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冲向职场--求职48计助你玩转职场魔方
内容
编辑推荐

大学里拥有的和可支配的东西越多,却越迷茫和不知所措。“我”该做什么?“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该何时开始“我”的职业规划?

希望《冲向职场--求职48计助你玩转职场魔方》(作者周石、金璐)能帮助身陷求职困境的同学们了解就业市场,找准职场定位,写出漂亮简历,掌握面试技巧,出色地迈出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内容推荐

退去“幼稚”的外衣,摘掉“求职菜鸟”的帽子,求职,从这里开始!

求职中有些陷阱是可以避免的,有些弯路是可以径直走过的。希望《冲向职场--求职48计助你玩转职场魔方》能帮助身陷求职困境的同学们了解就业市场,找准职场定位,写出漂亮简历,掌握面试技巧,出色地迈出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冲向职场--求职48计助你玩转职场魔方》的作者是周石、金璐。

目录

疑惑篇

1.我该如何突破“学历和专业”的局限?(潘一坤)(马戈)

2.我该如何实现专长与职业的匹配?(潘一坤)(车宇佳)

3.我该以个人需求为重,还是以社会需求为重?(潘一坤)

4.我的专业很冷门/热门,如何能真正做到好就业?(邓梦瑶) (金璐)

5.我的职业选择遭到父母反对怎么办?(潘一坤)

6,我该如何应对异地恋?(樊同玉)

7.我该选择在哪个档次的城市就业?(樊同玉)

8.我是否该出国留学?(樊同玉)

9.作为女生,我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樊同玉)

10.作为女性,我的就业压力是否比男性大?(张知依)

11.作为女生,工作好不如嫁得好吗?(王钰珏)

12.我该以什么样的标准定位自己的需求?(樊同玉)

13.我该如何平衡实践与学习?(张知依)

14.我非得过考公务员的“独木桥”吗?(王钰珏)

准备篇

1.对未来负责,为自己规划(樊同玉)

2.课堂之外的修炼(张知依)

3.小实习有大学问(车宇佳)(邓梦瑶)

4.想当老板也不易(马戈)(车宇佳)

5.打理好自己的小金库(马戈)

6.国企,私企,外企大PK(马戈)

7.工资“谁”说了算?(马戈)

8.开车+喝酒=求职必备技能?(马戈)

9.打造个人品牌,学会自我表扬(王钰珏、苗向东)

实战篇

1.认清自己(樊同玉)(郑静)

2.向世界介绍自己(车宇佳)

3.让自己成为“star”(郑静)

4.拥有一份近乎完美的简历(车宇佳)(郑静)

5.活用社交网络(樊同玉、张知依)

6.发送电子简历的潜规则(郑静)(金璐)

7.HR如何看简历(潘一坤)(郑静)

8.常见的笔试题型(车宇佳)

9.如何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胜出(邓梦瑶)

10.创造面试考官对你的好印象(车宇佳)(邓梦瑶)(马戈)

11.面试常问的问题(张知依)

12.面试中的“千万别”(张知依)(邓梦瑶)

13.怎样和招聘者谈起薪(邓梦瑶)(金璐)(王怡静)

14.从大学生到职场人的转变(马戈)(潘一坤)(郑静)(张知依)

建议篇

1.北京市本科毕业生愿意留京就业的原因分析(卿文博)(周石)

2.大学生不愿意去基层工作的原因分析(刘慧卓)

3.大学生刚工作就辞职的原因分析(侯晓芊)

4.给刚参加工作就想辞职的毕业生提六条建议(金璐)

5.为大学毕业生顺利度过就业“磨合期”提五条建议(陈筱睿)

6.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八个观念(张石磊)

试读章节

专业与学历的不可突破也体现在更深的层次。有人戏谑说:“本科生宿舍断电,男生宿舍限制女生进出,男生更是不能越女生宿舍之雷池半步;研究生宿舍不断电,宿舍不限制男女生进出。”“本科生会为了考试通宵去教室看书。研究生会为了上网而在宿舍熬个通宵。本科生很少会去看老师布置的书。研究生必须去看老师布置的书,不看书就一个结果:被导师骂。”

研究生的两三年时光,不仅仅有个人生理的成长,更有心理上的成熟。导师变成了“老板”,同学也变身成为“同事”,没有了班级的概念,只有实验室这个板块,同荣辱,共进退。从一定程度上说,研究生这两三年可以被称为从学校到社会的一个过渡,不仅仅是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而且也是对工作的初步体验。

