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驻军10年--驻军香港十年大扫描(附光盘)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根据大型电视纪录片《驻军10年——驻军香港十年大扫描》改编而成的,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的生活、工作以及武器装备。全书讲述了这支威武文明之师深入民心的动人故事,记录了驻港部队进驻香港10年来,肩负神圣使命,忠实实践“一国两制”伟大方针、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经受复杂环境考验,保持人民军队政治本色,严格依法驻军治军、展示威武文明之师形象的光辉历程,反映了驻港部队的高大形象。

本书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出版发行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

内容推荐

《驻军香港十年大扫描》将全方位、多视点地讲述驻港官兵鲜为人知的故事经历,揭秘香江彼岸军旅生活的传奇内幕,真情呈现肩负特殊使命、弘扬光荣历史的当代军人风采。该片总编导黄国柱介绍说,这是驻香港部队十年来首次与强势电视媒体合作拍摄的一部电视纪录片,该片以平实的视角和富含悬念的故事生动展现这支部队继往开来的光荣之旅,用极具艺术品质的叙述方式反映驻军官兵独具特色的精神风貌,并以细节再现了“九七”和平进驻十年间一系列重大事件背后的历史瞬间。

本书根据解放军驻香港部队、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中心和深圳广播影视集团联合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驻军香港十年大扫描》精心编制而成。深入驻港部队陆、海、空三军采访拍摄,零距离接触部队官兵,探访驻港军人的心路历程,大量揭秘驻香港部队的传奇故事,真实记录了海难空难搜救演习、维多利亚港湾联合巡逻等军事行动。与此同时,把镜头对准香港社会各界,从特区政府新、老特首曾荫权、董建华、香港海关关长、警务处长等官员以及普通市民的访谈中,全面展示这支威武文明之师深入民心的动人故事。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神圣使命

第二章 形象之窗

第三章 别样风采

第四章 威武之师

第五章 香江试剑

第六章 爱心永驻

第七章 相伴繁荣

附录一

 一、回归前香港百年历史事件

 二、香港回归大事记

 三、驻香港部队军史

试读章节

第六章 爱心永驻

1997年7月1日零时,几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的同时,香港一些调查机构悄悄地注意上了驻香港部队,于是,一项针对驻香港部队认同率的调查数据出台了。由于刚刚进驻,很多香港市民还不太了解和熟悉这支陌生的军队,他们给出的认同率只有30%。

如今,10年过去了,调查机构类似的数据还在继续发布,那么,驻香港部队在香港市民心中的印象又有了怎样的变化呢?

在香港军营的门口,都立有类似这样的警示标志:“军事禁区,严禁入内”。同样,在祖国内地的军营,也有类似的警示标志,然而这样的标志立在香港,就有了另外一层含意,按照有关规定,驻港部队与特区政府在行政上互不隶属,互不干预,部队官兵也不能与香港市民随意联系和交往。在这样的特殊环境里驻军,怎样发扬人民军队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怎样建立一种新型的军政军民关系,是摆在驻港官兵面前的一道崭新课题。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警务处处长邓竞成对此有一个形象的比喻: “在回归初期,香港市民对这个驻港部队的认识不多,还有就是对驻港部队有一种神秘的感觉。但是驻港部队官兵们很快就把他们的手张开来。”

很快张开双手——就在进驻香港仅仅,3个月后的1997年10月1日,本属于军事禁区的香港军营就迎来了成千上万的香港市民,那就是“军营开放日”。

驻香港部队司令员王继堂如此介绍这一活动:“军营开放日,让我们和他们(香港市民)相互沟通,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和香港市民能够达到互相了解,互相信任,使他们对驻港部队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理解。”

“军营开放日”,是驻香港部队一项旨在增进军民互动的活动,在每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或“十一”国庆节期间举行。

2007年5月1日上午10点,驻香港部队石岗军营准时向香港市民开放,同时开放的还有位于维多利亚港湾的昂船洲军营和香港岛最南端的赤柱军营。

虽然每次的军营开放活动只有短短的4个小时,但这其中安排的参观项目却丰富多彩,既有部队的训练与反恐、格斗、队列的表演,也有武器装备的展览,以及市民与官兵合影,还有传统的舞狮项目。回顾10年来的军营开放活动,军营里的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扶老携幼、关怀备至的一幕一幕却不断上演。

