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女生妇人/白玉兰文学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女生·妇人》是以《海滨故人》里的人物为故事展开,那是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四个女生,人称“四公子”,从这雅号就可看出她们是风流人物。那是在上世纪初,一个旧到底的中国生出新气象,青年也生出新向往。青年,向往所在总会是爱情和婚姻,这与个人幸福关系最紧密,“个人”和“幸福”的概念都是“五四”启蒙的果实。尤其是女生,这里面就又有男女平权的争取,所以才会有“四公子”的称谓。

内容推荐

“五四”时期,四位女大学生以思想激进、追求人生价值、自由恋爱而名噪京华,时人称她们为“四公子”。

三十年代与冰心齐名的女作家庐隐,即“四公子”中最活跃的一员,她的成名作中篇小说《海滨故人》,就是写她们在校时色彩缤纷的生活。

《女生·妇人》的作者之一程俊英,系“四公子”之一。《女生》可以说是《海滨故人》的重写,而《芙蓉》则写了她们婚后家庭生活的苦闷与凄惶(“四公子”中有三人婚姻不美满且早逝),可算是《海滨故人》的续篇。

目录

上部 女生

下部 妇人

试读章节

民国九年。冬。

清晨。成群的寒鸦由西往东遮满了天空。那凄厉的叫声和漫天飞舞的雪花搅在一起,将偌大的北京城迷失在深深的忧伤之中。

坐落在西单石驸马街上的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校门洞开。人们冒着风雪走进走出,个个神色擬重。有几个闲人抄着手缩着脖子往里观瞧。只见一进连着一进的红楼里,处处悬挂张贴着白纸、白布做的挽联和吊幛。

“哎,伙计,学堂里出啥事儿了?老没见开大门的,今儿个怎么都敞着了?”

“听说是死了个女学生。”

“咋死的?”

“病死的。肺病,肺痨。”

“这又咋地?瞧这模样,我还以为是皇上驾崩了呢。”

“可别介。听说是这女学生家里逼她回去结婚,敢情人家不肯,家里就不寄钱来了,愣把这女学生气死的。学堂里的先生和学生都可怜她,这不,今天,全北京的学堂都派人来吊唁呢。”

听的人全都缩了缩脖子,似乎是为了抵御寒冷,却也附带表现了他们对学堂里所发生的事情已经不怎么感觉新奇了。可不, 自打去年五月以来,一向沉寂的学堂突然热闹了起来。先是有一天,学堂里的一扇边门被女学生们推倒了,拥出校门的女学生排成队伍,到新华门去向政府请愿,旗子上尽写着“打倒卖国贼”“反对日本侵略中国”等字样。以后,又陆续见到那些女学生上街演讲,宣传爱国,抵制日货。今年春上,还听说一个姓关的女学生断指写血书“打倒卖国政府”,抗议政府大批关押天津请愿学生。这都是些从来没有过的事情。老百姓既困惑,也很感动。说起来,那些姑娘小姐都那么娇嫩,倒心事重重地为国家大事操心,咱中国也不是没有人才嘛。

女高师后院邻近东铁匠胡同的大礼堂里,已经挤满了人。会场中央,赫然挂着“李超同学千古”的横幅。前排坐着教授和北京学生联合会的代表,学生按班级坐着,数百人都佩着黄花和黑纱,会场里一片肃穆。靠东面前排国文班的学生中,有两个女学生一直抽泣不已,瘦弱的肩膀一直在颤动,像是两只惊魂未定的小鸟。

“宗莹,不要再哭了,当心身体呵。”被叫作宗莹的抬起头来,望着劝她的那个女学生,凄凄地说道:“露沙,你知道,李超平时与我最好,我却不能挽救她于死亡。可怜她如今成了孤魂野鬼,灵柩停在破庙里竟无人收拾,天底下还有比这更悲惨的事吗?”说罢,宗莹又进出两汪眼泪,抽泣得更急促了。

坐在宗莹另一边的那个女学生本来就哭得伤心,经宗莹这么一说,一下子呜咽出了声,坐在她身边的云青连忙拍拍她的后背,轻轻叫道:“玲玉,玲玉,……别,别这样。”说着,她自己那双眼睛里也网上了一层泪,闪闪烁烁地扑簌滚到了前襟上,洇出了几团深色。

