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江湖三百年(从帮会到黑社会)
内容
试读章节

2.哥老会:子虚乌有的《金台山实录》

哥老会秘籍《海底》中的《金台山实录》,也是个有关该会缘起的传说故事,不过,从来没有人见过其内容,仅能从民国年间四川“汉留巨子”刘师亮所著《汉留全史》中知其大概:

清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皇帝在吴三桂的追赶下逃入缅甸,缅甸王为了讨好清廷,便把永历皇帝送给吴三桂,吴用弓弦将永历帝勒死。当时,郑成功在闽南公开高举反清大旗,同清军对抗。清廷以其父郑芝龙无法招降郑成功,而将其全家杀害。消息传到台湾,郑成功悲痛欲绝,发誓复仇。于是年九月,与所部兵将结拜弟兄,定名“金台山明远堂”,参加者达四千之众,是为洪门(哥老会)创立之始。郑成功派遣其部将蔡德忠、方大成、马超兴、胡德帝、李式开等潜入福建少林寺出家。又派遣部将中精明干练者分赴内地,组织汉留,开山立堂。康熙元年六月十八日,郑成功逝世,其子郑经继位。康熙十九年,郑经兵败厦门,次年以忧愤死,次子郑克坎立。康熙二十二年,台湾为清将施琅所攻占,郑克坡遂将天地会之秘籍《金台山实录》用铁匣沉之海底,然后自刎身亡。郑成功之部将陈近南探知吴三桂或能灭清复明,遂前往四川雅州,,于康熙九年开荩忠山。旋知吴三桂虽然反清,却是为己,不是为明,大失所望,遂至湖广白鹤洞出家,称白鹤道人。道光十五年,郭永泰赴福建厦门探望其叔,闲暇时出游,偶憩民家。见其盖米瓮上有旧书一本,封面署《金台山实录》,并盖有“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之图章。知系郑成功遗物,问所由来,渔民称其父生时业渔,善泅水,于海底得一铁匣,内藏金珠数件,小玉印一方,旧书一本。永泰以百钱购得《金台山实录》,又以白银十两赎回。道光二十八年,郭永泰从厦门回到四川,在四川永宁开荩忠山,参加会盟者有四千多人,所传各令并汉留组织之秘籍,即名日《海底》,又名《金不换》。

人们对于哥老会秘籍《海底》有着不同的解读。

胡珠生在《天地会起源初探》中提出:洪门秘书向称“海底”,四川郭永泰开荩忠山时,其海底原本系道光十五年得自福建厦门渔家,相传为郑成功遗物——《金台山实录》,书面盖有“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印”。又说:刘师亮在《汉留史》中提到,郑成功于顺治十八年在台湾开金台山,命陈近南往四川雅州,于康熙九年开荩忠山。可以大致断定它(指天地会——引者)起源于清初郑成功经营的福建、台湾,再由福建、台湾而转入广东、四川。

朱琳在《洪门志》中写道:

顺治十八年,郑成功据守台湾,推进“汉留”组织,开山立堂,定名为“金台山”、“明伦堂”。并遣派部将蔡德忠、方大洪、胡德帝、马超兴、李式开等向中原发展,化装至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九连山的少林寺,投方丈智通。该寺有僧128人,均精娴武艺。嗣有郑君达(郑成功之侄)素怀大志,随父郑丹书在粤经商。父死,闻叔郑成功有部将蔡德忠等隐居少林寺,遂偕妻郭秀英,妹郑玉兰,及子道德、道芳,相投依附,共图义举。康熙十一年,西鲁国王寇边,清兵征讨,屡受重创。清廷惊惧惶急,悬榜招贤。少林寺僧郑君达与众商议,前往投效,以图“反清复明”。

下面便接续少林寺僧帮助清廷打败西鲁,反被残害的故事。

康熙甲寅年七月二十五日,陈近南等人在“红花亭”聚会,一同结义,建立天地会,并称陈近南“原名陈永华”。戴魏光撰写的《洪门史》,并未完全依据会内秘籍,而是使用了魏源的《圣武记》、《清史列传》等史籍。但史籍中并无天地会的记载,他便用推想的方法对史籍加以附会。如:《圣武记》中提到“成功既有台湾,与所据金厦二岛相犄角,又礼处士陈永华为谋主”等语,遂附会为:“成功励精图治,宵旰勤劳,不惜礼贤下士,罗致豪杰,以备他日作战之需。洪门基本干部之养成,亦必于此时。”又见《清史列传》之《郑芝龙传》提到康熙二十二年清将施琅进兵台湾,郑克壤、刘国轩等迎降,上交“延平王金印”及“招讨大将军金印”等,遂附会:“当(郑克壤)出降之时,将领被斩者七十余人,官员被斩者三百余人,士兵被斩者一千余人。郑成功部属于痛恨之余,遂相率加入秘密会党以图报复。”故得出结论说:故洪门萌芽于成功人台之前,培养于成功入台以后。

