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驻军10年--驻军香港十年大扫描(珍藏版)(精)
内容
试读章节

回顾香港的百年历史,我们看到中国的南大门一次次被列强从海上打开。至今在香港的很多路牌上,还存有历史的痕迹。很多街名,都是以率领海上远征军侵略中国的将领命名的。譬如“白加士”的街牌,就是以导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重要人物之一命名的。

在相当长的一段岁月里,这片海域上只要有外国舰队出现,对于香港,就意味着灾难来临;对于中华民族,往往就是一段耻辱历史的开始。

然而今天,在香港的青马大桥下面,十年来,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来自英国、美国等国家的海军舰队,都要按照香港的有关法律规定停泊在相应的海域。

2004年2月16日,来自英、美、俄、日、意等56个国家的140多名驻华武官组成武官团,历史I生地对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进行了参观访问。

这是进驻香港履行防务以来,驻香港部队首次接待各国的武官团;这也是香港有史以来,第一次接待规模如此庞大的武官团到访。

同样在2004年的8月,驻香港部队官兵一次盛况空前的军事活动把香港各界对共和国军人的热情推向了高潮。

2004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7周年纪念日,经中央军委批准,驻香港部队在石岗军营举行盛大的阅兵式。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除了天安门广场国庆阅兵式之外,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在军营内举行的开放式阅兵活动。

在烈日骄阳下,驻香港部队司令员王继堂戎装整肃地挺立在阅兵车上,“司令员同志,受阅部队列队完毕,请您检阅!”“开始!”“是!”在阅兵指挥的陪同下,在“同志们好!”“首长好!”“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的呼应中,王继堂缓缓检阅了受阅地面方队。

这一幕感染了当时身在阅兵现场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香港金利来集团董事局主席曾宪梓:“这个阅兵呢,给我个人的印象来讲,是非常雄壮、非常整齐的步伐,非常威武的那种精神。在游行过程当中,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面都感到特别尊重,特别仰慕,特别佩服。”

这是一次充分展示国威军威的大阅兵,地面的受阅方队与空中的直升机编队交织成了一幅壮美的画卷。

一支排山倒海、坚不可摧的雄师劲旅,向香港同胞和全世界展示了威武文明之师的崭新风貌和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坚强决心。

这一天,香港的74家中外媒体进行了报道,5家电视台现场直播,全世界共有60多个国家、地区对这次军事活动进行了全程转播。

香港海关关长汤显明后来仍然激动地说:“我自己也是这样想,我的朋友也是这样对我说,觉得解放军这些年来,赢得了香港人民的支持。很多人说,他们就是香港的守护神。”

2004年8月1日上午12时,“八一”阅兵式圆满结束。两个小时后,驻香港部队石岗军营这条被作为阅兵现场的飞行跑道上,已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刚刚接受过检阅的陆海空三军方队已经回到各自的军营,肩负神圣使命的他们又大阅兵开始了默默的守护。

“通过大阅兵展示了无论任何时候,只要我们驻军素质很好,履行防务能力很强,我们就一定能够完成党中央和中央军委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为促进‘一国两制’方针的实践,为维护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这是作为政治主官的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驻香港部队原政治委员张汝成对此次阅兵效果的评价。P12-15

书评(媒体评论)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 1925年3月

后记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925年3月,闻一多先生在美国纽约将这样的诗句写给香港,组诗名为《七子之歌》。

72年之后,香港回归祖国——她背靠着的大陆。越10年,香港繁荣稳定,东方明珠早已擦去历史的蒙尘,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的海陆空联合巡逻伴随着维多利亚港湾的潮起潮落。

如果说刺刀与军靴下的耻辱必须在刺刀与军靴上得到清偿的话,回归10年的香港,是一顶和平的荆冠。 这1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在默默坚守,履行防务;这1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在特殊环境下努力治军,自觉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和平,只有维护和平的军人,最有资格拥有这个属于全人类共同财富的名词。

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国际社会再次将目光投向香港,不是因为香港的失败,而是因为香港的成功。美国《时代》周刊承认:13年前,其姊妹杂志《财富》曾糟糕而错误地预测,香港回归中国会导致其“死亡”,然而,香港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具活力。连“末代港督彭定康伤感地告别香港10年之后,接受采访都一再重申:“‘一国两制’在香港很有效!”

历史总在提供着有意思的比较,对于自己在香港回归之前被称为“千古罪人”,彭定康提供了一个有意思的比较:“我想有些人以为英国会把所有的钱带走,在离开之前让香港破产。同样地另一边的西方人以为香港街头会出现坦克车。但事实证明两边都错了!香港是稳定繁荣的社会!”回归之前,中英双方产生重大分歧的驻军问题,10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已用铁的事实进行了说明,并用铁的纪律构建了“一国两制”实践中最为坚实、最为鲜明的一环。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以和平进驻的方式出现在香港街头,就是为着香港的稳定繁荣。10年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和平驻守,驻香港部队的后勤由深圳基地保障,不与香港市民争“菜篮子”,营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以“军营开放日”的形式展现军威,增进香港市民的国家认同,同时促进部队与市民的相互信任,积极参与香港的社会公益活动,尊重特区政府,有效地履行防务,成为“一国两制”实践的尖兵。10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已成为“香港家书”的一部分,并已成为祖国给香港的家书中的代表作,“一国两制”的成功落实与示范,是祖国最重要的家书。

10年来,驻香港部队怎样与这片土地发生着血肉联系,香港人如何认识并进一步认同驻香港部队,亦代表着国家主权在这片土地上的深化。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在评价驻香港部队时,有一句话透出了他的实在与稳重:“我很深深地相信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但是一个主权的在香港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巩固香港人对国家的信任作了很大的贡献。”