有了这期间的经验,今后应聘便有了和企业交谈的资本,不是也有人这样说过么:“本科生找工作请留下(简历),研究生找工作请坐下,博士生找工作你开个价。”这种差别不仅是因为学历的高低,更是因为几年升学过程中所积攒的超乎本科阶段的知识,以及对所从事工作的认识。

相对于本科生,研究生往往有这些优势:

1.研究生虽然只有一年的文化课学习时间,但是这一年的课程可不像本科生那样基础,现在本科生的专业面宽,学习的针对性就差,本科生其实对本专业的知识掌握得极少。

2.研究生时期的技能在一般情况下很难学到。研究生的课题虽然由导师指定,但最后往往变成自己的课题。在其所进行的研究领域内,很多研究生的水平超过了导师,在特定的领域里面,研究生甚至可以是国内顶尖水平的专家。

3.研究生做课题、制订试验计划及具体实践时,几乎都是独立的,这在一般职场拼杀几年也难有这种机会。

于是在很多行业中,越来越多的雇主选择了高学历,即便是有些岗位不需要研究生,他也选择了研究生,因为研究生所提出的薪资要求往往和本科生差别不大,而在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却有更强的能力,所以对雇主而言,研究生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当然,以上这些是研究生所拥有的一些优势,重要的还是在于“自己比自己”。

能否充分利用毕业前两三年的大好时光,磨炼自己的心智,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增添成功的砝码,关键在于自己的态度。认真地对待它,那么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这一步绝不仅仅是“一步”之差;如果满不在乎,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话,这两三年也许反而会耽误自己的一生。

“研究生深沉得可以,属于活力丧失型,与其相比,本科生单纯,活力四射。”就某个具体的人来说,本科生与研究生相比优势不多,精力旺盛便是这少有的优势之一。本科生就业将会直面真实的职场,挫折坎坷是不可避免的,同样的三年,本科生可以在工作中不断地磨炼、不断地成长,毕竟年轻人永远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愿意为了未来而与现实搏斗。这三年获得的也许是很多研究生一辈子无法经历的东西。也许经过三年的打拼自己能在企业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刚毕业的研究生也可能会面临着从基层干起的尴尬。

此外还有这样的例子:在发达国家,招的是本科岗位,工作也只需要本科岗位的知识和能力,如果填了研究生,即便个人愿意去做这份工作,雇主还是不愿意选择你,他把机会优先给本科生,因为他认为这份工作只需要本科的知识、能力,如果找研究生,并不能给这份工作带来好处,反而因为研究生可能会好高骛远,在工作上会缺乏忠诚度。  所以,在结合自己专业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慎重地选择将来的方向。高学历固然没什么坏处,但高学历背后是否隐藏着高能力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当然这并不是世界末日,有硬的就肯定有软的,有不能变通的就肯定得有能够变通的。学历并不是万能的,在你获得了一份工作后,学历往往就不再那么重要了。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学历带来的差别有哪些?

几百块钱的工资差异,或者很少的一些标准限制。

在工作岗位上被考察的往往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怎么把事情办好?怎么让上级满意?怎么获得领导和同事的口碑?能解决这些问题的当然是我们的办事能力,而不是什么学历。而且,虽然有些升职或者评职称的时候会对学历提出要求,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在职的学习获得这些学历,并不需要为自己的学历过分担心。

那么专业呢?我的基本观点是理转文容易,文转理较难。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文科、社会科学的很多操作性工作往往只需要掌握固定的流程以及对相关知识加以了解就可以了,因此文科在一定意义上是可以速成的。而对于一些基础的理科学科,譬如计算机、数学,其实相当于一种技能。我们总以为投资银行是被一些学金融和经济的人占据,但其实投资银行业中有着很多有理工学科背景的人在进行着分析,建立模型和计算数据,而学金融出身的员工只是拿到这些分析结果后作出决定。在另外一些研究院、设计院等偏理工专业的单位,突破专业界限理转文是很常见的。这些单位自然也需要职能和行政部门的领导和管理者,那么这些管理者是怎么产生的?难道从人才市场直接招聘管理者?当然不是。担任这些单位中高层管理者的人大多原先是该单位技术部门的工程师,因为他们业务精湛、具有领导力才被提升为管理者。试想一下,怎么可能有研究型的单位招一个新人来管理大家呢?由此可见,学理工科的一样可以从事“文科”的工作或者在偏文的行业里工作。

