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浪漫派为什么重要/人文与社会译丛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重新阐释了浪漫主义的定义,并认为“复数”的浪漫主义是真正把握其精髓和表现的途径。在彼得·盖伊的笔下,来自德国、法国和英国的浪漫派先驱具有各自独特的风格,也呈现出某种“家族相似性”。盖伊还证明浪漫派的影响一直延续到20世纪,其深刻的烙印可以在T. S. 艾略特和弗吉尼亚·伍尔夫身上找到。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世界的返魅”
第二章 浪漫主义心理学
第三章 作为教育者的中间商
第四章 为艺术家而艺术
第五章 贝多芬时代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索引
导语
本书是彼得·盖伊六十年学术生涯的收官之作,亦是其思想史的代表之作。盖伊回顾了英国、法国、德国浪漫派对这场思想运动的贡献,并且从艺术社会学、史学等角度剖析了这场影响至深的运动留给我们的智识遗产,展现出盖伊强大的综合视野。本书因其优美的写作和独特的视角荣获2015年让-皮埃尔·巴里切利奖。
后记
结 语
现代艺术家的生产力并不是无限的,然而它对文化
讨论的贡献却是广泛而颇受赞誉的,并一度令评论家的
作品充满活力、引人入胜。不过,枯竭随即到来。1933
年,威廉·沃尔顿爵士——当时还只是平凡的沃尔顿先
生——以一种深切的沮丧写道:“我认为,现如今任何
人在任何艺术领域要制造出任何东西几乎都是不可能的
。”他蔑视自己创作的节奏拖沓的曲子,却抓住了一种
广泛弥漫在现代艺术家之间的阴郁情绪。在当时,对艺
术原创性具有关键作用的有利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
正逐渐衰落,而且确乎在某个时间消失殆尽了。
历史学家回望过去时注意到,在“一战”前的二三
十年里,现代艺术看起来似乎更加志得意满了,并且直
到和平条约签署之前都保持着激进的冲动。那段时间,
现代艺术硕果累累且多姿多彩,以至令指认所有现代经
典分享同一特性成了一种冒险的行为。但一直以来都有
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建议,虑对现代核心信念进行激情
昂扬的总结。这并不是说传统艺术家必然推脱了对真理
的追求,而是说他们(至少就现代艺术家看来)没有竭
尽所有可能的工具来发现真理。正因为此,对心灵的科
学研究获得了新的重视。令人欣喜但并不令人吃惊的是
,这正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发展出精神分析学的那几
十年。
当然,现代艺术的主张并不就是精神分析学。那是
个智力骚动的时代。新的宗教与世俗的意识形态都宣称
它们以特有的方式接近隐秘的真理,都断言它们所掌握
的真理要点比竞争对手的更优越。他们的自我披露是内
在性魅力的关键征兆:探究语言意义与陷阱的尝试并不
只限于精神分析学家。早在19世纪40年代,托马斯·卡
莱尔就已经将他那个年代称作是自传体时代,在后来几
十年的时间里,这种自我展示的兴趣有增无减。不仅仅
是训练有素的艺术家会对更大范围的读者倾诉他们的过
去,还有成千上万数不清的可敬的年轻人被教导要写日
记,记录下自己的情感、品位和事件,对很多人而言,
这一童年时期的活动变成了一生的习惯。然后,这类告
白中相对直率而毫不留情的文字就成了正式的自传作品

通过发表自己不剔除感受的生活故事,或者整理自
己在绘画或图像中出现的记录,现代派发展出了关于艺
术创造的心理98根源和效果的理论。不过要在不同的建
筑或绘画学派之间做出区分,则完全取决于个人品位。
几乎所有首批的精神分析学家,包括弗洛伊德自己,都
按照传统偏好被教育成了中产阶级——他们更加重视古
典诗歌与绘画,而不太会有倾覆学院派艺术的意图。
然而,由于承诺了一种坚定的科学思维方式,精神
分析不折不扣地属于现代阵营。说到对被压抑的原始材
料的挖掘与恢复,弗洛伊德本应该从社会科学或考古学
中获取隐喻来阐明精神分析的方法,按说只有这样才是
恰当的。但是通过耐心而专注地与被分析者的共事,弗
洛伊德和他的后继者创造出辅助性的自传——这一不折
不扣的现代追求。他们当中极有影响力的人(尤其是印
象派与表现派画家)以令人难忘的方式低估了位于其艺
术内核的内在冲动。这些画家将历史、流派、古代神话
,当然还有对外在影响的勤勉模仿弃之不顾,因为在对
客观的美学相关物的寻找中,他们主要听命于自己内心
深处的个人回应。没那么直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
油画是内心的告白。当然,有些流派的名称就是有倾向
性的:“Fauves”或者说野兽派,这一标签对安德烈·
德兰、亨利·马蒂斯、莫里斯·德·弗拉曼克等人毫无
恭维之意。这些艺术家充满活力且色彩斑斓的油画在
1905年首度震惊了世人,其风格着实太夸张了:他们笔
下的风景简直是对可辨识世界热情洋溢的评注。
这么多的标签强烈暗示着摆脱传统标准的画家对身
份有一种不可遏制的渴望,一种通过某一独特方案形成
一个学派或加入一个学派的急切渴望。这一方案将承认
他们独特的天赋,并让他们在与平凡作斗争的伟大反抗
中得到自己的应得之物。从这个角度来看,19世纪90年
代在德国与奥地利画家中间爆发的小型分离主义的反抗
,预示着对公认惯例的日益不满。尽管反学院派艺术家
中的一个流派很快就获得成功,并自以为比其他前辈更
为优越。“一战”前的那些年里,画家世代的交替从未
如此迅速和突然,后来再出现这种情况则要到20世纪60
年代了。先锋派在现代派的共同旗帜下前行,但它们之
间的区别更多在于其标签而非根本的艺术分歧。印象主
义、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
奥费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至上主义、新造型主
义、超现实主义以及纳比派与野兽派,艺术的历史在转
入20世纪后就被这些词汇填充了书页。
书评(媒体评论)
彼得·盖伊以一贯灵巧的风格,带领我们领略
了欧洲主要浪漫派的悖论,并记录下他们对现代主
义的影响。他的书中没有一页不是机智且深思熟虑
的。
——杰弗里·哈特曼,《第八天:新旧诗歌》
作者
在这本富有启发性和洞察力的书中,彼得·盖
伊以其特有的才华和博学,探究了浪漫主义与现代
主义之间的深层联系,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了现代人
的思维方式和体验方式,这本书是盖伊六十年学术
生涯的高峰。
——大卫·A. 贝尔,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教

《浪漫派为什么重要》颂扬了浪漫主义从18世
纪末一直延续至20世纪初的巨大能量,这场运动时
至今日仍然与我们的自我形象密不可分。
——大卫·布罗姆维奇,耶鲁大学英语系教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浪漫派为什么重要/人文与社会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国)彼得·盖伊
译者 译者:王燕秋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795982
开本 32开
页数 1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23-06-01
首版时间 2023-06-01
印刷时间 202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06
CIP核字 2023078696
中图分类号 I109.9
丛书名
印张 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8: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