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理想国(读懂柏拉图的第一本书)
内容
试读章节

苏:骑马吗?这听起来挺有意思的,骑在马上手持火炬接力,还是指其他的什么新鲜玩意儿?

玻:就是你说的那个,比赛完还有庆祝活动,值得留下来看看。吃完晚饭我们还可以一起去逛逛街,还能和这里的年轻人会会面,我们也可以好好聊聊。就这么着了,留下吧!

格:这么说的话,我们非留不可了。

苏:既然这样,那么我们只好留下了。

(苏格拉底:说罢,玻勒马霍斯带着我们俩到了他的家里,在那里我们见到了他的兄弟吕西阿斯和欧若得摩,还有卡克冬地方的色拉叙马霍斯,派尼亚地方的哈曼提得斯,阿里斯托纽摩斯的儿子克勒托丰。我们还拜见了玻勒马霍斯的父亲克法洛斯。因为太久没见过克法洛斯了,现在的他看起来有些苍老。那天他头戴花圈,静静地坐在带靠垫的椅子上,他看见我走过来,立刻向我打招呼。)

克法洛斯(以下简称克):亲爱的苏格拉底,你怎么不常来比雷埃弗斯港看看我们呢?我的身体如果能和以前一样硬朗的话,一定会常常进城看你去的,就不用你这么老远地过来见我。可惜你看我的样子,现在只好拜托你过来了。我这年纪大了,物质享受方面的要求降低了,现在,我更热衷和别人机智地清谈,且越来越喜欢了,所以,你应该经常来我这儿。别见外,就在这儿和年轻人交交朋友,聊聊天。

苏:克法洛斯,我很感激有你们这样上了年纪的人愿意和我聊天,因为你们才是有了漫长人生经历的人。而这条长长的路,我们才走了一小段,未来路崎岖与否,我们应该虚心向你们请教才是。您看,您的年纪已经到了诗人所描绘的“老年之门”,我想问问您晚年的生活对您来说是痛苦还是其他的什么感受呢?

克:我愿意和你们一起分享我的感受。亲爱的苏格拉底,古人常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我和几个与我同龄的人经常碰面,一旦回想起从前的日子时,就一起抱怨。只要一说起年轻时那些物质享受的日子,就好像失去了最好的时光一般,总觉得现在的日子和过去一比实在让人提不起精神来。有朋友总埋怨,自己因为上了年纪就容易被亲戚朋友遗忘了,所以总认为他们生活中的痛苦归根结底是因为年纪大了。但在我看来,年纪大不是根本原因。如果我也和他们一样的想法,那么像我这般年纪的人,日子过得就遭罪了。事实上,我见过很多并没有这样想法的人,譬如诗人索福克勒斯③。有一次我和他在一起的时候,正巧碰上别人问他:“索福克勒斯,你一把年纪了还在谈情说爱吗,还敢向女人献殷勤吗?”他听了之后说:“甭提了,我早就不干这些事情了,已经不做这些事情的我就仿佛从一个狠毒的疯主人那里逃走一般自由解脱啊!”听了他的话我当时就觉得十分在理,现在回想就更同意他的看法了。人上了年纪,会变得比从前更清心寡欲、心平气和。到了这个阶段,不似从前年轻时那样日日绷紧了神经,日子过得平和了,心态好了就好像是索福克勒斯说的那般境界,像是从一个凶狠至极的奴隶主子那里逃脱了一样。苏格拉底,我上面给你说的那些人的抱怨,包括亲人朋友的冷落等诸多痛苦,实际上都来源于人本身的性格,而不能一味怪罪年纪变大。如果他们一直都能保持心胸坦荡,心态平和,那么年龄的增长不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痛苦;反之,即便是年轻人,日常生活也避免不了各种烦恼和痛苦。

(苏格拉底:听完克法洛斯的话以后,我深受启发。不过,我还想让他再多讲讲,接着我有意刺激了他一下。)

苏:那么,亲爱的克法洛斯,我想很多人听了你的话以后会不以为然的。在他们看来,你尽享天伦之乐,是因为你家资雄厚,和你的性格没多大的关系,他们会告诉你钱可以给人痛苦的生活很多安慰。

