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国走着瞧
内容
编辑推荐

92天。

40个州。

25个主要城市。

13个国家公园。

6辆车。

28681公里行车里程。

16557张照片。

9796.38美元。

一趟神奇的旅行。

生命短得可笑,不如把它挥霍个干干净净。

内容推荐

许崧对时间的飞逝怀有惊惧之心,相对于漫长岁月的这短短一生,他觉得用在哪里都是浪费——除了旅行。2004年起,他向自己的吉普赛内心彻底投降,痛下决定与老婆双双辞了工作,过上了四处云游的生活。美国是令他们十分惊艳的一站。这趟始于纽约终于旧金山的旅程历时三个月,可谓酣畅淋漓。在书中,许崧以他的谐趣之眼引领你在纸上游历那些“一生必去的地方”,令人捧腹不已的阅读过程绝对会颠覆你对游记这一文体的印象。

目录

你行你的万里路,我读你的万卷书 by沈宏非

Preface

1 上海—纽约

2 新泽西·纽约州·佛蒙特

3 佛蒙特·新罕布什尔

4 马萨诸塞[斯托克桥]

5 马萨诸塞[鳕鱼角·剑桥]

6 马萨诸塞[波士顿]

7 罗德岛·康涅狄格·纽约州

8 纽约

9 宾夕法尼亚[荷兰乡村·费城]

10 特拉华·华盛顿特区[巴尔的摩·华盛顿]

11 弗吉尼亚·西弗吉尼亚·俄亥俄·密歇根[狄尔朋·底特律]

12 伊利诺斯[芝加哥·春田]

13 密苏里·肯塔基·田纳西[哥伦比亚·圣路易斯·孟菲斯]

14 密西西比·路易斯安那·阿拉巴马·佛罗里达[新奥尔良·奥兰多]

15 佛罗里达[卡纳维拉尔角·迈阿密·西礁]

16 佐治亚·南卡罗来纳[萨瓦纳·查尔斯顿]

17 佐治亚·田纳西·北卡罗来纳[亚特兰大·大烟山]

18 西弗吉尼亚·宾夕法尼亚[比尔特摩庄园·蓝岭公园道·盖底斯堡]

19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加纽约—伯克利

New York—Berkeley

21 加利福尼亚[优山美地·红树林]

22 俄勒冈·华盛顿州[波特兰·西雅图]

23 蒙大拿·怀俄明·南达科他[黄石·魔鬼塔·拉什莫山]

24 科罗拉多·新墨西哥[丹佛·圣菲·洛斯阿拉莫斯]

25 新墨西哥·亚利桑那[66号公路·大峡谷·胡佛水坝]

26 内华达[拉斯维加斯]

27 加福尼亚[洛杉矶]

28 加利福尼亚·内华达·犹他[约书亚树国家公园·死亡谷国家公园·锡安]

29 犹他[布莱斯国家公园·峡谷地国家公园·拱桥国家公园·圆顶礁

国家公园·盐湖城·太浩湖]

30 加利福尼亚[纳帕山谷·旧金山]

后记

试读章节

我们一开始想去的地方其实是非洲。

二○○六年的八月初我们开始做非洲旅行的打算,但我的太太兼领导小郑同学在打了一圈电话以后,了解到埃及和南非现时并不接受中国公民的个人旅游签证申请,因此只好打消了念头。回头一合计,我们觉得现在去美国可能比去非洲还要容易些,于是就掉头往东,将目光向太平洋的另一边投去。所以说,这次的美国之行有点临时起意的意思,是去不成非洲的退而求其次。

美国么,反正总要去一次的,那么就现在吧。我们想。

起了去美国的念头之后,麻烦就开始了。上海的美领馆现在把签证处搬去了梅陇镇广场的楼上,好处是大家再不用毫无尊严地在乌鲁木齐路上漏夜排队,平白地坠了自己的威风长别人的脸;坏处是现在大家不能自己安排签证的日期,一律得通过电话预约,连累原先美领馆门口卖茶叶蛋租小板凳的全都下了岗,上海又少了十好几个就业机会。

