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黄金书屋之旅
内容
试读章节

“鱼上钩了。”船长向我喊着,他的助手也赶过来帮我,以免我被拖下水。

我觉得扯力很大,几乎握不住钓竿,但助手接手后,反而故意放长鱼线,让鱼奔窜,过一下子才又卷回来,接着又放,再卷,就这样来回数次,把鱼拉回来了一一梭鱼,估计约三十磅,他随即拿木棍敲昏它,自始至终,他都没坐上“搏斗椅”(Fighting Chair)。按照船长的说法,钓到真正的大鱼时,譬如数百磅、上千磅,人要坐上搏斗椅,扣上安全带,不然,有可能突然被拖下水。

这种拖钓,通常在船尾左右、船胛两侧各放一根钓竿,藉着船速让百公尺外钓线尾端的诱饵像小鱼奔逃般,诱使大鱼追咬过来。但马林鱼(Marlin,旗鱼)性喜生饵,所以我们用了沙丁鱼作饵,除非要钓鲨鱼才会改用死饵。快艇以十节速度(约时速十八公里)在海上奔驰,直至船长大喊"Strike"我才知“中鱼”哕。

果然如大文豪海明威(1899—1961)所言,人和鱼的搏斗是"inch byinch”,是一寸一寸的拉锯战,是人和鱼的腕力比赛。比喻得真好!嗯!我太逊了!刚刚钓到的梭鱼只能算是baby fish。这天早上可学到不少。

但我有些许落寞,不是鱼大小的问题,而是钓到马林鱼的希望落空了,且船即将返航哈瓦那码头,结束我的古巴之行。

关于钓鱼,我实在没什么经验,但为了追逐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的那条大鱼,我还是跑到古巴,希望能实地体会书中描述老人与马林鱼、鲨鱼、大海搏斗的心境——“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击败”。否则,到台东外海就有马林鱼可以钓了,何苦大老远跑去古巴?

于是,我前往柯希玛(Cojimar),这是海明威当年旅居古巴时,私人游艇“皮拉号”(Pilar)停泊的小渔村,离哈瓦那才十公里。我很快便找到了“阳台”(La Terraza)酒馆,书中说是渔民买醉的地方,现在却是昂贵的海产餐厅,不知何故,只有我一个客人。

我选了张特别的桌子——底下铺着黄色桌布,上面再罩上一条红色桌巾——侍者说是海明威当年常坐的位子,其余皆铺着白色桌布。我坐下来,从门窗望出去,视野棒呆了,波光粼粼,海风徐徐,灯塔耸立防波堤,老人泊船的卵石滩也在,可是,渔船不见了,连海鸟都不见踪影,只有几位小孩站在堤岸上钓鱼——怎会这样呢?我心里起疑,怀疑自己来到的不是正确地点,但当地人坚持说是这儿。错不了的,我喝着咖啡望着大海,观察这一切,回想着书中情节:老渔夫桑地亚哥喝了杯咖啡,与小孩马诺林互祝好运后,划着小船出港了……

正如老人所期待的,鱼已咬住了,好像把小船轻轻拖动着。这样的状态维持了四个钟头,老人的心充满了希望。再过几个小时,大鱼一定会浮上来……

他知道现在这一条鱼,不是一条平常的鱼。鱼把老人拖倒,伤到他的眼睛下方,但老人永远不会气馁,因为鱼是他的敌人,也是知心的朋友……

 想到此,我突然有所顿悟,这条鱼也仿佛情海的双鱼女人,具有双面性格,所以长久以来才会吸引着我,也困扰着我。啊!这条大鱼恰恰是我情感命运的象征,无法到手,就算到手,恐怕也只剩一副骨架的命运——“胜者终究还是一无所获”,书末给了我这个残忍的结论,让我质疑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这个大海就如同社会环境,充满道德规范的压迫,也充满鲨鱼啃噬的危险,我如何对抗呢?

回过头来,我将目光转到餐厅内,看到墙壁贴了许多张《老人与海》的剧照,以及一些海明威钓鱼的老照片,仿佛他的鬼魂仍然眷恋着此地。

“我昨天也出海船钓呢!”我向紧跟着我的侍者说。

“可是,剧照不是在古巴拍的。”侍者见我兴趣浓厚,突然压低声音(好像泄漏国家机密那般)告诉我,电影是在秘鲁的冲浪胜地“白角”(Cabo Blanco)拍摄的。后来经我查证,海明威果然有在一九五六年前往秘鲁参与电影外景,而电影也于一九五八年上片。  难以置信,不过这间接印证了作家将纪实与虚构交织在一起的不凡功力。据说,海明威不仅以柯希玛为背景,也以他的海钓向导富恩特斯(Gregorio Fuentes)为老人的原型,不过,故事却是从钓友那边听来的:某个老渔夫总是孤独出海捕鱼,有一次经过三天三夜的搏斗,终于捕获了一条大鱼,但那条大鱼在返航中却被鲨鱼吃到只剩骨架……

我再追问:为何舍弃古巴,另觅拍摄地点呢?