1997年10月1日,驻香港部队首次开放,官兵们扶老人攀上弦梯,抱小孩越过缆索,一个老太太看到站岗的战士汗流满面,用手帕帮他擦汗的情景历历在目。10年后,在2007年“五一”军营开放日活动现场,我们看到了同样的一幕,这样的动人情景始终没有改变。

驻香港部队舰艇大队教导员曲德江对军营开放日的此情此景,有着一种骄傲而温馨的神情:“可以说每一个细节都会想到,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吧,就说从最开始市民进门,一直到市民出门,他在营区内的每一个细节,我们都会想到,包括他走在路上,如果渴了怎么办,我们要给他们准备饮水点。”而教导员刘建东则谈到了另一些人性的细节:“我们考虑到香港市民,甚至还有些残疾人会过来参观,那么为了保证他们上下艇的安全,我们就自己动手制了一些不锈钢护的,带护栏的大的一些跳板,以防止他们落水。”

驻香港部队官兵们在向香港市民展示自己刚强、威武一面的同时,也同样展现出了他们细致入微的另一面,这些驻守香江的钢铁战士不仅仅肩负起香港防务的神圣使命,同样也把一颗真挚的爱心捧给香港市民。

如果说,此前香港市民对驻香港部队和人民解放军是陌生的,那么“军营开放日”就像一扇打开的窗户,让他们看到了这支人民军队特有的风采。10年来,一次次“军营开放日”,就这样在驻香港部队官兵和香港民众之间架起了了解与沟通的桥梁。

香港红十字会输血服务中心总监连智杰心态的转变很典型: “我和我的同事,在香港回归祖国以前心里是很害怕的,因为我们听了很多有关驻港部队、解放军等方面的传闻,但是我们接触以后感觉就不一样了,感觉他们是很友善的,现在感觉他们是我们的朋友一样。”

像朋友一样,这是今天驻香港部队官兵与香港市民融洽关系的生动写照。这些来自祖国内地的官兵,甚至与这座城市产生了一种血脉的联系。从1998年11月22日开始,驻香港部队每年都会组织官兵到香港红十字会输血服务巾心无偿献血。9年来,驻香港部队先后有3600多名官兵参加了无偿献血活动,共献出了160万毫升的青春热血。

香港新界的郊野公同,一片郁郁葱葱。

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里,驻香港部队曾经在这里进行过一次非军事行动,在这次行动中,驻港部队出动500名官兵,栽下了2500棵树苗。从那时到现在,驻港官兵已经在香港这片土地上栽下了3万多棵树苗。

军人的精神,渗透到植树活动中来。“驻香港部队官兵参加种树的时候,都是非常勇敢的,在最危险的地方,峭壁悬崖上的树苗都是我们官兵们攀上去栽种的,而平坦的地方就留给香港市民种,”香港植树委员会执行主任李祖泽说,“这些都给香港的市民留下很好的印象,所以驻港部队官兵参加植树活动是最受欢迎的。大部分香港市民都想去跟官兵们一起种树,一起拍照留念,舍不得分开。”

在走出军营向社会奉献爱心的活动中,驻香港部队官兵与香港市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同样,香港市民也不断地走入军营,表达他们对这支军队的热爱之情。

如今这位董赵洪娉女士在驻港部队官兵中有这样一个亲切的称呼,从司令员、政治委员,到普通士兵,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为董太。官兵们都知道,她是首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的夫人,但更计大家难以忘怀的是,从1997年开始,每一个巾秋节,董太首先都是在部队里度过的。中秋节是一个合家团圆的节日,但董太她们选择了用这样一种方式来过中秋节。董太说:“开头的时候,不瞒你说,我们只有七八个女性来部队与官兵们一起过中秋节,但是你知不知道,到现在我们已经有六七十个会员参加这个活动,来的人越来越多了,就是说香港人心里面是牵挂我们的部队的。”

在2000年的千禧中秋军民同乐文艺演出中,董太一席“我先前在外面看到有这个标志,‘部队爱香港’,香港人更爱部队”的话,赢得了台上台下满堂掌声,从1997年开始,每年的中秋节,董赵洪娉女士都会带着香港的各界人士和演艺界明星组成的中秋探访团来到军营慰问官兵。每逢佳节倍思亲,“九七”之后的每一个香港月圆之夜,驻香港部队官兵与香港民众的团聚,在香江侧畔营造出另一种浓郁亲情。

