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未来媒体/行动之书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是“行动之书”系列丛书中的一种,主要展现了国内艺术界对于媒体时代的来临所做出的积极反应与思考,书中从“媒介之光”“后感性”多个方面,探讨各种关于未来媒体的各种问题,在感性与思想的激荡中转化出奇想与行动。
目录
总序
解放的艺术——策展作为行动之书/高世名
导言
第一章 媒介之光
第一节 现象·影像
现象·影像1996——中国录像艺术展
历史的困境与机遇——国内“录像艺术”状况/林仲璐
感人、关切、艺术/陈嘉映
维特根斯坦美学:划界问题/赵汀阳
第二节 非线性叙事
非线性叙事——2001新媒体艺术节
烛光、灯光及其他/许江
中国录像艺术的兴起和发展与新媒体艺术的成熟(1990―2001)/吴美纯、邱志杰
图像和声音叙述里的模态/范洛文
讨价还价的叙事/陆兴华
新媒体时代的视觉与表述制度/高世名
第二章 后感性
后感性的缘起和任务/邱志杰
后感性:恐惧与意志/邱志杰
第三章 可视者的技术
第一节 影像生存
影像生存——2004上海双年展
影像·现场——2004上海双年展的构造与叙事
影——写在2004上海双年展开幕之际/许江
真之威胁/高世名
第二节 影像vs景观
“影像vs景观”引言/高世名
影像与声音“从翻转到质变的行动”:从《蒋渭水——台湾大众葬葬仪》纪录片谈起/陈界仁
“之间”的逃逸——《中空之地》的路径与再记忆/杨帆
媒体现代性之后的秘密与透明/拉维·孙达拉姆
从图像到图像文件——再回返:数字化时代的艺术/鲍里斯·格罗伊斯
荧幕:因特网透过超级链接与影像的关系/陈传兴
负/赋形——先天盲人对于视像研究的启示(节选)/魏珊
当代艺术展示的面向/陆兴华
第四章 进程
第一节 重新发电
重新发电——2012第九届上海双年展
艺术如电/许江
《重新发电地图》注解/邱志杰
第二节 进程
进程——西岸2013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
进程——写在新时代的边上/高世名
《上海奥德赛》叙事报告/牟森
转速:中国声音艺术大展/姚大钧
听觉维度/唐·伊德
表演性媒介(节选)/石可
精神进程的艺术:奥德赛/刘畑
与“云戏剧”有关/马楠
行动影像没有结局/刘潇
第五章 未来媒体
未来媒体/艺术宣言/高世名、陆兴华
第一节 世纪:一个提案
1917——十月革命引发世界变革/萨米尔·阿明
1924,序曲/高世名
1938——前卫艺术的转折/傅无为
1984——为质变“全域式”操控技术,而准备……/陈界仁
2001/丹尼尔·比朗
2011/希尔特·洛文克
现在/许煜
事件/让-吕克·南希
第二节 山水:一份宣言
山水:世界观的艺术/高世名
以“有情”观“无情”:《山水宣言》创作札记/高世强
作为政治概念的宇宙技术/许煜
山水灾难激变空间/闵罕
艺术在21世纪的力量与知识/贝尔纳·斯蒂格勒
序言
现代艺术史同时也是现
代展览的历史。作为艺术现
代性的根本标志之一,艺术
展览在20世纪逐渐形成了一
种独特的展示文化,勾连着
多重意义领域和生活空间。
近几十年来,各种替代空间
、各类实验性展示方式在渐
次展开,策展作为一项综合
、激进的艺术实践,其文化
动员力和社会塑造功能也日
益发显。
策展的第一现场是博物
馆。博物馆是一个现代性的
社会器官,它保存历史,也
不断地制造“过时”。不断发
展的现代性,也是不断创造
“过时”和“过期”的现代性。
其实,“过时”这个观念本身
就是现代性意识形态的产物
。然而,博物馆的困境不在
于过不过时,而在于缪斯离
席之后的空缺如何填补。缪
斯离开了,由18世纪以来的
美学/感性之学所构造起的
那个高雅艺术的世界坍塌了
,成为“现代”的艺术开始了
主体化、形式化、观念化、
政治化的进程……策展正是
在这“四个现代化”的过程中
展开自身。
博物馆不但是保存的空
间,而且是展示的空间,更
重要的还是建构意义的空间
。在我看来,20世纪以博物
馆为枢纽的艺术史的核心问
题,是历史主义的双重焦虑
——在收藏艺术的同时批判
艺术,在瓦解历史的同时建
构历史;既反对它的时代,
又创造它的时代。策展人不
只是博物馆中珍贵物品的看
护者和保存者,而且还是破
坏者和生产者。他不断地投
入、挑战、批判博物馆的意
义建构,向我们展示所谓历
史和当代,都不过是一片流
沙,而所有历史意义的构造
只是不断地在沙上建塔。
据说,最早的策展人是
