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呼吸/白玉兰文学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白玉兰文学丛书》所收的是上海作家协会中,绝大部分写作小说的专业作家长篇小说。本书为其系列之一的《呼吸》分册,故事发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中国南方某沿海城市,主要围绕着罗克与五位女性——大学生尹芒、尹楚、女演员区小临、美术教师刘亚之、女工项安的感情纠葛展开。

内容推荐

此书为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孙甘露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中国南方某沿海城市,主要围绕着罗克与五位女性——大学生尹芒、尹楚、女演员区小临、美术教师刘亚之、女工项安的感情纠葛展开。主人公罗克的职业是美工,但很少上班,慵懒而忧郁,整天游走于城市之中,周旋于女人之间,浑身发散着一股懒洋洋的波希米亚人气息。他并不是一个物欲的人,他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小说以罗克对时间和慰藉的寻求开始,以对困惑的体会这一永恒而明确的结局告终,给出我们一个中国版的“都市波希米亚人”形象。这部小说的格调是特异的,它更像是咖啡屋的娓娓长谈,充溢着浓浓的布尔乔亚和波希米亚情味。

试读章节

“再见,罗克。”他的情人的丈夫温文尔雅地结束了他宣布的噩耗,在电话的另一边退出了这次沉闷的谈话。梦游症患者罗克发现自己已经成了传说中的哭泣之神。他曾在夏日里放弃了她,就像他怀着悲痛回到他的爱恋之旅的开端。他的久驱不散的正午的一阵忧愁正源自对激情的祈祷。现在,思念仅仅是书桌上的一件摆设。十年中的最末一年,所有遇合中的最后一次遇合。在一帧欧罗巴的晨景和一次如今已经无限遥远的恳求之后,在南方这条恶浊之河的堤岸上,除了冰和一首心脏的酣睡之诗,他已无所委弃。除了室内的音乐和窗外九月的雨滴,远方之邦已是一无奥秘。异域之行对他来说宛若飘零的书页。对于罗克,这只是一个安魂之夜。他想象自己在山上说话,在水面沉思。这个故事对他这一生来说将成为一则心灵的附录,就如回忆是一部内心的文库。所有的日子都重叠起来如同他们结合在一起的肌肤以及表皮之下的神经。他们的相遇是一幅器官的挂图:血脉的河流,心脏的都城以及一无所见的爱情的呼吸。他曾经在秋季询问这是否是一座受难之城,他是否要把即将来临的冬季比作一束迷迭香。罗克叹息着挂断了电话。一切都消失了。

罗克从精装本的《德娜姆斯选集》中抽出夹着的食指,追忆着这食指所接触过的一切。陶瓷烟缸洁白边沿上的半截香烟仍然丝丝缕缕地冒着蛇形的烟柱。它没有燃烧彻底,所以香烟味依然呛人。他赤裸着双脚沿着地板的纹路走了两步,推开半关着的窗户。一些往事和法国梧桐繁密的叶影涌入了他的眼帘。街道上十分宁静。一艘远洋轮的鸣笛声犹如一声抽泣从极为遥远的地方送入室内。他清了清哽咽的嗓子,觉得窗前这个刚从梦中醒来的男人是一只鸡和一名西方宫庭弄臣的混合体。尹芒,他的指引者,从一开始就让他知道自己有着一个可以引为骄傲的坚毅的下巴。在晚风中,一种消沉的情绪在他推窗的一瞬间就左右了他,使他从一下午的阅读中苏醒了过来。德娜姆斯的主题是波希米亚式的作风,还有,他已经忘却了。一种越过晦涩的叙述获得的概述被一个电话就打断了。罗克想象是尹芒而不是她的丈夫在悉尼的景色中挂断了电话,就如有一次她那光洁无比的手臂越过他的身体挂断了给她母亲的电话。

罗克回想起在最近一年中,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场合接到的国际长途。法隆、澳门、悉尼、纽约。这些地名后面联结着另外一些汉字。那是一些人的名字。那些愉快的谈话会在某个瞬间因为相互间的距离变得生疏起来。“我讨厌这个房间。”他知道他想说的是讨厌另外一些更大的空间概念,但是罗克想刺激一下让一张床单装饰起来的项安。“我可以不抽烟,不过你也用不着冲我发那么大的脾气。”她还想顺着这句话继续说下去,但是紧接着的吸烟动作使一切都中断了。

