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李一冉先生国学经典系列解读
内容
编辑推荐

《老子》是中国哲学的滥觞,是传承千年的国学经典。本书以一种现代人的眼光去审视《老子》这部“东方圣经”,我们从老子智慧的言论中,参悟出一些修身养性的方法、为人处世的艺术、做人做事的智慧、克敌制胜的谋略和管理方面的心得。

本书可以帮助你运用《老子》的智慧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与精神境界,改进你的思想方法和提高你的分析、研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内容推荐

《道德经》(又名《老子》)之精华浓缩而成,结合古今中外案例,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与解读,把深奥难啃的《道德经》变成通俗易懂的十大观,以便让更多的读者从中汲取老子的大智慧,了悟宇宙人生的真实相,觉悟人生,成就生命。

老子其观,包罗万象,贯天彻地,浩瀚无边。本书笔者将《道德经》之精髓总结出十大观点。若水、守弱是其主张,道出了柔克刚、弱胜强的辩证思想;无为、不争是其倡导,呼唤人性回归清净与自然;道德、人生是其指南,引导苍生寻找生命的根源;生死、修行是其归宿,了悟生死事大解脱在当下;超哲学、宇宙是其核心,揭示出天地人合一永远不变的真谛。

目录

前言

若水观

守弱观

不争观

人生观

生死观

修行观

无为观

超哲学观

道德观

宇宙观

试读章节

水乃生命之源,万物无水不生。历来人们是临水而居,田园牧歌总是与水相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表述沿传了数千年,只有那种理解生活的智者,才能真正解读水的深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诗仙李白对水的赞叹。“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此乃哲人对水的体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伟人由此悟到以民为本的道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领悟到生命之源犹如水,生生不息,昼夜不停。那么老子对水又有何见解?若水观对我们的人生又有怎样的启发呢?

《道德经》第八章云:“水善利万物而有静。”水是生命之源,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性。世间所有的植物、动物,一切有生物质,都离不开水的养育。花草树木因水而生意盎然,失去了水,枯木难逢春。

浇灌植物必须滋润植物的根部,只浇灌枝叶而不滋润其根部,即为本末倒置。由此想到,人的根本是德,德之根本是道。道根断,德则无法彰显,故应常培德、润根。“鱼不可脱于渊”,鱼生活在水中而不自知,可一旦离开了水,就无法生存。大道在无声无息地运转乾坤,贯穿于天地宇宙万物之间,人生存在其中不知不觉,但是片刻也不可离开大道。所以,子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人体中70%是水,人一旦脱水,就会休克,乃至死亡。地球上70%也是水,如果没有了水,会是什么境况?没有水,就没有花草、树木和粮食,也没有飞禽走兽,没有人类,地球也只是一块没有生命的大石头而已。水是一切生命体不可缺少的元素,它的重要性无与伦比,但却从不向万物夸耀与索取什么。水可以滋养与造福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论低,这种德行实在是太大了,由此想到,道也正是如此,从不张扬其伟大浩瀚。因此老子说:“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东郭子曾经去问庄子:“道在哪里?”庄子说:“无所不在。”东郭子没听懂,还是想问个究竟。庄子便说:“道在蝼蚁。”东郭子很疑惑:“难道道就如此卑下吗?”庄子又说:“道在梯稗。”意思是道在野草上。东郭子就更加不解了,庄子又说:“道在瓦甓。”意思是道在砖瓦上。东郭子不满道:“您怎么越说越卑下了呢?”庄子道:“道在屎溺。”意思是道在粪便中。这时东郭子才终于明白,原来道是无所不在的,所谓的肮脏与洁净对道来说是不存在的。

老子感叹水的德行与道接近,“居众人之所恶”,水从不作任何区分,一切肮脏之物可以用水去洗涤,一切污秽之地可以用水去冲刷。水宁愿藏污纳垢而包容一切,可是这些恰恰是人类最厌弃的,人类讨厌肮脏、腐臭,可是却忽略了内心的肮脏与腐臭,人类喜欢洁净、不染,却忽略了人性的洁净与不染。

汤王深得此理,所以才会在浴盆上刻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警训,以示世人要洗心革面。耶稣洗礼,理同于此。《圣经》中曾明白地告诉我们,这种洗礼不单净化人的肉体,同时也净化心灵。其主要目的是指清除身心上的污染。这种礼节直至今日仍然存在,并且发展得相当繁琐,以至于人们大都只注重那些外在的仪式,而完全忽略了其内在的精神。

