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近代化进程中的汉口文化娱乐业(1861-1949以汉口为主体的中国娱乐业近代化道路的历史考察)(精)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以汉口为主体,就中国娱乐业近代化发展道路进行了详细考察和研究,尤其就1861年汉口开埠以来,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期,汉口在戏曲、电影业、茶馆、民众乐园等方面的发展为主线,并以此为契机,探讨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从传统到近代化转型的原因。
目录
导论:汉口文化娱乐业的研究对象及其构架
一、文化娱乐业的研究对象
二、汉口文化娱乐业发展的历史分期问题
三、近代汉口文化娱乐业的研究现状述评
四、汉口文化娱乐业研究的理论构架
第一章 汉口的兴起与江汉平原文化艺术发展格局的裂变
第一节 汉口开埠与经济文化中心的形成
一、两江三镇的地理空间建构了汉口城市文化形态
二、商业功能城市特征孕育汉口独特文化性格
第二节 江汉文化艺术格局的裂变:从平行并进到归拢集中
一、汉剧四大流派向“汉河派”聚集
二、楚剧从乡间向汉口城市转移
第三节 汉口社会对大众文化娱乐业的催生与孕育
一、汉口市民社会的形成
二、市民结构对大众娱乐形式的内在约束
三、文化娱乐业塑造市民阶层的文化认同
四、开埠城市娱乐业仍脱不开农耕文化的烙印
第四节 新式剧场重构近代城市文化空间
一、从茶园到剧场:汉口新式剧场的兴起
二、新式剧场对优化城市文化空间的作用
第五节 近代大众传媒拓展娱乐市场的影响力
一、报刊市场的繁荣助推娱乐市场
二、汉口娱乐市场进入唱片时代
三、汉口娱乐市场进入广播时代
第二章 步入大众文化娱乐多元化时代
第一节 近代文化娱乐主流形式的变迁:以汉口为例
一、中国大众主流娱乐形式流变概略
二、近代汉口文化娱乐业的发展轨迹
三、娱乐市场变迁遵循“四技术阶梯”逻辑
第二节 汉剧在汉口舞台的成熟与式微
一、皮黄合奏与汉剧的形成
二、汉剧在汉口娱乐市场上走向高峰
三、汉剧的式微与改革探索
第三节 汉口市场对楚剧的培育
一、乡土小戏挺进都市的艰难历程
二、都市娱乐市场对楚剧的改造与提升
第四节 “新剧”登上汉口舞台
一、近代汉口话剧发展的两个高潮
二、新剧淡出汉口舞台
三、新剧对汉口和全国文化界的影响
四、民族主义潮流中行业领袖对于戏剧的改造
第五节 近代电影业在汉口的兴起与发展
一、“西洋影戏”进入汉口娱乐市场
二、民国电影业的缩影:陈松林及其上海大戏院
第六节 茶馆与曲艺:城市的底层文化空间结构
一、茶馆:市民社会的剪影
二、曲艺:与茶馆相表里的市民文化结构
第三章 民众乐园与近代娱乐业的曲折发展
第一节 “汉口新市场”:草创和发展
(1919.5—1926.12 )
第二节 “血花世界”:革命的政治文化中心
(1926.12—1928.5 )
第三节 汉口民乐园:公共娱乐业管理方式的探索与定型
(1928.5—1930.12 )
第四节 兴记“新市场”:民办体制的重建与复兴
(1931.1—1938.10 )
第五节 明记“新市场”:沦陷时期的经营
(1938.10—1945.11 )
第六节 和记“民众乐园”:战后接收和维持
(1945.11—1949.6 )
第七节 民众乐园:近代都市公共文化空间的结构与表征
一、外部环境内化为空间生产要素,形成空间历史记忆
二、塑造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形成现代观念的载体
三、建构符号象征系统,参与社会关系尤其是政治关系的“再生产”
第四章 现代规训技术在文化娱乐市场的运用与成效
第一节 宗法专制下政府对文化娱乐业的管理
一、明清官府对民间戏曲的抑制
二、借助于地方乡绅和乡规,进行文化和道德钳制
第二节 民国政府探索文化娱乐业管理方式的尝试
一、民初政府寓“管”于“禁”,以“禁”为主
二、戏剧审查委员会的设立
三、内容审查制度的延伸:从戏剧业到唱片业、电影业
四、规训和惩罚技术体系中对话机制的初试
第三节 民众教育馆的设立与曲艺改良
第四节 汉口市政府对从事娱乐行业外侨的管理
第五节 民国政府关于文化管理体制探索和试验的价值评估
一、设置娱乐业的大众教育功能,探索将传统伦理管理原则与现代民族国家建设目
标相统一
二、基于近代都市生发出来的公共事务,落实政府公共事务管理之责
三、推动文化管理职能专门化,探索建立以科层制为基础的专业管理体系
四、以法治代替人治,推进政府管制与行业自我管理相协同
五、对文化经营机构的所有制试验,蕴含着穿越时代的历史经验
第五章 汉口文化娱乐业的近代转型
第一节 汉口文化娱乐业的市场运作方式
一、商业效益目标指向
二、演员职业化
三、形成大众娱乐与大众传媒相融合的文化空间
第二节 文化娱乐业组织形式的变迁
一、行业性组织形态:从老郎庙到戏剧同业公会
二、经营体制的变迁:从班主制、脚色制到明角制
第六章 近代都市公共文化领域的成长与社会转型
第一节 文化娱乐业与都市公共领域的生长
一、文化娱乐业的发展与近代私人领域的成长
二、文化娱乐市场的崛起与都市公共空间的成长
第二节 文化娱乐业与近代社会动员
一、1927 年大革命时期的文化动员
二、1937—1938 年的抗战文化动
导语
本书由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评审专家傅才武教授历经三年全新打造,并邀请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原所长朱英作序。全书以近代汉口都市文化场馆(剧场、电影院、茶馆、游艺场等)和文化娱乐业组织(湖北剧学会、楚剧进化社、楚剧同学会、汉口评书研究会等)的发展进程为主线,将地方政府的职能和大众文化消费行为纳入都市文化空间和文化活动场景中来进行考察,描绘出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轨迹。另外,本书从总体上反映出传统文化与西方外来文化在都市文化市场中的融合过程以及对居民思想观念的形塑过程,从文化社会学层面对近代中国文化现代化中所面临的传统—现代、全球化—本土化、民族性—时代性等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论回应。本书研究视野令人耳目一新,史料扎实、运用娴熟,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对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探索,体现了当代学者的历史使命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近代化进程中的汉口文化娱乐业(1861-1949以汉口为主体的中国娱乐业近代化道路的历史考察)(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傅才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西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107332
开本 16开
页数 54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547
出版时间 2022-09-01
首版时间 2022-09-01
印刷时间 202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1084
CIP核字 2022133381
中图分类号 G249.263.4
丛书名
印张 3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4:5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