克:他们说得也对。他们有他们的不同看法,我可以理解。只不过,他们言过其实了。如果他们这么说,我也可以告诉他们,就像是色弥斯托克勒④回答塞里福斯人的问题那样。塞里福斯人总以色弥斯托克勒的雅典贵族身份否定他的功绩,否定他的名气,尽管如此,你知道色弥斯托克勒是怎么应对这些诽谤的吗?色弥斯托克勒应答道:“假如我是塞里福斯人,我是难以成名。但就算你们是雅典人,你们同样也成不了名。”同理,对于那些不认同我观点的人,我也可以用相同的方式来回答他们。性格好的人到了年老的时候,即便贫苦,他一样乐天知命,反倒是那些性格不好的人,就算是家财万贯,年纪大了以后他们也难以获得平静的生活,因为他们的内心是无法满足的。

苏:那么,冒昧问一下,您那富足的财产是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还是继承获得的?

克:说实话,我自己赚的钱确实不如我的祖父,但在我父亲之上。我的祖父克法洛斯,他也继承了和我差不多数量的财产,但这些财产在他的手里又翻了好几番。到了我的父亲吕萨洛斯时,他所有的财产已经减了许多,甚至还不如我现在的多。对我来说,能留下给我的后代的家产只要不比我当时继承的来得少,最好是还可以多一点点,我就感到很满足了。

苏:我之所以这么问您,是因为您看起来不太像是执著于钱财的守财奴。这世上的人,若钱财不是自己努力赚来的,大多不贪财;但凡钱财是自己赚来的人中总会有固执的守财欲。这就如同诗人爱自己的诗作,父母疼爱自己的子女一样,赚钱者也同样偏执地守护自己的财产。钱财的价值固然是个人愿意,更重要的是,他们将这份钱财视同己出。我不赞同这种人的做法,毕竟他们从来不赞美钱以外的事物。

克:不错,你说得有理。

苏:另外,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一下,就您的经验,如果一个人拥有丰厚的家资,那么他从中获益最大的是什么?

克:说到获益,也许有很多人不愿意相信这一点。苏格拉底,你想想,一个人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时,自然而然地会有一种未曾有过的恐惧感。尽管年轻时并不相信任何的鬼神、地狱之说或是阴阳轮回报应的传说,等等,但到了这个阶段,想起来都会让人感到莫名地害怕,人也开始渐渐变得不安起来,慢慢会相信这一切可能是真的。不论是年龄一步步增长,还是自己离另一个世界越来越近,都会让人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人生,平添了不少的恐惧和焦虑。随后,他们会不断问自己,是否在什么地方做过害人的事,害过什么人,等等。一旦他们发现自己做了许多错事,就会常常在夜里被噩梦惊醒,像孩子一样被吓坏。但是如果活得坦荡,那晚年的生活就会如品达⑤所说的那样:“晚年的伴侣心贴着心,永存的希望指向光明。”品达概括得已经很准确了,你问我钱财给人带来的好处兴许就在于此。但并非人人都如此,我是针对通情达理的人来说的,有了钱财可以让他们不再故意或是被迫骗人,而当他去到另一个世界时,同样也不用担心会因欠了神的献祭或是拖欠他人债务而心惊胆战了。我总是这么想,纵然钱财有种种好处,两相比较,对通情达理的人来说,上面我说的这些或许才是他此生最大的获益。P2-4

目录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注释

简明参考书目

序言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柏拉图师承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一公元前399年),后继承发展,承前启后,同时他也是另一位古希腊史上很重要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出身贵族,一生致力于哲学研究,以哲学为人生最高理想。古希腊人热爱哲学,热爱科学,并认为科学哲学为一学,合二为一并无区别,柏拉图也不例外,在亦师亦友的苏格拉底影响下,他提倡哲学家不应闭门造车,应当走到现实生活中来,学以致用,付诸实践,如此哲学是为哲学,在这方面,他自己身先士卒,他把高深的哲学理论探讨与现实中的知识追求结合在一起,这使得他的理论在很多生活问题上的应用中显得那样地生动,《理想国》一书就体现了他这方面的主张。《理想国》虽为一部哲学著作,却无论是主题还是语言上都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细读后更会发现,全书段落逻辑缜密,博古通今,其中对辩精彩但一点不显艰涩,读来趣味横生。