他们在这个被书籍和各种奢侈品塞得满满当当的房间里呆了整整一天。一定是这些黑乎乎的闪闪发光的电器激怒了她,要不就是罩着绛紫色法兰绒套的谋得利牌钢琴,它的泛黄的琴键暗示着似有若无的岁月和似有若无的尊严,或者是敞开着的便携式英文打字机,最有可能惹恼她的是家具上的灰尘。“你的洁癖和你的自卑感。”昨天吃晚饭时罗克已经朝她吼过了。南斯拉夫烟缸、一叠没有人物的相片、一只透明的造型夸张的玻璃猪、一束芦苇、四五十本摞在一块的平装小说。杂乱无章的房间仿佛是对她的智力的一次嘲弄。她的经验告诉她,整饬是小康生活和秩序崇拜的外部标志,在最低限度里它是纸币的转喻。在夏季的阳光中疯狂生长的橡皮树被植种在直径两尺的黑色釉面花盆里,它宽大厚实的暗绿色叶瓣性感得犹如土耳其人的舌头,它的顶端已经触到了刷得雪白的天花板。项安沉浸在对虚无的瞪视中。她的暗红色的皮肤上还滞留着汗水的滋味。她能闻到他的气息,这使她对一切全都记忆如初。他右手中指的造型,他左耳的轮廓以及耳垂所透过的粉红色的光晕:他的头发的层次,他的锁骨的坚硬的质感,他的绷紧的背部,他胸前渗出的汗珠,他在睁开眼睛的一刹那所进发出的令人心醉的目光。项安总是以一阵呻吟揭示这一切。此刻,她叹息着仿佛她的肺部对烟草充满了赞美之意。

罗克的衬衣和他的裸体一同伏在仿红木书桌上。他侧着脑袋开始写信。罗克知道,他如果花时间找出他的袜子,那么这封致纽约的唁函也许永远不会诞生了。尹芒家的窗帘是蔚蓝色的,带着乳白色的斑点,它们是变形的星座和不规则的随机图案,流逝的岁月使它们变得脆弱了,它们像纸一样被风和时光撕裂开来,最终成了卫生间里的拖把。远方天际的最后一丝余光勾画出地板的暗褐色光泽,室内完全暗了下来。她的略带嘶哑的温柔嗓音在刚刚降临的夜色中重新浮现出来。烤烟型香烟和法国梧桐叶簇散发的气味混成一股干涩的苦香,逗留在他的舌尖上,形成一个微小的感觉的旋涡。在这张洁净的信纸上,写些什么呢?逐渐地,罗克幻想中的景物取代了他尚未出现的叙述:一把向阳的椅子,洁净的公路,旋转楼梯,废墟的迥廊,神殿的前厅,广场上静立的人物,庭院中的松树,夕阳下的丛林,公寓的窗,温柔的拱门,女人及其阴影,上衣的领子、纽扣,皮鞋的后跟……总之,是尼欧利和陶雷的主题。这一类画中的景色与欧洲的文明有关,这是一种距他十分遥远的概念化的雕像。犹如伫立在远方的尹芒身后的更为遥远的风景,罗克无法将一组符号纳入一封致已经辞别人世的情人的短笺。窗帘在黑暗中拂动起来,似乎是外面汽车轮胎压迫路面带来的震动所致。“一定有许多女人喜欢你沉思时的模样,包括我。”项安掀开床单,显露出她完整的躯体,她套上衬衣,然后打开收音机。她在房间里来回走动,东摸摸西碰碰,发出寒寒率率的声响,这使罗克感到无比的安宁。P3-6

序言

王安忆与东方出版中心商讨出一个很好的设想,那是祝君波先生主持东方出版中心之后的事情,他们商定,为新时期以来上海专业作家的创作,出版一套代表性的丛书。安忆说,想尽量选择各位作家处于创作巅峰期的作品。当然,不是说以后就不再有更好的作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假如有超越巅峰之作,肯定是被热烈欢迎的好事。安忆希望,我也关注此事,于是就有了一点感慨。

前些日子,我有事去五原路,那是我小时候居住的地方。忽然童心大发,决定去穿越一条小弄堂。那是从我的老家旁边通往安福路的狭窄的弄堂。让我惊讶不已的,是那条弯曲的窄弄,竟全然不顾外面世界的翻天覆地,甚至淡漠地应对身边的明显的变迁。比如,乌鲁木齐中路与安福路一带建造的众多豪华的大厦,它依然简陋而安静地蜿蜒着,那破旧的墙壁,那杂乱的树木,乃至那废弃的老井,与五十年前我读小学时几乎一样,连呼吸到的潮湿而带点霉味的空气也与半个世纪前的记忆相似,时间在这里好像凝固了。

当我穿过小弄堂,面对安福路沿街高档的建筑群,据说,那是香港地产巨商的得意之作,星空下,亮丽的灯光从众多窗户喷射出来,我才长长地透过气,明白毕竟已经过去了五十个年头,我也早就从一个天真无知的少年,演变为品味过人世沧桑的感叹者。

这套书的作者,有比我年长的,也有年轻几岁的,大体算同代人。听着差不多的黄浦江的涛声成长起来,体味着大同小异的上海人的甘苦走上文坛。上海,有着她的变与不变,我们也有着自己的变与不变。丛书中的小说,记录着各种各样的变,街景的变,风俗的变,时尚的变,乃至人物内心、社会世态的变等等;同样,这些小说还证明着许多的不变,梧桐树、老洋房、石库门之类,是外在的保留,上海人的精神世界,是否也有许多难以改变的基因存在7我想,肯定有不少,上海的文化可以区别于其他地方的,除了特别的方言之外,肯定相当丰富。至于比较优劣长短,那就很难简单说清楚了。文化方面的情况,当然比数学物理的公式要模糊得多。