笔者则认为,《海底》中的《金台山实录》乃是会内之人所编造,因为郑克壤并非自杀身亡而是投降了清朝,他在降清时,上交了全部文书、档案,清廷并未发现郑氏政权与天地会有关的内容。哥老会并非郑成功所创立,而是由四川的咽噜演化而成。

3.青帮:胡编乱造的《通漕》

青帮的缘起也被帮会中人弄得混乱不堪,他们编造的《通漕》,大肆宣扬青帮源远流长,有着光荣历史,以抬高青帮的身价和扩大其社会影响。为此,他们称青帮系来自佛教禅宗的临济宗,并且把青帮的起源提早到明代,为青帮编造出所谓“前三祖”和“后三祖”的神话故事。前三祖包括:金祖碧峰,是明朝永乐年问的文渊阁大学士金纯,后来出家,修道于山西五台山之紫霞洞;罗祖即罗清,是明万历年间户部尚书,青帮秘籍还为他编造了一个神话故事:

明天启三年,“北国造反”,朝中无人能敌,魏忠贤因遭罗清弹劾,故意举荐罗清前往征讨,欲借北国之力除掉罗清。罗清率领二十万兵马来到北国边界,北国兵将见明朝兵多将广,遂不战而退。罗清得胜回朝,魏忠贤又诬陷罗清私通敌国,天启皇帝遂喝令将罗清打入天牢。万历年间,复有吐蕃使臣来京,献上《石函天书》一部,声言明廷如有人能识天书之文字,并以同样文字作一复书则罢,否则要求明朝向其称臣纳贡。万历皇帝只好从天牢中请出罗清。罗清不仅将天书朗读,并以天书中文字作答。吐蕃使臣回报国主,从此不敢轻视天朝。

陆祖名陆逵,曾任明江右镇总兵,明亡后隐居于茅山,因仰慕罗祖为人,前往五台山求道。但连访三次未遇,最后因应了“红雪齐腰,芦芽穿膝”之前兆,始被罗清收为弟子。

青帮又有所谓“后三祖”,包括:翁祖本姓朱,明朝宗室,即朱三太子化名,因国变逃亡,奔走江湖,阴结义士,图谋光复;钱祖本姓刘名经;潘祖本姓黄名明月。三人同拜陆祖为师。三位祖师为了发展组织,受陆祖秘言,下山引领漕运行帮,广收义士,至乾隆时,帮务大兴,粮船水手、纤夫俱为帮内之人。以上便是青帮秘籍《通漕》里有关青帮缘起的记载。

对于《通漕》中的内容,人们也作出了不同的解读。

史家李文治先生在《清代漕运》一书中,依据乾隆三十三年(1768)闽浙总督崔应阶奏折,对青帮内部传说进行解读。崔应阶奏称:杭州府北新关外拱宸桥地方,向为粮船停泊之所。明季有密云人钱姓、翁姓,松江人潘姓,三人流寓杭州,共兴罗教,即于该地各建一庵,供奉佛像,吃素念经。于是有钱庵、翁庵、潘庵三名。李先生据此提出:“清门的创始人为钱坚、翁岩和潘清,称清门三祖。”据陈国屏《清门考源》记载:钱是江苏武进人,翁是常熟人,潘是杭州人。《考源》所记三人籍贯与崔应阶等奏折不同,又谓三人为异姓手足,同隶天地会,后来以部分天地会会员及部分罗教徒为基础,组织清门教。至清门教之内容,《考源》一书记述极为详尽,可补崔应阶等奏折之不足。