那么文转理呢?我并不这么乐观。理科总是与数学、计算机、工程这些东西分不开。我们在设想其难度的时候,只要想一想高数考试前自己痛苦的样子就能够明白。而且理科知识需要不断练习、不断积累才能掌握,并不是那么容易就在短时间内学会的。也许就是因为这些原因,文转理的人比较少,成功的就更少了。

读到这里,相信你已经对于“突破专业和学历限制”这个问题有了全面的认识,但我仍然想强调一点,那就是自信。不管别人怎么看你的专业和学历,都不要有任何自卑,如果我们从自己心里就表现出不自信,那么谁还会相信你呢?因此我们必须相信自己同时也做好突破学历和专业限制的准备,机会总是更加青睐那些自信、勇敢且有准备的人。P2-4

后记

“写作者最快乐的事儿就是让自己的作品不会像现实那样处处留有遗憾,阅读者最快乐的事儿就是可以用眼睛摸一摸自己的理想。”

这是一本在理想条件下为应届毕业生提供系统化帮助的书。希望它可以成为一张“地图”,帮助刚刚走出象牙塔,准备开始职场拼杀的同学触摸到自己的理想。

读到这儿,所有的妙招和秘籍都已经介绍完毕了,是时候回忆一下制作这张“地图”的过程。

首先感谢周石老师能给我们这个让梦想照进现实的机会。在求是楼的学习交流大会上,周老师希望把写作的机会交给我们,让我们在一笔一画的酝酿里,在字里行间的斟酌上,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整本书的编写经历了无数次的讨论、查阅和调研。2011年暑假结束,当每个人把自己所写的初稿交到老师手里的时候,“招聘”一词在我们的脑海里不再是书本上的条条框框,而变成了一个个具体的建议。诚然,我们对社会,对专业的了解尚有待提高,但我们仍希望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为大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再者要感谢一同战斗的战友们,分别来自2010级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班、劳动与社会保障班、以及劳动关系班的伙伴们。仅半年的时间,就漂亮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我们自己在此过程中收获颇丰,当然我们深知文章中还有很多不足,愿意虚心听取,不断进步。

我们要感谢金璐同学,她对书的结构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并对文字进行了修饰。

感谢王晓翔编辑辛勤劳动,从策划到印刷的每个环节,王晓翔编辑都认真负责,做出很大贡献。也要感谢卿国兴先生对此书的关心和支持。

最后还要感谢很多为此付出汗水的朋友们,以及正在阅读本书的你。

如果换一个比喻,希望这本书能变成一把钥匙,为应届毕业生们开启一扇大门。当然,时代在进步,本书不可能是一把万能钥匙,或许有一天,书中的建议不再有用,那时,希望我们还能回忆起一同奋斗过的时光。

张知依、车宇佳、邓梦瑶、樊同玉、

郝琦、马戈、潘一坤、王钰珏、郑静

2012年1月19日

书评(媒体评论)

大学里拥有的和可支配的东西越多,却越迷茫和不知所措。我该做什么?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该何时开始我的职业规划?从老师、学姐、学长对求职的解读中,我看到了答案,读完此书我知道我该有所行动了。

——中山大学 生命科学院 刘博君

认识自己、找到自己、个人SWOT分析、职业规划……作者提到的这些内容,无一例外都是我所关心的问题。然而成长不是闭门造车,不能坐井观天。我们必须不怕疼地去尝试、去体验,只有这样找到的答案才是让自己信服的。也只有这样才能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知道自己所想追求的梦想为何。

——北京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 杭明

“到底什么样的工作适合我?” “为什么每次都跌倒在面试上?”“女生在职场上怎么和男生拼?”这些问题困扰着将入或初人职场的我们,幸运的是本书作者——这些身在其中的旁观者,他们与我们同行,并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用他们学到的知识和本领,尽全力为我们撑起一把同行者的伞。希望这漫漫路途,可以一起走的更远,走的更好。

——香港中文大学 崇基学院封晨

忙碌之前先问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真正热爱的是什么?是第一名,还是自己努力并且被认可的欣喜?

不管你自己觉得来得及,或者来不及,从现在开始做一切都来得及。

自己勉励自己前进,自己提醒自己幸福。

——中国传媒大学 广告学院 贾邱皓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冲向职场--求职48计助你玩转职场魔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石//金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39496
开本 16开
页数 1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12-03-01
首版时间 2012-03-01
印刷时间 201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3.2-49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8:4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