这种感情,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驻香港部队原政治委员张汝成表述得极为感性:“每一次军营开放、中秋探访,人如潮、花如潮、歌如潮,方方面面的人士都想在这个开放和探访的过程中展示他们对驻军的感情,也展示我们驻港部队官兵对香港同胞有感情,所以很多官兵也好、市民也好,他们就自觉不自觉地采取唱歌、跳舞、植树、谈话、交流等多种形式,来展示他们相互之间的感情。”

董赵洪娉女士说:“从每一年的探访,我们跟这里部队,司令员啊政委啊,真是对我们非常非常好,明白我们有这个意念啊,部队也是非常非常不单单是合作,他们也是付出很多的,好像搭这个营啊,他们的准备的工作不比我们少,所以这是两方面的合作,才有今天,是我做梦都想不到,能有今天那么开心的日子。”而她的丈夫全国政协副主常、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谈起这些也是眉飞色舞:“我想,我的爱人对驻港部队是有一份情,她非常关心驻港部队,特别关心年轻的官兵。”

2007年4月18日,董赵洪娉女士义一次来到了位于香港新界的新围军营,这次她没有带来香港的社会名流和影视明星,她这次带来的是一群孩子。自2005年7月首次举办香港青少年军事夏令营之后,她又开始积极筹备2007年7月即将开办的第三届夏令营活动。

驻香港部队司令部办公室主任姜涛对这一活动很支持:“董太是一个很活跃的社会活动家,我跟她个人之间有些工作上的联系,对她也比较了解。她除了参加驻港部队的中秋探访活动以外,在前年,她就倡议,我们驻港部队也做出了积极响应,又联合了香港的教统局,和德育关注组其他的一些官方或非官方的团体,我们共同举办了一个叫香港青少年军事夏令营这么一个活动。”

P74-81

序言

驻香港部队司令员  王继堂中将

驻香港部队政治委员 张汝成中将

十年,是人生不容忽视的一段记忆。而当这种记忆拥有了历史大事件的背景,它就将终身铭记,永世不忘。

驻军香港的十年,就是每一位驻香港官兵人生中这样的记忆。

1997年7月1日零时,历经沧桑的香港,抖落百年屈辱回到祖国怀抱。作为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重要标志,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进驻香港负责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防务。

从那时到现在,十载春秋,几度风雨,驻香港官兵在“一国两制”的特殊环境下履行神圣使命,以共和国军人的满腔忠诚和钢铁意志,走过了独具风采的一段风雨历程。

以七集电视纪录片《驻军香港十年大扫描》为蓝本改编的《驻军10年》,正是以全方位视角、纪录式语言来展现这十年风雨历程的一部纪实作品。

驻香港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中第一支陆海空三军合成的雄师劲旅,同时也是一支拥有光荣历史、功勋卓著的英雄部队。

其陆军主体分别来自1927年秋收起义中诞生的“红一团”以及著名的“塔山英雄团”、“守备英雄团”和“白台山英雄团”。英雄行列中曾涌现出“大渡河连”、“抗日功臣炮连”、“密云尖刀连”等英雄集体和“大渡河十七勇士”、“狼牙山五壮士”等著名战斗英雄,共和国260多名开国将帅曾在这些部队战斗、工作过。

舰艇大队前身是某猎潜艇大队,曾参加过“万山海战”、“八六海战”、“西沙海战”等保卫祖国海疆的战斗,多次出色完成护渔护航和西沙、南沙巡逻任务,受到中央军委和国防部的表彰,涌现出“海上先锋艇”、“海上英雄艇”和战斗英雄麦贤得等英模单位和个人。

航空兵团前身主体为空军航空兵某师飞行一大队,曾担负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首长的专机任务,曾多次出色完成抢险救灾、国际救援、航测航拍等特殊任务。

自从1996年1月28日驻香港部队公开亮相那一刻开始,这支肩负特殊使命的部队就成为了世界的焦点、中国主权的象征和人民军队形象的窗口。

进驻香港十年来,驻军部队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不移地用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凝聚军心、指导工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决策指示,保持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牢牢把握驻军建设的正确方向;坚持狠抓战斗力建设,大力加强战备工作,扎实开展军事训练,周密组织后勤和装备保障,履行防务的能力不断提高;坚持依法从严治军,认真贯彻落实《基本法》和《驻军法》,充分展示了威武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坚持从驻军实际出发,努力探索和适应特殊环境下治军特点规律,始终保持部队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不断研究解决中搞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部队建设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尊重特区政府,热爱香港市民,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自觉维护公众合法利益,增进了驻军部队与香港社会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为香港繁荣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与此同时,驻军部队铸就了“特别讲政治、高度重使命、严格守法纪、开拓创一流”的驻香港精神,这是驻香港官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优良传统的生动写照。

