发期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本要求。

为了进一步宣传我国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增强对少数民族的认识,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方针,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了解与沟通,让读者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加深对我党民族政策的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宣传司和辽宁民族出版社共同策划了《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从书》。

依据上述原则,《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的编写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鲜活生动的语言、特色浓郁的图片以及丰富的民族常识链接,向读者展示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渊源、民族变迁、社会生活、文化艺术、风俗习惯、历史人物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伟大实践。第二,作者多为本民族专家学者和与民族研究工作相关的专家学者,对自己撰述的对象既有深厚知识积累,也有真挚情感。第三,内容彰显了历史与现实、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与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多彩画卷和轨迹,引导读者走近少数民族,聆听他们的古老传说,感受他们的发展变化,加深彼此的沟通和了解。这套《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是面向民族干部和各级干部通览我国少数民族概况的普及读本,也是图书馆必备藏书。

《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所揭示的每一个民族的历史,都承载着这个民族的文化,也承载着这个民族的发展和未来。中华大地孕育的55个少数民族多彩斑斓的民族文化,同汉族文化一道从远古走到今天,汇入了中华文化壮阔的历史长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保护、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不仅是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使命。期待通过《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使广大读者徜徉于少数民族多彩风情的同时,更加深刻地了解和认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内涵,感受中华民族悠悠历史的深远与厚重。

后记

苗族人口虽然不到千万,但是居住于中国南方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重庆、海南等省、 自治区、直辖市,由于历史的原因,苗族支系、语言、服饰、习俗、信仰等纷繁复杂,异彩纷呈;由于居住的环境不同,经济、社会、文化、教育、交通等参差不齐,差异较大;由于苗族无文字,苗族悠久的文化积淀只能从浩如烟海的汉文文献中探求、找寻。尽管我们用了很长的时间全心全力来完成这本书稿,但是,仍深感我们所写的也只是苗族文化的一小部分,苗族文化底蕴深厚,但我们的能力极其有限。

这本书由石莉芸、李云兵共同完成,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最后由李云兵统稿。书中所用的照片,有一些是我们拍摄的,有一些是朋友们拍摄的,在此,我们要真诚感谢拍摄相关苗族照片的朋友,感谢他们为宣传苗族文化所做的贡献。书中的图片都标记了拍摄者或提供者或出处,尽管我们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仍有一些图片不能确定拍摄者,只好暂时标记为“佚名”,当然有的照片也很有可能我们标记有误,果真如此的话,还请朋友们指出并谅解,邮箱:ybi@Cass.org.cn,liyb@sina.com。

书稿完成交由本书责任编辑李璜初编、初排后,因篇幅较大,字数超过出版社字数要求,我们对书稿进行了重新修改,删节了大量内容,形成现在的样子。

这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我们要感谢辽宁民族出版社的领导,感谢他们给我们机会编写这本书。要特别感谢李璜,她亲自约稿并督促我们完成书稿的编写,感谢她对这本书的精心编排,使图文搭配精当,使书稿大增亮色。再次感谢他们为弘扬民族文化所付出的心力。

我们认为这本书是具有一定的学术性、普及性和可阅读性的,尽管我们做了努力,但是我们的能力、水平有限,不足和错漏之处,皆由我们负责,并请广大苗族同胞和读者批评指正。

石莉芸李云兵

2014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苗族/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石莉芸//李云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民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709489
开本 16开
页数 2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4-12-01
首版时间 2014-12-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94
CIP核字 2014310615
中图分类号 K281.6-49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4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8:2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