回归10年,始终有你,这是一个致敬与创新的时刻。我们要向过去创造性的政治智慧致敬,现年80岁、退休后仍留在香港的前布政司钟逸杰说:“在1997年,事情并未戛然而止,而是仍在继续,这就不同寻常。”生活在继续,我们以继续向未来瞻望,继续就是一种认同与安全。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继续。

编者

2007年7月1日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神圣促使

第二章 形象之窗

第三章 别样风采

第四章 威武之师

第五章 香江试剑

第六章 爱心永驻

第七章 相伴繁荣

附录

序言

驻香港部队司令员  王继堂中将

驻香港部队政治委员 张汝成中将

十年,是人生不容忽视的一段记忆。而当这种记忆拥有了历史大事件的背景,它就将终身铭记,永世不忘。

驻军香港的十年,就是每一位驻香港官兵人生中这样的记忆。

1997年7月1日零时,历经沧桑的香港,抖落百年屈辱回到祖国怀抱。作为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重要标志,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进驻香港负责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防务。

从那时到现在,十载春秋,几度风雨,驻香港官兵在“一国两制”的特殊环境下履行神圣使命,以共和国军人的满腔忠诚和钢铁意志,走过了独具风采的一段风雨历程。

以七集电视纪录片《驻军香港十年大扫描》为蓝本改编的《驻军10年》,正是以全方位视角、纪录式语言来展现这十年风雨历程的一部纪实作品。

驻香港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中第一支陆海空三军合成的雄师劲旅,同时也是一支拥有光荣历史、功勋卓著的英雄部队。

其陆军主体分别来自1927年秋收起义中诞生的“红一团”以及著名的“塔山英雄团”、“守备英雄团”和“白台山英雄团”。英雄行列中曾涌现出“大渡河连”、“抗日功臣炮连”、“密云尖刀连”等英雄集体和“大渡河十七勇士”、“狼牙山五壮士”等著名战斗英雄,共和国260多名开国将帅曾在这些部队战斗、工作过。

舰艇大队前身是某猎潜艇大队,曾参加过“万山海战”、“八六海战”、“西沙海战”等保卫祖国海疆的战斗,多次出色完成护渔护航和西沙、南沙巡逻任务,受到中央军委和国防部的表彰,涌现出“海上先锋艇”、“海上英雄艇”和战斗英雄麦贤得等英模单位和个人。

航空兵团前身主体为空军航空兵某师飞行一大队,曾担负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首长的专机任务,曾多次出色完成抢险救灾、国际救援、航测航拍等特殊任务。

自从1996年1月28日驻香港部队公开亮相那一刻开始,这支肩负特殊使命的部队就成为了世界的焦点、中国主权的象征和人民军队形象的窗口。

进驻香港十年来,驻军部队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不移地用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凝聚军心、指导工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决策指示,保持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牢牢把握驻军建设的正确方向;坚持狠抓战斗力建设,大力加强战备工作,扎实开展军事训练,周密组织后勤和装备保障,履行防务的能力不断提高;坚持依法从严治军,认真贯彻落实《基本法》和《驻军法》,充分展示了威武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坚持从驻军实际出发,努力探索和适应特殊环境下治军特点规律,始终保持部队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不断研究解决中搞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部队建设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尊重特区政府,热爱香港市民,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自觉维护公众合法利益,增进了驻军部队与香港社会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为香港繁荣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与此同时,驻军部队铸就了“特别讲政治、高度重使命、严格守法纪、开拓创一流”的驻香港精神,这是驻香港官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优良传统的生动写照。

十年军旗映香江,十年忠诚铸辉煌。这样的功勋与荣誉,来自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英明决策、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来自于驻香港军人的满腔忠诚、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

优良传统需要以物化形式界定,才能传承后人、弘扬光大,驻军十年的功勋与荣誉,也需要以一种物化形式记录下来,成为后来者继续前行的坐标和动力——这是驻军部队与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中心、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联合拍摄《驻军香港十年大扫描》的初衷,经过摄制组创作者们的艰辛付出和不懈努力,从这部电视作品在专家审片和播出后的反响来看,我们达到了目的,实现了初衷。而经过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辑们的精心加工,《驻军10年》的出版,将与电视纪录片形成双子星座,相得益彰,并在阅读与想象上,进一步延伸了电视作品的生命。

2007年7月1日

内容推荐

《驻军香港十年大扫描》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深圳卫视及众多省级卫视以及新浪、搜狐、网易三大网站播出和上传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在该电视纪录片的基础之上,经过作者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编辑们二次加工后出版的《驻军10年——驻军香港十年大扫描》更拓宽地记载了回归前香港百年历史事件、香港回归大事记、驻香港部队军史。它的出版将与电视纪录片形成互动,在史论上,更进一步地延伸了电视作品的生命,非常值得珍藏。

编辑推荐

驻军香港的十年,就是每一位驻香港官兵人生中的记忆。

以七集电视纪录片《驻军香港十年大扫描》为蓝本改编的《驻军10年》,正是以全方位视角、纪录式语言来展现这十年风雨历程的一部纪实作品。它更拓宽地记载了回归前香港百年历史事件、香港回归大事记、驻香港部队军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驻军10年--驻军香港十年大扫描(珍藏版)(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魏纪奎//董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749741
开本 16开
页数 16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7-07-01
首版时间 2007-07-01
印刷时间 2007-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图书小类
重量 1.3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3.2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303
220
3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1:5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