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汝伦教授并没有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人为地将中西哲学打成主—客、目的—工具等彼此分别的两橛,而是自始至终将它们置于人类共同经验的背景下加以考察,探索和阐释其中的普世价值。这是轴心时代以来中西大哲的旧法门,也是当代学者如本杰明·史华慈揭橥的新路径。
只有这样的沉潜往复,才能做到真正的融会贯通。《中西哲学十五章》也正因此而中西逢源,纵横恣肆,新见迭出,引人入胜。
图书 | 中西哲学十五章(精) |
内容 | 内容推荐 张汝伦教授并没有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人为地将中西哲学打成主—客、目的—工具等彼此分别的两橛,而是自始至终将它们置于人类共同经验的背景下加以考察,探索和阐释其中的普世价值。这是轴心时代以来中西大哲的旧法门,也是当代学者如本杰明·史华慈揭橥的新路径。 只有这样的沉潜往复,才能做到真正的融会贯通。《中西哲学十五章》也正因此而中西逢源,纵横恣肆,新见迭出,引人入胜。 作者简介 张汝伦,1953年生于上海。1981年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先后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1987年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1988年获德国洪堡基金会奖金赴德深造,先后在图宾根大学和弗莱堡大学从事哲学研究。现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中西哲学和文化比较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国外社会科学》杂志特约编委,“当代中国哲学丛书”主编。2004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东南大学中西文化研究交流中心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台湾辅仁大学客座教授、德国特利尔大学客座教授、黑龙江大学兼职教授。主要著作有:《意义的探究》(1986年)、《张汝伦集》(1991年)、《历史与实践》(1995年)、《坚持理想》(1996年)、《激情的思想》(1998年)等20余部。 目录 第一章 论中国哲学的自主和自觉 第二章 论“中国哲学的现代化” 第三章 他者的镜像:西方哲学对现代中国哲学研究的影响 第四章 邯郸学步,失其故步——也谈中国哲学研究中的反向格义问题 第五章 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论朱熹的释义学 第六章 《论语》对于现代教育的意义 第七章 黑格尔在中国——一个批判性的检讨 第八章 黑格尔与启蒙——纪念《精神现象学》发表二百周年 第九章 从心理学到释义学——狄尔泰描述心理学的启示 第十章 海德格尔哲学的起点 第十一章 《哲学贡献》在海德格尔哲学中的地位 第十二章 海德格尔:德国和欧洲及其超越 第十三章 走向世界哲学——从雅斯贝斯的观点看 第十四章 政治与判断 第十五章 作为第一哲学的实践哲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西哲学十五章(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汝伦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582138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77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30 |
出版时间 | 2022-03-01 |
首版时间 | 2022-03-01 |
印刷时间 | 2022-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58 |
CIP核字 | 2021269121 |
中图分类号 | B1-03 |
丛书名 | |
印张 | 1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8 |
宽 | 147 |
高 | 25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