云青用手绢轻轻拭了一下泪,然后神色沉重地站起身来,走到会场前头。只见她同几个人商议了一会儿,就缓缓走上了讲台。作为女高师学生自治会主席,云青今天要主持会议。

“各位师长,各位同学,各位朋友,今天,我们大家聚集于此,为的是悼念我们的李超同学,也为的是抗议封建旧礼教对她的迫害。”

会场里响起了云青那温厚而持重的声音,让人们诧异于这个年轻的女学生所拥有的强大理智。坐在前排的北京大学学生赵蔚然仰望着台上的云青,觉得这个身材颀长的女子,脸上竟有着圣母一样的光辉。在她那有条不紊的叙述中,他感到她有着超出常人的心智。她在诉说着二个悲惨的故事,而那个故事所包含的全部不合理性,全被她那沉着的态度表现出来了。

“李超同学是广西省梧州人,生性聪颖,在中学时成绩优异,老师许为可造之材。民国七年中学毕业,正遇北京女高师招收文科生,遂报考录取。李超久有深造之夙愿,然到京就学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其兄长认为女子有中学程度已够,不必再读高等学校,一再来信催她返里,并说已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她选订了良偶,如她不回家完婚,则是不孝。李超始而不理,继而与之辩论。但兄长顽固,不可理喻,而且终于恼羞成怒,声称李家无此女,与她断绝亲属关系。李超因刺激太深,得了肺病;又受经济来源断绝的威胁,感到前途茫茫,病情日趋恶化,终于含恨而死。”云青叙述到此,已经哽咽在喉,会场中的女学生唏嘘成一片。

本来,受到五四运动冲击的女高师,已经由沉寂转向明朗,由压抑转向奔放。女学生们驱逐了顽固守旧的校长方还,敦促校方废止了许多根据封建礼教订立的“校规”、“校法”,女学生们大有拨开云雾见青天后的舒畅。李超之死却如警钟响起,向她们昭示着社会的险恶,以及妇女解放的艰难。思前想后,各人担着各人的心思,名为哭李超,其实,她们是在为自己哭啊。

几百个女孩子的抽泣似浓云密雾,将天幕遮得严严实实,又好似在将空气一声声抽去,让人心里堵得鼓鼓的。正在这时,会场上响起了一个如夏曰的豪雨一样爽快流利的声音:

“……我们悼念李超同学,是要发扬她的战斗精神!李超自广西辗转至广东上了中学,后又考入北京女高师,每行一步,家庭中都横加阻挠。平日里她脸上常有抑郁之色,必是心中负了沉重的压力,然她仍潜心学习,矢志不渝,可见她弱小的身躯里有着何等的毅力!中国妇女的命运何其悲惨!何其渺茫!需要我们众人的觉悟和战斗!李超同学的身躯成了中国妇女解放的奠基之石,我们活着的姐妹们,有何理由懦弱、胆怯、后退?我们只有前进!”

会场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犹如阴霾满天的时辰吹来了一阵清风,众人都不由自主地吐了口气。

发言的就是方才劝慰宗莹的露沙。露沙长得眉目疏朗,高高的颧骨使她的脸庞显出一股倔犟和任性,矮小的身材偏于消瘦,却更显出灵活来。她是国文班的高材生,不但功课出色,而且是个女作家,已经发表了好几篇小说和论文。当她在台上作着演说时,脸上那股决绝之色十分悲壮,无形中使她那消瘦矮小的身材也高大起来了。等到露沙回到座位上后,宗莹和玲玉都向她投出鼓励的目光。露沙自己也不禁略有陶醉之色。

身穿浅棕色棉袍的胡适之先生站定在讲台上。他环顾了一下会堂,轻轻咳嗽一声,语音清晰恳切地说:“各位同学,大家都知道前两天我为李超同学作了一篇传,计有六七千字,要算中国传记里一篇长传。我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功夫做她的传呢?因为她的一生遭遇可以用做无量数中国女子的写照,可以用做中国家庭制度研究的资料,可以用做研究中国女子问题的起点,可以算做中国女权史上的一个重要牺牲者。我们研究李超的一生,可以联想到许多问题,比如家长族长的专制,女子教育问题,女子承袭财产的权力,有女不为后的问题等等。”