如果有人把全世界比卖白粉更容易来钱的行业全都列出来,美领馆的签证服务一定名列前茅。首先,想要去美国呢就得申请签证,想要申请签证呢就要先预约,而预约呢,就得先以越洋长途的代价打一个市内电话。这个电话以每十二分钟为一个计费单位,每个单位收费五十四元人民币整。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不能简简单单地拿起手机拨个号码,就像约朋友吃饭那样跟美领馆安排一场见面,我只知道我必须多花好几番手脚才能跟那个大爷似的单位说上话。在人均五十元就能在馆子里吃得不错的上海,我损失的财力恰恰如同被人讹去了一顿饭。要是在街边碰上一个这么收费的公用电话亭,我直接就拨打110了。

而这只是开始。美领馆收取的签证费标准是一百美元,按照二○○六年夏的汇率折算是八百一十元人民币。这个价格跟大多数国家相比都算是不便宜的。申请签证需要付签证费这个我同意,像尼泊尔兄弟那样不收我钱的毕竟是少数,不能以此为标准。按照一般国家的规矩看,一来签证费远没有这么贵,二来大多数都是不发签证就不收钱。美国的干法是到了预约好的签证日期,进门就像收门票似的检查各位苦主在中信银行的缴费凭证,而且这钱不管你签不签得成一概不退。所以,我和小郑同学这回申请美国签证的风险投资是一千六百二十元。

生气归生气,小气归小气,既然想去人家的地盘,也只好听人家的。我们在烈日炎炎的八月初办理了签证预约,约来了五十天以后国庆前夕的九月二十六日。

有人说,人生有三件事情是自己不能控制无法预测的:一是你会有一对什么样的爹妈,二是你会搞上个什么样的对象,三是你是否能拿到美国签证。关于美国签证我听过很多故事,签成的没签成的,好像大家都有故事可讲,区别只在讲故事的人有的像郭德纲有的像祥林嫂。在听过的里面,我最喜欢的一个是据说签证官讲的故事。那位签证官说他曾经面试过一个坐着轮椅进来的病人,申请签证的目的是要去美国治腿病,提供的资料都没问题,所以就很爽快地给了他签证。几分钟以后,签证官无意间瞥了一眼窗外,惊讶地看到刚才那个病人正在欢快地飞奔,大概是正要去跟自己的亲人报喜。

如果有谁实在吃饱了撑的找不到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可干,大可以去收集一下关于美国签证的故事,编一个小册子到美国大使馆或者领事馆门口兜售一下,让没有拿到签证的人多少得到点安慰,让准备再接再厉的人多少能总结一点经验教训。如果美国国务院能足够配合时不时改变一下签证规则的话那就更好了,能出成月刊也说不定。

世界上很少有什么事情像办美国签证一样奇怪的了,明明看起来挺有章法挺有纪律的一个组织,据说还来自一个透明度很高什么事老百姓都有权知道的地方,其表现却比股市还要难以琢磨。只要稍稍留意一下的话,大家就不难听到签证失败者各种已经迹近怪力乱神的喃喃自语——啊呀要是轮到隔壁的那个秃顶就好了,他那里的人全都通过了;签证官是不是嫌我财产证明上的数字太少了呢?或者他是嫌我的数字太高了是个贪污犯想叛逃?或者,他是觉得我脸上的这颗痦子不好看?……

大家之所以能将几乎所有的情况都解释成拒签的理由,原因是拒绝他们的人根本就不告诉他们是什么理由,于是激发了大家魔幻小说家一样的狂想。根据人家领事馆的规定,签证官无需告知申请签证者为什么会被拒签,只说等申请人的情况发生明显变化了以后可以再去试试运气。这是我所知道全世界最美妙的岗位了,不仅拥有无可置疑的权利,而且不论怎么干都是对的,对方无法投诉还不敢翻脸。这明明就是在扮上帝么。

P1-3

序言

纽约

贝鲁特

哥本哈根

斯德哥尔摩

都是明天睡觉的村庄

这几行马雅可夫斯基体,是诗人王小龙大约一九八。至一九八二年之间写的。那个时候,我和他读的都是外国人写的东西,却没有去过任何一个外国,能不心向往之?虽然豪言壮语,但走出国门在当时来说实乃毫无把握之事,就连能不能离开上海都悬。至于王小龙写这个诗的起因,我记得似乎是一个一起写诗而且诗又写得不如我们好的女文青即将远嫁国外。当时,我和王小龙都受了些小刺激。

往后的三十多年里,我零零星星地去过亚洲的两三个城市,同时也放弃了更多出国的机会,伦敦、巴黎、加州、莫斯科、威尼斯、巴塞罗纳、突尼斯、墨尔本、特拉维夫、伊斯坦布尔……都是来自不同方面的邀请,有些还是头等舱来回。王小龙去过的地方就多了去了,被他睡过的村庄比被我睡过的人还要多。

