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心理沙盘治疗
内容
内容推荐
沙盘疗法是目前在全球非常受欢迎的一门心理学实用技术,广泛应用于心理问题的诊断、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教育。本书系作者在《突破象征的困惑——心理沙盘治疗新探索》一书的基础上,经过十余年理论和实践探索完成的关涉心理沙盘的全新作品。本书借鉴了西方综合取向心理沙盘的新理论,以中国文化视角进行了多方面、系统的诠释,很好地实现了该心理学技术的本土化,从沙盘治疗的呈现疗愈原理、历史演变及流派、操作方法步骤、操作性技术、适用范围、催化促进技巧、疗效及作用、团体沙盘实践等方面,对这一治疗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分析,不乏具有独创性的闪光点。
作者简介
常承生,1962年生,山东省淄博市人,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生,山东省第一届作家研究生班研究生,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八院)特聘心理学教授,淄博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作家、诗人。出版有心理学专著《沙盘游戏疗法》(与魏广东合著),诗集《在远方》、《山的那边》,散文集《小木屋》。
目录
第一章 重新认识沙盘疗法
一、对记忆之前创伤和情节的疗愈作用
二、对未经大脑记忆形成的心理问题的疗愈作用
三、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整合的疗愈作用
四、沙盘治疗特殊治疗关系的特别意义
五、突破防御直接进入内心世界的作用
第二章 沙盘疗法的流派、发展和中国文化的作用
一、游戏疗法——沙盘疗法的母床
二、“世界技术”(The World Technique)——沙盘疗法的创立
三、“沙盘游戏疗法”——沙盘疗法的发展
四、“沙盘——世界游戏”——对沙盘疗法的改良
五、多种理论取向心理流派对沙盘疗法的嫁接
六、综合取向沙盘治疗对沙盘疗法的整合
七、对沙盘疗法发展的展望及中国文化的作用
第三章 沙盘元素构成及沙盘室建设
第四章 沙盘治疗的适用范围
一、应用于心理诊断
二、应用于心理治疗
三、应用于个体的成长
第五章 从定义全面理解沙盘治疗的内涵
一、表达
二、投射
三、心理治疗
四、方法
五、透过运用特殊的沙盘媒材作为非口语媒介
六、发现及处理内在及人际议题
第六章 沙盘治疗的基本原理
一、身体记忆和身体语言
二、图像记忆与情绪记忆
三、退行性疗愈
四、沙盘的界限特性与治疗环境的作用
五、动觉特性在沙盘治疗中的作用
六、安全治疗距离作用
七、沙盘治疗能够对创伤性神经生物学效应施加介入性影响
八、沙盘治疗中来访者的创造力被激活
九、沙盘治疗能通过隐喻的探索深入个人的精神世界
第七章 沙盘治疗的操作性技术
一、隔离阻断技术——治疗环境的创建
二、自我觉察技术——发现问题的过程
三、聚焦放大技术——抓住重点、深入觉察
四、连接技术——实现客观世界与自身的连接
五、超越技术——焦点短程的治疗
六、两极整合技术——深入的自我探索
七、视像化技术——进入内在心理世界的快速通道
第八章 沙盘治疗的类型和作用
一、个体沙盘治疗与团体沙盘治疗
二、概况性沙盘和主题沙盘
三、诊断沙盘和治疗沙盘
四、自我觉察沙盘和个人成长沙盘
五、初始沙盘和连续沙盘
第九章 个体沙盘的一般操作步骤和方法
第十章 特殊情况下个体沙盘的应用技巧
一、针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少儿的沙盘技巧和方法
二、多动抽动症状少儿沙盘的技巧和方法
三、自闭倾向少儿沙盘的技巧和方法
四、年长者沙盘的技巧和方法
五、非现实情境沙盘的干预技巧
第十一章 沙盘治疗发现焦点问题的方法
一、“三个方面”
二、“一个标准”
三、“三个层面”
第十二章 沙盘治疗问话原则及训练
一、沙盘问话的作用
二、沙盘问话的原则和技巧
三、沙盘问话训练实例
第十三章 沙盘治疗的催化促进技巧
一、从客观觉察进入沙盘
二、焦点处理的技巧
三、灵活掌握和变换治疗师在沙盘工作中的位置
四、牢记治疗师的镜观作用而不是陪伴的作用
五、要避开意识层面或现实层面的讨论
六、防范控制
七、破解阻抗
八、关注无意识的动作和语言信息
九、保持中立
第十四章 团体沙盘治疗
一、团体沙盘中的疗效因子及其作用
二、团体沙盘的适用范围
三、团体沙盘治疗的主要类型
四、普通团体沙盘的步骤方法及规则
五、家庭团体沙盘的操作方法
六、团体沙盘流程
七、团体沙盘的阶段促进方法
八、团体沙盘的进程特点
九、团体沙盘的催化促进技巧
第十五章 未成年人团体沙盘操作要领
一、沙盘治疗中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
二、未成年人沙盘的三个阶段
三、未成年人沙盘常用的类型