十年军旗映香江,十年忠诚铸辉煌。这样的功勋与荣誉,来自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英明决策、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来自于驻香港军人的满腔忠诚、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

优良传统需要以物化形式界定,才能传承后人、弘扬光大,驻军十年的功勋与荣誉,也需要以一种物化形式记录下来,成为后来者继续前行的坐标和动力——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中心、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联合拍摄《驻军香港十年大扫描》的初衷,经过摄制组创作者们的艰辛付出和不懈努力,从这部电视作品在专家审片和播出后的反响来看,我们达到了目的,实现了初衰。而经过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辑们的精心加工,《驻军10年》的出版,将与电视纪录片形成双子星座,相得益彰,并在阅读与想象上,进一步延伸了电视作品的生命。

2007年7月1日

后记

我好比风阁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925年3月,闻一多先生在美国纽约将这样的诗句写给香港,组诗名为《七子之歌》。

72年之后,香港回归祖国——她背靠着的大陆。越10年,香港繁荣稳定,东方明珠早已擦去历史的蒙尘,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的海陆空联合巡逻伴随着维多利亚港湾的潮起潮落。

如果说刺刀与军靴下的耻辱必须在刺刀与军靴上得到清偿的话,回归10年的香港,是一顶和平的荆冠。

这1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在默默坚守,履行防务;这1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在特殊环境下努力治军,自觉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和平,只有维护和平的军人,最有资格拥有这个属于全人类共同财富的名词。

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国际社会再次将目光投向香港,不是因为香港的失败,而是因为香港的成功。美国《时代》周刊承认:13年前,其姊妹杂志《财富》曾糟糕而错误地预测,香港回归中国会导致其“死亡”,然而,香港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具活力。连“末代港督”彭定康伤感地告别香港10年之后,接受采访都一再重申:“‘一国两制’在香港很有效!”

历史总在提供着有意思的比较,对于自己在香港回归之前被称为“千古罪人”,彭定康提供了一个有意思的比较:“我想有些人以为英国会把所有的钱带走,在离开之前让香港破产。同样地另一边的西方人以为香港街头会出现坦克车。但事实证明两边都错了!香港是稳定繁荣的社会!”回归之前,中英双方产生重大分歧的驻军问题,10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已用铁的事实进行了说明,并用铁的纪律构建了“一国两制”实践中最为坚实、最为鲜明的一环。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以和平进驻的方式出现在香港街头,就是为着香港的稳定繁荣。10年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和平驻守,驻香港部队的后勤由深圳基地保障,不与香港市民争“菜篮子”,营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以“军营开放日”的形式展现军威,增进香港市民的国家认同,同时促进部队与市民的相互信任,积极参与香港的社会公益活动,尊重特区政府,有效地履行防务,成为“一国两制”实践的尖兵。10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已成为“香港家书”的一部分,并已成为祖国给香港的家书中的代表作,“一国两制”的成功落实与示范,是祖国最重要的家书。

10年来,驻香港部队怎样与这片土地发生着血肉联系,香港人如何认识并进一步认同驻香港部队,亦代表着国家主权在这片土地上的深化。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在评价驻香港部队时,有一句话透出了他的实在与稳重:“我很深深地相信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但是一个主权的在香港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巩固香港人对国家的信任作了很大的贡献。”

回归10年,始终有你,这是一个致敬与创新的时刻。我们要向过去创造性的政治智慧致敬,现年80岁、退休后仍留在香港的前布政司钟逸杰说:“在1997年,事情并未戛然而止,而是仍在继续,这就不同寻常。”生活在继续,我们以继续向未来瞻望,继续就是一种认同与安全。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继续。  编者

2007年7月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驻军10年--驻军香港十年大扫描(附光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魏纪奎//董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749734
开本 32开
页数 1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4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图书小类
重量 0.2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289.658
丛书名
印张 5.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09
14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7: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