自从二○○○年去过一趟东京以后,我对出国这件事越来越提不起精神。我越来越举一反三地相信,不管是上海、台北、广州还是东京或香港,一到了晚上,看起来都差不多,如果你再喝了点小酒,感觉上便有九分相似了;熄灯上床后以后,更是毫无任何差异可言。

我的“毅然不出国”和从前很多志士仁人的“毅然回国”,其实都需要付出极大的勇气。我的勇气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怕麻烦(与出国有关的种种麻烦,许崧在《美国走着瞧》里已经不厌其烦地一一写到了);二是怕劳累,一切三小时以上的旅途,无不视为畏途;三是年纪越大,就越来越不相信年轻时相信的很多事情了——龙应台在《南方周末》上写过一篇文章叫《不相信》,说“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对此我深有同感,只是我现在不相信的东西并没有龙应台那么多,除“爱国、历史、文明、正义”等等沉重的概念之外,我现在主要不再相信的,就是像飞机那么沉的东西怎么可以飞到天上去?(那么沉、至少比苹果沉重的东西应该从空中摔到地面上才符合我仅有的古典物理学常识范畴)。

你要爱,就离不开这个世界;你要出国,就离不开飞机。不相信飞机,等于划地为牢。于是我只好认命,同时,做为一种自我补偿,逐渐替自己的懒惰和胆怯找到一个决定性的借口,使我可以对所有我没有去过的国家和城市的是否存在保持高度怀疑的态度,并且已经把自己的地理观念和时间观念成功地双双调回到大航海时代之前。

你竟然不坐飞机?!很多朋友不敢相信,神经健全的,认为我是神经病;体格健全的,则为我扼腕叹息——无论是不屑还是同情,最后都落在同样一个问题:那你怎么出国?

我的那些疯狂热爱出国的朋友,可能都读过《明史·意大里亚传》:“万历时,其国人利马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其说荒渺莫考,然其国人充斥中土,则其地固有之,不可诬也。”于是,这些疯狂热爱出国的朋友,就开始不断地从那些我至今仍然将信将疑的国度给我带回不同的礼物,从一盒雪茄到一瓶酒,从一张地图到一本书,有时还会专门或顺便地带回一两个外国人来给我看——他们或许是出于对我的安慰,我则一律视为他们为了证明地球上确有“外国”而用来说服我的证据。

更有一些熟人或不熟的人,专门写了他们出国旅行的文章甚至印出一大本书来给我看,《美国走着瞧》的作者更过分,居然点名要我写序,借这个机会,我只好肝胆相照地把不足与外人道的“毅然不出国”之乐公之于众,豁出去了。

关于长途旅行,英国诗人塞缪尔·约翰逊(Dr.Samuel Johnson,1709—1784)的看法最为深得吾心:Worth seeing?Yes,but not worth going to see.说得对!说得太对了!这是自物理学第一定律之后,英国人说过的第二句靠谱的话。所以,对我来说,值得一看的不是外国,而是这类讲国外的书。之所以值得,是因为我能从中看出旁人得不到的多种增值性乐趣来。同样是一本游记,别人只能享受异国情调,我则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把它们读成《天方夜谭》或者《山海经》,尤能在异国情调之外平添一种阅读神话故事的乐趣,也就是说,生生地把个好端端的纪实频道看成了炫动卡通频道。此外,这类书对我还兼具励志读物通常所具备的一应强大功能:一想到这些“明天睡觉的村庄”,今夜就激动到不能入眠,至少能让我在“全球化世故”之下保持一分天真好奇的赤子之心。当然,我也会因读到“驴友”们在国外遭遇的种种麻烦而幸灾乐祸,从而倍感幸福生活之得来不易。就像李渔建议的《冬季行乐之法》:“冬天行乐,必须设身处地,幻为路上行人,备受风雪之苦,然后回想在家,则无论寒燠晦明,皆有胜人百倍之乐矣。”李渔举例的想象素材,是一幅“雪景山水画”:“人持破伞,或策蹇驴,独行古道之中,经过悬崖之下,石作狰狞之状,人有颠蹶之形者。此等险画,隆冬之月,正宜悬挂中堂。主人对之,即是御风障雪之屏,暖胃和衷之药。”很显然,凡是那些“浪游记愁”的篇章,都是能令我“有胜人百倍之乐矣”的“雪景山水画”,大好的疗伤系读物。