四、未成年人沙盘的阶段性评估
五、未成年人沙盘疑难问题及处理
第十六章 沙盘治疗师的训练与成长
一、图像记忆的移情觉察体验
二、投射的识别体验
三、声音——感觉觉察体验
四、身体记忆探索体验
五、自我接纳程度的觉察体验
六、人差方程式体验
七、有意识情绪体验(emotional expenience)
八、角色与人格面具体验
第十七章 沙盘治疗案例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目前,心理沙盘治疗技
术有不同的理论取向和很多
流派。除了精神分析取向的
沙盘游戏疗法外,还有人本
主义沙盘治疗、认知行为主
义沙盘治疗、格式塔(完形
)沙盘治疗、家庭治疗取向
沙盘治疗、脑科学取向沙盘
治疗和综合取向沙盘治疗等
。可以说,世界上有多少种
心理学的理论取向和流派,
就有多少种沙盘治疗的方法
。大家较早接触的荣格—卡
尔夫流派的沙盘游戏疗法,
只是精神分析理论取向沙盘
治疗的一种。因为精神分析
取向又分为传统的荣格分析
心理学流派、阿德勒流派、
温尼科特流派和多美尼科流
派等。沙盘游戏疗法是比较
传统、久远的一个流派。它
毕竟是游戏疗法借助沙盘实
现的一种形式,必然受到游
戏疗法的一些限制,表现出
一定的局限性。我们查阅心
理学词典或互联网词条就会
明白,游戏疗法“主要适用
于4~13岁儿童的攻击行为
、焦虑、抑郁、注意力难以
集中、违纪行为、社会适应
障碍、思维障碍和应激综合
征等”。
本书研究的理论定位是
基于综合取向的心理沙盘治
疗。综合取向的心理沙盘治
疗最早由美国的心理学家琳
达·E.霍迈尔(Linda
E.Williams)和丹尼尔·S.斯
威尼(DanielS.Sweeney)
创立。笔者作为综合取向心
理沙盘的研究者,借取了琳
达·霍迈尔和丹尼尔·斯威尼
两位教授的基本理念和观点
,参照了中国台湾地区陈信
昭、陈碧玲、曾正奇、谢秋
雯等翻译,中国台湾地区心
理出版社出版的《沙盘治疗
实务手册》一书中理解的理
念,特别是完整引用了书中
关于综合取向沙盘治疗的中
文“定义”。但是,更多地进
行了自己的研究,提出了自
己的理论依据和应用方法。
研究中,笔者重点结合中国
传统文化进行思考和比较论
证,感悟颇深。这与两位教
授的初衷并不矛盾,因为综
合取向沙盘治疗从方法论上
决定了它不是一种固定、封
闭的理论内容和实践方法,
而是一种敞开的、无限扩展
的技术,需要吸纳、选择、
融合多种心理学理论指导自
己的实践,并且要不断吸收
这些不同取向、流派理论新
的成果。从这种意义上来说
,它并不是一种狭窄、固定
理论基础,归于某种流派的
心理技术,而应当是一种开
放的、不断发展创新的心理
应用技术。本书所提到的“
沙盘治疗”或者“心理沙盘治
疗”皆指综合取向沙盘治疗
,而“沙盘疗法”或者“心理
沙盘疗法”指的是所有流派
和理论取向的心理沙盘的方
法。
常承生
2021.11.15
导语
一本基于综合取向的心理沙盘治疗读本。
本书研究的理论定位是基于综合取向的心理沙盘治疗。
本书所提到的“沙盘治疗”或者“心理沙盘治疗”皆指综合取向沙盘治疗,而“沙盘疗法”或者“心理沙盘疗法”指的是所有流派和理论取向的心理沙盘的方法。
精彩页
第一章 重新认识沙盘疗法
心理沙盘疗法是目前全世界非常受欢迎的一门心理学实用技术。它在中国大陆传播应用的时间并不长,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仅20多年的时间。但是,它的发展却非常迅速。现在国内大部分省份的幼儿园、中小学、大学广泛建立了心理沙盘室,配备了心理沙盘;有的医疗机构、社会组织也配备了心理沙盘。在心理学应用领域,沙盘治疗技术主要用于心理问题的诊断、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近几年,这门技术还被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
心理沙盘疗法得到社会高度的认同和需要,必定有其独特的原因。经过十几年对心理沙盘疗法的研究和实践应用,笔者觉得应该这样来定位心理沙盘疗法:它是一种效果好、操作使用简单方便、见效快、负作用较小的一种心理学实用技术,能够让来访者借助玩具、沙子、沙盘等沙盘元素,在无干扰、无限制、不评价的状态下,自然放松地把自己内心世界的需求和状态表达投射出来,在治疗师的催化下,发现自己存在的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差异或者新的需求,并用自己创造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自我整合、自我疗愈、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目的。特别是沙盘治疗技术,又有区别于其他心理疗法的独特作用和效果。