清末民初,三大帮会呈现合流趋势,于是,一些帮会中人又把青帮的起源与天地会联系起来。陈国屏说:清门之翁祖、钱祖,原为天地会会员,潘祖亦因翁、钱之故而加入天地会,其后,三祖即以一部分天地会会员,一部分旧罗祖教徒为基础,另行组织一安清道友会。飞烈在《洪门搜秘志》一书里更提出:清廷对洪门中人不断监视仇杀,株连被害甚众,致使洪门志士活动维艰,遂又推广组织,另立社团,而以翁、钱、潘三人组织安清帮,协助清军运粮。表面上似辅助清廷,实则为洪门之间谍耳。后来,此说不仅被帮会中作者所认同,而且也被一些学者所采用。陶成章在《教会源流考》中也曾提出:“哥老会既出现之后,乃又有潘庆者,窃其余绪,以组织潘门,或日潘家,又日庆帮(俗讹作青帮)。其分立之原因,盖由潘庆为贩卖私盐之魁,哥老会之徒,皆湘勇,则又为捕贩卖私盐者也,势成反对,故别立旗帜。然湘勇之捕盐枭也其名,而暗通也其实,故虽有反对之名,而无其实。且其源流本出洪门。”著名清史专家萧一山先生也说:青帮是一个大姓潘氏兄弟窃洪门之绪余而组织的,叫做潘门或潘家,别称安庆帮,因为安庆的道友会是发源地或说庆帮,遂讹为青帮。李文治先生也说:关于潘清等融合罗教、天地会创立清门教之目的,据《清门考源》谓在反清,借教为号召,以避世人耳目,考此说颇近事实。

马西沙和程□两位学者对青帮的起源问题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结论,青帮形成于同治年间,由信奉罗教的漕运水手行帮演化而来,否定了青帮始于明代之说。

P10-15

书评(媒体评论)

秦宝琦教授长期关注中国地下社会研究,从天地会到青帮、红帮。他对天地会源流的考证,曾经引来广泛争议。一个长期研究江湖的学者,对江湖文化却深恶痛绝。

——香港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

近代中国帮会种类之多、分布之广、成员之众、活动之烈、影响之大在历史上都是罕见的。秦宝琦教授走出书斋,走进电视、广播的讲坛,以三百年为尺度,为大众讲述了中国帮会到黑社会的演化历程、组织起源、历史流变、成员结构和社会功能与影响,很好地传达了他精湛深厚的学术素养和一如既往的现实情怀,值得期待。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戴逸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江湖史为鉴,可以正天下。有别于坊间流行的传奇、戏说之类,秦宝琦教授的《江湖三百年》忠实记录了从帮会到黑社会蜕变的兴衰全景,形象再现了江湖社会的历史特写,兼具知识性与故事性,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是透视三百年来中国社会的一个独特窗口。在当下构建和谐社会的语境中,本书无疑是一部重要的警世之作。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 王大伟

目录

前言

上篇 清代帮会

第一章 三大帮会溯源

 一 缘起传说

 二 起源真相

第二章 生存的武器:拉帮结伙

 一 天地会:歃血结盟

 二 哥老会:“开山堂”和“开香堂”

 三 青帮:“开大小香堂”

第三章 联络绝招

 一 天地会的隐语、暗号与腰凭

 二 哥老会的“四柱”和隐语、暗号

 三 青帮的“三帮九代”和隐语、暗号

第四章 掌控帮会的帮规、戒约

 一 天地会的“三十六誓”

 二 哥老会的“红十条”与“黑十条”