水虽然“居众人之所恶”,却能保持清静不染的品性,老子曰:“浊而静之徐清。”无论是尘土,还是沙石,在水中都会慢慢沉淀,水还会仍然保持着它的清澈。

“上善若水”,“上善”则是依道而流露出的德行。对水的本质,我们所知远不如古代圣贤所知,故而长期不能理解老子的“上善若水”。

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在其著作《生命的答案,水知道》中有一张非常奇特的照片。这张照片是冰即将融化、但还未达到水的状态的形象,但是所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图片,却完全是中文字“水”的完美图形!而且,我们看到所有正向性的水结晶照片,都呈现六角形状,这一特性也揭示了中国古老河图中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天一,就是德一,所生之水,上善为质,形具六数。这一奇观似乎告诉我们,中国的先祖们的确是在大智慧的慧观下,创造出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并且揭示出事物的本质,他们具有对微观的深刻洞察力。

科学家由此得出结论,水为心之镜,只有具备纯净的心灵,才能产生纯净的水。

94岁的阿贝·皮埃尔,是一个僧侣,一个传教士,一个议员,是一个终其一生为穷人奔走呼喊的法国老人,2007年1月26日在巴黎圣母院接受了法国人最后的哀别。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说,我们失去了法国的“良心”和“善的化身”。

阿贝·皮埃尔为穷人发出第一声呼号是在1954年1月1日,当时巴黎天寒地冻。阿贝通过巴黎的电台对市民说:“我的朋友们!伸出你们的援手吧!一名妇女今天凌晨3时冻死在街头。”通过阿贝沉痛而焦虑的声音,法国民众得知,有名妇女冻死在塞瓦斯托波尔大道上,她的手中还攥着一份租房合同解约书。阿贝还提到一名三个月大的婴儿,冻死在一个由公交车改装成的临时居所内。电波很快传人了千家万户,几分钟后,第一批志愿者出现在巴黎市内一个救济中心。很快,二百多名市民开车出门,在巴黎的大街小巷寻找其他受害者。捐赠从法国各地源源不断涌来,数千条毛毯,数以吨计的衣物,数百万法郎善款。之后,在阿贝的努力下,法国议会通过了一项法律:房东不得在冬季将房客赶出。这项法律直到今天仍然有效。P2-P6

序言

此书系《道德经》(又名《老子》)之精华浓缩而成,结合古今中外案例,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与解读,把深奥难啃的《道德经》变成通俗易懂的十大观,以便让更多的读者从中汲取老子的大智慧,了悟宇宙人生的真实相,觉悟人生,成就生命。

《道德经》由道家鼻祖,居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老子所著。老子西出函谷关时,被关令尹喜挽留,请其立言,垂教后世,于是乎便留下了这道德五千言。道不可说,赖德彰显;道不可名,文以载道。

老子其人,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厉乡曲仁里人,曾做过周王朝的史官。其名寓意深刻,取其赤子之心、长生不老之意,以此代表道之不生不灭的本体。道乃天地之源头,万物之根本,并且超越时空、国界、民族及宗教等。

老子其书,是二十一世纪必读之宝典,在世界发行量排名第二。有人预言,其将是未来家喻户晓、人手一册的一部“《圣经》”。《道德经》综三代之统,赅百家之长,揭示出宇宙道德体用一如、动静同观的不二之法。该书暗藏天地之玄机,生死解脱之门径,修行之指南,成道之坦途,实属救世济众之绝学。

老子其观,包罗万象,贯天彻地,浩瀚无边。笔者特将《道德经》之精髓总结出十大观点。若水、守弱是其主张,道出了柔克刚、弱胜强的辩证思想;无为、不争是其倡导,呼唤人性回归清净与自然;道德、人生是其指南,引导苍生寻找生命的根源;生死、修行是其归宿,了悟生死事大解脱在当下;超哲学、宇宙是其核心,揭示出天地人合一永远不变的真谛。

笔者不才,在著书过程中或有断章失谛之嫌,或有未尽圣意之失,还望智者大德斧正。

李一冉于北京

2007年11月6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李一冉先生国学经典系列解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一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354754
开本 16开
页数 1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3.1-49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4:5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