大量的实践证明:沙盘治疗能解决其他心理技术很难解决的,甚至不能解决的难题。比如可以疗愈童年早期记忆之前,或者记忆以后永久遗忘的事件刺激形成的创伤。沙盘治疗关系建立在来访者与沙盘元素之间,而不是来访者与治疗师之间。因此,沙盘治疗师可以给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和熟悉的人做沙盘治疗;沙盘治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通过直接寻找沙盘过程中及沙盘构图中呈现的与现实常态有冲突的焦点问题,因而也不必了解来访者现实状态和过去经历;沙盘治疗觉察疗愈的过程是来访者在治疗师的催化下自我实现、自我完成,治疗师保持中立的状态,像一面镜子,只能促进觉察和疗愈而不对来访者施加控制、移情、限制和评价,因而不易造成来访者的二次伤害和被剥夺等新的负面情绪的产生;即便在没有治疗师参与的情况下,来访者也可以参照现实常态,对自己的沙盘呈现进行对比和觉察,发现自己的需要和存在状态并进行调整。
事实上,目前心理学界及社会对心理沙盘疗法独特的作用和疗效存的认识严重不足,影响了这门技术作用的发挥。因此,我们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沙盘治疗的独特作用和疗效。
一、对记忆之前创伤和情节的疗愈作用
在日常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实践中,无论是访谈式还是其他方式的咨询与治疗,基本的工作思路一般是根据来访者当下的状态,询问其什么时间经历过什么事件、出现过什么不良情绪反应,进而演变成当下这种状态。来访者告知相关信息后,就可以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技术帮助其分析觉察经历的事件与当下心理问题的关系,形成当下问题的原理,并帮助其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创造性,找到改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实现这个过程的前提是来访者能够回忆起并且愿意提供其所经历的信息。如果他无法回忆起因为经历什么事件刺激导致当前的状态,那么治疗师就很难对症下药,对其提供合适的心理帮助。
事实上,导致心理问题出现的刺激性事件,有很大一部分当事人是没有办法回忆起来的。如果发生在3~5岁之前,个体还不具备记忆事情能力的时候,就不能够回忆并用语言描述其所经历过的事件。我们平时说的能够记得清事情,是指能够用语言编码来描述曾经历过的事件及相应的情绪体验。实际上,一个人从生命形成不久便开始有了记忆。胎儿期就会有无意识的记忆、身体记忆。3~5岁以后才会有主动的记忆和有意义的记忆。记忆的前提是能够掌握基本的使用语言的能力。如果不会说话,不知道语言的意义或不懂语言逻辑,人就没有办法把发生的事件用语言编码主动标记下来,成为能够回忆起来的记忆。但是,这个时期经历的事件、受到的刺激并没有消失,而是作为图像、场景和情绪记忆记录在了大脑神经细胞中,并且会一直存在。因为这些刺激和记忆没有经过大脑的识记和语言编码的加工,所以信息不会流失,永远不会被遗忘。人生的各个阶段,这些记忆会让人们在遇到刺激事件时迅速做出条件反射式的不同反应,表现为每个人不同的个性特征。可以说,3~5岁之前经历过的事件基本上决定了个体的个性特征。因此,中国有句俗语叫“三岁看大”,是符合这一心理生理发展原理的。
经历过的事件不仅成为个体个性特征的主要组成部分,还会成为早期心理、精神问题发病的主要因素或潜在因素。一些童年早期出现的心理或精神问题,如自闭症等就是记忆之前、早期经历过的事件的刺激形成的,因而很难找到症状与事件的连接。还有一部分早期经历虽不会导致个体在童年早期出现问题,却为个体毕生的成长埋下了隐患的种子,当个体成长到一定年龄,遇到某些刺激的时候便会发芽、生长。比如边缘型人格障碍一般在13~15岁时发作。所以,具有某些人格障碍的人在青春期之前往往是正常的孩子,但到青春期后就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心理沙盘治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常承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9296181
开本 16开
页数 2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9
出版时间 2022-07-01
首版时间 2022-07-01
印刷时间 2022-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432
CIP核字 2021234586
中图分类号 R749.055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40
170
12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3:5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