 三 青帮的十大帮规及家法

第五章 帮会活动与清朝当局的治理

 一 天地会

 二 哥老会

 三 青帮

 四 青红帮合流

 五 清朝当局对帮会的治理

第六章 帮会与辛亥革命

 一 两广天地会: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二 海外洪门:对辛亥革命的支援

 三 哥老会:参与各省的武装起义

下篇 民国黑社会

第一章 帮会首领步入黑社会

 一 身跨青红两帮的徐宝山

 二 盐枭出身的陆军上将张仁奎

第二章 帮会的命运:被历史抛弃

 一 横行霸道遭唾弃

 二 改造尝试的失败

 三 无法无天终覆灭

第三章 上海青帮:帮会向黑社会蜕变的典型

 一 青帮生态

 二 蜕变原因

 三 青帮三大亨的发迹史

 四 上海青帮蜕变为黑社会

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青帮三大亨

 一 黄金荣:装病蛰伏

 二 杜月笙:抗日锄奸

 三 张啸林:沦为汉奸

第五章 上海青帮的覆亡和三大亨的结局

 一 黄金荣:悔过却难自新

 二 杜月笙:凄凉客死香港

 三 张啸林:暴毙军统枪口

第六章 四川袍哥蜕变为军阀官僚的工具

 一 四川袍哥的组织、帮规

 二 军阀混战的工具

 三 四川袍哥的土匪化

 四 袍哥大爷的代表人物

 五 四川袍哥重要首领兼军阀的结局

第七章 民间洪门的演化

 一 从洪门到中国致公党

 二 从内地洪门到洪帮

 三 抗战胜利后洪门的分化

 四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对待帮会的政策

结语

 一 如何认识与区分帮会与黑社会

 二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

主要参考文献

序言

近年来,由于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活动猖獗,尤其是2009年重庆“打黑”行动取得辉煌成果,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的帮会和黑社会的关注。在重庆打黑活动取得初步成果的2009年9月初,有人把我在《中国地下社会》一书中有关哥老会起源的章节,冠以《重庆历史上真实的黑社会》的标题,摘要发表在新闻媒体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之后,凤凰卫视的编导邀请我做客《世纪大讲堂》,以《中国地下社会三百年》为题,讲述了清代的帮会和民国年间的黑社会。事后,我感到帮会和黑社会的内容复杂,在短短的一个小时内,很难把问题讲清楚,特别在涉及帮会历史方面,尚存在诸多误解,有待澄清。不久前,《华商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从帮会的角度研究民国》(2011年11月27日)的书评,作者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建议,遗憾的是文中在涉及帮会起源问题时,仍然沿袭以往帮会中人的说法如“洪门,是清末最大的民间力量,郑成功开创,陈近南发扬”,“青帮,本是雍正为了分化民间势力而设,原为‘安清帮’——其创帮老祖本是奉洪门首领之命‘潜伏敌营”’等。类似说法在近年来有关帮会历史的著作中,仍然俯拾即是。还有许多著作或通俗读物,干脆把帮会同黑社会等同起来,认为历史上的帮会,就是今天的黑社会。这些误解,均有待澄清。为了使广大读者对帮会的历史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我萌发了撰写一本有关帮会与黑社会的通俗历史读物的想法。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我遇见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武云博士,同她谈起这个设想,得到她的鼓励和支持,增加了我撰写此书的信心,于是有了本书的诞生。

本书撰写的宗旨,在于希望使读者能够对帮会和黑社会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

如今人们在谈论帮会和黑社会时,往往把二者混为一谈,均称之为“黑社会”。这是一种误解,二者虽然有相同之处,但也有本质性的区别。帮会是由历史上下层社会的农民、手工业者、小商贩和游民组成的社会组织,虽然有危害社会的消极方面,如聚众打架斗殴、抢劫夺财、绑架勒索、走私贩毒等;但是,也具有某些积极方面,如平时在成员之间施行互济互助和自卫抗暴,在社会矛盾激化时,往往进行反抗统治阶级的斗争,清代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大多为帮会(有些是教门)所发动和领导。帮会在反抗外国侵略方面也曾作出过贡献,尤其是在辛亥革命时期,天地会和哥老会等帮会曾经在推翻清王朝的斗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对于历史上帮会的这些积极作用,不应抹杀。而民国年间的黑社会,如上海的青帮、四川的袍哥,乃是由帮会蜕变而来,已经成为统治阶级的鹰犬,有些成为军阀、官僚争权夺利的工具,有些成为危害社会的土匪。总之,黑社会乃是社会的毒瘤,其存在毫无积极意义。总之,帮会和黑社会虽然在行为方式和具体活动中有某些相同或相似之处,但是,在性质上却有所不同,不应把二者混为一谈。

目前我国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是否就是黑社会?这也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之一。

我国官方一般把人们通常所说的“黑社会”称为“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而不是直接称之为“黑社会”。我国《刑法》第294条把具备以下特征者界定为“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组织结构比较紧密,人数较多,有比较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有较为严格的组织纪律;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通过贿赂、威胁等手段,引诱、逼迫国家工作人员参加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活动,或者为其提供非法保护;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范围内,以暴力、威胁、滋扰等手段,大肆进行敲诈勒索、欺行霸市、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那么,“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是否就是“黑社会”呢?我个人理解,“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其实就是“黑社会”。因为把一个犯罪组织确定为“黑社会性质”,那么,这个犯罪组织当然就是“黑社会”。

人们在谈到帮会和黑社会时,往往均以“江湖”称之,那么,“江湖”与帮会、黑社会是何关系呢?

