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成音系学基础理论
内容
内容推荐
《生成音系学基础理论》在准确、深入理解生成音系学原始文献内容和乔姆斯基思想的基础上,客观、准确阐述生成音系学的语言理论背景、音系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并给与中肯的评价。书稿主要介绍并讨论不同发展阶段以及不同领域的假设和研究方法,清楚透彻阐明音系学假设产生的理论背景和不同理论及方法之间的继承和扬弃,阐明争议焦点及其理论价值。本书强调说明新的理论假设在发现新的语言事实过程中发挥的引领作用,重点介绍讨论经典生成音系学的音系本体论以及关于音系语法核心内容的三个重要的不同假设:以音系规则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线性理论,以音系表达形式为主要研究内容的非线性理论和以制约为音系语法的优选论。
目录
目录第一章音系学发展概要11.1音位概念的产生31.2结构主义音位学51.3美国结构主义音位学71.4布拉格学派音系学131.4.1N. Trubetzkoy131.4.2R. Jakobson201.5伦敦学派音系学261.6哥本哈根学派的语符学音系观301.7传统音位学:  小结381.8生成音系学39第二章经典生成音系学基本理论412.1基础性假设432.1.1对音系和语音关系的认识442.1.2音系语法的先天性和音系获得462.2生成音系学的产生过程482.2.1《句法结构》的基本思想482.2.2从《句法结构》到《英语语音模式》522.2.3以《英语语音模式》为代表的经典生成音系学582.3经典生成音系学的音系本体论602.3.1音系语法的属性612.3.2语法系统中的音系642.3.3两个表达层次:  音系表达和语音表达652.3.4音系规则的形式与应用方式742.4理论目标、认识论和方法论772.4.1理论目标772.4.2认识论802.4.3方法论822.4.3.1形式化822.4.3.2元语言832.4.3.3演绎与证据842.4.3.4理论逼近872.4.3.5简单原则90第三章关于SPE理论与方法的讨论933.1音系符号运算与音系符号的语音内容953.1.1两类符号953.1.2对纯符号运算的批评1003.1.3关于SPE的标记规约1023.2音系的抽象程度1073.2.1理论背景:  两种对立的观点1083.2.2SPE的原则与实践1083.2.3批评与反批评1123.2.4制约:  对音系表达的1173.2.5对表层音段配列诱发的音系规则1203.2.6自然生成音系学1233.2.6.1自然生成音系学的基本原理1253.2.6.2分析实例1313.2.6.3对自然生成音系学的批评1343.2.7抽象分析的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1383.3音系规则应用的方式与顺序1433.3.1严格线性顺序假说1443.3.2部分有序假说1463.3.3局部顺序假说1493.3.4馈给与反馈给、阻断与反阻断顺序1523.3.5内在顺序和外在顺序1593.3.6音系过程的可透性和晦暗性1643.3.7规则应用的循环性1703.3.8循环性规则的普遍意义和括号设定悖论175第四章区别性特征系统、音段结构、声调结构与不充分赋值理论1794.1区别性特征系统1814.1.1构建区别性特征系统:  目标与原则1814.1.2区别性特征及其类属1894.1.3关于音段结构的假设1944.1.3.1SPE音段结构假设的主要问题1974.1.3.2非线性表达理论背景下的特征几何假设2004.1.3.3类属特征的证据2024.1.3.4特征之间的依存关系2054.1.3.5特征几何对羡余和过度生成的约束2084.1.4音段结构模型2164.1.4.1发音器理论2164.1.4.2统一的特征理论2224.2声调结构2304.2.1声调特征系统2314.2.2声调的自主性2344.2.3声调结构模型2364.2.4声调和音段的相互作用2424.3不充分赋值理论2464.3.1不充分赋值假设的论证2494.3.2激进不充分赋值理论2524.3.3对比性不充分赋值理论2574.3.4不充分赋值理论与特征值261第五章自主音段音系学2695.1自主音段音系理论产生的背景2715.2超音段成分的性质2735.2.1声调的独立性和自主性2745.2.2元音鼻化过程2775.3自主音段音系学基本原理2785.3.1自主音段音系学要点2795.3.1.1音系表达的结构2815.3.1.2联接和联接线2815.3.2声调现象的自主音段分析2835.3.3联接规约2875.3.3.1方向性2905.3.3.2自动性和强制性2965.3.3.3参数:  语言特有规则,还是参数化规则?3035.3.4载调单位与声调特征3065.3.4.1载调单位3065.3.4.2声调的成分与结构3115.4元音和谐的自主音段分析3145.4.1元音和谐自主音段分析的基本方法3155.4.2元音和谐过程的晦暗性中性元音3185.4.3元音和谐过程的可透性中性元音322第六章节律音系学3296.1重音的性质和证据3326.2SPE对重音的处理方法3376.3节律理论的提出3456.4节律的表达3576.4.1去除重音特征3586.4.2节律树3616.4.3节律栅3716.5音步的音系学证据3846.6加括节律栅理论390第七章音节与主干音层3997.1音节作为音系结构单位的证据4017.2音段响度和音节4087.3音节化4167.3.1音节的音系表达层次4177.3.2音节化:  