你行你的万里路,我读你的万卷书。安迪沃霍说得更好:Sex is moreexciting on the screen and between the pages than between the sheets any—way.想通了,出国旅行其实和性爱一样,也是在银幕上与在书页之间来得更为刺激。

纽约

贝鲁特

哥本哈根

斯德哥尔摩

都是明晚要读的游记

三十年前,王小龙在写下那些诗句时,根本不知道几年以后鲍德里亚会把美国称为“未来的原始社会”。当时和他一起写诗的人以及他们的忠实读者,对于世界,尤其是对于未知的世界,无不人同此心。比如北岛,既然他大声地告诉世界“我不相信!”,那么好吧,“世界”就让他不停地满世界流浪着去相信,还有王小龙和我共同的朋友顾城,在他八零年前后的作品里,充斥着“世界”一词以及对“世界”的热爱,然而,顾城的“世界”究竟是指地域上的还是心理上的?当他的“世界”在“很小很小”和“很大很大”之间纠结到难分难解时,悲剧于是无可避免。Is that a Karma?

后记

92大。

40个州。

25个主要城市。

13个国家公园。

6辆车。

28681公里行车里程。

16557张照片。

9796.38美元。

一趟神奇的旅行。

美国是个美丽的国家,辽阔而壮丽,拥有摄人心魄的美景和让人眼花缭乱的异域文化,堪称完美的旅行目的地。

回国以后,因为对美国的西部尤其是对黄石公园无法释怀的牵挂,促使我们在二○○七年七月又去了一趟。那个时候我们一年期有效的签证还没有失效,而且又值盛夏时节,每个公园的每条道路都开放(我对冬天的不能通行一直耿耿于怀)。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西部的国家公园、州立公园和其它诸如“国家纪念地”之类的景区漫游,使得我们走过的国家公园最后增加到了十七个。其中最过瘾的,是我们在黄石公园里度过的那几天。虽然第一次我就已经知道那一定是个非比寻常的地方,但是黄石比我能想象的还要精彩还要漂亮,可以推荐进入任何一张“死前要去的五十个目的地”名单。

在第二次的美国西部行中,我们去了因为冬季封闭而错过的大峡谷北缘和火山湖国家公园,到访了大提顿国家公园和美加边境的冰川国家公园。整个行程中最难忘的一次是在拱桥国家公园附近的死马峰州立公园里,我们站在山巅,看着夕阳中三场同时发威的暴雨,云雨之间电闪雷鸣中,面前映出两道彩虹。这种不能计划无法预期的壮美是一个旅行者所能得到的最好回报。在旅途中,我们花很多钱、受很多累、还吃了不少苦,全被那一瞬间抵消了,它使得我们的所有付出都变成值得。这是我的“朝闻道,夕死可以”。

第二次的美国之行也使得我明白了一个很令人沮丧的道理,这个世界对于一个普通人的生命长度而言实在太巨大了,我们努力去寻找美景的结果,往往是知道自己错过了更多。有很多的地方,去过了第一次以后我会跟人说“去过了”;而在去过第二次以后,我才知道自己没去过没见过的其实更多。这还是人迹可以到达的地方,至于那些公路的尽头、那些山岭的背后、那些宽阔湖水的彼岸,还隐藏多少不为人知的美丽,我连想象一下都感到绝望,且不说去“探索”一下了。

因此,究竟走过了多少+地方看过了多少风景,实在是不值得炫耀的事情。在这个我们称为家园的星球面前,我们都是些只见识过她小小一面短短一瞬的过客;对那些我们自以为已经到过的地方,我们其实可能一无所知。

这更激发了我的义无反顾。世界上那么多值得去的地方,我不敢奢望都能走到,但至少可以尽量试着不错过每个能走到的地方。大自然是那样的一种地方,你越是了解她,越会觉得自己的渺小,越会觉得谦卑;一次次地走进大自然去,是杀灭一个城市动物“人类自大狂”综合症的最好疗法。在大自然面前反躬自省十分有益我的身心健康,在那种时候,我才能最清醒地意识到——反正这生命是短得可笑的了,不如把它挥霍个干干净净。

上海的街头曾经出现过一幅广告,写着“谁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我再同意不过了。

所以,去趟美国吧,趁黄石公园还没爆炸。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国走着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许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75492
开本 32开
页数 2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6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0: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