首先,让我们来考察何谓“江湖”?有人考证,“江湖”一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在《庄子·内篇》中提到:“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啕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不过,庄子在这里所说的“江湖”,同后来人们所使用的“江湖”,其内涵完全不同。“江湖”一词是对江河湖泊的抽象化,用来专指那些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的社会群体,人们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江湖”这个概念的。在历史上,“江湖”成员多为下层社会的游民,他们不仕、不农、不工、不贾,居无定所,浪迹四方,行为飘忽不定又神秘莫测,稍不如意就不惜使用暴力,因此人们便用游移不定和波涛汹涌的江河湖泊来形容他们。历史上,“江湖”作为非主流社会的群体,几乎涵盖了除士农工商以外的所有人群,包括医卜星相、贩夫走卒、退隐官员、落魄文人、说书卖艺以及骗子、窃贼、强盗、侠客、乞丐、清客等各色人物。“江湖”中人大多属于身无恒业的流浪者即游民,他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往往拉帮结伙,组成帮会。许多人加入帮会就是为了闯荡江湖,混口饭吃。这种行为在洪门称为“跑码头”,青帮称为“靠码头”。这是因为哥老会的形成同川江上的水手、纤夫有关;青帮的形成,也同漕运水手行帮有关,所以帮会习惯于把其活动据点称为“码头”。这些“码头”一般设在茶馆酒肆,作为联络据点或帮会成员外出闯荡的歇脚点。为了确认来者是否具有帮会成员的身份,便创造了诸多不为外人了解的隐语、暗号、切口和帮规、戒约,于是形成了一种有别于主流文化的“亚文化”即所谓“江湖文化”。江湖文化虽然也有某些可取之处,有些内容已经成为民俗的一部分,江湖文化中有许多用语,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如“龙头”、“老大”,便是哥老会首领的称谓;再如“摆平”、“落马”、“结梁子”等,已经成为人们的习惯用语。但总的看来,江湖文化有很大的局限性和消极作用。他们常常打着行侠仗义、劫富济贫的旗号,谋取私利,进行各种破坏正常社会秩序的犯罪活动,甚至不惜公然蔑视法律和道德规范,破坏公共秩序,对社会造成巨大危害。江湖文化所推崇的“哥们儿义气”,被许多人奉为处世原则,遇事不问是非曲直,一味袒护自己的“哥们儿”。一些人为了获取私利,一些官员为了升迁或以权谋私,不惜拉帮结伙,结成小集团,这些都是“江湖文化”的遗毒!

从上述内容来看,帮会乃是“江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黑社会是否也属于“江湖”的范畴呢?回答是肯定的。首先,从历史渊源来看,民国年间的黑社会,如上海的青帮和四川的袍哥,就是由清代的帮会蜕变而来。其次,帮会与黑社会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两者无论在阶级构成、行为方式上,还是在具体活动上,均有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而且往往同时并存,帮会在一定条件下,也会蜕变成黑社会。所以,黑社会也属于“江湖”。本书的内容,涵盖了清代的帮会与民国年间的黑社会,阐述了从帮会到黑社会的演变历程,因此取名曰《江湖三百年——从帮会到黑社会》。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当今黑社会的行为方式、处世原则和活动内容,同历史上的帮会和黑社会大多相同或相似,因此,熟悉历史上的帮会与黑社会,可以更好地了解当代黑社会的本质,使人们远离黑社会,免遭其荼毒;公安、司法机关也可以通过了解帮会与黑社会的历史,更好地实施社会控制,尽可能地把黑社会组织消灭在萌芽状态,以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内容推荐

《江湖三百年——从帮会到黑社会》是研究秘密社会史的权威专家秦宝琦教授在做客香港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讲稿的基础上改编而成。

《江湖三百年——从帮会到黑社会》真实再现中国三百年间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江湖社会;从地下走向公开,从民间走向官场,从极盛走向没落,从互助抗暴到祸害民众;清代三大帮会天地会、哥老会、青帮的组织起源、人员结构、联络方式、帮规戒律;帮会的主要活动及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民国三大帮会蜕变成黑社会的全景再现;上海青帮三大亨从崛起到覆灭的神奇故事;四川袍哥沦落成军阀争斗工具的复杂过程……

编辑推荐

《江湖三百年——你从帮会到黑社会》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金庸小说中的天地会的现实源头在哪里?四川、重庆的袍哥怎样演变成黑社会?雄霸上海滩的青帮为何从辉煌走向覆灭?……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当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著名教授秦宝琦在《江湖三百年——你从帮会到黑社会》中为你全方位、多角度揭秘扑朔迷离的江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江湖三百年(从帮会到黑社会)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秦宝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493679
开本 16开
页数 3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2
出版时间 2011-02-01
首版时间 2011-02-01
印刷时间 2011-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3.75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6:4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