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宋代地券书法精选(七)
内容
内容简介

《宋故余氏大娘地券》:

《宋故余氏大娘地券》为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地券,长为30厘米,宽为30厘米,厚约3.5厘米。共分10行,每行约11字,共计105字,查阅历史可知:宋光宗是南宋第三位皇帝,而光宗即位仅五年时间,只此一个年号,故“绍熙”年号较为稀缺,对研究此段历史及民间书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从地券文本内容可知,该地券是公元1190年,即光宗绍熙元年,再从正文第六行,判定墓主人是“余氏大娘”,因地券没有明确的碑文题额,常理拟定名称为《宋故余氏大娘地券》。

文中第四行的“建昌军、南城县、雅俗乡、长安里”,据笔者资料查阅,北宋开宝二年(969),南唐李煜在南城设建武军,太平兴国四年(979),取其“地连建川”(今福建建阴地区一带),会与南昌之意,改名“建昌军”。

江西省南城建县,早在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刘邦的大将灌婴在南昌设置豫章郡,为了拱卫郡城,选中南城这块地方建县,因县城建在郡城之南,所以叫南城,城址在今县城东南二十五公里的硝石石下(现洪门水库库区内)。宋《淳熙志》载:“南城故县治,在可封乡三十九都石下,石山横绕如半城,觉罗寺二里间当名故县,而横***县前、上营云。”硝石处赣闽要道,县治在此维持了482年。

《宋故邹公十四郎地券》:

《宋故邹公十四郎地券》左上部用线较粗,右下部整体线条细劲,可推测石质的软硬不一,刻工在刻时难以把握石头的力度,在无意中形成了现在所见的整篇粗细对比明显的特点。此碑体积较小,刻制略显草率,亦可判定墓主人身份不高,多数线条边沿有毛糙的刀痕和石头的崩裂,转折处多用方笔,可知,其刀具角度呈现较尖的锐角,刻制时直接以单刀用力迅猛,却因使力轻重不一,节奏也有差别,导致了线条的粗细差别较大,疏密视觉反差强烈,线质变化丰富率性而又自然果感。

以该地券为首的民间风俗及刻工,不再拘泥于庙堂庄重的文字规范和书仪制度的礼法,反而更加彰显民间手书的自然天趣,这种原生态的天然趣味可与当下书法创作的出新求变相接轨,能引发书法创作者与书史研究者的兴趣,也是推陈出新的幸事。

《宋故邹公十四郎地券》在行文中笔者注意到,该地券与其他宋代地券有列的地方,该地券在行文中以“公讳文礼十四公……”为首语,打破了往常的“维皇宋……”的行文规范,从这样的行文中也可以推测如下:避讳是一种古老的礼法制度,也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历史现象,避皇帝名讳为“公讳”,避父母名讳为“家讳”,避圣人名讳为“圣讳”。《礼记·曲礼上》:“君所无私讳,大夫之所有公讳。”郑玄注释说:“辟君讳也。”在《礼记·玉藻》中也说:“于大夫所,有公讳,无私讳。凡祭不讳,庙中不讳,教学临文不讳。”郑玄注释说:“公讳,若言语所辟先君之名。”因此可知,该地券主人是为避国君之讳,而注为:“公讳文礼十四公……”。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克商灭纣,封于宋地立国,定都商丘,以供奉商汤宗祀,至后五代五世孙叔梁纥时,以邑名邹为氏,是为“邹”姓,尊微子为邹姓始祖,称“邹穆公”。邹为质依据《史记》《中华姓氏通书》而得知,该地券为避周朝先帝而为“公讳”。

《宋故邹公十四郎地券》虽然有竖向界格,但字字依靠上下字的字势随势生发而自然书刻,界格也仅是个辅助作用,对结字的影响不大。全文章法松散,字距较疏朗,在松动的章法之外还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粗细变化,多处字势和重心都不做正局,但整体章法和谐,浑然一体。

内页展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宋代地券书法精选(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荣宝斋出版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荣宝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322702
开本 12开
页数 40
版次 1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20-08-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292.25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