宗莹在台下注视着胡适之先生,想起了一件往事。有一次,为了借《新青年》,宗莹和李超一起到胡适之先生住处去,进门即见墙上贴着“闲谈者不得超过五分钟”的字样。宗莹和李超取了书即告辞,胡适之先生挽留她们略坐片刻,她俩用手指指那条幅,先生哈哈笑了:“女学生不在此例!女学生不在此例!”从此,她对胡适之先生有了很亲切的印象。此时,想到好友李超再也不能聆听导师的教诲,宗莹不禁悲从中来,眼泪又涌了出来。P3-6

序言

王安忆与东方出版中心商讨出一个很好的设想,那是祝君波先生主持东方出版中心之后的事情,他们商定,为新时期以来上海专业作家的创作,出版一套代表性的丛书,安忆说,想尽量选择各位作家处于创作巅峰期的作品。当然,不是说以后就不再有更好的作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假如有超越巅峰之作,肯定是被热烈欢迎的好事。安忆希望,我也关注此事,于是就有了一点感慨。

前些日子,我有事去五原路,那是我小时候居住的地方。忽然童心大发,决定去穿越一条小弄堂。那是从我的老家旁边通往安福路的狭窄的弄堂。让我惊讶不已的,是那条弯曲的窄弄,竟全然不顾外面世界的翻天覆地,甚至淡漠地应对身边的明显的变迁。比如,乌鲁木齐中路与安福路一带建造的众多豪华的大厦,它依然简陋而安静地蜿蜒着,那破旧的墙壁,那杂乱的树木,乃至那废弃的老井,与五十年前我读小学时几乎一样,连呼吸到的潮湿而带点霉床的空气也与半个世纪前的记忆相似,时间在这里好像凝固了。

当我穿过小弄堂,面对安福路沿街高档的建筑群,据说,那是香港地产巨商的得意之作,星空下,亮丽的灯光从众多窗户喷射出来,我才长长地透过气,明白毕竟已经过去了五十个年头,我也早就从一个天真无知的少年,演变为品味过人世沧桑的感叹者。

这套书的作者,有比我年长的,也有年轻几岁的,大体算同代人。听着差不多的黄浦江的涛声成长起来,体昧着大同小异的上海人的甘苦走上文坛。上海,有着她的变与不变,我们也有着自己的变与不变。丛书中的小说,记录着各种各样的变,街景的变,风俗的变,时尚的变,乃至人物内心、社会世态的变等等;同样,这些小说还证明着许多的不变,梧桐树、老洋房、石库门之类,是外在的保留,上海人的精神世界,是否也有许多难以改变的基因存在?我想,肯定有不少,上海的文化可以区别于其他地方的,除了特别的方言之外,肯定相当丰富,至于比较优劣长短,那就很难简单说清楚了。文化方面的情况,当然比数学物理的公式要模糊得多。

对于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小说家们的记录,各有侧重不同。程乃珊与王小鹰均从所谓的大户人家走出来,但是,《金融家》与《丹青引》,是主旨、人物、艺术很大不同的作品;沈善增与阮海彪都在反映底层的生活,不过,其角度、思考的差距也是相当大;陈村和孙甘露,在先锋文学方面全有过引领风尚的美誉,但他们的创作特点,也真难归类。正是作家们散漫的观察与书写,把城市的画像丰富起来,作家的个性张扬与社会的前进脚步,在丛书里无意识地和谐起来。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张照片始终很新鲜,可能是某个西方商人或旅行者拍摄的,那是一百多年前,上海刚开埠的时刻。黄浦江畔,没有高楼大厦,没有马路栏杆,只见沿江排列的帆船和连接船与陆地的长长的木跳板,泛着暗光的江水奔流不息,苦力们扛着沉重的货物艰难地跋涉在那狭窄的木板上……

今天繁华的上海,源于黄浦江上的那些木跳板。我曾经为一百多年前的照片产生灵感,有过写一部小说的冲动。后来因为懒惰而没有动笔。因此我感激这套丛书的作者们记录下来的上海的昨天与前天,由此,我们还能联想到上海的明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女生妇人/白玉兰文学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蒋丽萍//程俊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867919
开本 32开
页数 4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37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1
148
2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9: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