推导论4207.3.3音节化:  模架论4317.4音节结构的假设与模型4367.4.1“首音+韵部”模式4367.4.2莫拉模式4437.4.3首音韵部模式与莫拉模式的比较4457.4.3.1音节是韵律层级系统的层级之一4467.4.3.2莫拉模式能够解释为什么音节首音无重量4477.4.3.3莫拉模式能够解释音节尾音与音节重量的关系4477.4.3.4莫拉模式能够表达(轻的)长元音和长辅音4487.4.3.5莫拉模式能够表达超重音节4507.4.3.6莫拉模式能够解释补偿性音段变长现象4517.4.4其他音节模式4527.4.5音节结构:  小结4547.5主干音层4557.5.1主干音层的理据4567.5.2主干音层的语素功能4617.5.3主干音层里的空位4657.5.4主干音层的本质:  C/V位还是X位?4667.5.5韵律模架假设4697.5.6莫拉作为主干音层的成分4717.5.7莫拉分析不一致性问题4747.5.8主干音层:  小结475第八章句法音系接口理论4778.1SPE假设中的句法音系接口4798.2直接参照论4848.3间接参照论—韵律音系学4898.3.1韵律音系学的产生4898.3.2韵律范畴4918.3.2.1韵律范畴及其性质4918.3.2.2韵律范畴的动因4938.3.2.3韵律范畴的证据4978.3.3句法音系映射的算法5008.3.3.1基于句法关系的算法5008.3.3.2基于成分终端的算法5018.3.3.3基于树形结构的算法5038.4句法音系接口研究的进展5048.4.1优选论的句法音系接口研究5058.4.1.1从原则参数化到制约5058.4.1.2严格层级假设的弱化5158.4.2最简方案与句法音系接口5298.4.2.1句法和音系本体的新认识5298.4.2.2特征核查与韵律域5318.4.2.3基于语段的句法音系接口研究536第九章词库音系学5519.1词库的结构5539.1.1SPE的词库假设5539.1.2词库论和词库的功能5559.1.3词库音系学的产生过程5599.1.3.1语素的音系功能和构词过程的晦暗性5599.1.3.2层面排序假设5639.1.3.3对构词过程敏感和不敏感的音系规则5659.1.3.4推导性环境音系规则5689.1.3.5严格循环条件5719.2词库音系学的基本假设5729.2.1Kiparsky的词库音系假设5729.2.2Kiparsky假设的理论意义5819.2.2.1语法系统的结构5829.2.2.2形态过程的晦暗性和阻断现象5829.2.2.3语素、形态和句法因素诱发的音系过程5839.2.2.4层面与音系规则的顺序、循环性和推导性环境5839.3词库音系理论的主要课题5859.3.1层面与音系规则的应用顺序5859.3.2形态规则和词库音系规则的应用顺序5869.3.3词库音系规则和后词库音系规则的区分5909.3.3.1循环性和非循环性5909.3.3.2结构维持5969.3.3.3界线符号的性质5999.3.4括号消除6019.3.5后词库音系规则6049.3.6层面的界定6079.3.7括号设定悖论6119.4Mohanan的词库音系假设6189.4.1在词库里应用的音系规则和在后词库里应用的规则6199.4.2回流6229.4.3语法模块性问题6259.5后词库模块与语音和句法的关系6269.5.1后词库部分和语音部分6279.5.2句法对后词库音系规则的作用6289.6词库音系学中的语音演变6359.7词库音系理论的后期进展6399.7.1韵律词库音系学6399.7.2词库音系学与不充分赋值理论6459.8汉语的词库音系学意义6479.9词库结构与词库音系:  小结659第十章优选论66310.1优选论产生的理论背景66510.1.1关于音系语法地位认识的转变66610.1.2普遍语法概念理论意义的弱化67410.1.3类型学事实与音系语法67610.1.4音系语法的“双重性”68010.2优选论的基本原理与应用68010.2.1优选论的基本假设68110.2.2优选论的类型学基础68410.2.3优选论的分析框架68710.2.4分析实例69110.3优选论的发展69510.3.1有限和谐序列论69810.3.2层面优选论70010.3.3对应论70210.3.4共感论70410.3.5比较标记理论71010.3.6局部组合论71710.3.7候选项链论72310.4优选论的功能主义倾向72810.4.1以发音机制和听觉感知为动因的制约:  LAZY和MAINTAIN CONTRAST73010.4.2语音演变的功能主义解释73410.4.3儿童音系获得的功能主义解释73610.5经典生成音系理论对优选论的批评741结束语752英汉术语对照表756英汉语言名称对照表784外文中文人名对照表790参考文献80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成音系学基础理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兵 汪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72025334
开本 其他
页数
版次 1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24-11-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2228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