全书讨论的大多数问题都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譬如优生学问题、节育问题、家庭解体问题、婚姻自由问题、独身问题、宗教问题、道德问题、文艺问题、教育问题(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院以及工、农、航海、医学等职业教育)加上男女平权、男女参政、男女参军等问题,几乎都是普通人一生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可见,柏拉图的学说较之苏格拉底综合性、实用性更为突出。

柏拉图一生以继承苏格拉底哲学研究大业自任,前后共著对话体著作25篇。本书《理想国》成于柏拉图壮年时期,影响最为深远。柏拉图的这些著作当中除最晚的《法律篇》之外,其他24篇的主要对话者都是苏格拉底。虽然这些著作后人经考证有些是伪作,但也足以见得柏拉图对苏格拉底的敬重以及对他的离世的痛惜之情。因此,即便是苏格拉底一生不著一字,柏拉图这位西方哲学史上留有大量著作的人却借苏格拉底之口表达了自己的哲学立场。

《理想国》中的主要人物也是苏格拉底,但真正表达意见的却是柏拉图,柏拉图站在苏格拉底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当时希腊统治者和贵族的观点和想法提出抨击,他痛心的是雅典贵族堕落为寡头,没有好好治理自己的国家,而农民、工人、商人只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和推销者,他们是不可能也不必要去担负行政上的许多事务。活动只是领导阶层的专职,是领导阶层义不容辞的一种道德责任。在柏拉图看来,领导与群众必须严明分工,领导阶层主要是受工农商的供养来尽全力来治理国家,给工农商办好教育、治安和国防。事实上他所提出的这种合作结构要实现起来难度很大,但柏拉图并不因此失去信心,他认为只要国家好好培养下一代的年轻人,希腊还是很有希望的。于是,《理想国》中他执意建造了一个他理想中的国度,这乃是这位哲学家心目中理想的治国计划,他希望能给当时雅典的统治者一些建议,让希腊重新恢复到有序的治理当中去。他的这一观点在本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柏拉图的《理想国》对于研究西方哲学而言有很强的启发性,在西方哲学界也是一部经典。但这一书中的有些观点现在看来只能是见仁见智,存乎其人了。所谓百家争鸣,细细品读以后,也会有所收获,切勿断章取义,那就有可能误解了大师的深意。

此书的译本众多,其中有吴献书译本,向来在学界享有盛誉,但其中的语言相对艰涩,读起来不容易为现在的年轻人所理解,本书译者参照原本(Loeb古典丛书本希腊原文和牛津版Jowett&Campbell的希腊原文,并参考Jowett,Davies and vaughan,Lindsay,Shorey,C0rnford,Lee,Rouse等新旧英译本七种)和吴译本,重新翻译,将语言进一步简化,希望让现在的年轻人也能读懂柏拉图的经典之作,但翻译过程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或是错译,望读者指正。

内容推荐

《理想国(读懂柏拉图的第一本书)》(作者柏拉图)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西方第一部系统论述乌托邦思想的著作,被称为“关于正义的学说”,它奠定了西方正义学说的基础。

《理想国(读懂柏拉图的第一本书)》天才般规划了未来理想社会的蓝本,闪耀着人类只会理性的光辉。

编辑推荐

柏拉图的《理想国(读懂柏拉图的第一本书)》(作者柏拉图)对于研究西方哲学而言有很强的启发性,在西方哲学界也是一部经典。

《理想国(读懂柏拉图的第一本书)》教你如何思考世界,思考社会,思考人生。人生没有理想,就没有未来,每一个理想国都会在你的心中培植未来、正义和博爱的美好希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理想国(读懂柏拉图的第一本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古希腊)柏拉图
译者 黄颖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321862
开本 16开
页数 3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1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502.232-49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3:0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