对于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小说家们的记录,各有侧重不同。程乃珊与王小鹰均从所谓的大户人家走出来,但是,《金融家》与《丹青引》,是主旨、人物、艺术很大不同的作品;沈善增与阮海彪都在反映底层的生活,不过,其角度、思考的差距也是相当大;陈村和孙甘露,在先锋文学方面全有过引领风尚的美誉,但他们的创作特点,也真难归类。正是作家们散漫的观察与书写,把城市的画像丰富起来。作家的个性张扬与社会的前进脚步,在丛书里无意识地和谐起来。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张照片始终很新鲜,可能是某个西方商人或旅行者拍摄的,那是一百多年前,上海刚开埠的时刻。黄浦江畔,没有高楼大厦,没有马路栏杆,只见沿江排列的帆船和连接船与陆地的长长的木跳板,泛着暗光的江水奔流不息,苦力们扛着沉重的货物艰难地跋涉在那狭窄的木板上……

今天繁华的上海,源于黄浦江上的那些木跳板。我曾经为一百多年前的照片产生灵感,有过写一部小说的冲动。后来因为懒惰而没有动笔。因此我感激这套丛书的作者们记录下来的上海的昨天与前天,由此,我们还能联想到上海的明天。

后记

这一夜如此漫长,足够人们阅读某个家族的谱系。从头至尾,完整而伤感。丰溢却又是充满了折磨。满目尽是平凡的事物:沙土、石头、尘埃、锡纸、语词、屋宇、尸衣、味蕾、流苏、矾、玉米、丝绸、瓦砾、香料、乳汁、水,最后是一盏熄灭的灯。

上海,这座梦幻之城,被植入了多少异族的思想和意念。苏州河上的烟雾,如此迷蒙,带着硫磺和肉体的气息,漂浮着纸币和胭脂。铁桥和水泥桥的两侧布满了移动的人形,衔着纸烟,在雨天举着伞,或者在夕阳中垂荡着双手,臂膀与陌生人相接,挤上日趋旧去的电车。那些标语、横幅、招贴、广告、商标,转眼化为无痕春梦。路面已重新铺设,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尚存的电车路轨的闪光和嚓嚓声仿佛在街头游行的人群散去之后,为魔法所撤走。

那些记忆在哪儿呢?年轻、腼腆,神情迷惘,额前的黑发遮挡住目光,他的日记中留有布片、纸屑和树叶的标本,封面和扉页已经褪色。他的私人地图已需要重新绘制,比例尺必须改换,还须重新上色,重新为山峰标高。那些河流呢?整整穿过全部纸页,具有清晰的轮廓,犹如女性的唇线,布满了记忆和温暖的触觉,像音乐那么流畅,并且深邃。

街道始终是宁静的。如果冥想和缅怀不能滤去喧嚣的市声,那么像书页一般单薄脆弱的记忆只能留住指纹而非目光了。人们在这里出生、玩耍、上学、恋爱、谋生,用眼睛抚摸了它的整个外观。四季中的每一天,一天中的每一分钟,在暮色和晨曦中辨认它,不为什么。仿佛只是一次惜别前的凝视,深情却又是一片茫然。期待和允诺像条形码一样抽象简洁地隐含着金属的光芒。它是一座城市的注脚,或者一份无限适用的词汇表、摘要、梗概和枢纽。它是一首被激烈地演奏着的交响组曲(我们时代最最泛滥的形容词之一),遗憾的是它没有延宕和休止,就像一次潜水,除非我演变为鱼。否则我们将不再生还。

细读一下总谱或者说运行时刻表吧。很少再有人终生追求一朵神秘的蓝花,诺瓦利斯已随一个古典浪漫的时代而远去。进入视野的是装腔作势的诗人,他们是拼字游戏的能手,能够化合从丁尼生到拉金,从屈原到辛弃疾所有人的意象和韵律。这些优秀产品排出的废水,像浑浊的苏州河水一样污染着我们享用的空间。他们相互劝勉,挟带着一本《神曲》,他们每人都有一座“便携式地狱”,精致、优雅,与但丁的迥然不同。这也是人们所必须忍受的。

……

作家所说的关于小说的话大多是不可信的,当然不比批评家更不可信。如果真的关心小说,还是去读具体的作品,在那里面,作家丢人现眼的地方有的是。本文及作者也不例外。

最后,允许我使用一个笨拙的比喻,小说仿佛是一首渐慢曲.它以文本之外的某种速度逐渐沉静下来,融入美和忧伤之中,从而避开所谓需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呼吸/白玉兰文学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甘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867933
开本 32开
页数 2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5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6: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