18世纪欧洲那些贵族沙龙的
组织者们。在这个意义上,
我愿意半真半假地说,在中
国历史上那些“没有展览的
时代”,雅集的组织者,园
林的主人,甚至唐宋礼部那
些组织国家庆典和社会仪式
的官员们,都是古典世界的
策展人。当然,这多少只是
玩笑话,现代意义上的策展
人是伴随着博物馆体制的建
立而出现的,在很长一段时
间,策展都只是博物馆行政
的一个环节。20世纪70年
代,当哈罗德·塞曼把卡塞
尔文献展的“百日博物馆”改
成“百日事件”的时刻,策展
才真正展现出了它独立的意
志与能量。它不但深度地介
入艺术生产和艺术史的发生
,而且以激进的行动参与社
会意识的塑造。
博物馆中除了静态的“物
”,还有思考和活动着的“人
”。经过半个世纪的斗争和
演进,今天的博物馆已经是
一个魔方般的场所,其中发
生的不只是个体“观者”和凝
视“对象”的关系,还有自我
和他人的关系,不只是人和
物的关系,而且还有人与人
的关系。所以,博物馆中的
作品不只是凝视的对象,还
可以是胡思乱想的起点,是
折射出公共交往和社会关系
的一面镜子。先成为艺术家
而后才能真正成为主体。策
展人的公共行动不是政治宣
传式的,也不是商业推广式
的,而是要在整合化、自动
化的社会中生产出歧见和异
质的空间。在这个意义上,
策展是当代社会的解剖工程
学,是要把单数的社会重新
切分成复数的社群,把逐渐
同质化、观念化的抽象大众
重新变成异见丛生的分众。
……
在这里,要区分两种展
览:一种是构想出某个主题
,拉艺术家的作品进场,安
置在现成的观念框架之内,
让作品在主题、分主题的等
级化单元中各得其所,在主
题性分类中各安其分;另外
一种策展,是让作品得以完
成的生产程序和社会程序暴
露出来,让作品在动态的临
时的集结中骚动起来、斗争
起来,让感觉激荡,让意义
暴动。用政治哲学术语来说
,前者是policy,是治理,
后者是politics,是政治。
要想摆脱治理状态而进
入政治状态,策展人不但要
介入艺术生产和艺术史的演
进(这种演进非但是后设的
,还相当虚幻),而且要以
艺术行动参与现实感觉和社
会意识的塑造。这就是“排
演”,就是用事件性去拆解
、改造艺术作品的物性、就
是使作者与观者、个体与群
体之间,形成符号和欲望、
思想与感觉的交错撞击,凝
聚起感知、制作与行动之间
折射回荡的洪流。
海德格尔提醒我们:“对
于行动的本质,我们还远远
没有充分明确地加以深思。
”在海德格尔看来,行动的
本质乃在于完成,而完成意
味着:把某种东西展开到它
的本质的丰富性中,即生产
出来。在这里,行动就是生
产,就是让被锁定在各自社
会阶层、各个历史阶段、各
个关系单元中的消费主义个
体,重新焕发出生产的潜能
。催生出改变的愿望,生产
出一种重新去想象自我、想
象未来、发动社会的可能,
一种自我更新和自我解放的
力量。
在这个意义上,策展就
是“排演”。而排演首先意味
着缺席、反复、集结与狂欢
,它通过身体、语言的连接
和行动,开启一个公共之场
所,在这个场所中,人们可
以获得生活的诗意和斗争的
能量,可以重新定义自我和
现实的关系,可以“无所畏
惧地在一起”——格洛托夫
斯基说,这就是节日。作为
排演的策展,是一部“行动
之书”。这部“行动之书”所
书写的一切,不是关于拜物
的艺术,而是为了开展出解
放的艺术,召唤出未来的节
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未来媒体/行动之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高世名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80875
开本 32开
页数 6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62
出版时间 2022-07-01
首版时间 2022-07-01
印刷时间 2022-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838
CIP核字 2021203906
中图分类号 G245
丛书名
印张 20.8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4
3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3:4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