答案让我大吃一惊——“因为古巴的马林鱼咬钩后,不会跳出水面翻滚。”我没钓过马林鱼,所以无法得知答案真实与否,但我从资料得知,电影还是有来此取景。我记得小说中的马林鱼上钩后,还蹿出水面弹跳了十多次。

P153-156

目录

推荐序一 旅行文学家/李昂

推荐序二 不寻常的旅行/詹宏志

自序 不必为我难过,我富有极了

阅读的旅行

加拉帕格斯群岛巡航

寻找诗的源头

人在地球底端

人在世界边缘

站在尼罗河的源头

追踪高山大猩猩

要命的青藏公路

小说的旅行

追逐海明威的马林鱼

到西班牙寻访阿Q

《马可·波罗纪行》的大草原

在大漠挖恐龙蛋

想象的旅行

苏武牧羊的北海

跟着六世达赖游西藏

附录

带给作者旅行梦想的书

序言

我和邱一新,刚好是两种最不一样的“旅人”。

或者,我应该比较严谨地称邱一新作“旅行家”,因为他对旅行一直怀抱着远大的梦想与企图心。

先来谈谈我们彼此之间的不同吧!因为从我身上,可以更深刻地了解邱一新如何作为一个“旅行家”。

首先,邱一新拥有只有少数人做到的旅游经验,比如,环游世界两周;比如,跟着富豪去旅行。以及,由于工作上的便利,享受到了只有少数人享受得到的顶级梦幻之旅。

但邱一新不满足于这些,虽然写下旅行中的所见所闻,但他显然还有更远大的梦想。

于是,来到了“心”的开发。

首先,邱一新借助了阅读。

我们都读书,这是我们写作的人必备的,可是,同样的,我相信少有人像邱一新那样,认真地读过如此多海内外的旅行书籍。

在此得先说明,这些旅行书籍并非资讯式的旅游工具书,告诉你如何搭火车、搭飞机到达,有什么景点,可以依自己的需要住什么、吃什么……

他读的是旅行者所写的书,那种我们大致上可以广泛称为“旅行文学”的书籍。

而且,很显然的,邱一新致力于这类“旅行文学”的写作,师法这些经典名著。

我和邱一新不同,我本身是个小说作者,虚构是我最先得具备的本事,实质的历史、地理资料,除非特殊原因,否则不是我关注的重点。

我是那种旅行前不特别翻找资料,尤其是影像资料,我绝不想做那种站在金字塔前再抱怨说:“怎么没有旅游频道介绍的那么好看嘛!”的人。

我希望能保有与旅行中的景物初次见面那种“一见钟情”的悸动。不过也许我得补充一下,我并非太“不学无术”,从小累积了大量阅读,我并非什么都不知道就去开始我的每一趟旅行。

而且,我是旅行回来再找书一一也就是邱一新读的那类旅游文学家写的书——来读的人。

先交代这些,是要比较我们两人回来写出的风格完全不同的文章。

由于“旅行文学”并非我所追求,我的旅行重点,归根究柢,在于有助我的小说创作,是偶一为之的旅行。写作,除非有特殊目的,否则多年只以个人观点见闻为主,在作为“旅行文学”的文类上,便难成主流。

邱一新则不同,大量事先的阅读,使得他这本花了十年时间方结集成的作品,每篇皆十分扎实,充满了广泛阅读、深入体验,再仔细铺排书写成的深刻意义。

我知道邱一新极佩服詹宏志先生所言:“旅行文学是一种行动文学”。在书房里读大量旅行文学,会是一种阅读上的享受,可是当走出书房,实际地进入旅行中,体会到的相信将有所不同/相同,相互印证又相互背离,充满了另一种更深切的发现与惊奇。

更何况,邱一新还将他旅行中的种种再写成文章,如此,我要“狗尾续貂”地将詹宏志的名言再加上一段:

“旅行文学是一种行动文学”,而经由旅行文学出发实际体验再写成的旅行文学,便会是一种人生、生命体现的文学。

古人不是也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吗?

身临其境的体悟,果真与阅读中的想象仍有差别,而从阅读出发、经由旅行再回来作成的书写,对我来说,是当在地球上要有“新发现”、“探险”都不再容易时,从阅读出发来完成的另一种发现、探险。

这,或许不失为是现代旅行文学最佳的展现方式之一。

如此,我相信读者会和我一样,由这本邱一新历经十年方完成的书中,确定了邱一新作为“旅行文学家”的定位!——一个读万卷书更行万里路、再以自己形成的观点来书写旅行的“旅行文学家”。

内容推荐

他不爱存钱,携子壮游,重现欧洲古典式精英教育!

台湾骨灰级探险旅行文学家积攒十数年“旅行存折”

旅行先知詹宏志“爱吃鬼”李昂联袂作推荐序

在从前,这种旅游是欧洲贵族的成年礼,许多人因此找到人生方向,譬如威廉王子。

他是CEO,也是父亲,但他不爱存钱,也不买基金,自嘲为“金盲”。

他和弟弟邱建勋医师,以及他们的家人,皆力行“旅行存折”的投资概念。

这是一份积攒十多年的“旅行存折”。

在南美洲遵循达尔文的《小猎犬号航行记》寻找激发达尔文思考进化论的奇特动植物;

在圣地亚哥的黑岛之家寻找聂鲁达诗歌的源头;

在南极根据司考特日记还原司考特上校孤寂而又悲壮的梦想之地;

在尼罗河探勘摩西《出埃及记》的路线图;

在波斯循着《倚天屠龙记》深入探访拜火教总坛;

在古巴哈瓦那像海明威那样拖钓马林鱼;

在西班牙亲身体验被人当作塞万提斯笔下“可笑的疯子”;

跟着六世达赖仓...

《黄金书屋之旅》由邱一新所著,《黄金书屋之旅》可供读者阅读。

编辑推荐

《黄金书屋之旅》由邱一新所著,台湾骨灰级探险旅行文学家积攒十数年“旅行存折”。

台湾旅行先知詹宏志,“爱吃鬼”李昴联袂作序推荐!

他不爱存钱,携子壮游,重现欧洲古典式精英教育!

在从前,这种旅游是欧洲贵族的成年礼,许多人因此找到人生方向,譬如威廉王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黄金书屋之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邱一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97838
开本 32开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5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4
CIP核字 2013057453
中图分类号 I267.4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5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2:01:56